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连载六

《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连载六

6 带孩子观察实物

让孩子亲身观察实物有助于他的理解

所谓“百问不如一见”,与其用语言来说明,也比不上让孩子观察实物来得容易理解。让孩子看熊猫的图片,孩子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说道:
“熊猫的耳朵、眼睛和脚,都是黑色的。”
“是呀!熊猫的爸爸、妈妈也是一样的,她们的眼睛、耳朵和脚也都是黑色的。所以生出来的小孩也一样。”
“小孩长得像爸爸、妈妈吗?”
“是呀!你不就长得像爸爸吗?”
利用这机会,带孩子到动物园〈如果可能的话〉,让他实际地观察一下大熊猫。这时,孩子一定会说:“真的,熊猫的耳朵、眼睛和脚都是黑色的!”
和爸爸、妈妈三个人站在镜子前,孩子会发现:哇!我的眼睛像爸爸,嘴巴像妈妈。鼻子也很像妈妈。我长得有点像爸爸,也有点像妈妈呢!”像这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答案,这是最好的。并不需要直接回答其问题,让孩子亲眼看一看实物,就可以让他发现答案。
“为什么大象的鼻子这么长?”
人类的鼻子可以闻东西,还可以呼吸,但是却短短的。因此,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呢?这是孩子觉得很不可思议的地方。
带他到动物园去,实际让他看看大象。这时候,孩子看到大象用鼻子搬运食物,把食物送到口中,用鼻子吸水。甚至将鼻子举得高高地,好像在向游人打招呼:”嗨!你好!”这时,孩子很自然地会了解到:”哇!原来大象的鼻子和我们的手的作用是一样的呀!”
但是有时候,也不容易有直接接触实物的机会。这时候,经由电视让他间接观察实物,也是很好的。当然,在孩子问问题时,不见得会有机会让他看到相关的电视节目。因此,有时候,母亲必须要记住孩子所间的问题。当看到书本或图片有相关的资料时,赶紧告诉孩子。”你曾经问过除雪车怎么样除雪。你看,就像这样!”
虽说是事后才向孩子说明,孩子仍旧会觉得很高兴的。
因为受到父母亲重视其发问态度的激励,这孩子就会有不断地发问的意愿。父母亲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还必须要孩子充分感觉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爱。
让孩子经常看到实物,就会不断地引发孩子间出和实物有关的问题来。所以让孩子有新的体验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每天只带孩子到固定的地方去,过固定的生活,那么孩子就不会产生新的兴趣。但也不需要大费周折地去旅行。像妈妈每天去买菜时,带着孩子一起去,这样就很好。
尽管只是上蔬菜摊子买蔬菜,但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菜色也会不一样。这也可以提供孩子新的体验,帮助他掌握新的知识。
“今天有好多南瓜哦!”
“是呀!今天是冬至嘛!”
“冬至?”
“也就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
“为什么冬至会有这么多的南瓜呢?”
“因为以前的人认为,在冬至时吃南瓜,不会生病。”
“哦?那么,我们也吃南瓜吧!”
跟着母亲一起购物,孩子也能够有新的体验。
母亲在做家务时,也可以让孩子帮忙。对孩子而言,这也是很好的体验。例如:浇花时,也可以让孩子跟着一起浇。即使是平常很熟悉的花,实地看去,也可以发现每朵花的颜色、大小、形状,乃至叶片的些微差别。这会使孩子提高对于植物的关心度。
“为什么花和树木要浇水呢?”
“花和树木是用根来吸水,这样才能够长大。就像你要吃饭一样。”
“那么,我们来多浇点水。”
“但是,如果浇太多水也是不行的,会把树和花淹着了。这就像人一样,吃太多会拉肚子。其实,花和树木不仅需要水,也需要太阳光的照射。”
也可以趁着这机会,向孩子说明有些植物需要很多水,有些植物不需要太多水。还有二开花以后,就会结果二带孩子到公园去,一边看植物,一边进行说明。借此机会丰富孩子的植物知识,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会喜欢上自然科学。
在孩子发问肘,如果能够灵巧地广泛回答,就能够引发孩子的好奇心。这也是回答方式的秘诀之一。.

