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25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闲逛巴黎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回复 79#vivianda 的帖子

  007真是孤陋寡闻,不知道帕斯卡是法国人,更不知道这个理科生也像笛卡尔一样喜欢舞文弄墨,说出“人是有思想的芦苇”这么有文采又有思想的话。谢谢诗太推荐,《思想者》,我记住了,我会买来看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vivianda 于 2009-12-21 19:39 发表
言之有理!此诗言之太有理~
但愿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硝烟将散时能有类似的感触!.

TOP

回复 101#hxy007 的帖子

我也是受你此贴的影响,关注起来了。等我与孩子走巴黎时,功课就备好了~~
帕斯卡与你喜欢的笛卡尔有共性的,他们会被放在一起评论。不知那个先贤祠里是否有他的一席之地?

前面的那首诗我贴在诗帖里了,谢谢!.

TOP

回复 101#hxy007 的帖子

哲学名著《思想录》,现在高中的教材里有节选了.

TOP

波拿巴将军在阿赫高乐桥上(Le général Bonaparte au pont d’Arcole)

引用:
原帖由 vivianda 于 2009-12-21 12:54 发表
这幅画中的拿破仑好年轻的。
  来一幅拿破仑更加年轻的油画。


凡尔赛宫·波拿巴将军在阿赫高乐桥上·引自凡尔赛宫官方网站


  1796年拿破仑27岁,被法兰西共和国督政府任命为意大利军团总司令,11月15-17日他率领法军在阿尔科拉击败奥地利军队。战斗中,拿破仑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把胜利的旗帜插在阿赫高乐桥头。画家格罗(Antoine-Jean Gros)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这位年轻将军英勇善战的风采。战斗结束之后,他立即将这个场面画了出来,以表达他对拿破仑的由衷敬佩。但实际的效果是,这一幅画也成了表彰拿破仑战绩的重要历史名作。画中,拿破仑的状貌虽然英勇威武,但面容瘦削。如此清癯的小伙子,让人不敢相信他已经是个统帅大军南征北战的常胜将军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2-24 03:0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vivianda 于 2009-12-21 19:49 发表
我也是受你此贴的影响,关注起来了。等我与孩子走巴黎时,功课就备好了~~
帕斯卡与你喜欢的笛卡尔有共性的,他们会被放在一起评论。不知那个先贤祠里是否有他的一席之地?

前面的那首诗我贴在诗帖里了,谢谢!
  帕斯卡和笛卡尔一样没有入住先贤祠。也许这个纪念堂只收法国大革命以来的伟大英灵。
  游览巴黎这样的文化艺术历史名城,确实需要事先做足功课。007第一次游巴黎时,仅听了导游一些简单的讲解,收获不多,对巴黎印象甚浅。但是因为有所印象,回来之后就不自觉地留意自己在巴黎见过的东西,甚至在得闲时会有意去查阅相关资料。所以,这一回去巴黎就稍稍懂行些,游览中至少不会错过一些重要的景点或有意思的名胜。因为有所准备,在一些地方甚至还会一咏三叹,反复品味,流连忘返。
  不过,我觉得带孩子去游览巴黎,最好等孩子读中学了再说。欣赏巴黎还是需要一定的修养和底蕴的。.

TOP

回复 106#hxy007 的帖子

同意!你还贴了油画,我们还要了解一些欧洲绘画史,至少对著名的油画能够欣赏.

TOP

回复 107#vivianda 的帖子

  呵呵,诗太看出来了,007没有像记流水帐那样写游记,而是把历史、文化、艺术揉在一起写。要是我告诉大家,我在先贤祠看到什么什么,在凡尔赛宫看到什么什么,又在凯旋门看到什么什么,一路写下来,是不是特没劲呀?.

TOP

雄狮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拿破仑一生亲自指挥并取胜了60场战争,他自己最得意应该是以少胜多的奥斯特利茨战役。此战意义深远,不但粉碎了第三次反法联盟,还迫使奥地利与法国签订和约,终结了神圣罗马帝国。拿破仑随后还联合德意志各城邦组成“莱茵联邦”,将其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从而确立了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为了纪念这场经典战役,1806年拿破仑下令在巴黎市西北部修建一个广场,模仿古罗马在广场中央修建一座凯旋门,这便是今日戴高乐广场(当年叫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


戴高乐广场•雄狮凯旋门•2009年11月15日007摄


  世上有许多座凯旋门,光巴黎就不止一座。戴高乐广场上的凯旋门,正式的名称叫“雄狮凯旋门”。何谓“雄狮”凯旋门?估计现在的一些法国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据史学家007考证,这座凯旋门暗中用的就拿破仑的名字。拿破仑出生于原属意大利的科西嘉岛。他的名字在意大利科西嘉语中读成“拿布略尼・博欧拿巴(Nabulione Buonaparte)”,其中“拿布略尼(Nabulione)” 意即“荒野雄狮”。“雄狮凯旋门”不是非常巧妙地暗嵌了拿破仑的名字么?不知是谁这么聪明,这个马屁拍得不露痕迹,拍出了文化,拍出了水平。.

TOP

1810年拿破仑凯旋(Le Triomphe de Napoléon de 1810)

  雄狮凯旋门高近50米,气势雄伟。由三个拱形组成,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四扇门。门墩里边是空的,有一个小型博物馆,陈列着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雄狮凯旋门的门楣上刻画着拿破仑指挥过的历次战斗,里墙上刻写着558位拿破仑帝国时代英雄的名字。
  门楣下有六幅平面浮雕,分别记述了拿破仑时期法国的六个重要历史事件,即奥斯特利茨战役、马赫索(Marceau)将军的葬礼、攻占阿莱克桑德里(Alexandrie),热玛卑斯(Jemmapes)战役、强渡阿赫高乐大桥、阿布奇(Aboukir)战役。


雄狮凯旋门·马赫索将军的葬礼·引自网络


  平面浮雕下面有四幅巨型浮雕,除了前面介绍过的“1792年义勇军出征”外,还有“1810年拿破仑凯旋”、“1814年抵抗”、“1815年和平”。这三幅画可以说是拿破仑个人由荣及衰、欧洲从战争到和平的历史缩影。


雄狮凯旋门•1810年拿破仑凯旋•引自网络


  “1810年拿破仑凯旋”,和“1792年义勇军出征”,两组浮雕一左一右面向香榭里舍大街。它是雕塑家让-皮埃尔•科尔托(Jean-Pierre Cortot)在1833-1836年间完成的作品,人们经常简称为“胜利”或“凯旋”。007对于这组浮雕的取名感到非常困惑,因为翻看史书及拿破仑传记,拿破仑恰恰在1810年乏善可陈。前一年(1809年),他的远征军在西班牙进展受阻,陷于伊比利半岛战争的泥淖。欧洲各国趁机结成第五次反法同盟,法国受到东西夹击,让拿破仑疲于应付。经过艰苦的战争,拿破仑军队才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割地媾和,签定维也纳和约。年底,他休掉了不能生育的元配夫人约瑟芬。1810年,拿破仑其实没有什么大动作,值得一提的不过是,他迎娶了奥地利帝国公主玛丽•路易莎,法奥结成同盟。也许,奥地利帝国是法兰西人的心病,法奥皇室联姻,两国结盟,对于法国是一个莫大的胜利?
  拿破仑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大动作,恰恰说明他的统治稳定。以后人的眼光看,1810之后拿破仑开始走下坡路,1810年正是拿破仑达到权力巅峰的光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尔托以1810年的法国为背景,创作歌颂拿破仑统治的雕塑,也有他的道理。
  浮雕中,拿破仑身着古装,左手紧握代表权力的宝剑,紧贴于胸膛。那个头戴花冠半祼身子的美女是胜利女神,她正在为欧洲霸主拿破仑戴上桂冠。右下角缚于胜利女神脚下那个侧跪着的男子,代表的是被拿破仑征服的战俘。左下角那个头戴着城墙式冠帽的女子虔诚地向征服者下跪,征服者伸出左手安抚她,寓示被征服的城市得到了拿破仑的保护。主管历史的缪斯女神立于拿破仑身后,正在一块匾上刻录拿破仑君临天下的重大事件。拿破仑头顶号角响起,荣誉女神展翅飞翔,飞过一棵棕榈树,据说那是象征埃及远征。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2-27 21:30 编辑 ].

