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3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上海市实验学校2008年高考情况汇报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静候栏主的分析!.

TOP

进还是退?

上海实验学校的实验是否超越了或者跟紧了上海市二期教改的步伐?
我们可以肯定在20年前上海实验学校的实验是领先和超前的,最近几年在全国全市教改紧锣密鼓地全面铺开的情况下,我们有没有新的实验呢?是加强了领先的地位?还是差距逐步缩小了?.

TOP

挫折教育是必修课

如题.

TOP

上海实验学校的实验与上海二期课改的比较

我对上海实验学校的情况不了解,特地请教嘻哈爸爸.
实验学校高中阶段是否采用了二期教改的教材?是否坚持了小班教学?是否在继续求精?针对不同经历的学生(例如1/4的孩子从小学起即接受了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教育,1/4自初中开始接受了上海实验学校的教育,1/2高中才进入上海实验学校)是否有相应的对策?.

TOP

引用:
原帖由 嘻哈爸爸 于 2008-7-30 18:39 发表

说实话我对实验的内部教学也不是特别了解。只能从孩子身上了解些
实验时采用二期课改的教材。(不过,这套教材现在反响非常不好),实验初中小学用自己的教材,高中部一直是用统编教材的。
高中部的班额好像是45 ...
谢谢嘻哈爸爸的回答.再问一句:
既然对于二期教改的教材有许多异议,为什么还要采用呢?据说2008年9月高三教材刚改成二期课改教材.

TOP

好汉要提当年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张政将包括儿子在内的18个孩子在15岁前送进了大学。他说自己有一套独创的教育方法———让6岁的儿童学会大学生才学的线性代数,6-8年完成12年中小学教育。
    1978年,他获准在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办理科实验班。从当年新入学的170名6岁儿童中,他选了36人,其中18人后来中途退出。
  张政选择学生的标准是:家长同意;能坐得住;不选超常儿童。至于孩子们做的加减法测试,张政丝毫不关心———“那只在于家长有没有教,与智力和素质无关。”
  张政至今保留着学生们当年的试卷。一张试卷上,歪歪扭扭的“标准童字体”像极了“鬼画符”,但卷子的考生朱威却获得满分。
  朱威13岁时,参加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在上海举办的一次SAT测试,这是美国重点大学资格考试,满分800分。朱威考了780分!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专家史坦利后来写信给张政,对他的教育方法称赞有加,并告诉他,在美国,5万个女童或5000个男童中,才有一个人考到700分以上。
  18名学生当中,3名在1985年考进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次年,又有14人考上大学。 在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办了3年实验班后,张政再也没有了这样的实验机会。。。。此后逐渐发展,在有关部门及领导的关怀下,1987年创立了上海市实验学校

张政老师是实验学校的先驱者之一。现在他依然在家(闵行,徐汇)招生,探索儿童及青少年成才之路。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8-8-8 14:29 编辑 ].

