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33个人次参与评价】

[家庭] 转载:『天涯杂谈』一个上海光荣妈妈的真实生活

我来续一次吧

39
  
  这回可以八一八三叔叔了。昨天我可是专门和我妈套了很多有关他一家的信息。
  我自己这里以前对他了解甚少,因为他很少很少来阿婆家,即使来了也是很匆忙,或者就是我不在家。
  这也是我一直没写他的原因,并非我要吊大家胃口,是料作不够……这一次可以写了,慢慢写,我妈那里,我还要继续跟进……
  我妈之所以知道三叔叔的八卦多一些,原因有二,一是曹阿婆搬到我家对门后,三叔叔一家第一次上门的时候,我妈就在场;二就是阿婆跟我妈拿我当话题讨论给跑题跑出来的……很多时候,我是相当反感我妈老拿我当话题和别人套瓷,但这次不一样了……我愿意,十分愿意原谅她一次……
  三叔叔第一次到阿婆家具体是哪天我妈不记得,我更不会记得了。反正也是2004年下半年。
  我妈说那个三叔叔,打扮比较洋气,老婆也是穿得高档得很,远一看,就是个穿花衣服得胖太太,头发都是乌黑乌黑,间中夹杂着几缕彩色发丝,耳环闪光,项链闪光,珠光宝气得很,可是我妈觉得不好看,说是太恶俗……
  他们的孩子,比我大,和大哥差不多岁数,81或者82的样子。又高又壮,长得和他妈差不多。一家人出现的时候,用我妈的话形容就是“荣耀还乡”的气魄。如果不是三婶婶还在一楼就跟电视剧里机场送别的场景那样,女主角突然转身飞奔回去——她飞奔上二楼,一口一声“妈~”我妈说还在午觉中的她绝对不会把头凑去门口听听谁来了……
  接着看见阿婆阿爷一个个迎接着走出来,一口一个“来啦……”
  一家人没带什么东西,就一些水果。然后就是三叔叔拎着一个大黑塑料袋,不知道装的啥。进屋就是到处参观,从厕所一直到阳台,三婶婶一直在说好好好啊,三叔叔抽着烟,没怎么说话。
  约莫一个时辰后,他们走了,走的时候水果和黑塑料袋都不见了。
  傍晚时我妈去露台上收衣服时,听见阿婆放阳台上的缝纫机在响,一直响了很久。几天后,我妈给我送东西来后就出门的时候,正好三叔叔也从阿婆家出来,这一次,手里又多了个黑塑料袋。
  我妈和他同路了一段,然后看见他拦了出租车走了。
  然后一个偶然机会她要给我修补些衣服,问阿婆能不能借用下缝纫机。我妈自己的缝纫机早就报废了,一般都是手工缝补衣服。以前我妈的手可巧了,会做衣服呢,现在都给荒芜了,说还不如买现成的,也不贵。有时她在外头,看见卖20元左右的衣服,也会去挑选一些,有好几次我都看见我爸穿的某件上衣,和对门大叔叔穿的一样。
  阿婆就让我妈进来用一会,也刚好有个可以一起呱唧呱唧的伴。我妈说她当时看见了缝纫机旁边有一堆各种边角料,还有拉链,纽扣,商标啥的。
  我妈也是心直口快的人,直接问阿婆:你自己做衣服穿啊?
  阿婆回答:哪有,都是我小儿子给我弄来的活,我反正也闲着,赚点吃饭钱也好。
  原来三叔叔是在一家服装厂做的包工头,专门接外贸服装,还有一些二线名牌服装在国内加工的单子,这单子主要是两种,一是加工完了拿回国外去卖,二是国外的单子,拿中国加工后贴上他们的商标,以高价进百货店专柜卖。
  他们工厂里工人都很便宜的,好多都是江苏一带过来的女工,也有男工。
  那么阿婆做的都是什么活呢,就是人手不够的时候,需要有人帮忙做拷边啊,上纽扣啊,贴商标啊,或者是缝个口袋啥的小活,就拿一部分外包出去,比如就给曹阿婆做一部分,价钱则按件来算。具体价格我妈没问,就知道一般加工几百件,也就几十块钱吧。
  阿婆想反正是帮儿子,再自己赚点也好。