TOP

1814年抵抗(La Résistance de 1814)

  拿破仑搞定奥地利之后,开始收拾沙俄。1811年底,拿破仑率领50万大军攻入俄罗斯。吃过苦头的沙皇这一回听从库杜佐夫的建议,坚壁清野,采取撤退不抵抗的战略,诱敌深入之后才予以偷袭式还击,逐渐消耗法军的有生力量。拿破仑大军在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犹如大海里的一叶小舟,历经焦土政策,付出44万部队伤亡的巨大代价,到1812年秋天才攻入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沙皇会因此投降,不料人家唱空城计,迎接他的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随着严冬的来临,加之伤亡惨重,补给困难,后院起火,国内有政变之虞,拿破仑不得不带着2万人残兵剩将,灰溜溜地回到法国。
  骄傲的拿破仑称自己是“败给了俄国的冬天将军”。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安慰自己和忽悠国民的借口。拿破仑是历史上罕见的军事战役家,但在战略上他远不如库杜佐夫。可以说,拿破仑并不是一个高明的战略家。他太迷信军事实力,远远低估了像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利用国土进行纵深攻防的厉害。他太迷信军事占领,远远低估了被征服国家的民族情感之强大与持久。他大概以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像法兰西、意大利、奥地利、德意志那样,打不赢就会投降。这几个国家和民族长期以来打来打去,恩怨不断,逐渐形成了一种游戏规则——打归打,但不必打到你死我活,两败俱伤;打不赢就罢兵投降,不服气,那就等积累了力量再打。拿破仑没有料到的是,西班牙和俄罗斯却是两个宁死不降的烈性民族,既使国土被占领,他们依然会反抗到底。从很大程度上,拿破仑败就败在他对这种国家和民族的轻视上。
  拿破仑远征西班牙和俄罗斯,既是军事失败,也是政治失误。他从俄罗斯回到法国不久,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经过多次激战,最终在1813年10月的莱比锡战役中击溃法军。俄奥同盟军杀进法兰西国门,兵临巴黎城下。法国军民奋起抵抗。
  在雄狮凯旋门面向大军大街(Avenue de la Grand-Armeé)右边门柱上,有一幅昂图瓦纳•艾戴克斯(Antione Etex)创作的浮雕,刻画了法国军民抗击反法联军的情形,名字就叫“1814年的抵抗”(简称“抵抗”)。


雄狮凯旋门•1814年抵抗•引自网络


  浮雕上部,未来圣灵头顶复仇的火焰,张开愤怒的双翼,手持砍杀得已经弯曲变形的长剑,他向战士们发出了抵抗的号令。浮雕中部,战马奔腾,一个长着胡须的抵抗战士被敌军击中,倒毙于马鞍之上,象征着那些为国捐躯的爱国者。紧紧抓住007视线的是,浮雕下部那个紧握双刃剑的裸体战士。他告别亲人,正欲踏上保卫祖国的战场。形势极其危险,人人都预感到凶多吉少,战士很可能一去不复返。年迈的父亲紧紧地抱住儿子健壮有力的大腿,依依不舍。战士的妻子抱着孩子,跪在地上,拉住丈夫一只手,用恋恋不舍的目光,恳求着丈夫别去冒险。战士把头别向一边,面露生离死别的哀伤,但他目光坚毅,显示出为保卫祖国慷慨赴死的意志。场面极其悲壮,高傲的法国人如此刻画自己那段历史,委属不易。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2-25 20:27 编辑 ].

TOP

枫丹白露诀别(Adieux de Fontainebleau)

  拿破仑率令军队在巴黎外围进行英勇的抵抗,左攻右击在一系列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使反法联军的将帅胆战心惊。但是,法国因长期的征战而元气大伤,兵源枯竭,其英勇抵抗所取得那些小小的胜仗并不能挽回败局。拿破仑分兵去切断联军退路的行动,给了联军可乘之机。联军长驱直入,在1814年3月30日攻占巴黎。法兰西参议院在异国的高压和利诱之下,于4月2日作出了废黜拿破仑皇帝的决议。在枫丹白露宫露调兵遣将的拿破仑,得到这个消息后,意识到大势已去——法国政界已经抛弃了他。4月7日凌晨,拿破仑召集身边的元帅,宣读了退位诏书。11日他在联盟各国拟定的条约(《枫丹白露条约》)上签字,接受流放的安排。
  1814年4月20日,押解他去厄尔巴岛的马车来到枫丹白露。拿破仑从白马庭(Cour du Cheval Blanc)走了出来,慢慢地走下马蹄形石梯,来到广场。追随他多年的近卫军在广场列队送别,举枪向他们崇敬的皇帝敬礼。旗手把老卫队的旗帜放在拿破仑的跟前,拿破仑上前一步,满怀深情,发表告别讲话:
  “我旧日近卫军的士兵们,我向你们告别。我随同你们在荣誉和光荣的大道上前进已有20年之久。在最后一段时期,如同我们全盛时期一样,你们仍不失为勇敢和忠诚的模范。有你们这样的士兵,我们的事业决不会失败。但是战争会没完没了,会变成内战,那将给法国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我为国家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利益,我走了。可是你们,我的朋友们,要继续为法国效劳。法国的幸福是我唯一的念头,仍将是我所向往的目标。不必为我的命运惋惜,如果说我同意苟活下去,那是要为你们的光荣效劳。我打算写作我们共同创造的伟大成就的历史。再见了,我的朋友们!我多想把你们都拥抱在我的心头,可还是让我吻这个代表你们全体的军旗吧,但愿这最后一吻一直留在你们的心坎上。” (引自《拿破仑传》)


枫丹白露宫•白马庭/马蹄形石梯•2009年11月7日007摄


  拿破仑亲吻军旗,和近卫军队长拥抱。许多老兵泣不成声,拿破仑也热泪盈眶,他哽咽地说:“再见了,士兵们,要永远英勇而善良;再见了,我的朋友们,我永远祝愿你们好,不要忘记我。”说罢,拿破仑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了出去,坐上了早已等候在门口的马车。车队在近卫军“皇帝万岁”的口号声中缓缓离去……从此,“白马庭”有了一个伤感的别名——“诀别庭(Cour des Adieux)”


凡尔赛宫•拿破仑向卫兵告别•凡尔赛宫官方网站


  凡尔赛宫收藏的这幅画描绘的就是这一悲伤的诀别时刻。画中的拿破仑和他的元帅们还算冷静,但是那些已生华发的老卫兵们却心情激动。高大的队长努力降低身子,依依不舍地拥抱矮胖的拿破仑。肃立的旗手失声痛哭,掩面而泣。老兵们一手握枪,一手挥动军帽,深情地高呼“皇帝万岁”。只有那几个执行押解任务的同盟军军官,置身事外,满脸漠然……
  此画名叫“拿破仑向卫兵告别(Adieu de Napoléon à la garde impériale)”,由Antoine-Alphonse Montfort画于1825年。那时,拿破仑已经去世四年,法国正处于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即使在这个忌恨拿破仑的王朝,法国人民依然怀念给他们带来无限荣光的英雄。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2-27 14:51 编辑 ].

