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39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实验应该“因材施教”的思考

看看上实的一些科研课题,能否推广来因材施教呢?

“基于学生个性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研究” ,
“关于我校毕业生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提高理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活动研究”,
“小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的跟踪研究”,
“小学境内外儿童个性差异的比较研究” 等.

TOP

SES中小学“无缝衔接”研讨会日前进行
2009-2-24
   在今年我校进入交大和复旦预录取名额中,十年制学生人数占了30%,这是实验坚持20年科研的成功。但是他们由于年龄、生理、心理和智力发育的不平衡,集中表现在初中的起始阶段,与之相应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碰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如何做好中小学衔接成了学校关注的重点。
    经过前期的多层次和多纬度的讨论和数据分析,今天,田林、齐河和初中部的教学副主任及语数英教研组长汇聚在中学部,对于田林十年制班的验收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会议由仇虹豪老师主持,分为四个专题。首先是徐红校长指出实验的新三年规划中把中小学“无缝衔接”作为重中之重的核心工作,希望通过三校区的共同努力和研究,能够在学科知识渗透,学习方法的培养方面细化。第二个专题是田林国际部的教学副主任张琦老师和各位教研组长就原先的验收方案和验收试卷做了分析汇报。第三个专题是初中部的教研组长将四年制的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在学习习惯和学科知识方面出现的问题和空缺做了翔实的分析。之后瞿祖芳副校长提出对实验本部的小学生要做好个性研究,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各阶段都要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小学更重要的是做好扎实基础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工作。第四个专题是三校区教研组长分学科进行教材研讨和教学方法的商榷。
     本次研讨会之后中学部还会和小学部共同制订验收方案以及通过模拟试卷的方式进行“试水”,期望通过本学期的努力研究和科学地改变促使我们实验的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习惯、学习技能和学习知识结构上更好更快减小中小学“缝隙”。
评:希望试水工作能够有效地展开。
评:赞成会议的观点
对实验本部的学生要做好个性研究,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初中和高中各阶段都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小学更重要的是做好扎实基础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工作,建议加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7-13 09:56 编辑 ].

TOP

若有所思

07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看图作文(附图)
2007年高考全国卷I(陕西、河南等省)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画图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TOP

看看33#帖子,2007年考生的一篇文章

且放云帆济沧海
  河南考生
  小船升起云帆,横济沧海的航程中难免会有风吹浪打;小树初有新芽,茁壮成长中难免会遭受雨雪风霜;小溪向前奔流,一路上不只有泉水叮咚,也有险滩漩涡。
  青少年的成长亦如此。  
成长的过程便如登山的旅程,难免会跌跤,会有荆棘的划痕,会有一次次的摔打和磨砺。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不必太在意,以一颗平常心去看便好。
  正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小船,自会在风雨的磨炼中变得坚强。太多的关心、保护,反而会给它小小的船舱添上无谓的负荷,成为前进的压力与障碍。在父母的羽翼下寻求庇护的日子早已过去,我们已经渴望敞开胸膛,拥抱雷雨闪电,享受自然的阳光。当孩子在人生路上开始迈出自己的步子,家庭应给予理解和支持,请解除目光的锁链,让孩子乘着自己的人生之舟与风浪一搏吧!当前进的路上遭遇坎坷,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我们的家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急于代劳,不要过分关爱,更不要小题大做,只需微笑着看着孩子爬起,那叶小舟自然会顺着信任的目光扬帆前行。
  希望孩子们十全十美的学校也不应过分苛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微小的失误在所难免,其实是架起了一座通往成熟的金桥。不要将目光聚焦于孩子的小小失误,不要在孩子摔跤时投去指责的目光。用信任和宽容去对待孩子的小失误吧,这样,他们才会成为带着成熟微笑的舵手,从胜利的彼岸带回满意的答卷。
  最后,我们的社会也应重新审视对青少年的态度。从早先的反对溺爱,到现在的提倡挫折教育,社会的整体教育观念已有了可喜的变化。对于孩子们的偶尔跌跤,社会不应给以过度的关注,更不能大肆炒作。初登处女航的小船,还在对这个社会知之甚少的轻微恐惧中微微颤动。太多的镁光灯突然一齐聚焦,只会让小船疑惑和恐慌,云帆在航行中倾斜一下,社会可以淡淡一笑,放下过多的牵挂,自立自强的一代自会崛起。
  成龙的孩子房祖明曾写过一首叫作《请让我摔下去》的歌,道出了千万个孩子困扰的心境。在人生路上跌一跤本在所难免,可怕的是家庭、学校、社会的目光立刻蜂拥而上,织成一张密密的网,让孩子在迷惑中百般挣扎而不能自己站起,只得在无奈中成为目光的俘虏。
  可是快看,那艘为目光所缚的小船,正拼命地向远方鼓足云帆。就请家庭松开过度关爱的目光,请学校放下过分指责的目光,请社会转移过于关注的目光,将它们换为理解与宽容,放那一叶云帆去济沧海吧!.

