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我是这样培养孩子的

我是这样培养孩子的

我儿子刚满8岁,如果去学校的话,读四年级了。他在学校读过一年二期和二年一期(没读一年一期),共两个学期(一年)后,就没再去学校了,他的功课是在家自学完成的,到现在坚持了快两年了。

为什么没读一年一期,是因为孩子当时还小,还不到6岁,但等到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们想到,如果再等一年的话,孩子就要到快7岁才上一年级,年龄大了不说,现在这一年也白白浪费了,所以,就临时做了个决定,让他直接读一年二期了。儿子在第一次进课堂有些不适应,竟然要求老师让他坐讲台前面,因为爱人在学校教书,老师也同意了,就这样坐了几天后,才调到正常的座位上。前几天我怕孩子出什么问题,就天天去看他,结果似乎还不错,没哭没闹,后来反正有他妈妈在学校,我就没怎么管了。

第二个学期,儿子换了一个本地更好的学校,学费是普通学校的10倍,那里环境也很好。然而读完一个学期后,我做了个决定,让孩子不去学校了。

我不想再多说为什么要离开学校的原因了,我认为即使孩子暂时比较幸运地能够进入一所理想的学校和有好的老师指导,但不能保证他将来能一直有这样的好运气。况且,我认为,学校给于孩子的大多数仍是填鸭式的培养方法,喂给学生的是鱼而不是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并无很大帮助。

所以,我让儿子退学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快两年过去了。

儿子上幼儿园前,妈妈教过他拼音,幼儿园后妈妈教会他翻新华字典,所以,学拼音和认生字,在我的印象中是很轻松的。上学以前只读只看,很少写字,在学校里的那段时间里,老师布置了一些作业,他写得很痛苦,没办法,年龄小了,身体发育不完全,这是自然的,所以,他也经常没做完作业,我也懒得去计较。在家学习的这段时间里,从写日记开始,慢慢就把字练好了。所谓日记,不过是每天随便写一点东西,哪怕只有一行也行。

然后是让他读《道德经》,再就是《论语》,每天只要背一章,我没觉得他背得很痛苦,确实,孩子小时候什么都不懂,背这些跟背“太阳早早早”区别不大。其实我们不用担心里边的糟粕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他们现在确实懂不了,但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会慢慢懂的,而到了那时,他们自己也有自己的鉴别能力,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经典的东西,与其说是去认字,去学文,不如说是从中吸取思想方面的精华。人的一生当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靠平常的方法很难排解日常生活中的烦恼,但如果多学一些经典,人的心态会好很多,烦恼自然也会少很多,少了一些烦恼,少一些贪欲,自然就可以更专注于学习和事业。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这个道理吧。

儿子小时候乱玩电子琴,6岁多的时候,我想让他试试能否也自学一下,他自己也愿意。于是我们一起去书店买了本五线谱入门的书,看了一段时间,问了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后,就一直自己埋头研究,偶尔问我一些升降调之类的问题。后来,我老师也送了本《汤普逊》的钢琴简易练习册给他,结果过了几天,他居然把里面的练习全写出来了。五线谱看谱基本上没问题了,就自己开始着着教材弹,给他买了本《拜厄》的书,让他从头开始练,居然也被他慢慢弹下来了。我知道他的指法一直有问题,但我也只是提醒他自己看书,纠正自己的错误。我没打算让他去考什么级,也没指望他将来靠这个吃饭,只是想让他娱乐一下,让他知道,靠自己的努力,也是能学得好的。

在儿子读二年一期的时候,他刚开始跟别的孩子玩不到一块,很让我头痛了一段时间。我觉得没必要整天告诉孩子应该跟小伙伴玩之类的,我想,孩子不愿跟人玩或其他孩子不愿跟他玩,除了儿子性格方面的原因,不外乎儿子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本领。所以就带他跑了整整一个学期。从刚开始一个圈(300米跑道)都要中间歇气到后来连续跑10个圈都不在话下,从此,儿子越来越有自信心了,也有了玩得好的伙伴了。在回家后的很多时间里,我都带他出去,爬山,游泳,有时甚至一次走三四个小时,要走上20几里路,以至后来出去,只要高兴,不需要坐车,随便就走回家了。我觉得,对待孩子的某些方面的问题,不一定要直接解决,先把一些相关的因素处理好了,中心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这就是有所谓培养孩子时,直线往往不是最短距离这一说法。

儿子在家里看书学习,基本上不需要我去指点什么。一是他认的字多了,以前碰到不认识的字,就自己去翻字典,现在即使不认识,也会猜想,结果偶尔也弄出了一些白字,我听到后会给他纠正。其实,孩子不认识的字,大多数我也不大认识了。二是自学养成习惯了,不象在学校,孩子们每天都等着老师来喂,而在家里,每天就靠自己读靠自己钻研了。我平时一般只是给他安排任务并督促执行,比如提醒他这段时间该看什么书了,今天还有哪些事没做等。我的理想状况是,最好连这些都不需要我操心,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可能会忘记,也可能会被别的事情迷住,我也不能太苛求了。

孩子喜欢画画,我们从没教过他,暂时也不想让他找老师学,让他保持这个兴趣才是最重要的。我弟弟的儿子,在学校学画画,确实画得不错,然而很可惜的是,今年他说,不喜欢画了。