TOP

1815年和平(La Paix de 1815)

  拿破仑去了厄尔巴岛,路易十八回到法国,重新成为法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可是,这个法兰西阿斗当了不足一年的国王,又被拿破仑赶下了台。
  1815年2月26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潜返法国,未费一枪一炮,单凭个人魅力和声望就把整个法国给征服了,就连国王派来阻击拿破仑的军队,在拿破仑面前也纷纷倒戈,簇拥着这位传奇人物来到巴黎。王党分子望风而逃,拿破仑兵不血刃,就重新掌握政权。
  俄、英、普、奥、瑞典等国闻讯立即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出兵70万分多路进攻法国。拿破仑率法军主动出击,在利尼会战中击退普军,但在滑铁卢会战又被英军彻底击败。拿破仑逃回巴黎,再次退位。拿破仑从重新掌权到再次退位加起来百来天时间,所以这段历史称作“百日王朝”。
  拿破仑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直至1821年客死孤岛。这个把欧洲大陆折腾得不得安宁的枭雄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渴望已久的和平终于重回欧洲大地。在雄狮凯旋门面向大军大街(Avenue de la Grand-Armeé)左边门柱上,昂图瓦纳•艾戴克斯创作的另一幅浮雕“1815年和平”(简称“和平”)表现的就是这个主题。


雄狮凯旋门•1815年和平•引自网络


  浮雕中央站立的是一名毫无杀气的战士,其剑已入鞘,寓示战争已经结束。战士的右边安坐着一个母亲,她把孩子抱放在膝上,深情地注视着这个和平时代的新生命。这个幸运的婴儿伸出胖乎乎的小手,伸向妈妈的脸颊。一个小男孩倚靠着她,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与亲人共享着天伦之乐。战士的左边,有一个农民跪在地上,正在专心地检查犁具。田间麦浪滚滚,一派丰收景象。战士的身后,一个老农在驯养一头公牛。高高在上的是掌管智慧、工艺和战争的女神密涅瓦。女神头戴钢盔,手持着长剑,从橄榄树丛中走出,掌管起和平时代的艺术和劳作。整个浮雕展示了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天下太平的景象——农业会再度欣欣向荣,家庭重建,文化与教育繁再度荣……
  或许有人会认为,雄狮凯旋门上的四幅巨型浮雕中,“1815年和平”艺术水平最差。但在007看来,这幅浮雕意义更为深远。如果说另外三幅浮雕记录的是法国历史中的某个瞬间,那么,“1815年和平”浮雕预示的则是欧洲大陆一百年的和平发展。拿破仑的大军四处征伐打破了欧洲旧势力的均衡,1815年《巴黎和约》之后又形成了一种新的平衡,从此各国致力于恢复发展,相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大地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长期和平景象,没有发生超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一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007认为,游客来到雄狮凯旋门前,不要只在充满血腥和战斗气息的马赛曲浮雕前凭吊,更应该在这幅和平浮雕前驻足追思。艾戴克斯这幅浮雕创作于1833-1836年,却预言了百年和平,难道不是一件神奇的作品么?.

TOP

谢谢苍笛大师的神来之笔,跟随着你在巴黎做了次深度旅游还不花一分一毫,真是赚翻了。花花收好哈! .

TOP

战争与和平:007导游的解说词 回复 114#cocoding 的帖子

   算你眼光毒,看出007是在学习当导游。
  假如有一天007失业了,就去巴黎当地陪导游。在雄狮凯旋门前,我一定会把“抵抗”与“和平”这两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形成强烈对比的浮雕整合在一起,编个故事忽悠大家。故事的大致情节如下:
  爱弥儿是巴黎南郊枫丹白露镇上的一个农民。他的哥哥是拿破仑军队里的一名骑兵,在抵抗联军入侵的战争中英勇牺牲。得知兄弟战死沙场的噩耗,爱弥儿像未来圣灵一样,满腔怒火。他拔剑而起,准备加入抵抗队伍,为兄弟报仇雪恨。他的父亲卢梭死死抱住他的大腿,老人家已经失去一个儿子,不忍再失去一个儿子。爱弥儿的爱妻苏菲抱着小爱弥儿,跪在上地死死拉住丈夫的手,恳求他别去送死……
  爱弥儿终究还是上了战场,并且在滑铁卢大战中幸存下来的。拿破仑下台了,爱弥儿也回家了。战争结束了,密涅瓦女神带着和平重返欧洲大地。茁壮成长的小爱弥儿倚偎着妈妈,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书。苏菲坐在撒满阳光的绿草地上,开心地逗弄着新生的宝宝。爱弥儿的弟弟在田间耕作,麦浪滚滚,丰收在望。他的老父亲卢梭仿佛返老还童,正在训练一头桀傲不训的公牛。爱弥儿怀抱利剑,守卫着这片和平的土地…….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12-27 21:17 发表
   算你眼光毒,看出007是在学习当导游。
  假如有一天007失业了,就去巴黎当地陪导游。在雄狮凯旋门前,我一定会把“抵抗”与“和平”这两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形成强烈对比的浮雕整合在一起,编个故事 ...
整个一部大片剧本哎! 战争、和平、爱情、亲情、生离死别.......高!花花收好!.

TOP

旺多姆圆柱(Vendôme Column)

  巴黎市容深深地烙印上了拿破仑的痕迹。例如,第一区的旺多姆广场(Place Vendôme)上有根叫旺多姆圆柱的东东。这是拿破仑下令建造的,以纪念奥斯特利茨战役。


旺多姆广场·旺多姆圆柱·引看维基百科


  据说,此柱的表面由425片螺旋形浮雕青铜片组成,这些青铜片来自拿破仑军队在奥斯特利茨所缴获的大炮。圆柱上竖立的是拿破仑像,最初的拿破仑像头戴桂冠,右手持剑,左手持一个象征征服的地球雕塑。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后,拿破仑雕像被拉下并被融化,用做亨利四世骑马雕像的青铜材料。1833年在人民的压力下,七月王朝重新竖起一个时髦的拿破仑雕像(三角帽,靴子和长大衣)。后来拿破仑三世期间又换成了一个更威风的古典风格造型。1871年,巴黎公社拆除旺多姆圆柱。巴黎公社被推翻后,旺多姆圆柱和拿破仑雕像被重新竖起,至今仍然矗立在旺多姆广场。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2-29 22:24 编辑 ].

TOP

拿破仑陵(Tombeau de Napoléon)

  拿破仑1806年为雄狮凯旋门奠基时踌躇满志,但直到下野流放他也没有看到凯旋门的落成。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去世,享年52岁。5月8日,这位征服者在礼炮声中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但是,拿破仑生前留话:“我愿我的身体躺在塞纳河畔,躺在我如此热爱过的法国人民中间。”这个遗愿过了19年后才得以实现。
  1840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从圣赫勒拿岛接回。同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成千上万的市民肃立在寒风中迎接拿破仑的凯旋。这位法国传奇人物的灵柩经过雄狮凯旋门,最后以一个法兰西老兵的身份,被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荣誉军人院(简称“荣军院”)。


荣军院•拿破仑陵•2009年11月10日007摄


  拿破仑获得了比先贤祠里的先贤更高的待遇,在巴黎市中心独占一个纪念堂。当然,拿破仑的英魂并不孤独,和他一起长眠于此的,还有他的哥哥、弟弟、儿子,以及《马赛曲》的作者克洛德-约瑟夫•鲁日•德•李尔,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法国陆军元帅费迪南•福煦……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2-29 23:18 编辑 ].

