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关于惩罚孩子

关于惩罚孩子

转贴于新浪早教

作者:张仲华教授



关于惩罚孩子。

打,是惩罚的一种方式。为什么要惩罚孩子,大多是不遵守父母认为需要遵守的规则,也有少数是没有达到父母预定的目标。

首先要讨论父母认为要遵守的规则,这个标准是否有问题。父母要认为去审视,有很多时候是父母仅仅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这个标准就有问题。

假定认为规则没有问题,标准也是合适和公正的,孩子屡犯。是否一定要给予惩罚,回答是一定要给予惩罚,并且必须给予有效的惩罚。

再讨论打是否是最严厉、最不应该的惩罚,或者可能给孩子最容易造成伤害的惩罚。回答也是否定的。有的人会告诉你,他小的时候犯错,父母不理他,比打他都难受。让一个孩子选择是挨3巴掌,还是罚一个星期的零用钱。很多孩子都是选挨巴掌。可见有效或者伤害最大的惩罚不一定是“打”。

如果“打”仅仅是一种惩罚,是在公正、公平的状态下,对不遵守规则的一种有效惩罚。这就不需要这么大惊小怪。父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以什么方式进行有效的惩罚。

但是很多父母在打孩子的背后,隐藏着很多自身的问题,比如不了解孩子,不去了解事件 的真相,过分的以成人的道德观去要求孩子等。更糟糕的是很多父母以“打”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和不满,用“打”去建立自己的权威,用“打”去掩盖自己的无能,用“打”掩饰自己的虚荣心或者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就是大问题。如果没有这些糟糕的心态,打孩子的时候,就不会有情绪的反应,这就是我常说的“打而不怒”,甚至打的时候,你是没有情绪的。为什么很多父母做不到,一是缺乏理智,不能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二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总是被欲望、被盲目焦虑情绪所扭曲。

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方式是否合适,是否不文明。也不应该一概而论,戴大帽子。这主要是受一个民族的文化所影响,同样是西方国家。美国认为不行,并且制定法律。英国人认为是可以体罚孩子。如果我们重新去审视社会和父母强加给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规则,如果我们把扭曲父母心态的不良因素去掉。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方式就不会一定要推到道义的审判台上去。

无论你要采取什么方式去惩罚孩子,你都要想想,你是不是公正、公平,是不是了解孩子和情况。更重要的是,你的内心世界是否被欲望和糟糕的情绪所扭曲、所控制。.

TOP

好贴,顶!.

TOP

奖励与惩罚

父母想奖励自己的孩子时总是心花怒放,想惩罚自己的孩子时总是怒火中烧。我也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其实,奖励与惩罚针对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过去了的事实无法改变,何必如此喜形于色或大动肝火呢。父母需要的不是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是让奖励与惩罚的目的——明确的价值信号延伸到未来,使孩子习惯基本价值观。

仔细想想,奖励与惩罚有时候真的仅仅是父辈的心情写照,亦或仅仅是控制孩子的手段。大家都美其名曰关爱,关爱到极限状态就变成了控制。奖惩可以体现权威,但权威的自我满足对孩子又有何益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奖励与惩罚可以帮孩子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亦可能适得其反,使孩子为其所累,淡化终极目标。爸爸的关注点应该在孩子身上,以孩子的发展为主体考虑策略。爸爸在作出决定的时候应该更理性一些,尽可能不要偏离孩子的目标,更不要让自己的心情影响奖惩目的。

成年人也需要激励,对孩子的奖励与惩罚当然是必要的激励手段。积极的激励会形成积极的心态,因此在奖惩中应以奖励为主。在任何事件中,我们总可以找到积极的因素,善待这些积极的因素就是善待自己的孩子,说到底,孩子需要我们去爱。

首先是奖励的起因,为孩子的顺从与否,还是为孩子取得好成绩?我儿子班主任的平凡而又特殊的教育方法让我很受启发。她非常重视整体性进步,谁表现好可以得到奖励,而落后同学的进步更可以得到奖励。某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一位学生的成绩很一般,经常惹是生非。这位班主任在与家长的交谈中着重强调了这位学生的进步,当着学生的面鼓励他,说他已经可以克制自己不在其他同学做作业时打扰别人,希望他还能在自己学习的时候专心致致,在家长的帮助下争取获得假期“十好学生”。后来这位学生果然获得了这个荣誉。此后他的表现越来越好,成绩也跃升到班级的中游水平。本来他是班级里最需要班主任劳神费劲的学生,经过班主任用奖励等方法的妙手调教,现在已经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我的经验,取得好成绩可以奖励,但取得进步、克服自身的弱点更应该奖励。那天晚上有一场对球迷来说算是比较重要的足球赛,电视实况转播的。儿子要看,我不同意,那段时间正好是练琴时间。他的脸上挂不住了,觉得有些委屈,为什么不可以调整练琴时间?我顺水推舟让了半步,除非下午开始就抓紧时间,提高效率,省下时间来,而且质量上要超过原定的目标,才能够看半场球。具体来讲原来第二天才需要达到的背谱演奏要求提前一天完成。儿子立即行动实施他的“看球计划”。练琴要达到新的质量目标,其实就要花更多的时间,注意力更集中,效率更高。上半场比赛结束时,儿子还在练琴。我觉得培养儿子学习责任的目的已经达到,就对他说下半场可以去看球。但是,儿子却回答,“没弹好就一直弹下去。”那天的比赛他没有看。我看得很真切,他不是赌气,而是有了挑战自己的劲头。事后,我专门把这件事提出来,因为他对自己意志力培养,因为他对自己忍耐力的培养,因为他学会舍弃与选择,也因为他战胜了自己,我奖励了他。