TOP

关于动物的问题

在此,试列举让孩子观察实物而作答的例子。这些大都是有关动物的问题。
五岁的男孩问题:
“为什么动物中,公的比较漂亮?而且,还会以美妙的声音啼叫呢?”
母亲回答道:
“到底为什么呢?这都是神的创造,必须要问神。”
这时,母亲看到孩子一副无法接受、落寞的样子。其实,这时候,母亲必须要好好地想一想再作回答。
实际上,这有很多的理由。其中之一就是雄性动物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孩,抵御外敌。要在其他动物面前,显出威赫有力的样子,所以外表会比较漂亮。另外外表漂亮,而且叫声响亮,有底气,才能够吸引母的动物。如此说明即可。至于较大的小孩,就可以告诉他,较强壮而有元气的雄性动物,会生出比较强壮的动物,这样才有利于种族的延续。同时,也可以告诉他”这是大自然的法则”。
如果小孩对于这方面的事情深感兴趣,可以带他到动物园去。告诉他:”那只是公的。”或是:”你看,哪一只是母的呢?”让孩子们去猜,也会很有趣。如果无法马上带孩子去动物园看,也可以翻开动物图画等的书籍,让孩子比较看看雌雄动物的不同。如此也很恰当。
六岁的小女孩看到动物园的长颈鹿,问道:
“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呢?”
“为了吃高大树木的叶子,所以她的脖子就逐渐变长了。”
“那么,她睡觉的时候,怎么睡呢?”
“我们一起来查查看吧!”
其实,”逐渐变长”的说法,并不太合适,可能会误导孩子”在小的时候,是短短的,然后逐渐地变长”。也许,可以告诉孩子:
“长颈鹿喜欢吃叶子。为了要吃高处的叶子,所以有长长的脖子。此外,因为脖子比较长,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所以她能很快注意到有没有老虎和狮子等猛兽的来侵袭,可以提早防范。”
长颈鹿睡觉时,她的脖子到底如何摆呢?实际上,大概只有在动物园才会看到长颈鹿睡觉的样子(长颈鹿非常用心,很少让人见到她睡觉的样子〉。长颈鹿睡觉时,是弯着膝盖,弯曲脖子,把它放在自己的背部的。
六岁的小女孩一边看着书册,一边问道:
“为什么兔子的耳朵那么长?为什么她的眼睛是红色的呢?”
这时,妈妈就拿着动物图画给小女孩看,一边说道:
“兔子的耳朵非常发达,而她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呢?我们来看动物图画,查查看吧!”
很可惜的是,图画上并没有写,所以无法回答。至于兔子的耳朵,多少还能够告知小孩:
“兔子是非常胆怯的小动物,当很远的地方出现熊等凶猛的敌人时,就能够马上听到声音。因为她的耳朵长,所以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关于兔子的眼睛是红色的,那是因为我们能够直接看到兔子血液的颜色,而兔子眼睛的血管非常薄,几乎就像
一层透明的塑料膜一样。
经过这样的说明以后,如果有实际观察兔子的机会,会发现有些兔子眼睛是红色的。有些兔子的眼睛并不见得是红色的。孩子经由观察就会了解这一点。
这时候,母亲也以趁机告诉孩子:
“你看看,人类的眼睛又如何呢?你仔细观察妈妈的眼睛。”
让孩子观察妈妈的眼睛,孩子会觉得很有兴趣。
这时,可以顺便告诉孩子,东方人的眼睛是黑色的。也有些人的眼睛是蓝色的,甚至是绿色的。
孩子本来是在关心兔子的眼睛,母亲则趁机扩展问题,非常认真地做各种回答。孩子一定会对于母亲的诚意产生好感。此外,很可能会一再地提出问题,而产生继续发问的意愿。
四岁的女孩问道:
“大象有肚脐吗?”
“大象也有肚脐呀!由母亲生出来的娃娃都有肚脐,母亲经由肚脐而把营养输送给肚子里的娃娃。”
“那么,小鸟也有吗?”
.”小鸟是从蛋中生出来的,从蛋中生出来的动物都没有肚脐。
这位妈妈的回答方式很有智慧。不过,对于四岁的孩子而言,这种回答程度未免太高。希望能够达到孩子理解的程度,就要具体地以小孩子身边的例子来举例说明。这么做会较恰当。
“母鸡下蛋,再从蛋中孵出小鸡。青蛙产卵,从卵中孵出蚓虫斗之后,才变成青蛙。像这些小生物,是没有肚脐的。不过,像狗、猫都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所以都有肚脐。”
如果家中有养猫、狗,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这些动物的肚脐。.