TOP

荣军院(L'Hoteldes Invalides)

  荣军院座落于塞纳河南岸(巴黎第七区),全称叫“荣誉军人院”。原是“太阳王”路易十四(Louis XIV)下令为伤残官兵修建的养老院,所以又叫“巴黎残老军人院”。据说,荣军院至今为军方征用,沿续养伤兵的功能。但在007看来,它现在主要是一座军事博物馆。


荣军院平面图


  荣军院是一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群,它主要包括荣军宿舍、荣军医院、圆顶大楼、圣路易教堂(Cathedrale Saint-Louis)等几个部分。这些建筑围成一个个方形庭院,中间那个面积最大的庭子叫“皇家庭院(Cour royale)”。从正门进入这个院子,抬头看到的便是圣路易教堂,其正门上立有一尊拿破仑雕像。



荣军院•皇家庭院/拿破仑雕像•2009年11月10日007摄


  皇家庭院的左边便是法兰西军事博物馆(Musée de l'Armée)的入口处。事实上整个荣军院都可以说是一座军事博物馆,无论室内室外走廊,都陈列着各种跟军事与战争有关实物。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2-31 22:10 编辑 ].

TOP

法式爱国主义教育

  007参观荣军院是在2009年11月10日下午,次日就是法国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11月11日)的纪念日。007进荣军院时就看见数批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这座战争与军事博物馆参观、凭吊。法国孩子在荣军院会看到什么呢?
  在这里,他们会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们的祖辈战胜协约国使用过的装甲车。


荣军院•法国小学在听老师讲一战法军使用的装甲车•2009年11月10日007摄


  在这里,他们会看到拿破仑战争时他们的祖辈横扫欧洲使用过的火炮。


荣军院•拿破仑军队使用过的火炮•2009年11月10日007摄


  在这里,他们会看他们的祖辈在与敌国交战中缴获的武器。


荣军院•法军缴获的敌军武器•2009年11月10日007摄


  在这里,他们会看他们的祖辈在与敌国交战中缴获的军旗。


荣军院•圣路易教堂/法军缴获的敌军军旗•2009年11月10日007摄


  走出荣军院的007心情复杂,因为荣军院里展示的被法军缴获的战利品中就有许多是中国的火炮以及写着汉字的军旗。而那些从荣军院里走出来的法国小孩就不同了,他们一定在分享着祖辈军人的那份自豪。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1-3 23:2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12-31 18:07 发表
  007参观荣军院是在2009年11月10日下午,次日就是法国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11月11日)的纪念日。007进荣军院时就看见数批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这座战争与军事博物馆参观、凭吊。法国孩子在荣军院会 ...
落后就要挨打。。。。。。花花收好!顺祝新年快乐!.

TOP

拿破仑身后

  荣军院皇家庭院二楼回廊,一群师生走到拿破仑雕像背后停了下来。007听不懂他们具体在说什么,但可以肯定,他们是在议论拿破仑。


荣军院•拿破仑身后•2009年11月10日007摄


  宽敞的回廊与室外相比略显阴暗,这群高谈阔论的师生被笼罩在拿破仑雕像的巨大背影之下。岂只是他们,整个近代欧洲都被笼罩在拿破仑的身影之下。
  拿破仑实在是一个非常矛盾历史人物,其历史影响也充满矛盾。007可以看出的矛盾之处就有许多。如果让我来当老师,评说这个矛盾人物的矛盾影响,我也许对学生们说:
  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之际悍然称帝,实行独裁和专制,致使了法国大革命中途流产。可是,他并没有蜕变为封建皇帝。相反,他利用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威望,以及他自己的卓越政治智慧,制订和颁布了《拿破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确保了大革命所树立的“自由、平等、博爱”理念。拿破仑临终有过这样的自评:“我的伟大不在于我曾经的胜利,滑铁卢一战已使它随风而去。我的伟大在于我的法典,它将永远庇护法兰西的人民享受自由。” 诚哉,斯言!拿破仑不但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大革命的成果,还以军事防御和进攻的方式保住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拿破仑率领法兰西帝国军队打出国门,东征西伐,在性质上属于侵略战争,给欧洲各国各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可是,拿破仑的征战在客观上成了对欧洲封建势力的大扫荡,为欧洲大陆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了道路。拿破仑法典中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也随着其征战和扩张迅速地传播开来,逐渐成为整个西方的基本价值观,其意义广泛而深远/
  拿破仑穷兵赎武,给法国人民也造成了巨大的不幸。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拿破仑不断地提前征兵的年龄,直到最后兵源几近枯竭,甚至派娃娃兵上前线。这就意味着他发动的战争几乎让全部的法国青壮年男子都伤亡于沙场。拿破仑还好大喜功,在战事频乃的形势下,劳民伤财,大兴土木。除了前面提及的凯旋门、大型广场的修建之外,他的另一个大手笔是扩建卢浮宫,重新装修枫丹白露宫,给法国民众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可是,今天的法国人乃至来巴黎观光的异国人又非常感念拿破仑,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非常厚实而精美的建筑遗产。如果不是拿破仑,很难想象今天的巴黎会是什么样子。
  拿破仑珍爱名誉,死要面子,结果培养出一批溜须拍马的吹鼓手、御用文人、宫廷画师。但是由于拿破仑本人酷爱艺术,且有品位,无法接受下三流的马屁术,逼得法国人连拍马屁也要讲究艺术。拍马屁因此变成了一种高雅的艺术。尤其在雕刻和绘画方面,拿破仑时代不但涌现出许多艺术精品,而且形成了若干种影响后世的艺术风格或流派。拿破仑及其追捧者的经验表明,这个世界怕就怕认真,一认真,一较真,下流的事情都能做出品位,做出成就,做成艺术。
  拿破仑的艺术爱好,也给世界各国的历史与文化遗产带来了灾难。法国王室,自弗朗索瓦一世以降,到路易十六,有艺术收藏的传统。王室养一批艺人,专门为他们创作。别人的珍品,看到眼痒,便出大价钱收买。拿破仑一世有过之而无不及,知道别人有稀世珍品,就眼红。不是想方设法去收购,而是去抢去偷。在这个傲慢的皇帝眼里,一切艺术精品都应该属于法国,都应该存放在巴黎。这种强盗式的思维和行径,使许多国家的古迹文物遭到破坏。虽然拿破仑下台之后,法国人归还了一部分抢来或偷来的文物。但是,巧舌如簧的法国人还是让相当一部分文物留在了巴黎。法国人总是这样告诉物主,这些文物在巴黎可以得到最好的照料和保护,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欣赏。去过卢浮宫的人不得不承认,法国人此话不假。不过,007还是相信朴素的真理。是谁的东西,就应该还给谁。你不能因为你更懂艺术,更懂如何保护艺术品,就恬不知耻地当艺术强盗,或者替自己的强盗祖先窝赃。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1-13 10:4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cocoding 于 2009-12-31 19:49 发表

落后就要挨打。。。。。。花花收好!顺祝新年快乐!
谢谢!新年快乐!.