  早期三叔叔那里还会有些不合格产品,比如一件春夏穿的上衣,5元10元就卖了,有的进入类似陕西路一带的外贸小店,有的则让自己人给包了。阿婆说她几个儿孙小时候都穿过这些便宜的“进口”服装,后来这些货就没了,说是外国人精明,三叔叔当时主要做的是台湾和日本人的生意,这两种人都很精明,特别抠门,发现了厂里人处理残次品的方式,然后每次来,不但好的货色拿走,残次品他们也拿走自己处理了,或者指定专门渠道来处理。
  阿婆说这些衣服,就样子是国外拿过来的,其他面料啊啥的全都是国内的。
  我妈问阿婆那三叔叔一定很赚钱吧?阿婆给否认了,说你算算批发价才多少?赚是肯定有赚的,但是那么多工人发发工资,也没多少了,大头都让外国人赚走了。
  不管怎么说,你这小儿子还是挺顾着你,还知道肥水不流外人田……我妈表示了她的羡慕。却没想到曹阿婆一句啊呸,把我妈给吓了一大跳。
  她这样说:儿子大了,不由娘,老早我就不懂,大家都要养儿子,你说养儿子有啥好的,娶了媳妇,基本就是媳妇家的人了,除了生个孩子还跟男方姓外,其他都是媳妇娘家的了。我们不说我媳妇家,就说我这几个女儿,哪个不是结婚后,都往我这里送东西,你看看儿子们,一个个都从我这里拿东西……
  我妈说:听说外地不大有这样的特色,好像就是我们上海人都这样,你看看现在年轻人生了孩子的,都是外婆外公带着。
  阿婆说:还好我家孩子多,我也不指着他,如果不是要差些活计要我做做,我估计他一天面都不露的。他儿子,我这大孙子,从生下来开始,我就没带过一天,他们上门来看我的时候还能看看。逢年过节,我其他孩子都赶初一初二来,他都是赶尾巴来的。头几天,都去他媳妇娘家了,你别看他在我这里雄赳赳的,喉咙粗来,到了人家家里,立刻缩成只小蚂蚱了。
  也难怪他和其他兄弟姐妹更少来往了。他的儿子,也基本与自己外婆家的兄弟姐妹走得更近。
  阿婆继续跟我妈讲:你是不知道,我这小儿子单位效益好的时候,会发点东西,值多少钱咱先不去说它,反正这点东西,基本上都是去了他丈母娘那里了,除非人家太多了,不要了,或者看不上了,那么就会拿来孝敬我跟他爹了。
  我妈还安慰曹阿婆:你看你其他儿子媳妇不是挺好,老来看看你的,你小孙子不老往你这跑么。
  这下阿婆回答:我大儿子就不去说他了,我二儿子,人家是娘家没人了,要不然我看是一个德行!
  我妈只好说:还好你还有4个女儿,一个比一个贴你心。
  阿婆想了想,觉得好赖自己还有盼头,脾气没那么急噪了。就一句话:这倒是的……
  我妈和我说起来,自己感叹一下:其实将心比心,谁也不比谁好去那。
  我接上话说:是的,你看你单位发点啥,也都送到外婆家去。
  还好那天我爸不在,我妈用手指点着饭桌跟我讲:我对你外婆好,是因为你外婆是我妈,养了我多少年,你奶奶养过我一天?你爸爸自己不积极点,我肯替他去看看你奶奶算好的了。
  我嘟哝:我看还不是因为你成天管着爸呢。我觉得三叔叔肯定不会没孝心,他哪敢啊……
  我妈便大喝一声:你再说一句!
  过了一阵,我妈偶然听见曹阿婆在客厅里打电话,电话里她很凶地对着对面喊:赤老,你不要去叫阿五(就是三叔叔)了,你们几个自己聚聚就可以了,我和你爸肯定来的,阿五你就不要去叫他了,他和我们都不搭界的,叫他做啥?你有毛病啊……
  我自己也听到过类似版本,总之我们都知道了,家庭聚会里,绝对是没有三叔叔一家的份了。
  二姐姐说:其实吧,叫了他他也不来的。何必去碰钉子闹不愉快呢?
  两年后,2006年时,听说三婶婶的寡母妈去世了……然后,局面一下子来了个大转变。无论是三婶婶娘家,还是曹阿婆家…….

