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生活] 为什么要这么打小孩?

我是坚决不动手的家长.
女儿学跳舞的时候,我女儿的老师也说,有家长打自己孩子的耳光的,因为动作没有做好.
打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自己没有素质的家长 .

TOP

http://ww123.net/baby/thread-4582565-1-1.html
转帖:教育专家忠告:打孩子有五大危害 父母应该学会反省
2008年11月06日14:50   新华网  杨萍      新华网天津频道11月6日电(记者周润健)在我国,家长打骂孩子,虽然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不良教育方式,但打骂孩子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一些人认为,"孩子是父母的,打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打孩子是家庭内部的事,‘外人’没有权力干涉";"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打孩子的父母没有过错"。对此,有关专家忠告说,打孩子有五大危害,父母应该学会反省。

  在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日前进行的的一项调查中,对"孩子有错时,打他也是为了孩子好"的说法明确表示"很不同意"的只有27.2%。全国"中小学生人身伤害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有60.1%的孩子曾经在家里挨过打。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关颖指出,凡是打孩子的家长,往往都有自己的理由,认为打孩子是出于对他们的爱。事实上,父母们"打孩子有理"的错误认识都是站在家长立场上的所思、所想,完全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不知道孩子受到打骂后会产生怎样的心灵创伤和情感扭曲。

  关颖说,打,对顽皮的孩子似乎有一定的作用,但孩子受到的心灵创伤难以弥补,造成其自尊心的严重损伤。打孩子有五大危害: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有的孩子慑于家长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养成了见风使舵,看脸色行事的不良习惯;有的孩子产生绝望心理,对家长忌恨报复;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的攻击性示范;父母打孩子,很容易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关颖表示,未成年的孩子可塑性很强,同时也已经有了自主意识。当他们"不听话"时,家长最好先考问自己让孩子"听"的"话"有什么问题,是不是自己一相情愿。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如果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循循善诱地引导、娓娓道来地教诲,加上对行为的强化训练,就一定能使孩子于点滴之中将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转化为自身的习惯。孩子获得的不是皮肉之苦带来的消极被动的警醒,而是深嵌于心灵深处的做人感悟。 (完)(新华社   杨萍  ).

TOP

这是我发的一个转帖.
http://ww123.net/baby/thread-4591231-1-1.html
转帖:孩子“感恩冷漠”谁之过?
金羊网 2008-11-29 14:55:46



魏青


日前在重庆举行的2008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论坛上,“感恩冷漠”成为国内众多专家热议的话题。广东慈善总会专家李菲燕表示,广东省曾对2000个孩子进行调查,有54%认为自己是不容易感动的人,或不知何为感动。


孩子对感动表现出的陌生和麻木,的确很让人忧虑,一方面现在的孩子不但
智商高,而且“潜商”(早就模糊知道社会潜规则)也高;另一方面,孩子们不知何为感动,预示情商却很低,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


造成孩子不容易感动,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在一些家庭,社会上一切向“钱”看、向权看的意识也渗透到家庭里。有的家长,即使在家里也大谈此类问题,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孩子早早就跟着父母“看透”了人世,幼小的心灵变得世故、圆滑,孩子很少能够感动,罪魁是家庭教育的偏颇。


而在学校应试教育体制下,成绩第一、排名第一、升学第一的思想主导着学校,有关学生的人性教育,有关道德、伦理、爱心等等的人生教育内容,被疏忽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即使孩子在家庭形成的一点感动之心,也被淹没在非感动氛围的沙漠里。


从社会的角度讲,社会能够提供给孩子们有关道德的教育形式太单调,内容枯燥。孩子们喜欢的网络游戏,几乎没有蕴涵积极的感动元素,更多宣扬的是金钱、权利和美色意识,孩子们对成功很渴望,但是对于怎么成功不很关心,即使采用非主流社会意识获得成功也照样有很多的人喝彩,这无疑抹杀了孩子们的感动场。


感动是美好的果实,不善于感动就意味着不善于接受真善美。未来的人才不能是知识的巨人感恩的矮子,情感的落后比知识和动手能力的落后更可怕。过半孩子不知何为感动是教育的情殇。孩子们的眼睛不能缺少蕴涵做人美感的感动的泪水。流不出泪花的眼睛再明亮,也不生动,无法打动自己,更无法打动别人,也无法打动世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