TOP

自由引导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拿破仑在颁布法兰西民法典时曾经宣布法国大革命已经结束。但实际上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使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余绪未绝。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12-11 00:18 发表
  ……
  1815年,滑铁卢战败,拿破仑退位,百日王朝终结,波旁王朝再次复辟。在欧洲各地君主的支撑下,波旁王朝试图废除既定宪法,加强王权。1830年7月25日,查理十世宣布解散议会。义愤填膺的巴黎市民于27日走上街头抗议示威,与军警发生冲突;于28日宣布起义,攻占巴黎市政府;于29日控制巴黎,推翻波旁王朝。这三天在法国历史上称作“光荣三日”,期间许多巴黎市民流血牺牲。
  ……
  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率先在街垒上举起了法兰三色旗。少年阿莱尔又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不幸中弹倒下。年轻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参加了这场战斗,并且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的景象。他义愤填膺,在波旁王朝被推翻之后,心情依然难以平静。在激越情绪支撑下,画就了一幅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战斗情怀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


卢浮宫•自由引导人民•引自维基百科


  画面中央是一位坦胸裸乳奋勇当先的高大美女。她戴着象征自由的弗里吉亚帽,左手紧握象征反帝反封建的长枪,右手挥舞象征法兰西共和国的三色旗,在硝烟中召唤着革命队伍奋勇前进。这位姑娘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既是起义参加者克拉拉•莱辛的真实写照,又是自由女神的象征。
  紧随于自由女神,左边是少年英雄阿莱尔的化身,他双手正挥动着手枪,跟着女神急速向前奔跑。自由女神右边是一名头戴高帽的大学生,据说是画家本人,他正意志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与大学生并肩战斗的是一名工人,他挥舞着尖刀,表情刚毅,显示出愤怒的神色。他们的身后是无数为自由而战的起义群众……
  前景右侧有两名波旁王室的雇佣兵倒毙于地,左侧躺着一位为自由而献身的起义者。一名身负重伤的青年工人匍匐于地,他正努力抬头,仰望自由女神手中那面三色旗,期待着自由的来临。他的上衣、腰部露出一角的衬衣以及腰带,正好是三色旗的颜色。细看远处的背景,硝烟中隐约可见巴黎圣母院,北塔楼上高高飘扬着一面法兰西共和国旗帜……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1-2 15:46 编辑 ].

TOP

革命宣传画藏于深宫的险恶用心

  经过“七月革命”,封建王朝才被彻底推翻,法国大革命才徐徐落幕。“七月革命”战火中诞生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不仅成为一段过往历史的记录,也成为鼓舞被压迫者奋起反抗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宣传画。其后法国的历代统治者对它都深为反感,忌讳其“煽动”人民造反的威力。这幅名画不断被展示、被封存,历经磨难。最后,法国政府总算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既然迫于人民的压力不能毁灭它,那就把它当作艺术品收藏在卢浮宫之中,供各位绅士淑女把玩欣赏。


卢浮宫•自由引导人民•2009年11月11日007摄


  007通过书籍无数次地欣赏过“自由引导人民”,终于在卢浮宫德农馆二层第77展厅(法国巨幅绘画展厅)见到这幅名画的真品。可是,007觉得,这幅笔触奔放、充满战斗激情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作品,在卢浮宫里显得平庸,了无生机。其实,不是画变了,而是画所在的环境变了,观看它的受众变了。试问:能够来卢浮宫参观的人当中有几个是革命群众呢?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1-3 23:23 编辑 ].

TOP

波娜米娜引导高卢人(Bonemine guidant les Gaulois):“自由引导人民”之恶搞版

  意识形态的控制,实在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法国政客却深谙其道。收购“自由引导人民”,并将其收藏于卢浮宫,收到了极佳的政治效果。一方面政府因为如此珍惜这幅名画而受赞扬,另一方面自然地限定了看画的范围。来此看画的一般都是有闲阶级,现行制度的受益者,只把“自由引导人民”当作一幅名画来欣赏。“群氓”一般是不会来卢浮宫,他们是不可能从“自由引导人民”的画中汲取革命诗情了!
  统治阶级的如意算盘得逞了——007在访问索邦大学时,路经一个中世纪遗址。遗址四周张贴着许多根据名画再创作的搞笑作品,其中一幅叫“波娜米娜引导高卢人”,非常成功地对“自由引导人民”进行了解构。正中统治者下怀。


索邦大学•波娜米娜引导高卢人•2009年11月12日007朋友摄


  波娜米娜(Bonemine)何许人也?007也说不清楚,但她在当今法国极其有名。好像是一个杜撰出来的人物,见诸近年来的法国影视。据说,波娜米娜是高卢村村长Abraracourcix的太太,是个女权主义者。此妇颇悍,高举擀面杖,可以把老公吓得筛糠。


波娜米娜引导高卢人•引自网络


  高卢村村长象征的是全体高卢人(法国人),波娜米娜代表的则是现代法国女性。法国女子曾经有个甜美的代称——玛丽安娜,现在被称作“波娜米娜”,让人很难说清楚是什么滋味。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4-12 09:4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1-3 12:08 发表
  意识形态的控制,实在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法国政客却深谙其道。收购“自由引导人民”,并将其收藏于卢浮宫,收到了极佳的政治效果。一方面政府因为如此珍惜这幅名画而受赞扬,另一方面自然地限定了看画的范围 ...
稀饭这幅“波娜米娜” 理由:因为自己是女的,能用举起的擀面杖就让男的筛糠。。。。。。 .

TOP

法兰西三色旗(Tricolore)

  说说自由女神高举的那面蓝白红三色旗。那是法兰西共和国时期的国旗。
  2006年7月14日007来巴黎参观时正值法国国庆,但见戴高乐广场到处飘扬着法兰西三色旗,洋溢着节日的欢庆气氛。这一回故地重游,却发现法国人对待国旗,跟美国人有所不同。美国人可以让星条旗上胸罩上裤衩,以此表达对国家的狂热忠诚。法国人在国旗使用上则比较严肃谨慎,若非重大节日,一般只在政府大楼及重要公共场所悬挂国旗。据说,连凯旋门这样的场合也是在重大节庆时才挂国旗。007这一回来到戴高乐广场,仅看见高高的凯旋门下悬挂有一面巨幅的法兰西三色旗。那是因为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纪念日刚过,还来不及撤下。


戴高乐广场•雄狮凯旋门•2009年11月15日007同事摄


  007一直认为这三种颜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三种理念。看了专家的解释,颇为汗颜。有的专家法解释说:蓝色是圣马丁长袍的颜色,白色纪念民族英雄圣女贞德,红色则是圣但尼军旗的颜色。但据维基百科,三色旗的起源于1789年7月法国革命期间革命军所戴的帽章。该帽章由革命军总司令拉法叶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设计,它采用的颜色借鉴了巴黎市市徽的红色和蓝色。原本只有红蓝两色,后来拉法叶加入代表王室的白颜色,寓意是期望人民与王室携手合作,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新国家。
  呵呵,连法国旗帜学家都说不清楚,各执一辞,再加上007的一种解释也不嫌多。何况,我说法兰西三色旗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念,法国人民也会举手赞同。
  1999年法国民意调查机构索福瑞(Sofrès)通过大量的访问和调查,得到的数据表明,法国人对于共和国的基本价值高度认同,他们也希望有一个公平、高效的政府,作为自由、平等、博爱原则的倡导者和维护者。当时的法国政府据此设计了一个政府标志,广受好评。


法国政府标识•引自维基百科


  标识下部写的是“法兰西共和国”的法文。上部的图案其实就是三色旗演化而来的,中间白色部分是自由女神玛丽安娜的头像。图案下面便是“自由”、“平等”、“博爱”的法文,共和国这三种基本价值取向和图案上的三种国旗颜色形成一种对应关系,不就是在对三色旗的寓意作一种新的诠释么?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1-4 10:51 编辑 ].

TOP

她的屁股热烘烘(L.H.O.O.Q.)