TOP

引用:
原帖由 骏骏的妈妈 于 2007-7-11 19:49 发表
谢谢
别客气啊, 大家添砖加瓦, 哈哈.

TOP

继续帮着8

  40
  
  如果老人在世,无论子女性格如何多样,态度如何百变,但兄弟姐妹们总还是会聚集在父母身边,可是当最后一个老人也走了后……
  我妈昨晚和我说,她觉得现在的独生子女,将来如果一对夫妇要养6对老人的话,绝对会有偏心的。这个是没办法的事,就像子女多了,没办法一碗水端平的道理一样。
  突发奇想,未来会不会有一个类似我这样的独生子女,在她30多岁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写个《一个瞻养着12个老人的独生女的真实生活》?哈哈,不瞎扯谈了。
  三叔叔和三婶婶也是以前插队时候认识的,一起回了上海就结婚了。三婶婶是个很典型的上海女人,家里也是很多兄弟姐妹,她好像是中间偏后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就一个寡母老妈把孩子们带大。所以本质善良,很有孝心的三婶婶就把母亲看作最亲的亲人,有什么事情都往娘家跑,跟亲娘商量。
  曹阿婆说其实最早三叔叔和其他兄弟姐妹不亲的原因是因为从少年时期就插队去了,那会的孩子,一旦插队,基本就是背井离乡,加上他又是最小的男孩子,性格也不是很外向,时间长了,和家里关系就生疏了。加上当时还是他女朋友的三婶婶性格恰好和他相反,又是个很向着自己妈的上海姑娘,一来二去,他就基本绕着女友转了。
  三叔叔是阿婆家最小的,却是结婚最早的儿子,所以他儿子能和大阿姨的儿子差不多大。结婚前,女朋友要这个要那个的,流行的彩电冰箱啥的都不能缺,也多亏三叔叔虽然听老婆多过听老娘的,可他自己还是个很勤奋努力的上进青年,所以基本没让自己娘出多少血,全靠自己的收入和各种外快把结婚行头给备齐了。那会的女青年,也不会计较房子是否独立,是否三房一厅,就是希望能有个独立的房间就行,要求再高点也就是最好在浦西,要有抽水马桶,厨卫独立。如果房子地点在上只角的地方,女方笑得眼珠子都要出来了。
  就这样张罗起来,结婚了,那会大姐二姐都还小,基本不记得婚礼的印象了。不过和大多数人差不多,最多就是烟酒档次上去点,饭店规模再大点,婚车级别高一点,还能怎么样?
  婚后,用阿婆的话说是,除了住的是男方家房子,生个儿子还姓曹外,其他基本和倒插门女婿没啥两样了。
  期间,阿婆阿爷除非病重到要住院抢救,亲戚里有人办丧事,或者儿子功课不行要阿爷帮着辅导一下了,他们两口子才会勉强露一脸外,其他情况,哪怕是家里有人过生日,结婚啊等大事,他们基本都是不来的。据说是三婶婶不乐意。
  传言还说,她以前顶看不起阿婆家的一群子女,曾经说除了三叔叔还算像个人样外,其他人,都不值得她看得起。
  前面说过阿婆还帮着自己老公单位做点生活,因为有便宜的残次品,阿婆其他子女曾经要求帮着弄几件,她都让自己老公委婉地挡了回去。理由都是没货或者没尺寸了……
  大阿姨曾经把几个外甥侄子的一起喊去她家跟大哥大姐玩,三婶婶都是不许自己儿子去的,说是怕他学坏……
  大姐结婚的时候,他们一家也没有出现。
  阿爷阿婆60、70大寿全家聚餐,他们一家也没出现。
  ……
  可是等到去年她的老娘眼睛一闭,走了,局面就变了。
  三婶婶家的兄弟姐妹貌似也不太和睦,没了老人,立刻就跟散了主心骨一样,树倒猢狲还要捞一把再跑。因为老太太走的时候很突然,遗书没有,银行密码也来不及透露,大家都为老太太到底有多少存款互相揣测呢。然后大儿子拿了死亡证明去银行打听老太太的账户,发现老太太户头上有三万块钱,可是没有密码,如果要取,必须所有子女一起写授权书,才能取出来。