TOP

关于星星的问题

最近,由于污染越来越严重,在都市内几乎很少能够看到闪亮的星星。可是,孩子们却常会问及星星的问题。在此,举出两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
五岁的孩子和哥哥一起进行星座观测的时候,问道:
“为什么星星不会掉下来呢?”
这时候,母亲不知道如何回答。可是,哥哥却很快地告诉弟弟:
“星星是浮在宇宙中的。”
这时,五岁的孩子又接着问:
“如果掉下来,会爆炸吗?”
这时,母亲赶忙告诉他:
“等你长大以后,你就好好地研究星星,到时候你再告诉妈妈。”
就这样地将孩子的问题敷衍过去,并不太合适。这位妈妈还是有必要稍微思考一下再作回答,这样会较恰当。向这个年龄的小孩说明万有引力,可能他们并不了解。但是,可以试着这么说:
“星星们都在天空上,大家的感情非常好,所以手牵着手,像这样不会掉下来。它们在上面看着你们,正微笑着看着你们,问道:'小明、小山,你们好吗?'你看,星星们是不是很漂亮呢?”
如果孩子还不知道流星的存在,也不需要加以说明。但是,如果孩子知道,就可以告诉他们,有时候它们会放开手,这时,星星就会掉下来z可是,马上又会被其他星星捉住。甚至在掉落的过程中会燃烧掉,不会掉到地面来,如此说明就可以了。
四岁的女孩看着夜空,问道:
“为什么会有星星?”
“曾祖父、曾祖母他们都变成了星星。”
“是不是大家都会变成星星呢?”
“活着的时候,非常聪明的人,死后都会变成星星。”
死了以后,都变成星星的说法,会让人觉得很牵强。当然,也有必要先了解孩子的发问心态再来回答。如果孩子的想法是,星星那么美丽,但是却那么远,拿不到,而问”为什么会有星星”时,这时可以告诉他:”到了晚上,太阳公公去休息了,于是许许多多的星星就高挂在天空中,为我们照亮,这多美啊!”如此回答,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星星的独特与美丽。因此,要对于孩子的心态做某种,程度的接纳,而后再给予回答。
此外,还可以问孩子:”那么,要不要和妈妈一起来画星星呢?”一边看着天上的星星,一边在纸上画出类似星星的形状。这也是一个回答的方法。.