引用:
原帖由 cocoding 于 2010-1-3 15:35 发表
稀饭这幅“波娜米娜” 理由:因为自己是女的,能用举起的擀面杖就让男的筛糠。。。。。。
法国人拿“自由引导人民”的名画恶搞,且公然张贴于大街,还把“波娜米娜引导高卢人”那样的作品视为艺术,收藏于艺术博物馆,足以表示现代法国人的心灵被扭曲到了变态的地步。
  这种艺术恶搞的始作俑者,便是法国反传统艺术大师马歇尔•杜尚(Marcel Duchamp)。他最惊世骇俗的举动是,从市场上买来一幅廉价的“蒙娜丽莎”(达•芬奇作)画像的印刷品,随意地给这位优雅的贵妇添了两撇小胡子,在下巴添了些须……


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她的屁股热烘烘•引自维基百科


  杜尚大师干完这件恶作剧意犹未尽,又在画下写了一行奇怪的字母“L.H.O.O.Q.”,作为这幅“杰作”的名字。这种中国顽皮小朋友经常干的勾当竟然成了一件传世名作。
  L.H.O.O.Q.是啥意思?据专家考证,它是一句双关语。L.H.O.O.Q.用法语读就是“Elle a chaud au cul”。“Elle a chaud au cul”的字面意思,译成英语是“She is hot in the ass”,译成中文是“她的屁股热烘烘”。杜大师后来给了一个宽松些的解释“avoir chaud au cul”,即“there is fire down below(下面有火)”。其实,这是一句粗话,意思是说她有性冲动。所以,有人干脆把“L.H.O.O.Q.”译成“她发情了”。唉,这么译,意思是更加明晰了,就是失去了前面所说的“做一件下流的事情的那种优雅”。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1-7 11:50 编辑 ].

TOP

回复 129#hxy007 的帖子

O(∩_∩)O哈哈~这个杜尚让我想起了《虎口脱险》里的小老头。。。。。。 .

TOP

泉(Fountain)

  杜尚大师在给美女蒙娜丽莎画小胡子之前,还干过一件令艺术界啼笑皆非的事。
  1917年“独立艺术家协会”在纽约举办艺术展览,杜尚担任该展览会的评审委员。杜大师自己也想送件作品参展,便开了一个玩笑。他到一个叫穆特(R.Mutt)的商人开的卫生设备商店里,随意地买了只白瓷小便斗。杜大师在那只小便斗签上假名“R.Mutt”,请人偷偷地把它送到展览馆参展,还美其名曰“泉”……


杜尚的“泉”•引自网络


  大部分评审委员并不知道这件“作品”的作者是谁,借口它是现成品而不是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拒绝让它参展。实际上另有原因。如果你稍稍了解法国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于1856年创作了一幅名为“泉(La Source)”油画,就能够理解当时的艺术家们看到名为“泉(Fountain)”小便斗是多么的哭笑不得。


奥塞博物馆•安格尔的“泉”•引自维基百科


  007猜想,“独立艺术家协会”的艺术大师们收到这只小便斗时一定是被气得七窍生烟。他们不仅为安格尔的名画“泉”被亵渎而义愤填膺,更为公认的艺术标准被颠覆而惊恐万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1-8 15:07 编辑 ].

TOP

回复 94#vivianda 的帖子

这是拿破轮最帅的画像了

帕斯卡,阿拉小臭喵的偶像。。。。.

TOP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12-24 00:04 发表
  呵呵,诗太看出来了,007没有像记流水帐那样写游记,而是把历史、文化、艺术揉在一起写。要是我告诉大家,我在先贤祠看到什么什么,在凡尔赛宫看到什么什么,又在凯旋门看到什么什么,一路写下来,是不是特没劲呀 ...
写得太好了
赞!.

TOP

生活即艺术

  据说,杜尚1917年制作的“泉”之原件不知所终,后来展览的都是杜尚重签的复制品。007在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看到过,参观时并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杜尚,也不知道此公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泉(杜尚作品)·2009年11月14日007摄


  当时007看到这个小便斗,就像当年独立艺术家协会的评委们看到它一样,肺都快气炸了——我Kao,我花12欧元买票,是来蓬皮杜中心参观欣赏现代艺术的,怎么让我看的竟是小便斗之类的东西。这种恶心的东西,我每天嘘嘘时都看得到,何必来巴黎,来这个著名的蓬皮杜中心看这种东西?问题就在这里:人家杜大师把一只平凡的白瓷小便斗变成了(或看成了)一件艺术品,此前那么多男人对着它嘘嘘,咋就就没有人发现其中的艺术涅?
  经过一番现代艺术理论启蒙,007才略知皮毛。杜尚原来是20世纪 “实验艺术”的先驱,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人们甚至誉之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杜尚也是“现成品艺术之父”。有人解释说,所谓现成品艺术,不过是在一种突如其来的冲动驱使下,改变生活中遇到的某种业已制作好了的物品的摆放方式、功能、形态(如加上或切去其一局部),使之变成一种使用者自己的艺术品。这种解释太过啰嗦,007的简单理解便是:生活中任何一件物品都可以成为艺术品,甚至可以说,人的生活本身就是艺术。是的,只要拒绝因循,时有创意,以人的眼光(而不是畜生的眼光或机器人的眼光或经济动物、政治动物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生活本身就是艺术。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1-8 20:47 编辑 ].

TOP

我度过的美好时光就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

  也许不该简单地说“生活就是艺术”,而应该去探求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艺术。杜尚以其潇洒的一生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关于杜尚传奇的一生,网民羊羊羊在其博文《流星划过夜空之杜尚》(见http://yangxiaowo.com/?p=115)中写得非常精彩了。007偷个懒,转引如下:


  是谁改变了西方美术史的进程?是杜尚。
  是谁改变了全人类对“美术”一词的理解?是杜尚。
  一个世纪以来,杜尚这名字和很多词汇等同起来:杜尚是破坏;杜尚是玩世不恭;杜尚是幽默。杜尚是典雅.然而,无人能否认的是:杜尚是艺术家。
  艺术家是天生的。但是,成长为艺术家的道路却各有不同。有人是天赋的冲动,有人是天生爱哗众取宠,有人是为青史留名,还有人为了养家糊口。而杜尚之所以走上艺术之路则是为了逃避兵役。
  1887年,杜尚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之家。良好的家境把杜尚培育成了一个风度优雅的绅士,可以说:杜尚从来就是一个迷人的男人,以至于在后来,杜尚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大师之后,有人说:是他的迷人风度征服了美国人,所以他才有今天。
  190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夜。终其一生都到处向人诉说自己不是一个爱国者的杜尚,此时便想办法逃避从军。他打听到有三种人可以不参军:艺术家、医生 和律师。后两者太难了,只有艺术家还容易冒充。于是,当杜尚向军方美其名曰自己是一个艺术工作者时,他就轻而易举的逃离了军队。只是当时没人能想到这个可耻的逃兵日后也是一个能改变世界的人物。
  1906年,杜尚开始在巴黎的画家圈子里混了。那时候,满世界的艺术流派横行。最时髦的名词是“立体主义”,领军人物是毕加索。杜尚这个美术青年当时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毕加索们是不会带他玩的。而此时的小杜同学还在美术技巧上挣扎,他对立体主义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巧的兴趣远大过对立体主义的精神的理解。
  1909年,杜尚第一次在一个沙龙里展出了自己的两幅作品。竟然都卖出去了。这对杜尚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其中之一幅画是被现代舞的创始人邓肯买去的(后来,在美国杜尚曾向邓肯索回而未果)。
  1912年,对杜尚来说是生命中关键的一年。杜尚送作品《下楼的裸女》参加独立沙龙展,竟被拒绝了。在今天,如果哪一位学美术的学生说他没听说过这件作品,那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在当时,事情就是那么的正常:巴黎不承认杜尚。此事对杜尚的刺激是深刻的但却不是狭隘的,五十多年后杜尚在评论此事时说:他们对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已经有了明确的界限了,这是一种多么天真的愚蠢。于是,杜尚离开了画家们的圈子。并找了一份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只是,他并没有放弃他的艺术创作。
  1912年,对杜尚来说又是幸运的一年。被巴黎拒绝的《下楼的裸女》却被从美国来的画商看中而挑选到美国去参展。只不过是当时杜尚本人也不知道此事会带给他日后何等的荣耀。
  1913年到1915年,杜尚一直努力的探索着他未知的领域。他在其间的作品量也是惊人的:《咖啡磨2号》、《绿盒子》、《大玻璃》等著名作品都是这一段时间的产物。这一段时间的磨难使他的艺术观念离传统越来越远。却距他心目中的艺术真谛越来越近。
  1915年,杜尚成名了!可是却不是在法国成名,是在大洋的彼岸:美国。
美国佬是惟恐天下不乱的主儿,哪里有事件哪里有他们。1912年杜尚的《裸女》被拒展事件在大洋彼岸被美国人炒作的沸沸扬扬。现在,依旧很难说是美国人的慧眼改变了世界艺术史的进程还是美国人的好奇心造就了杜尚这个传统艺术的掘墓人。总之,美国人在以欢迎英雄的姿态来迎接杜尚!
  1915年的纽约,杜尚,这个被当时世界艺术的中心――巴黎所抛弃的落魄艺术家。在这里受到了极大的礼遇。也是在这里,一个叫爱伦斯伯格的美国人走进了他的生命中。此人一生以收集并收藏杜尚的作品为己任,终生不渝。
  艺术是什么?艺术的真谛在哪里?这些大问题,在杜尚那里的回答是:没意义。一切都是没意义!美国人把杜尚吹嘘成“达达”派的领袖人物。杜尚却说:达达是什么?我不知道。
  1916年,杜尚在美国完成了他划时代的第一件“现成品”作品:一把雪铲。杜尚从商店里买来便送了展览,美国人说:是什么意义呢?杜尚说:没有意义。美国人说:不成,一定得有意义。杜尚便在上面写了一行字:胳膊折断之前。美国人还问:您这是什么意思?杜尚说:铲雪的时候会折断胳膊。杜尚一直在为这所谓的“意义”感到遗憾。
  1917年,现代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诞生在杜尚手中。杜尚在一个瓷制小便斗上签了个别人的名字(应该是经营卫生设备供应商的人名)并送到“独立艺术 家协会”的展览会场。由于杜尚本人就是该展览会的评审委员又鉴于他如此大的名声,展览会一下陷于很被动的境地。于是,这件所谓的“作品”被放在了毫不起眼的位置,甚至没有人敢提及它。然而,在开始时大部分评审委员不知道作者是谁的情况下,坚持要展出这件作品的人依然是:爱伦斯伯格。它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现代艺术史上最有名的事件了。也正是这一事件,奠定了杜尚在世界艺术史上的牢固地位。最后,卖下这件作品的还是爱伦斯伯格。
  对于杜尚的作品如何去评价及欣赏永远是一个话题。
  杜尚的妹妹结婚。杜尚的礼物依然是他的作品:《不幸的现成品》这是一本数学书,他用绳子挂在妹妹家的阳台上,任风吹雨打,最终被风撕碎。
  杜尚去看牙医。完事后付给医生的支票是杜尚手画的。如今,这支票被供奉在美术馆的大厅里。
  也并非没有尴尬:一个慕名而来的收藏家要购买他的作品,等拿到手发现是一个商店里到处有卖的鸟笼子,无非是里面放了几块方石头和一个温度计。不过,还是爱伦斯伯格辗转买下了这件“作品”。
  1918年,美国宣布参战。不爱国的杜尚又在想方设法逃避兵役。这一次,他选择了去南美的国家:阿根廷。在这里,他爱上了他一生中另一嗜好:下棋。
  1919年《带胡子的蒙娜丽莎》问世。如果说1917年的小便斗使世人震惊的话,那么,这一件惊世骇俗的作品带来的就是愤怒了。美是什么?真理是什么?在 这幅作品面前,一切都被摧毁了。也有努力去理解杜尚的人,他们追问那画面上:L.H.O.O.Q。这几个字母是什么意思?杜尚说:没意义。再追问,还是没意义!杜尚说:唯一的意思是读起来很上口。
  1919年以后,杜尚是以一个棋手和艺术家的双重身分存在的。他甚至还代表过法国国家队参加世界大赛。然而,这时候,无论是他的反对者还是他的支持者,没有人不承认他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了。
  从1919年后到现在的近一个世纪里,杜尚成了一个新的起点。无数人在试图超越他。人们发现:模仿他是如此的容易,但是没有人能超越他。杜尚告诉我们:探 寻真相的过程就象是剥洋葱,然而,洋葱的中心什么也没有!在杜尚的世界里,一切是如此的自由。杜尚唯一不能容忍的就是:没有新的事物出现。
  1968年10月1日。杜尚邀请了一些朋友到家中晚餐。在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后。杜尚在卧床上安然辞世。嘴角上挂着一抹微笑。
  萨尔瓦多·达力在为《杜尚访谈录》作序时说:在早些时候的巴黎,只有十七个人懂得杜尚。现在有1700万人懂得了杜尚的现成品。等有那么一天当所有的存在 的东西都被认为是现成品的时候。就没有现成品存在了。然后新鲜的东西就会被作为艺术品,那是被艺术家用手痉挛似地做出来的。
  曾有人问杜尚: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是什么?杜尚说:是我度过的美好的时光。.

TOP

回复 132#小猫宝宝 的帖子

嗲猫也来了~~,你好!人生无处不相逢呀。我最近很忙,007的好帖都没时间看了,空了再上来补课。.

TOP

美术和丑术都是艺术

  许多人认为,杜尚改变了“art”的传统标准;或者说,杜尚改变了人类对“art”的理解。但在007看来,杜尚不过是恢复了“art”的本义。
  许多年前,007遵照导师的嘱咐,参照着德文把康德的一本小册子的英文版译成汉语。其中涉及“art”的翻译问题,007顺手就把它译成了“艺术”。导师只懂俄文,对英文和德文几乎一窍不通,但他坚持认为译成“艺术”不对头,力主译成“人工”。007细细体会“art”所在的语境,也觉得与“nature(自然)”对应的“art”译成“人工”是精当的。当时,弟子007非常佩服老师出神入化的学识,非同寻常的语感,但是依然把“人工”看成是“art”的一种特别的用法和含义。直到看了杜尚的作品,了解了一些现代艺术,才知道恍然觉识“人工”才是“art”的本义,或者说,“art”并不是艺术家才能干的事情,而是人人都在干的事情——“人工”。
  人工(arts),可以表现美,创造美;也可以表现丑,制造丑。如果说表现和创造美的arts叫“美术”,不妨说表现和制造丑的arts就是“丑术”。在007的眼里,巴黎各博物馆收藏的20世纪以前的人工制品称得上是“美术品”,而20世纪以来的藏品基本上可以说是“丑术品”了。杜尚虽不是现代丑术的唯一鼻祖,但他确实是理解现代艺术(主要是丑术)的一把钥匙。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1-9 20:05 编辑 ].

TOP

美和丑,天然与人工,就像阴和阳,天和地,缺一不可呀!没有丑又哪来对美的认知。有了人工的丑术,才更能让人珍惜那些天然的、美好的人和事吧!杜尚老先生功不可没!花花收好! .