TOP

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是孔子最先提倡的,21世纪怎么做?上实怎么做?
个人觉得总是可行的,差别是做到什么程度?实效如何?
1、小班教育的形式使得教师有可能对于每个学生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千人千面,每个学生都各具特点,各有优势或不足。各学科老师可以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实施因材施教。班主任更要累些。
2、一般说来,最了解孩子的是家长,在因材施教方面,家长可以发挥较大作用。但家长面对的是1-2个孩子,经验局限,实力不足。不可能覆盖方方面面,不是多面手和万能科学家。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才会积极参与。
所以因材施教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借社会环境的东风,才有好的效果。
要做出有社会效应的成果,需要好的策划,软硬资源的投入,牵头的只能是学校。
转变理念,以学生为本,发挥每个孩子的优势,期待着SES的新的腾跃。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7-17 10:45 编辑 ].

TOP

不知道去年与浦东新区签订共管协议后,校方的财源是否有所增强?否则做许多事,都力不从心了。.

TOP

是啊!上师大提供的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建校和创业之初,教小学生的多是华师大的教授们,其事业心叫人尊敬和崇拜。.

TOP

转变观念是全社会的事,也非一日之功。价值观念也不可能大一统,总要允许方方面面的差异吧?社会的多样性才成其为社会。
子不教父子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TOP

以学生为本,并不意味着全都是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个人奋斗,特别在6-18岁这段时间,学校和老师的引导,社会道德和规范的约束以及家庭的教育、家长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

TOP

答复96#HXWCWCTT

赞成,对于一些课程,可以搞类似于学分制的实验。如果达到了此门课的较高的学科要求(如提前参加考试,达到优等),可以免修。如果达到了良好标准可以减负,如少做作业。如果达到合格标准,有两种选择,继续跟班学习或者免修。
孩子之间的发展未必平衡;一个孩子的各科也未必平衡。给孩子较多的空间吧。.

TOP

混合或灵活编班。某学生可以是英语7年级班的,同时是语文6年级班的或数学5年级班的。要求孩子在给定的时间段内修完全部必修课程,同时可以选择其它的选修课程。如数学有必修课程及选修或拓展课程,甚至可以办竞赛课程。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7-17 21:41 编辑 ].

TOP

其实在高考选择文或理科考试科目,进一步选择考物理、化学还是生物;考政治、地理抑或历史时,也都涉及到因材施教的必须的选择,并且马虎不得。.

TOP

学校也可以对于学生和家长进行指导,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比如 设在格致的物理学校,学而思的奥数班、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活动班等。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7-17 22:03 编辑 ].

TOP

选理还是选文,以及选考试科目,要考虑的因素不外乎,学生自己的兴趣、悟性、优劣势;学校老师的强弱,有无明星教员等。更细致的还要考虑职业前景、竞争形势等,有功利的因素考虑,也有纯粹学习或学术的考虑。.

TOP

班主任 很重要,他/她是德育的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之一,他是各个学科老师与学生联系的纽带,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指导员、参谋长,是学生的严父和慈母,也是教学和孩子成长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员 !.

TOP

胡主席、吴委员长都当过清华的年级辅导员,即年级主任。这段经历也许对于他们的成长也很有促进吧。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7-17 23:00 编辑 ].

TOP

混合编班制不减弱班主任的作用,只是在学科学习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到底有多少学生可以免修某些课程呢?估计也是少数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TOP

其实,选择文理科和加试科目是普适于每一位高中生的,只要他愿意报名参加高考。不涉及他是否超常。
这应该是个特定的因材施教问题。.

TOP

我的意思是每个高中生都要面临文理科及加试科目的选择,这与学生是否超常无关。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因材施教的问题。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要参与这个问题的选择。.