  大儿子告诉了几个弟妹,但故意漏了1-2个他不喜欢的。然后这被遗漏的有在外地,后来知道了,死活不肯把授权书寄到上海来,就一句话:我不要这钱,也不来授权公证。
  老太太活着的时候,三婶婶是照顾她最得力的孩子之一,所以她不得不卷入这场手足之间的纠纷,最后好赖把大家凑齐了,去公证处办了授权证明,钱也顺利地从银行里取出来了。
  钱取出来,就平分好了。可是大家又开始计较老娘活着的时候最喜欢谁,谁又最孝顺老娘,谁虽然没亲自瞻养老娘可是给了不少钱,谁没钱可是出了多少力……几乎要打起来了。据说当时几个第三代也在边上,全看着呢!真不知道将来会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钱最后还是分完了,闹剧也算轰轰烈烈收场了。三婶婶一别头,一扭胳膊,拖着儿子老公开始往婆婆家方向走了。估计将来这些兄弟姐妹见了,除了关系还比较好的外,其他基本是半个陌路了。
  难怪自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我看见三婶婶的次数多了起来,真是一个娘走了,终于想起还有一个娘哇。
  既然有了“新”的爹娘,这个女人就开始把心思全部扎营在这了。她的儿子,也不知道是被宠坏了还是什么着,以前读到职校就毕业了,先靠自己父亲的关系,在一家工厂里做工人,后来自学烹饪,拿了三级厨师证书,做了几天厨师却又不想做了,然后报名参军,参的是海军,退役后就当了名国际海员,一年好几个月都在海上飘。
  曹阿婆以前说过这个孙子还算有出息,一个月如果出海,差不多有5、6k的收入,不出海的时候,基本工资也有1k。她夸他有出息的那会还是2004年年底。她夸他出息也是有根据的,国际海员,多吃香啊,虽然他只是最基层的一个小兵。
  可是去年上半年开始,他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不想干了,说是累,那么就在家歇着,等养好了再找新工作吧。没想到这一歇就到现在,天天在家打游戏,睡觉,吃饭,死活不出去工作了。(姐妹们知道为什么现在剩女多了吧,有时候不是因为我们要求高,也不是男人太少,而是这样的男人在逐渐多起来。)
  三婶婶心疼他,以为他不想再做蓝领的技术活了,就央着人给他找坐办公室的轻松活。她和三叔叔都是工人出身,在单位熬到领导层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官,但即使官再大,也局限在工厂里,要给儿子找企业、公司类的工作,就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想来想去,三婶婶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大姑子,想到了婆家还有个侄女就在坐办公室呢……(就是大阿姨和大姐)
  而距离她最后一次见过大阿姨和大姐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快20年了……
  这20年里,他们不但没见过一次面,话都没说过一句。可是看着自己的儿子转眼在家已经一年多了,女朋友都没一个,自己和三叔叔离退休也不远了。她这个急啊,我估计每个当妈的到了这个地步,什么面子里子都不要了。
  神啊,她就这样,问曹阿婆要来了大阿姨家的地址和电话,买了点补品和水果,就拖上儿子,直奔自己多年未见的大姑子家了……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