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教育评论和媒体责任 从对“清华禁止考后泄题”的评论说起

教育评论和媒体责任 从对“清华禁止考后泄题”的评论说起

教育评论和媒体责任
从对“清华禁止考后泄题”的评论说起

    今天不少媒体都对“清华禁止考后泄题”一事做了评论。大致看了一下,觉得有些评论存在问题,让人如鲠在喉。比如一篇题为“傲慢还是胆怯”的评论里面这么质疑:清华大学应该不会那么没水平吧,只会出三板斧?这里,作为一个对自主招生有点了解的教育记者,我要先替清华叫一声冤屈,然后再反思当下媒体当中,教育评论整体水平较为低下的现实问题。

    回放一下事件:
    新闻背景:2月2日,53名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首轮笔试的重庆学生,通过网络视频参加第二轮面试。走出考场的学生纷纷回避记者的采访。原来在每个考生的面试准考证上都印有一份有九条规定的“面试须知”,其中第七条明确规定:“考试内容不准接受媒体采访”,最后一条还特别提醒考生:“考生应严格遵守以上各项规定,如有违反,按作弊处理。”
    该评论观点:如果清华认为,因为这是自主招生,完全可以关起门来自己玩,那让人感觉也太小家子气了,怎么也不像一个欲跻身世界名校的大学的应该所作所为。弄不明白清华,你是傲慢,还是胆怯?

    本人的想法:
    《升学周刊》的“教育时评”版刚刚停版,实在可惜。此前每天版面邮箱都会收到大量的投稿,作者或为职业撰稿人,或为普通读者,这些稿子里面最终能用的还不到百分一二,原因不仅仅是版面有限,而是评论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不平衡,有时一天数十封投稿,逐一拜读之后,最终却只能全数枪毙。
    之所以敢下投稿质量整体较低的判断,和自己一直从事教育报道有关。一方面,评论的素材大多来自媒体新闻,这些新闻本身就已经过加工,往往视角不够全面,观点已有倾向,读者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误导,评论者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如果评论者自身缺乏行业背景,或者态度草率不加辨析,或者有意另辟蹊径,都容易写出虽然能取悦普通读者,但却让行内人哭笑不得的评论来。
    同样,如果缺乏教育行业背景,媒体编辑则很难分辨这些评论的问题所在,甚至还会欣赏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后果就是,这样哗众取宠式的评论,网上、报上成山成海。反正分泌口水无需成本,任何人都能指点教育激昂文字,任何人都可以是高瞻远瞩的教育家。
    就“清华禁止考后泄题”这件事本身来说,以“如果清华认为,因为这是自主招生,完全可以关起门来自己玩,那让人感觉也太小家子气了”这样的话来评价学校,实在是望文生义,妄加判断。这倒不是强行替清华说话,而是因为相比其他学校,清华对待媒体和公众可以算是比较开放的——
    清华和交大、南大等五校联合进行自主招生,上周已由交大代为交代:今年考过的试题不久后将向社会公布。这在所有进行自主招生考生的大学里面,可以称为最“透明”的动作了;两周前清华在上海举行自主招生面试,我和同事、同行过去采访,就在清华老师的眼睛底下采访考生,询问他们刚刚考过的面试题目。这样对待媒体的开放尺度,在本人采访过的高校里,也算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为什么此次清华会一反先前态度,转而拒绝媒体采访呢?个人以为,这和哗众取宠式的教育评论也有关系。清华在上海面试之后,同事和我合写了一篇《孔子和老子打架,你帮谁》的稿子,稿子标题就是清华的一道面试题,个人以为,这道题还是出得很生动的,理解起来也并不困难,翻译一下也就是“试论孔子和老子两人学说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请表明你自己的态度”。
    但是,稿子发出后却引发了一番让人意想不到的“口水仗”,网上、报上出现了不少教育评论,反问“孔子和老子为什么要打架”,或直陈“清华面试教授脑残”、“这道题太弱智”……好几篇评论还插科打诨地讽刺:“当然帮老子了,老子是爸爸啊!”简直叫人崩溃——清华举行的是面试,作为“爸爸”的“老子”,和作为“哲人”的“老子”,读音相同吗?这一类的评论甚至被多个网站做成专题大幅报道。有媒体做了“自主招生雷人试题”的专题,除了列入清华此题外,还将复旦的“如何炒鸡蛋”也看做雷人试题。对此我同样难以认可,只觉得这是一道考察学生实践能力的题目,一个知道在倒油之前擦干锅的学生,也理应得到“会做家务”、“动手能力强”的评价。
    对于那些善于分泌口水的教育评论家而言,将反权威的叛逆情绪放进公众媒体,这样“夹带私货”的评论,很容易导致普通读者受到影响以致误解。于是我想,在这类教育评论的轰炸下,无论谁是清华招办主任,也免不了气急败坏。也不是说,清华在重庆禁止考后泄题是正确的做法,但是这和“三板斧”、“傲慢还是胆怯”或者“小家子气”实在没有一毛钱关系。
    其实,不仅仅是教育评论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他行业评论同样存在。南方报业曾选评选全国五十大“公共知识分子”,其中很多人都能对所在行业、领域内事件进行精辟深刻的点评,他们面对媒体时,脱口而出的分析都能成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评论。但是当他们脱离了这个领域,谈论其他方面的问题,往往顶多只能闪现零星的智慧火花,而再无打通社会问题任督二脉的游刃有余。公共知识分子尚且如此,职业投稿人更当认真,刊登评论的媒体更应谨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