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7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完整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请来讨论

也读了N本如何做好妈妈的书,也暗暗下了无数次决心要做个完美妈妈!可真的站在自己孩子面前,就无论如何也优雅不起来了。放手吧,满足一切要求,怕误入歧途;不放手,不满足要求,就只有斗智斗勇。最后只能对着女儿感叹:你我皆凡人!凡人的烦恼我们一样不少!.

TOP

我看了以后,感觉是,他们的家庭氛围很民主,让小朋友有充分的自由空间,遇到问题能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以交流沟通的方式解决,少一份武断,少一份强制,少一份主观。其实家庭教育的同时是一把双刃剑,在再磨练小孩的意志品质的同时,也是考量家长的道德品行,文化素养等各方面的东西,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应该是一条比较好的教育方式。.

TOP

引用:
原帖由 shxuco 于 2010-8-18 10:28 发表
看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是,我没有福气生出这样的孩子! 我觉得孩子的因素更重要。 圆圆天生就是一个比较懂事,成熟的孩子。 再加上父母的努力,所以有了现在的成绩(不能算成就吧)!
同感..

TOP

引用:
原帖由 Toby 于 2010-8-20 14:26 发表


同感.
是否孩子也在感叹,为什么不是尹建莉老师当我的妈妈呢?

同感,代表孩子写下这两个字。.

TOP

引用:
原帖由 加油天天 于 2010-8-20 12:24 发表
请问是尹建莉写的吗?
不错,是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静媛 于 2010-8-20 10:43 发表
圆圆玩的七荤八素后没多久就会悬崖勒马,重归正道.可还有很多孩子在游戏里越陷越深,学习的态度日益浮躁.没有要求的教育态度恐怕行不通啊!
这个既看家长有没有勇气放手,也是看我们是不是真正像我们说的那样给孩子信任,实际中之所以很多家长还是做不到放手,就是因为往往我们并不真正信任孩子,或者担心孩子因此就被别人拉下。当我们给了孩子自主的权利,他/她会否最终及时并做出正确的决定,也取决于平时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如果我们跟孩子说:自己把握吧,但要对自己负责任。同时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了回家来时,我们又说:看看吧,这就是你自己把握的结果吧?你就这么玩儿吧,以后你的学习我也不管了!可想而知孩子这样“自己把握自己”的结果会怎样。有时候我们可能都无法想象,我们的一句话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想想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小时候所说的所做的哪些是我们不喜欢并且也导致了不佳结果的,我们是否如今也有许多理由照旧那么说着做着。

我小时候就看过不少武侠小说以及不少杂七杂八的书,不但没有影响学习,反而因此作文写得不错。父母最多有时候说“看书可以,但不要耽误了学习”,而且也极少唠叨,如果父母说,“这些书不好,影响学习,你看看你的学习成绩还有那么大的上升空间呢,如果少看些书多用点功肯定能提高不少成绩”,估计我会极反感而因此厌倦学习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8-20 14:47 发表


是否孩子也在感叹,为什么不是尹建莉老师当我的妈妈呢?

同感,代表孩子写下这两个字。
不错,这句我也很赞同。
“凡事站在孩子的立场多考虑”,这句话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尹建莉书里也检讨过自己的错误。.

TOP

引用:
原帖由 远远娘 于 2010-8-20 16:00 发表

这个既看家长有没有勇气放手,也是看我们是不是真正像我们说的那样给孩子信任,实际中之所以很多家长还是做不到放手,就是因为往往我们并不真正信任孩子,或者担心孩子因此就被别人拉下。当我们给了孩子自主的权利 ...
圆圆能在玩过游戏之后回到正道,是因为在她接触游戏之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好的阅读的习惯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是不可能自己放弃游戏的。或者天生不是太喜欢(比如我很小就有游戏机玩,但不是很迷)。

所以一定在孩子接触游戏之前爱上阅读,爱上自主学习。.