通常我也因为儿子成绩好而奖励,但要求并不高,90分就可以。我希望他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轻松完成学校要求的课业,而多出时间学习更广泛的知识。事实上,儿子不会正好考到90分,他也常常会得第一名。我对这种看来平常的成绩的奖励,结果是增强了儿子的自信心。看起来爸爸对孩子的心理期待不高,但效果却不错,正所谓欲擒故纵。

我比较注重儿子行为修养方面的奖励,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情商。比如因为要与家庭集体活动协调而自动放弃自己的游戏时间,再比如他很好地表达出自己对于家庭其他成员的看法等等。提醒爸爸们,素质教育不是多让孩子学些艺术特长,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具备高尚的情操,优雅的自身修养和游刃有余的社会相容能力。

接下来的问题的是奖什么。在有益身心健康的大原则下自由支配的时间,物质性的奖励固然可以,非物质的荣誉也应该放到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让孩子习惯精神追求能够丰富他的精神世界,懂得无形价值的概念,避免陷入物质贪欲的不良影响。

我比较欣赏的奖励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爸爸妈妈要做有心人,设计一些圈套让孩子迫切希望进入到这样的求知状态,然后关联成另一件事情完成好的奖励。而且根据孩子不同的阶段的情况,不断变化奖励内容,以新奇的招式保证新鲜的感觉,使孩子一直处于即将得到的兴奋状态。

儿子喜欢具有智力挑战性游戏,我就奖励给他许多智力玩具,或者智力游戏软件。有时我的奖励甚至称不上游戏,如趣味数学题,音乐会门票(有点贵,听之前要求他查阅相关作品、作曲家和演奏家的资料),电脑开机时间,励志又有趣味的图书或动画片等。我们往往把学习与游戏混淆起来,习惯像玩一样掌握知识。对于我随口的表扬,儿子会机灵地要求睡觉以前给他做一道超过他年龄的趣味数学题,我也往往满足他。无论是他自己想出来答案,或者我分析给他答案,那个晚上他在梦乡里总是很甜蜜。

当然,我也有一些重大的奖励,作为调剂。像远程旅游,我觉得孩子“行万里路”开阔眼界十分必要;像我给他买的数码相机,他自己看着说明书把所有的功能都摸索出来;像MP3播放器,他可以用它听音乐,特别是他自己正在练习的钢琴曲。

有些奖励看似可有可无,但不能忽略。如在日历纸上划五角星,如睡前的十分钟谈话,如可以找小伙伴一起玩,如参加家庭园艺劳动等等。在这些过程中,孩子得到的乍看仅仅是细微的愉悦,却能使他的人格发展更为全面。

有些家长把运动,特别是球类运动作为对孩子的奖励。我并不赞同,我以为运动是孩子成长的必须,不能因为其他左右他的运动时间。相反,孩子若能适当安排好自己的运动时间,应该作为奖励的条件。此外,动作类电脑游戏、有暴力倾向的动画片、食品(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就更不应该)、奢侈的大型玩具等我都不建议作为奖励内容。

关于惩罚,与奖励相对应,不能是父母劣质心情的发泄。考试成绩不好、贪玩、不听话等都不可以作为惩罚的理由。父母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发现孩子积极向上的方面,给孩子更多自信心。惩罚也有积极意义,惩罚的理由最好能与孩子事先约定,使孩子在接受惩罚时心服口服。每一次惩罚千万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充分利用,夸大其作用。如果孩子真正接受惩罚的教训,他应该得到奖励。

至于惩罚的内容,我认为千万不能把学习作为惩罚的内容,如把做错的作业抄十遍百遍,试想孩子忍受过这样的处罚后,还会有学习的兴趣吗?体罚也是不可取的。我的做法是听孩子自己的意见,他往往会争取到“立功赎罪”的机会,总希望他好的家长对此何乐而不为呢?

应该明确,无论奖励还是惩罚,都必须将原因明白无误地告诉孩子,而且还要反复“唠叨”,加深印象。这样,奖惩的“代价”才会得到切实“回报”。此外,如果有人说他的方法最好,那一定是无稽之谈,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同,不同的孩子应不同对待。因此,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