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纠结的语文题

连词成句是要看语感的,楼主孩子的答案不成为句子所以错了,这个要靠日常的阅读来积累的,书面的经典的文章,比较规范化的语言和口语是不一样的。.

TOP



[ 本帖最后由 tubaobaodd 于 2010-11-17 13:10 编辑 ].

TOP

回复 4#流连忘返 的帖子

句子的对错还要看最简化之后能不能表达准确的意思,你可以试着让孩子把形容的词去掉,就变成不倒翁像样子了,这个在语意上是不通顺的,所以这个答案是不对的。.

TOP

虽然我不是语文老师,但是就我看来,不倒翁在题目里要求是不能分开的,9楼列举的这些句式只有2和3是可用的,其它的都不太合适,现在我们对教育制度的憎恨到了一种无所不能扣帽子的地步了,事实上,这也是不合理的,语言本来就是有书面和口语的区别的,汉语博大精深,不同的排列甚至不同的断句都会有不同的意思,这也是语言文字的一种趣味所在,我们现在更习惯自由的口语化的东西,殊不知规范的逻辑性强的书面语言也是很有必要加强训练的。

[ 本帖最后由 tubaobaodd 于 2010-11-17 13:19 编辑 ].

TOP

回复 17#hxy007 的帖子

小孩像不倒翁的样子”本来就不是“标准答案”啊,和4的原因是一样的,因为一般来说句子中的定语是可以去掉的,成为一根鱼骨头一样的东西,这个东西要有一定的语意上的通顺,小孩像样子和不倒翁像样子都不通,连词成句检查的时候基本按照这个原则,就大多不会错了,我就是这么教我们家的小一生的,所以她这一个题型基本不失分.

TOP

回复 21#hxy007 的帖子

这就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区别了,个人喜好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判断,我也是山里人从小穿鞋样子的,不是什么上海阳春白雪,不过可能会想要附庸风雅吧,不过我知道上海人也有鞋样子的,就是词典解释的第三条诠释的,再有按照词典的四种理解,4也是不通的,只有在口语上我认同它的,
1)[appearance;shape]∶形状。
  (2)[manner;air]∶神情。如,装样子。
  (3)[sample;model]∶式样;标准。如,衣服样子。

孩子像形状?孩子像某种神情?这个含义的样子的使用时要带上装这个字的,孩子像某种式样,或者标准?你再推敲下看?

但是在口头语上4的句子谁也不会不理解,不认同,但是我希望孩子在母语的天然优势下,学会更加严谨规范的表达,所以我支持这种解读,可能是很多人认为的教条。

我们的老祖宗其实是非常重视写的文章和口头语言之间的区别的,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泾渭分明了,不知道算倒退还是进步,这在文化界始终是有争议的问题,我看我可能还是比较古董一些的。

顺便自嘲下,20年前我在高三的最后一次会考中语文不及格差点毕业不了,当时的题目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裁不限,所以我写了文言文,所以作文得了0分,然后学校特地开大会,拉我到前台做反面典型。在1个月后的高考中我老实了,120分的语文卷我得了110分,顺利进入了理想的大学。
由此看来教育体制的好坏,对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压迫之类的不是新玩意,代代都有怨言,这是我们的传统,从科举开始自古就有。

今天我对孩子的教育是,即要有自己的风格,也要考虑到你要干什么,你在干什么,老师要你做什么,你想锋芒毕露独树一帜,你也可以选择先拿到入场券,然后一展才华,这里的选择足够孩子体会了,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什么时候该怎么应对,需要你创新的时候,你是否拿得出来,需要你保守的时候你是否收得住,最坏的结果就是自以为很有才华却感觉怀才不遇,语文书上有错误的地方,我教女儿这是错的,但是学校是这样教的,你考试的时候就这样写,但是你心里要知道什么是对的,然后你自己用的时候可以选择对的来用,当然也可以选择老师教的,这就随你心愿了,当然要即保有创新,又顺应教条这是一个理想,几乎不可能实现,但是我可不去预想自己的孩子就是创新型的人才,是最好,不是咱们也得生活,不是么,孩子你可以保有你所有的理解自己慢慢去检验,但是如果你需要这份成绩单来说话,你就得必要的时候顺着老师走,哈哈,歪楼了。

[ 本帖最后由 tubaobaodd 于 2010-11-18 10:24 编辑 ].

TOP

回复 30#spritejing 的帖子

错在宾语前置了,多朗读,可以提高语感,要读出声来才能有这样的效果。.

TOP

可惜我当不了李白我女儿也当不了,创造历史的人不会轻易被养育出来也不会轻易被埋没的,我们选择平常点算了,文字的趣味就在于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要不然就不存在歧义了,只有慢慢理解着吧。.

TOP

回复 38#hxy007 的帖子

所以我说了呀,要告诉孩子哪里是教科书上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然后我们还得好好把考卷分都挣回来么.

TOP

回复 40#hxy007 的帖子

事实上绝对不会出现孩子不会使用母语的情况的,我觉得我的孩子在连词成句方面比较擅长和她丰富的早期听读有关系,而不是学校短短2个月的教育,在她的感觉中有一种天然的更加倾向书面性的表达方法,而这种自然的表达方法在幼儿园里就被老师发现了,就是连她的口头语言也相对同龄小朋友更加规范,口头的作文也更加逻辑性强,家访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说过她的口头作文的水平相当于三年级的孩子,但是她是绝对跷脚,入学的时候认字不超过300,这些不是我能够刻意培养出来的或者是考试技巧就能够达到的,我认为有一强必定会有一弱,所以干预的空间有限啊,考试总归是需要的,我们要吃饭啊,要升学啊,我是俗人一个,机会主义者,只能什么有利做什么了,将来的事情谁知道呢,我确定我们家没有大文豪的,不过还是谢谢您的提醒了,不过每一种主张和教育的理念或者说学术上的见解都不能说绝对正确吧,要不就一棍子打死了,求同存异吧,因为我即不是专业的语文老师,目前也不是文艺青年了,理论肯定是辩不过了,只要守好自己的三分地就OK了,我还是投降吧

[ 本帖最后由 tubaobaodd 于 2010-11-19 16:22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