TOP

引用:
原帖由 远远娘 于 2010-8-20 16:00 发表 如果我们跟孩子说:自己把握吧,但要对自己负责任。同时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了回家来时,我们又说:看看吧,这就是你自己把握的结果吧?你就这么玩儿吧,以后你的学习我也不管了!可想而知孩子这样“自己把握自己”的结果会怎样。有时候我们可能都无法想象,我们的一句话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想想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小时候所说的所做的哪些是我们不喜欢并且也导致了不佳结果的,我们是否如今也有许多理由照旧那么说着做着。
是呀,一定要对孩子信任。但对孩子的信任度和放手度到什么程度,怎么界定啊?
太放了,担心孩子自己管理不好自己,太不放了,又限制了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放手后,孩子不认真学习了,花更多的时间玩游戏等,也要放手对其信任吗?
放是要放,该如何放,放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啊!.

TOP

回复 59#baby100 的帖子

我认为应该用数学里边的试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放一放,看看有什么问题。
如果能解决掉,就再放一放,看看有什么新的问题,再解决掉。
如果不能解决掉,看看是不是放多了。确实放多了,那就是少放一点。为避免孩子翻毛呛,可以事先说好,咱们只是试试。.

TOP

回复 59#baby100 的帖子

同意楼上,耐心尝试,细心观察,要做到不戴有色眼镜去评价孩子,避免落入惯性思维、捕风捉影。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总是怀疑他,猜测他,要知道有时候他还可能是故意试探你呢。.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2#happymycat 的帖子

.

TOP

引用:
原帖由 pm_simple 于 2010-8-21 08:48 发表

所谓的听话和懂事,在书中对孩子忍耐性的描述很有趣,在我看来也许作者的意图是想让家长明白,孩子的这些优秀特性并非家长灌输出来,而是孩子自身特性的闪光,只是家长需要抓住这些闪光点。
书中举的是孩子看病时 ...
有道理!只是不知道你所指最后的差异不那么明显是指?我也发现每个孩子有其与生俱来的天性区别,至于是遗传还是其他不做探究,但孩子生下来就会有些内向有些外向有些文静有些活泼,我时时提醒自己不能扼杀了孩子身上天性闪光的一面,但这里面也有一个认知的问题和一个度的把握,因为不能说孩子天性如此就不必教育了,毕竟需要引导,循循善诱说来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而且往往还容易犯矫枉过正的毛病,一直困惑中…….

TOP

引用:
原帖由 远远娘 于 2010-8-20 00:14 发表


你家的是个男孩吗?不过现在很多女孩子也跟男孩子差不多了,其实孩子天性是一样的,都是爱玩的。圆圆不也一样玩游戏玩得七荤八素吗?看武侠小说看得痴痴迷迷吗?如果孩子不爱玩,天生就乖得很,“听话”的很,说 ...
当别的孩子甚至所有孩子都超过自家孩子的表现时,能沉住气的家长是值得表扬的,但沉得住气不是就此不管,何况更多的是沉不住气的,我也会经常焦虑,还发现越是看到更多更优秀的孩子自己越容易焦虑,这种焦虑还隐隐的就放入了对孩子每天的态度中,特别是孩子看电视很着迷而该做的事情完全不做、心平气和去劝说完全没效果的时候,训斥就在所难免

顺便说句,我们家是女孩.

TOP

回复 45#yokoliang 的帖子

我觉得是给大人看的,让我们做父母的不要忘了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
以前看到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孩子自然是了解孩子的;老人经过漫长的一生后,他们的视角也往往返璞归真的很接近孩子;唯独那些成年人,离孩子的世界最远,而又在这个时候承担了养育孩子的重任,所以就会有更多的教育中的代沟现象出现。。。。。.

TOP

回复 66#kacyliu2005 的帖子

训斥不是一个好的方法,而且是把孩子放在我们的对立面上。当然,有很多BBMM也使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我不想评说。孩子也很少愿意听心平气和的劝说,因为孩子并不具备成人的理智和克制力(我们也得承认,即便成年人克制力也没有那么强),要把孩子从电视中拉开,必须要让别的事情对他更具吸引力,让他很少想起看电视,必要的时候也要辅以其他办法,有段时间我不怎么在家,孩子一回来就看电视,别人管也管不住,后来干脆我把线拔了,孩子不知道这个奥妙,真的以为电视坏了,家里很久都没看过电视,时间长了他就逐渐淡忘了。