TOP

将恶搞进行到底

引用:
原帖由 cocoding 于 2010-1-10 13:16 发表
美和丑,天然与人工,就像阴和阳,天和地,缺一不可呀!没有丑又哪来对美的认知。有了人工的丑术,才更能让人珍惜那些天然的、美好的人和事吧!杜尚老先生功不可没!花花收好!
  杜尚的作品,让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意识到,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不仅可以欣赏艺术家们的作品,自己也可以创造艺术作品。只要拒绝因循,不屈服于划一的风格,只要时有创意,以人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以人的姿态去创造新颖美好的生活,那么生活身就是艺术,我们自己也成了艺术家。
  可是,杜尚也给那些以艺术卖钱为生的人投机取巧开了方便之门。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杜尚的作品和他向世人所敞开的玩世不恭,甚至成了现在艺术上标新立异的代名词。以他为祖师爷,无数聪明的艺术家得以找到生活之路。他们一边策划惊天动地的噱头,一边赚取数不尽的钞票,同时又大骂世人全是傻瓜,特好骗!杜尚实现了以艺术的方式嘲讽艺术的伟大理想,但后来那些靠‘标新立异’而成功的弟子们又实现了什么呢?是座拥的名与利还是因为安下了一颗正直、诚实的心而无愧于世呢?”(引自野草:《我们向杜尚学习什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3fd540100fiin.html
  杜尚的模仿者未必得到了杜尚的艺术精神,但都学到了他的恶搞方式。杜尚不是恶搞甚至亵渎其前辈名画(美少妇蒙娜丽莎、纯洁少女泉)吗?他的后辈心领神会,也拿他的作品继续恶搞,继续亵渎。令007印象最深刻的,当数我国才子画家石心宁杜撰的那一场“杜尚回顾展”。


石心宁作品•“杜尚回顾展”在中国•引自网络


  石心宁这幅油画估计会把难以入土为安的毛主席再气死一回,也会让含笑九泉的杜尚再笑死一回。杜尚笑的不止一个人,凡是模仿他的人,他都会笑。因为这个现代艺术先驱恰恰就是反对模仿,终身拒绝跟别人一个样。后辈一模仿,杜尚就发笑。不能把握这一点,现代艺术不免陷入穷途末路。.

TOP

这个石心宁 .

TOP

我更爱自由

引用:
原帖由 cocoding 于 2010-1-7 12:32 发表
O(∩_∩)O哈哈~这个杜尚让我想起了《虎口脱险》里的小老头。。。。。。
  杜尚要比那个小老头风流倜傥多了。看看他年轻的照片吧——


1912年杜尚


  拍这张照片时,杜尚25岁。那是1912年,他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幅名作——“下楼的裸女”。007欣赏不了这幅名画。据说画的是一个赤裸的美女从旋转楼梯上走下来的过程。当年法国绘画界的人士和无知的007一样,并不认可这部什么都不是的作品。可是,这幅画却使杜尚在美国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以致后来有个美国商人拍出一万美元,要包下杜尚一年中做的所有东西。一万美元在1916年是非常大的数目,对于年轻的艺术工作者说这样的报酬尤其难得。可是,杜尚婉言谢绝:“不,谢谢!我更喜欢自由。”


1917年杜尚


  为了创作的自由,杜尚不愿意为金钱契约所困扰,而宁愿给纽约的一些美国画家当法语陪练。这种家教时价低廉,一小时两美元。杜尚靠这个挣得每日的面包和啤酒,并通过这种方式与当时的艺术先锋切磋艺术。


青年杜尚


  杜尚后来回忆说:“我本来可以很方便地得到一万美元的,但是,不能,我感觉到了其中的危险。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怎么躲开这危险。”他不愿意为金钱所累,也不愿意为艺术家的追求和责任所累,事实上他不想负任何责任,他说:“我不是那种渴求什么的所谓有野心的人,我不喜欢渴求。首先这很累;其次,这并不会把事情做好。我并不期待任何东西,我也不需要任何东西。我不觉得艺术家是那种必须做出什么东西来的社会角色,好像他欠了大众什么似的,我讨厌这种想法。”


中年杜尚


  吊尔郎当的杜尚是在玩艺术,所以能够在艺术上如日中天时突然改玩起国际象棋来。


中年杜尚


  杜尚表现出来的并不纯粹是富家公子哥那种任性妄为。人家不玩艺术,改玩国际象棋,照样玩得如痴如醉,玩出境界,玩到了代表法国参加国际比赛的水平。
  抽烟和下棋是杜尚的终身爱好,好像艺术工作只占他很少的时间和精力。杜尚就像一个无所畏惧的孩子,玩了一辈子,到60岁还显得那么年轻。


1948年杜尚


  杜尚的一生,就是不断摆脱束缚(包括金钱和名誉的束缚)的一生,是追求自由的一生。


晚年杜尚


  他确实活得非常精彩,所以他在晚年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度过的美好时光,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

TOP

杜尚就像一个无所畏惧的孩子,玩了一辈子,到60岁还显得那么年轻。 放到我们这里他该是反面教材吧?
我们别说玩到60岁,就算是6岁也保不齐呢!

[ 本帖最后由 cocoding 于 2010-1-11 17:40 编辑 ].

TOP

自由之子与自由女神

  综上所述,法国大革命不但激发人法国人的革命热情,也激发了法国艺术家创作热情。自由之子和自由女神,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他们不同于西方从古希腊、古罗马、古希伯莱宗教与神话中传承下来的诸神,而是追求自由和解放的世俗生活象征。革命时期的艺术家胆大妄为,杜撰出自由之子或自由女神,不但是在歌颂自由,也起到冲击宗教神学的实际作用。这种创造活动直观地告诉了人们,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1-16 17:32 编辑 ].

TOP

回复 143#cocoding 的帖子

  中国人一向有严肃对待学习、生活、工作的传统,蔑视以玩的心态对待人和事,有“玩物丧志”之说。殊不知玩的心态十分难得,把学习、生活、工作当作玩的人,是喜欢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人。玩,是一种境界,做一件事做到玩的状态,才可能有创造。007把游览巴黎当作玩,把写游记也当作玩,就能玩下去。若是当作严肃的任务,就不会写这个帖子。玩,何罪之有?.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1-16 16:44 发表
  中国人一向有严肃对待学习、生活、工作的传统,蔑视以玩的心态对待人和事,有“玩物丧志”之说。殊不知玩的心态十分难得,把学习、生活、工作当作玩的人,是喜欢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人。玩,是一种境界,做一件事 ...
可是我们中国人就是说“玩物丧志”,最近你家公子有空玩吗? .

TOP

回复 146#cocoding 的帖子

  昨天下午儿子和他的同学在一块做作业。互相帮助,搞默写。他们俩把默写设计成了闯关游戏。他们给我解释说:默写对10个四字词组,算闯一关。闯过几关,就怎么怎么地……我听不大懂,但很高兴他们把枯燥的默写弄成了妙趣横生的游戏。听到他们格格的笑声,007也在偷着乐。
  儿子今天上午在做教师布置的作文《……给我的爱》,料想他会写《妈妈给我的爱》之类的俗作,没想到人家写的是《大自然给我的爱》。写了一个方面,就已经写了一页。人家说这是篇长文,要写四个方面。007暗自着急:马上就要考试了,你还在玩哪!
  午饭过后,儿子在体育公园玩,玩到三点半,直接去下围棋了……他妈妈现在正要去接他,说是回来要让他严肃一点对待期末复习……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1-16 17:33 编辑 ].

TOP

回复 147#hxy007 的帖子

看见未来的作家已见雏形啦!恭喜哈!.

TOP

回复 148#cocoding 的帖子

  小朋友把写作业当作玩,是不是有杜尚的遗风?或者说,杜尚那么玩艺术玩象棋,是不是有点像孩子?.

TOP

回复 149#hxy007 的帖子

精神是相通的,你家公子能在让人头痛的作业里发现娱乐的真谛,强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