TOP

再谈谈张政老师

张政在代课时得到一份--美国科学院教育处霍尔姆兹儿童教育会议文件总汇,“世界级”教育专家本杰明·S·布卢姆在《教育过程》一文中认为:只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即可把艰深的、包括高等数学的内容向儿童“下放”。
张政发现:传统教育都强调传播知识为主,如果转而以开发智力为主,那将会怎样?传统教材是按学科发展历史顺序来“循序渐进”的,结果导致中学毕业也只学到中世纪数学水平,这样的“循序渐进”是不是科学?张政本人学贯数、理、化。他试图按某一主线,将这三门学科贯通起来。他很珍惜儿子的天性。他觉得所谓“人才”,首先是“人”,而后才能成“才”。那么,如何不逆儿童天性,而把艰深的概念、复杂的方法教给儿童,使其耳聪目明呢?他,耐下心来,一一做了尝试。
1977年,恢复高考。张政写信给上海科大,请他们派人来考考儿子张方。其实,他也想考考自己:那条“恰当的途径”是否已在脚下?
上海科大来了位姓叶的女教师。结果,张方的答卷让她吃了一惊:数学,张方已具有大学一年级水平。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设立少年班,13岁的张方成为上海籍首批学员。
    就在这时,历史在他身后悄悄地翻过了他当清洁工、小贩的那一页,现在他的身份是:人民教师、实验班理科组组长,在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围墙中占居一间教室。
学生:6~7岁儿童,就近招收。智商测定:基本属常态儿童。
如果实验成功,他们将在6~8年时间内,完成12年(当时普教学制)中小学全部课程,并进入理工科大学深造,在20岁时,他们将比常人提前进入最佳创造发明期。
张政开始亲自刻蜡纸、摇油印机,让人们第一次看到了他“制造神童”的“秘方”。
“秘方”告诉人们:智慧的开启,使儿童变得聪明,胜于知识的传授,“神童”不在于他已经超常获得多少知识,而在于他超常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即:培养儿童逻辑思维能力。
编写教材的顺序,张政抛弃了按学科发展历史先后顺序的做法,而是按儿童的逻辑思维发展能力。如在一步完成演绎推理的求解题中,原来一年级算术中的1+2,“进化”为代数中的a+2a,或三角函数中的Sina+2Sina;原来一年级就要求求解的应用题,从析题到解题需要二至三步推算,他使之“隐退”到后期。
张政打破数、理、化之间的学科界限,他在教三角函数时,物理就跟上力的三角解析;物理讲了定量、面积的度量,数学就跟上小数运算;代数讲比值,化学就跟上分子式运算……
经常引起张政反感的,是传统教材中常让儿童去计算生产队亩产,工厂生产率。他觉得教育要与时代同步,就要让儿童接受现代、至少是近代科学概念。他不教单纯的二十以内的四则运算,因为他觉得那些东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学会,他的基础训练就是要儿童走进现代科学的王国。于是,在他编的教材中,出现了他周围的人听不懂,或者从不敢道给儿童听的概念,如:线性规划、网络矩阵、拓扑变换。
——线性规划启蒙。他出的题是:林晓有1角4分钱,铅笔4分一支,橡皮2分一块,有几种买法?答案用座标来表示。
——网络矩阵启蒙。图中A、B、C三点之间有多条单向通道,要求学生将这些通道储存在矩阵中。
——拓扑启蒙。一个立体几何图形,要求学生从一个特定视角,将其画在平面图上。
在二年级物理课上,张政就开始讲到重心、支点这类抽象概念。他画了几张画,通过画来提问:“杂技演员走钢丝为什么不会掉下来?鸭子被赶时为什么会跌跤?恐龙的尾巴和头颈为何一样长?学生们居然都听懂了。
张政把他编的教材命名为《儿童高等理科教材》——既符合儿童心理,又属“高深”的学科范畴。
然而,一些家长却被他这一“高深”吓坏了:“会不会教出个书呆子?”
张政告诉他们,他开发的是儿童智慧,教的是方法,不需要死记硬背。孩子聪明了,自有办法花比别人少的精力来达到目的。所以一张化学元素表,张政竟让他们编成儿歌来“唱背”。
儿童的精力并未达到“超负荷”。二年级,实验班在年举行的普通话、汉语拼音、智力竞赛中都获第一,就连拔河比赛也毫不相让,摘取桂冠。
五年以后,实验班参加全市初中毕业生统考,结果,平均成绩为:数学84分,物理80分,化学70分;“发散性思维”,对比测试,实验班儿童的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与高二优生相仿。
1984年,上海市政府教卫办决定: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理科实验班”作为“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改革”科研项目,由上海师大教科所接管,评估进一步整体化,系统化。
1985年,该班学生朱威等三人(13岁)考进交通大学。
同年,在该班基础上,一座学制八年、中小学一贯制的上海实验学校开始破土动工。
张政又一次获得成功。(注:实际是按照十年一贯制建校)
1985年11月5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有位著名的专家称赞这项实验“取的了战略性的突破”,使大家看到了我国“未来学校”的一种模式。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8-8-8 16:17 编辑 ].

TOP

回复69#PM-SIMPLE

关于张政老师近况及招收家庭教育学生的帖子请参考
http://ww123.net/baby/thread-4545811-1-1.html
http://ww123.net/baby/thread-4542708-1-3.html
他已经退休多年,与儿子一起搞起了民办教育,先在闵行,后在徐汇。感兴趣的家长报名后带孩子一起去上课,不取代小朋友们的正常的学制教育。他家一直比较艰苦,一生也多曲折,不容易呀。
关于《儿童高等理科教材》我不清楚,看能否直接去找张政老师问一下。以前的联系电话021-64303895现在在徐家汇的余庆路184号,或番禹路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8-8-11 14:20 编辑 ].

TOP

回复 71#wangwenge 的帖子

有道理!
北京八中的实验也有其特殊性,
1.从4年级开始在全北京市选材,可操作性更强;,考核内容更全面
2.进行2周的试读,再淘汰50%,情商和行为考察更全面可靠;
3.招生人数控制更严格,但规模小于上海市实验学校.
4.自然体育课培养了学生的坚毅性,锻炼了体格
5.学制缩短更彻底,4年完成8年课程.
所以北京八中少儿班的示范轰动效应更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