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影评] 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舞台剧《宾虚》

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舞台剧《宾虚》

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舞台剧《宾虚》
   
-|王怡 发表于 2009-8-4 14:27:00

http://www.artblog.cn/U/joshuawang/archives/2009/51675.html


牐犐匣匮人聚会,分享基督教之于现代社会的议题。流沙河先生论民间信仰,一语即出,众人叫绝。好像在说自己,又像说这时代。他说,吾人的世俗宗教,一言以蔽之,就是36(计)加72(变),等于108(将)。

牐犚馑季褪亲晕揖仁辏先是智谋加权变,最后忍无可忍,就拜关公、宰鸡头,该出手时就出手。

牐犌嗄曷砜怂迹对父亲为了生意而改宗加入路德教会,生出无限的憎恶与绝望。他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针对犹太人的信仰,写下了最尖酸刻薄的句子:

牐牎拔颐遣灰观察安息日的犹太人,而要在现实中去寻找犹太教的秘密。犹太人的世俗基础是什么呢,实际需要,自私自利。犹太人的世俗偶像是什么呢。做生意。他们的世俗上帝是什么呢,金钱”。

牐犠源右稣之后,几乎没有一个犹太人,这么强烈地责备过他们的同胞。不过耶稣的选择,是流自己的血,为他们去死。马克思的选择,是流他们的血,让别人去死。

牐犎绻化繁为简,基督之后的西方史,基本上就是这两条道路的竞赛。美国内战时期,同室操戈,黑白对立。有一位华莱士将军(Lew Wallace),经历战火,后来归信了基督,他写下长篇小说《宾虚:基督的故事》。叙述的主线,是耶稣时代的一位犹太王子宾虚。宾虚有点像基督山伯爵。他的童年玩伴、罗马军官米撒拉出卖了他。宾虚在罗马舰船上作奴隶,意外搭救了海军将领阿里士。阿里士收养他为继承人,宾虚得到罗马贵族的姓氏与财产,回到故乡,向米撒拉复仇。

牐牭酱宋止,这只是一个36加72等于108的故事,或一部命运无常的希腊式史诗。但小说有根暗线,就是耶稣的第一条路,隐隐约约地与宾虚的第二条路平行。在被罗马士兵鞭打时,一个年轻的犹太人不顾危险,将水袋递给了他。回耶路撒冷后,宾虚听说有位先知在传讲悔改与赦免的信息。最后,宾虚在一场马车赛中得报大仇。米撒拉临死前说,宾虚的母亲和妹妹没有死,她们患了麻风,被遗弃在山谷里。

牐犇谡角昂螅美国有三部最畅销的通俗小说,一是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二是《宾虚:基督的故事》,一出版就超过前者,直到1936年《飘》出版后,才将它挤下榜首。三是贝拉米的《从2000回望1887》。前两部浸透了基督教信仰,后一部则带着左翼的乌托邦色彩。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1890年翻译了最后一部,译名《百年一觉》。随后,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都读到这部乌托邦小说。谭嗣同感慨道,“若西书《百年一觉》者,殆仿佛《礼运》大同之象焉”。

牐犖宜匙啪拖耄如果当初李提摩太翻译的是《宾虚》,光景又将如何呢。到1901年,林纾翻译了《汤姆叔叔的小屋》,却取了一个接近第二条道路的名字,叫《黑奴吁天录》。到2009年,《宾虚》在美国已四度搬上银幕,我又意外看到这部法国的大型舞台剧版本。全剧在法兰西斯国家体育场演出,凯撒举行竞技表演时,演出现场成了罗马竞技场,8万巴黎观众挥舞着红黄两色的布,也成为舞台剧的群众演员。在我的观影体验中,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规模的户外舞台剧。可惜到此为止,《宾虚》仍然没有中译本。

牐1925年,《宾虚》第一次搬上银幕。威廉·怀勒当时是导演的助手。1959年他重拍《宾虚》,囊括11项奥斯卡奖,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1998年被《泰坦尼克号》打破。2008年4月5日,宾虚的扮演者、好莱坞的伟大演员查尔登·赫斯顿去世,他也是另一部圣经史诗电影《十诫》中摩西的扮演者。《时代》周刊哀悼说,“上帝死了”。他们用这样的表达,来赞美赫斯顿的表演是道成肉身的延续,也预测一个圣经史诗电影时代的结束。

牐牥屠枭乱之后的法国,一个白发苍苍的导演,想起孩提时代看过的1925年版,立志排演了这部法国史上最宏大的基督教题材的舞台剧。

牐犇持忠庖迳希这个版本超越了1959年的电影。6辆马车在舞台上竞技的场面,令人瞠目。基督在空阔场地的一角,对门徒讲迷羊和浪子的比喻。这画面美得惊人。这比喻,更被狄更斯称为人类文学比喻的最高峰。而一切都为着最后那惊世骇俗的一幕。宾虚在麻风病人中找到母亲和妹妹,他们看见耶稣背着十字架,走往各各他。宾虚发现这个被钉十字架的死囚,就是当年那个伸手将水递给他的年轻人。耶稣被举起来的那一刻,所有麻风病人奇迹般的洁净、康复了。宾虚的传奇一生,也经历了从复仇到救赎、从雅典到耶路撒冷的路。

牐犗肫鹆硪桓龉适隆6战时,美军轰炸日本,德沙哲中士被高射炮打下来,在战俘集中营的单人牢房,受到各种折磨。就如当年的犹太王子宾虚,或南部联邦的华莱士将军,复仇成为他活下去的勇气。直到一天,有本圣经在俘虏之间流传。德沙哲读到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这句话,“父啊,赦兔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牐犝胶螅德沙哲先回老家,又回日本,成了一名宣教士。有一天,一个叫渊田美津雄的日本退伍军人,在街头得到一份传单,上面讲了德沙哲的故事。渊田是1941 年12 月7日偷袭珍珠港的指挥官之一;也就是那位在电影中带头大喊“虎!虎!虎!”的人。他竟然也成了一位宣教士。1966年,文革开始不久,渊田回到珍珠港,参加了遇袭廿五周年纪念日。他将一本圣经送给幸存者的代表,在扉页上亲手写下了这句经文,“父啊,赦兔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牐犝庖彩潜鲂榈墓适隆B蘼砣擞胗烫人,黑人和白人,日本人与美国人,或者加上士农工商官、汉满蒙回藏。我在7月5日之后看到这出戏。我若不期盼这样的事也发生在我们中间,我看了也是白看。





2009-7-27.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