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7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公文很可恶,过来人说说怎么办?对小学很有用吗?

公文本身的学习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它的出发点是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不同步的引导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学过程,对于孩子来说,也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由于公文的发明者的初衷,只是针对自己的孩子,所以公文的学习不是一种我们司空见惯的课堂式学习,它更具有家教式的特点。
我们的孩子在学习公文的过程中,之所以发生这么多的问题,可能和家长对公文学习的特点不理解,还有就是家长依然以一种急切的要出结果的心态,来督促孩子学习,这本身是违反了公文本意的,所以效果自然差强人意。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这与孩子是否聪明,将来是否有成就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仅仅是个人的一个特点。如果孩子在中班的时候拿不住笔,或画不出直线,没有关系,就随他,只要让他慢慢知道怎么做,至于他什么时候可以做到,要看他自己的发展(就象婴儿会爬、会走,都是时间的问题)。如果我们家长可以始终用等待的心态,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就可以得到锻炼。
当然,学习有很多种方法,公文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我们也完全可以不选择公文。只不过对于任何一种学习方法,它也是有前因后果的,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不能凭空拿来就出效果。我们家长之所以要孩子尝试各种比较成功的学习方法,目的是要孩子有一天可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为了他可以比别人学得好,学得快,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孩子比较聪明。其实就算这些被证明了,在孩子的每一个阶段还是存在很多的变数,作为家长的操心也少不了的。.

TOP

回复 20#hxy007 的帖子

专业的分析,肯定是算不上。我也是女儿幼儿园的时候接触到公文数学学习的时候,了解了一下。据资料上讲,公文数学的发明者是日本的一名数学老师(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当时他的儿子小学,数学成绩很不好,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妈妈就很着急,不知该怎么办。那么当时作为高中数学老师的爸爸公文先生,就特别为儿子编制了一套数学练习。因为当时儿子对数学学习没有动力和兴趣,所以公文先生就每天让他自己选择做数学练习的时间(孩子愿意做多久就多久),每当孩子做错了,他并不是马上对着孩子讲解错处,更不讲原理,而是第二天通过出相同类型的其他题目让孩子做,让孩子自己领悟做同类题目的关键。如果孩子有兴趣并完成了,就可以继续做更深一些的练习。通过这样持之以恒的引导,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做练习的态度也变得主动了。经过一年多的坚持,他儿子的数学有了很扎实的基础,在之后的学习中,不但成绩优异,还大大的超越了同龄人。后来他们很多邻居的孩子也来求教于公文先生,要求做这套练习。之后这套练习经过了更系统的整编,让它适用的范围扩大,并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推广。
我个人的体会,公文数学,其意义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模式,就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它其中的一个学习特点是鼓励孩子自发自主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是可以运用到其他的学科上的。对于公文学习,我们不能无限放大它的功效,因为主要还是要看孩子自己的感受和学习能力的成长,而且这种学习习惯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对家长的要求。如果仅仅是逼着孩子赶着孩子不断的往深处做习题,那就等于把孩子放回了他原来学校的教学模式上。
现在的公文教材,从幼儿园开始,主要是起到数学启蒙的作用;如果可以很好的坚持,对于小学初阶段的计算会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公文数学作为孩子数学学习的辅助,关键是要持之以恒,不要把它变成学习的负担,毕竟学习方法不是只有这一种。.

TOP

回复 32#全职妈妈 的帖子

当初我看到这段介绍的时候,也感动于这个爸爸对孩子的学习所付出的心力。但我通过女儿的学习,觉得公文提供的这套学习方法的确有它独特的地方。关键不在于这些题目教材本身是否优秀,而是它把学习要持之以恒这句口号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之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去学习,遇到问题,要通过自己的思考,要通过摸索来解决。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是对孩子很好的培养。我也不知道如何向你证明它是否科学,也没有必要,但我觉得哪个故事或许可以编得动人些,但最主要的是说它是一种学习方法来推广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TOP

回复 47#zhangfengjia 的帖子

首先很高兴听到有相同理解的意见。并且我觉得您是从自己孩子多年的学习中去总结的,可能更有根据。
作为一种学习方法的提出,是给予学生或家长多一个参考。对于尝试中有收获的,大家应该很愿意倾听经验;对于尝试后不成功的,大家更多的会询问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我的孩子也会有相同的问题?基于这样的交流才真正可以帮助到大家。但如果完全否定,甚至深受其害的说法,就很让人费解。.

