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暑期西安洛阳访古游(补图)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依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神奇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创建。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教的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中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龙门石窟是中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多个,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龙门石窟是中原北方三大石窟群之一,它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人类文化的遗产。.

附件

IMG_1780.JPG (242 KB)

2013-6-24 15:02

IMG_1780.JPG

TOP

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在奉先寺内,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卢舍那佛(披身佛)左侧的《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萨高70尺,伽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时间,据有关资料和专家推测,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徽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费时约21年左右。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梵名“卢舍那”,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来之身;报身即佛经过长期修行而获得的“佛果”之身;应身即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译名“净惭”。主尊像为结跏跌坐中央的卢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颤。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艺术魅力所在。两侧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叶形象严谨持重,少者阿难形象丰满圆润、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萨头戴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帛、下衣长裙有出水之势。这一铺雕像刻画出一种端庄而美丽又动人的风貌。奉先寺的整个布局,使人感觉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场面。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却女性化,这是唐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别出心裁,破天荒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妇女特有的形象。传说武则天集上述美德与卢舍纳大佛的形象几乎完全吻合。可见卢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真实写照。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

TOP

卢舍那大佛威严中有几分女性的圆润和妩媚,想来,一代女皇武则天一定是位绝代佳人了。如今,美丽的女皇早已化为尘土,而笑容仍穿越时空,俯视今生和后世。.

附件

IMG_1778.JPG (231.8 KB)

2013-6-24 15:12

IMG_1778.JPG

TOP

回复 53楼sh沙鸥 的帖子

真漂亮.

TOP

好一部图文并茂的的历史教科书,可以发表了。.

TOP

回复 54楼anan111 的帖子

谢谢anan,好照片少,多是些旅游照片。.

TOP

回复 55楼sisi爸 的帖子

您过奖了,仅记录而已。.

TOP

离开洛阳,有股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不堪回首。这是离开西安时不曾有过的。
是为洛阳曾经的帝都辉煌现今的破败落寞?是为历史上曾为众文人诗歌吟诵而今变成《烟花易冷》里的歌词?或者为一代女皇武则天寄托在卢舍那大佛上那柔美的面庞?
伤感更因一首诗而起:
一自胡尘入汉关,
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
独立东风看牡丹。.

TOP

 58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