TOP

因材施教与因材求教

前者似以学校和老师为主体;后者出自孩子和家长们的愿望和决策。
典型的问题是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及3+1考哪一门?
因材求教者自以为还有两刷子,去拜名师,名师未必肯收徒,也是在考量,我能否教出这个徒弟来。
流传的一个故事是爱因斯坦想成为小提琴家,也非常喜欢拉,请教一位大师,大师在仔细听了他的演奏后,建议他另辟新径,何必人人都要成为音乐家呢。爱因斯坦被点悟,在物理学科上大有成就!巧的是爱因斯坦在钢琴弹奏时,突发联想,创出了广义相对论。我们少了一位音乐家,却多了一位旷世奇材。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7-19 11:02 编辑 ].

TOP

因材施教的一篇优秀论文

奥数教育专家的孩子为何不学奥数更有成就
    徐鸣皋教授是北京竞赛数学教育界资深专家,研究和参与竞赛数学教育、教学、培训工作达二十年之久,长期在人大附中仁华学校和北京巨人学校任职。最近他在接受巨人学校专访时介绍了自己的教子心得和对超常教育的认识。以下是访谈内容摘录:
  记者:据我们所知,您自己的儿子徐健在学生时代也是极其优秀的,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徐健的学习历程,同时以一个父亲的视角向广大家长介绍一下您的教子心得?
  徐教授: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在家庭教育的问题上,首先我们要承认不同孩子的智力是存在差异的,家长必须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客观、深刻的了解,要清楚孩子先天的优势在哪里,然后结合孩子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比如我们现在搞的尖子班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在做超常教育,在做适合于百分之三超常儿童的教育。尖子班的教学思想就是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选拔尖子学生实施超常教育,培养综合素质,提升思维能力。超常教育不是超乎寻常的教育,也不是把不超常的儿童变成超常儿童的教育,而是给超常儿童以相应的教育、教学,使其得到积极、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在尖子班学生选拔的标准上一直是很严格的,让适合的孩子接受适合的教育一直是我们所坚持的理念。
  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超常儿童的比例定义为百分之三的话,那么对于另外百分之九十七的孩子来说,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无法取得成功,恰恰相反,他们也可以非常优秀甚至更加优秀。只要他们在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他们同样可以出类拔萃。
  很多人都比较熟悉我的儿子,因为他在学生时代确实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其实我有两个孩子,我还有一个女儿,也就是徐健的姐姐。我以自己的子女为例,谈谈关于结合不同孩子的具体特点进行差异化发展的问题。
  先简单介绍一下徐健的学习经历。他在小学阶段获得过北京市迎春杯第一名,代表北京市获得全国华杯赛金牌。进入人大附中后又在全国初中以及高中数学联赛中获奖,继而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此后赴美留学,目前在美国西雅图的微软从事项目研发工作。
  客观来说徐健的智商确实比较高,当初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来北京做过一个智商测验,徐健的分数非常高,在北京市所有接受测试者中也是排名前列。
  反观我的女儿,她在学生时代所表现出的智力水平是比较普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不优秀,相反她从上学到工作表现一直非常优秀,我同样以她为荣。
  我的女儿拥有很好的综合素质能力,她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和组织的能力都非常突出。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自身的这些优势,再加上后天的不断努力,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她后来去美国攻读博士,毕业后也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从事课题的组织和研究工作,她的工作职能是组织一批人去进行研究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甚至远远超过她的弟弟。这其实就是一个差异化发展的典型事例。
  前不久我看见这样一段话:西红柿的苗子不要想让它结出苹果,因为西红柿的苗子只能结出西红柿,但是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可以让它结出非常好的西红柿。这一观点我非常赞同。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主体思想通俗一点表达就是:让西红柿的苗子只结西红柿,让苹果树只结苹果,但我们要通过培养正确的方法让它们分别结出最好的西红柿和最好的苹果!
  每一个孩子具有不同的特点,他们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不要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与别人相比的阴影里,只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的家庭教育就非常成功了

这些采访内容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e92660100avzg.html  徐教授这番谈话,完全可以看作一篇关于因材施教的优秀论文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7-20 18:20 编辑 ].