TOP

用一个很大的概念去抹杀一个小的概念,用事物的反面去质疑同样事物的正面,这样的一种逻辑真的很有说服力吗?.

TOP

我很理解楼主的困扰,楼主的孩子还小,在被动的让孩子接受公文学习的情况下,造成了很多问题,由此产生对公文,对学校的很多质疑,这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楼主的真实想法还是想交流如何来帮助引导孩子的学习,她质疑公文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但看楼主反映的这些事情,虽然起因是公文,但实际上还是如何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如果换一种,同样的或者相似的问题还是会存在。

幼儿园引入公文,肯定是有很多因素,这个大家都可以想到,对与错的讨论一直是存在的。如果在这里我们先不管这个问题,我们先客观的看一下家长的现实,就是选还是不选,选是出于对孩子了解吗?是肯定想让孩子早些接触数学,为小学打基础吗?还是随大流,顾面子(楼主不要生气,这是很多家长的真实想法,我觉得很正常),很多事情出发点的偏差对结果的影响是存在的。

接下来,孩子在接触公文(我想讨论的不仅仅是公文)的过程中,我们家长需要做些什么?在初,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不同长短的适应期,这是与每个孩子的年龄、智力发育等相关的,在这个阶段,家长是否细心的观察了?耐心的包容了?家长的眼光是否是关注在自己孩子身上多些还是更多的关心别人孩子的能力和成果?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首先要立足在自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或不成功,找到问题的突破;而不是通过别的孩子的成就来反衬自己孩子的状态。

公文学习本来提倡的就是针对个体学习的特点,它的教材编制和设计就是允许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学习进度,允许孩子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来决定自己学得快还是慢。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因为在很多家长的心理,一致的认为学得快,做得难是优秀的,成功的,学得慢始终徘徊在某个层次(*)是丢人的,失败的,这种观点反映到公文学习上,孩子很自然就成为题海战术的奴隶,孩子可以承受是家长的运气,孩子无法承受,就成为家长的一个遗憾。

(*),我想补充下,如果孩子学习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状态,其实就是孩子真实学习的反映,这个时候是孩子最需要鼓励和帮助的时候,家长给予鼓励引导,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跨过这个阶段,孩子就多了一份自信。可惜的是,很多家长往往认为这是一个放弃的理由,是一个抱怨的时机,是一个很丢面子的事情,结果孩子也失去了一次学习的冲击。

我在这个贴子里反复强调,不是要为公文说话。我想对楼主说的是,孩子正处于迈进学习大门的阶段,她以后的学习中,需要你们给予的支持很多很多。我们现在不是缺少教育资源,身边的选择很多,只不过怎么选,选了以后怎么做才是对孩子有帮助的。我的建议是,选择前要谨慎,选择了要鼓励孩子坚持,只有坚持一段时间,你才能够从中发现问题,选择了不等于不可以放弃,只不过放弃要比选择更谨慎,这样才不会在放弃之后发生重蹈覆辙的可能。

[ 本帖最后由 小雪花妈妈 于 2011-2-11 10:21 编辑 ].

TOP

回复 85#ccpaging 的帖子

首先,我并没有讨论过现在的幼儿园引入公文是合理,您从哪里得出这样的结论?反尔,我觉得您在极力证明幼儿园引入公文是不合理的,对不对?那既然你问了,我说,对于幼儿园引入公文是否合理,这不是我想在这里讨论的,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是不会用“对”或“不对”来回答您的。
其次,对于公文,在我看来,它就是一个学习方法,一个学习方法,你可以说它没什么效果,不是一个好方法;你也可以说,不错,它可以帮助到学习一些;但我无法理解,说一个学习方法一无是处,甚至害人。不管一个多么有效的学习方法,它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选择使用怎样的方式去学习,是学习者或是我们家长要自己去衡量的。
最后,对于您提出的很多问题和现象,我看不出与公文本身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它们更多的是教育环境的问题,教育手段的问题,甚至是社会教育弊病的问题,您不能从这些现象上某些家长的行为上简单的把责任归结到一个学习方法的推行上。我也是孩子的家长,我也很关系现在孩子的教育环境,学习压力等这些问题。但是不同问题的讨论,要放在相应的范畴中或者说前提下。如果将很多的问题搅合在一起,不但无法说清,还会混淆视听。.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