当我们想要训斥的时候,往往就是我们失去耐心的时候,也是我们对孩子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但实际上,还有别的办法,只要想到这个办法不是个好办法,反而会使事情更糟糕,我们就有理由去找更好的办法。

也不要总拿自己家孩子去和别人家比,别人都在提前教育的时候,是否你也在提前教育?别人用了暴力教育是否你也用了?别人用了更多的心思在孩子身上,是否你也如此了呢?有果必有因。我不认为现在的孩子与孩子之间真的有很大的先天差距,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怎么根据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并且要有超级的耐心。.

TOP

嗯,训斥不是一个好方法,要时时提醒自己。

训斥的时候基本就是我们失去耐心的时候,也是我们对孩子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说得非常对啊,而且发现我真是越来越唠叨了

比较真是无所不在,你后续提到的可以说都是在拿标杆做比较。有果必有因,但很难判断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应该发展成什么样子,所有家长基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难免左顾右盼的比较。每个孩子都有特点,但从小就能全身心的投入甚至沉醉于一种兴趣的少,郎朗据说小时候也被逼着练琴

耐心,是关键。往往家长做不到,而且更要命的是还常常犯以自己的想法默认为孩子的想法去坚持,我不认为自己每次都对,甚至常常认为孩子有道理,但有道理也不能随她去呀,就如我们都喜欢轻松快乐的生活,但大志向大抱负的人更愿意吃苦在前,付出在前,才能收获更大的个人认同感(这里不说是成功,是因为很多人想普通平凡的生活就是成功,那样会引起另一番争论).

TOP

最了解孩子的往往是妈妈。可以参考别人的经验,但一定须结合自家孩子的特点。如果对于目标和方法不是很确定,就不要太囿于之。我对于自家的孩子,尽可能在意他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郎朗的故事听说过,但郎朗爸也说,郎朗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实际上每个孩子的成功都不是轻易可以复制的,教育和成长是个复杂的事物,有复杂的外因和内因。

尽可能不要比较,这样做妈妈的才能更加心平气和,沉下心来体会自家孩子的特点,教育都是大道理,真正到了自己孩子身上,才是要仔细体会琢磨,摸着石头尝试,到底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家的。有时候听了太多别人孩子的故事,反而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倒不如静下来好好想想,自家孩子从哪些基本处着手比较好。性格习惯方面,先多找孩子的优点,再看孩子的缺点,看看孩子的优点是否经常被忽略,是否都给予过肯定,孩子是否知道BBMM认可她的这些地方,再看看孩子的缺点是否真的那么严重,是否家长太过紧张、夸大了其程度,并强调了这些缺点对孩子的影响,无形中给了孩子许多压力。性格中未必能彻底改变,但可以引导强化或淡化。大部分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但不要强硬地去改变,也是要因势利导,不要引发孩子的对立和反感,而是帮助她。至于其他,功课和爱好,我觉得都是兴趣为先,保持兴趣,加上适合她的学习方法。.

TOP

引用:
原帖由 yoyo_mama 于 2010-8-20 13:04 发表
我看过,怎么说呢,我觉得理论是可行的,也是贴心的,但是要想完全照做是有难度的,而且每个孩子生长的环境,面对的问题都不同,而且从书中来看,作者透露出一种对孩子的自豪,可是换做谁不对自己的孩子自豪呢,换句 ...
非常同意.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8-20 14:47 发表


是否孩子也在感叹,为什么不是尹建莉老师当我的妈妈呢?

同感,代表孩子写下这两个字。
知子莫如母.如果尹建莉当我孩子的妈,她的大部分方法肯定行不通..

TOP

回复 72#Toby 的帖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能否举个例子?.

TOP

看过了

很多可以借鉴的。根据自己宝贝实际情况操作。.

TOP

最近又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
我觉得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是关联很强的,大了的果是出自小时候的因。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0-6岁),没有多给过他自由的话,到了小学中学突然把自由安排的权力交给他自己了,他会感到很不习惯的,反而无所适从。孩子越大就越不好转变。所以还是要早点把自由给孩子。.

TOP

 75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