TOP

孔子的因材施教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比西方教育理论家昆体良早500年,他对因材施教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做法,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孔子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他经常通过谈话、观察、了解学生的志向、思想、言行。并且把他们进行按年龄、出身、智力、性格、气质、才能、志向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归纳。
    孔子把人的性格分为三种类型:“狂者”、“中行”、“狷者”。“不得中行而为之,必也狂狷也!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还注意到学生在智力灵活性方面有着明显差异。他认为:颜回能“闻一知十”,子贡只能“闻一知二”。
    孔子曾评价他的学生的才能:“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客言也”。子路愿意拥有“千乘之国”,“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求只想管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做到“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公西华则只想“宇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这些无不反映孔子对学生之间才能差异的明察。
    2、依据学生自身实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孔子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论语》里记载了一个故事,一次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父兄怎么能自己做主张呢?”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当然应该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讲话前后不一致。孔子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去做。”
    孔子教学讲究因人而宣由浅入深。孟懿子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回答说:“无违”。当时由于孟懿子的理解能力的限制,没有进一步要求“无违”的内容,孔子也就不再讲下去。后来,樊迟向孔子问起什么叫“无违”,由于樊迟的理解能力己达到相应的水平。孔子才进一步具体说明“无违”就是父母生前死后都要按礼的规定对待他们,不能违反。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孔子也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确定统一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特长教育。
    孔子因材施教,立足统一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让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但是不采取一刀切,主张“君子不器”。因此,他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他的精心教育下,三千弟子成就各不相同:七十二贤人更是精通“六艺”,十名“尖子生”又各有所长。其中长于德行的有:颜回、闵子骞、仲弓、冉伯牛;长于言语的有子贡、宰予。长于政事的有子路、冉求。长于文学的有子游、子夏等。
    三、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对后世教育的深远影响。
    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自从孔子兴办私学二千多年以来,几乎每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或思想家,在教学过程中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并且加以补充完善发展。
    孟子继承发扬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强调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对有的学生应及时点化,有的应成就其德行,有的要发展才能,有的可答其所问,不能入门者则可以间接地受教。甚至“予不屑之教诲也者,足亦教诲之而己矣”。“教亦多术”,一切因人而宜。
    《学记》云:“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心。”要求“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告喻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长善救失”使“因材”与“施教”的关系更加明确。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把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进一步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才使得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成为经典教学原则。
    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所以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
    孔子非常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受学生的个别差异所制约,又能长善救失,促进个性的发展,培养出各种人才。这是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精华。.

TOP

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对我们教学的启迪和教益。

1、在日常班级管理和教学,我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对上、中、下的学生典型作重点的个案研究,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进。
    研究和了解的方式主要通过与家长联系,学生座谈;课内外活动进行观察;通过对学生作业分析;与其他任课教师交谈、家访等。这样全方位地了解学生,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2、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新课标下,九年义务教育要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这里“共同的基本要求”是指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这是使教学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保证。
    教师要教育和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各门功课与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关系,使他们努力学好各门基础课。在这个统一要求的前提下,然后再根据个别差异进行重点指导,使学生充分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和特长。
    3、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学生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影响个别差异的因素非常复杂。有的学生或善于观察,或长于记忆,或擅长思维。从思维类型上讲,也有长于形象思维和善于逻辑推理之分。因此我对学生表现出的差异特点进行全面而具体地分析,以发展的眼光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对那些成绩优异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也要一分为二,为充分发展他们的才能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后进学生,要给予热情关怀和照顾,深入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套适合他们特殊情况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因人而宜启发诱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教学过程顺利完成的关键。针对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必须因材施教。
    孔子第一次精辟地论述了启发式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浅近事物阐发比较深刻的原理。“能近取瞽”。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好学”、“乐学”,始终感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
    鉴于如此教师要以一种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处理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积极性之间的矛盾,以多方面引导、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处于好学、乐学的思想境界,既使学生主动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事实证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等于让学生放任白流,其结果必然是浪费学生有效的时间和精力;限制、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这一教学原则能够流传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的原因,也许就在于它正确处好了学习动因这一问题。.

TOP

能力比分数更重要
  赵大恒观点:这句话从理论上说是没错的。但是,考试分数就是很重要。能力的认定需要标准,目前往往就是通过分数表现出来,一个有能力的人,就应该能应付应试教育的考试。应试教育当然有弊端,但是并非一无是处,而且,如果这个都应付不了,也不指望能有别的大成就。.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