TOP

关于人体的问题

三岁的小男孩洗好澡后,看到自己手上的血管,一边指给妈妈看,一边问:
“为什么这是紫色的呢?”
“这个嘛,是我们的血流经的通道,就像下水道里面的水一样。”
其实,对于三岁的小孩子而言,要向他说明下水道中的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连,孩子是不太容易了解的。
“我们的身体里有很多的血。这些血把各种营养,运送到体内各个地方,流速比较慢的血呈现暗红色,透过表皮来看,就呈现紫色。”
还可以告诉孩子:
“你真不错,还能注意到这个问题呢!”
趁机夸奖孩子。
四岁的小琴看到祖母把假牙拿下来时,问道:
“为什么祖母的牙可以拿下来呢?”
“年纪大了以后,到了祖母这样的年纪,身体和牙齿比较容易疲倦,而容易坏。所以就用假的牙齿,来当作代用品。”
“那么,小琴也要用假的牙齿。”
“喜欢吃甜食、有许多蛙牙的小孩子,有时候也必须用假的牙齿不可;所以你要非常小心。”
前半段的回答还不错,但是后半则稍微有点不自然。
其实,可以趁着这机会,让孩子注意到牙齿的保养。最好是这样告诉孩子:
“假牙和真牙比起来,非常的不舒服,也不如真牙结实耐用。不信,你去问问祖母是不是这样!所以,小时
候,不要吃太多甜食。睡前、军后要好好地刷牙、漱口, 如此一来,就不需要这么早就使用假牙。从小就注意保养牙齿,那么即使到祖母的年纪时,也不需要使用假牙。一旦蛀牙,就很麻烦了。最好尽快地接受治疗。”
如此说明就足够了。
还有,小孩子看到大人把假牙拿下来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最好是不要吓到他们,可以把握机会告诉他们,保养牙齿的重要性。.

TOP

关于机械的问题

五岁的男孩看到墙上的时钟,问道:
“为什么时钟的针一长一短?”
“如果二根针的长度一样,就不容易看,会很容易弄错。短针告诉我们现在几点钟,长针则告诉我们几分钟。”
这种说法似乎并不很合适,还可以更加简单易懂地加以说明。如果有玩具时钟,可以实际操作,让孩子一边看一边说明。
“如果短针在3,长针在12的时、候,这就是‘三点钟'。”实际操作,让孩子看十二点钟、三点钟,以及晚饭时间等等,这些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时刻。一边让孩子看一边加以说明,有助于孩子容易理解。
六岁的男孩在坐地铁时,问道:
“地铁的驾驶座是怎么样的呢?它是怎么走的呢?”
这时,可以告诉他:
“妈妈实在不清楚,回家以后来看看图片好吗。”
如果有图片或家里有车子,可以借此加以说明。当然,如果能够观察到地铁实物是最好的,但是似乎不太容易。因此,可以让孩子看身旁的一些东西,来作说明。
关于地铁的驾驶台,也可以让孩子看看图片或自家的车子,并说明驾驶台前的仪表作用;告诉他:”像这样车子就能够动。地铁也是一样,驾驶车子的人坐在最前面的驾驶座位,如此地驾驶。”
此外,还可以告诉孩子,驾驶地铁比驾驶汽车困难得多,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操作的。地铁上载了很多人,要开动这么沉重的列车,必须是个接受过特别训练的人,才能够担任驾驶员一职。
这些谈话会引发孩子想要成为地铁驾驶员的愿望。这时,可以告诉他:
“当你长大以后,你可以好好地学。当个地铁驾驶员,真是太棒了!”
这种回答方式不只能够给予孩子喜悦,充满满足感。当然也顾及其愿望。.

TOP

关于人类社会的问题
父母亲在和亲戚谈话时,五岁的男孩问道:
“为什么我们家和小志家同姓呢?”
“因为爸爸和伯伯是兄弟,所以同姓。”
小孩子对于亲戚关系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可以把实际姓名写在纸上,并且说明:”爸爸有三个兄弟姊妹,而小志的爸爸是我的哥哥,我们同姓。姑姑是爸爸的妹妹,我们也是同姓。”如此说明即可。
有些社会现象,小孩子经由实际观察,会更加容易理解。
当小孩问道:”到底警察在做些什么?”
这时,不只是告诉他:”警察要抓小偷,整顿交通,告诉人家路怎么走,把别人遗失的东西送还给遗失的人。”如果实际上让孩子看看交通警察,了解他们管理交通的情形,就更好了。
当然,有时候,并不太容易有实际观察的机会,所以也可利用电视或电影、书等,这种间接观察也是一种方法。关于这方面,,可在第7章中会有详细的叙述。.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