如果我有机会外出,一般都会带着儿子一起出去。上半年带他去过广州,呆了两周,我让他自己洗衣服,洗澡,早晨还让他帮我买早餐。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我看着他,觉得他是理所当然要做这些事情的。我到北京出差三个月,后来也一个人带着他呆了一个多月时间,我上班,他就自己去我上班的公司楼下玩,更多的时候是跑到马路对面的书店去看书,有时一看就是一天,然后等我晚上下班的时候,再一起去看别人下象棋,他很喜欢下象棋,自己买了本书在研究,以前下不过我,也下不过他妈妈,现在,至少有一半能赢过我们了。

在北京的时候,我们买了张地图,那张地图被他都给翻烂了,经常研究去哪里玩走哪条路线最合适。所以,我们星期天出去玩的时候,我只要跟着他走就行了。更有意思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到天安门玩了一会后,想回来,他提议我们干脆走路回去,从天安门到我们住的地方(车道沟)估计有12公里,我说太远了,我们走到阜成门算了。结果,他在前面带路,我跟在后面,他一边看地图,一边看路上的招牌,基本上没走冤枉路,走了一两个小时终于到了阜成门,估计也有6公里吧。

有时在外面玩,要上厕所或者问服务员要水什么的,我都让他去打听,他也很乐意干这事。这可以锻炼他跟人打交道的能力。有一次,我们坐公车到西直门,但要去的地方是西直门地铁站,我就叫儿子去问路边摆摊的叔叔,看着他的样子就有些好笑,他心里肯定在想,该怎么问这个问题比较合适,看着那叔叔半天后才张口。问完后带着我直奔地铁口,肯定很有成就感。

有很多朋友总认为孩子不能脱离学校,要过集体生活。我认为过集体生活是对的,但不一定去学校,因为学校也有很多弊端,得到了这个,就失去了那个。我平时也会注意让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这次全区中小学有个运动会,妈妈让儿子去他们学校参加训练,到时候也去跑一个。今天是参加训练的第一天,看样子儿子还挺高兴的。晚上回来就告诉我他1500米跑了7分钟,教练说6分钟才有资格进入决赛,他认为这样下去应该问题不大。跑步是儿子的强项,可惜他是跑得远,但跑不快,但愿这次训练能让他跑得更快。因为7点就要到校开始训练,今天儿子睡得特别早,我都感到奇怪,跑到他房间里一看,还没睡着,我摸了一下他的头,他说,我要早点睡了。说完,就把头扭过去了。估计是想早点睡再早点起来,呵呵。

大家可以看得出,上面很少提到儿子的学习成绩,因为我暂时确实对他的成绩不是特别重视。我认为,先让孩子有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心态,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玩乐,一种兴趣爱好,那么,学习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想成绩差都是很难的事了。.

TOP

有触动.

TOP

这个妈妈真有勇气!.

TOP

好像生活在另一个星球

不上学不是违法了吗?.

TOP

我也不满意现在的学校教育方法。我希望孩子能尽情的享受玩的世界,可是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louisa at 2005/11/1 13:09:
我也不满意现在的学校教育方法。我希望孩子能尽情的享受玩的世界,可是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
.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louisa at 2005-11-1 01:09 PM:
我也不满意现在的学校教育方法。我希望孩子能尽情的享受玩的世界,可是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
94啊,一直不上学的话,长大怎么办呢?虽然我不满意现在的教学体制但我想让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也许我很老套,太特立独行的东西我接受不了,前几天看电视无意中看到电视中放关于一个十岁的大学生纪录片,看了以后觉得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孩子的父亲把孩子培养成这么一个大学生有用吗?这孩子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呢?不能理解。.

TOP

引用:
原帖由 louisa 于 2005-11-1 01:09 PM 发表
我也不满意现在的学校教育方法。我希望孩子能尽情的享受玩的世界,可是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
是啊,离开学校是否会和社会脱离,如何获得与人交往的经验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louisa 于 2005-11-1 01:09 PM 发表
我也不满意现在的学校教育方法。我希望孩子能尽情的享受玩的世界,可是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
.

TOP

有妈妈听说过窦寇的事情吧,中央电视台专访过。这孩子也算是一个神童吧,才几岁就出了一本书。按他的语文水平可以读四年级了,可是到了学校根本无法适应学习,就这样,回家自学,不知道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我也看到过那个有关十岁大学生的纪录片,孩子固然在学习上有他的过人之处,可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他能有与近二十岁的大学生那样的思维方式、理解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吗?确实感到不可思议,孩子的父亲把孩子培养成这么一个大学生有用吗?这孩子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呢?.

TOP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这种试验性的教育很难被我接受。
儿子没上小学的时候,我就想以后让他能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可是我周围有上学孩子的同事提醒我“愉快教育”的结果并不美妙,我还不以为然。没想到,这三个月,就让我知道“愉快教育”的不现实。学校、周围的环境都在给孩子压力,家长的紧迫感也不断加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实在让我很矛盾,不知道如何在学业和愉快找到平衡。.

TOP

这样的孩子从大到小都会很孤独,我不希望孩子这样,大人也太辛苦,风险太大.

TOP

小学自己教了,中学也可以自己教,那么大学呢?好,也自己教!那么孩子以后步入社会呢?!家长难道一辈子跟着,护着,或者特别给他们创造适合成长的环境?难啊!其实孩子在学校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同时还学习和同学的交往,学习承受压力和体会成功等等,这个家庭教育里是无法替代的,虽然学校教育会有不合理的地方,可能对某些孩子个体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做一个普通人,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应该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啊:)个人见解哦,呵呵!.

TOP

对于这种自学能力强的小孩,我觉得还是这样好。其实做学问或者说做大学问是需要这种小孩子的精神的,我注意到在这个小孩身上并没有过多家长的干预。他自己看五线谱,学象棋。是踏踏实实地学,我很欣赏。也算小神童了啊。.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