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老公居然同意我陪儿子去成都华德福学校了,到底去不去?

面对一个现实的社会,做父母的都会遇到一个矛盾:既想给孩子一片快乐的天空又想孩子多才多艺,既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希望成年后能有个好工作好家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从3岁娃娃抓起”,这些观念一直影响着我们!那么少壮时或者说3岁娃娃时,该怎么抓呢?去适应现在的应试教育(明知道应试教育是不好的)?担心如果现在去接受一些所谓的新理念,将来万一****?这是不是(我猜测)我们做父母的本身的主心骨不强大或者不自信?随大流?

我们做父母的不管做什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孩子,这个是我们的内动力,但是在行动上碰到很多问题,现在新的理念很多。蒙氏的(罗辑分明),华德福的(富有情感和自我),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李跃儿的(博取众长),等等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传统幼儿园也在改革呢),到底接受那种好呢?好像我们是很无力的。他们的目的我觉得都一样,也就是说要攀登的山峰是同一个,只是走得路线不同而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孩子的路线走,我觉得这才是最好的,我个人认为是寻找一种让孩子和父母都感到轻松的状态。

上面我说的那四种理论都有其自己的出版物。蒙氏的的书我没看过(都是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你们也可以自己搜索下),华德福的可以看看卢安克的博克(http://luanke.jiaoyu.org/),孙瑞雪的可以看看她写的《爱和自由》,大李的可以看看她写的《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和《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我看过这些书后的感受就是,依靠某个幼儿园或某个学校甚至某个理念是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我做为父亲,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要自己跟上孩子的发展,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适时地给与帮助,那才是真正称职的父母。

回到华德福,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也比较支持的,唯一的遗憾是她的学校太少。我在上海,还没有华德福学校,很多朋友都会焦虑从其幼儿园出来的小朋友是否能很好的适应传统小学。这个跟孩子的成长历程是有关系的(是一开始就接受其教育还是半路接受其教育等等),跟孩子家庭环境也是有关系(父母是否太焦虑是否放松等等)。不可单从华德福的理论来评价。最近还在继续读华德福方面的书籍,蛮受益的。自己成长,学会放松总归不是坏事,呵呵!.

TOP

说起做华德福的老师,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呵呵,做一个合格的华德福老师,看似不容易,听到一个人说在华德福当老师8年,就象跟当了8年兵,不过很快乐!原话忘记了,大概是这个意思。有很多人被这个理念吸引了。

我个人觉得,还是先多多了解这个理论再决定,毕竟这个时候这个年龄去选择一个新的事业,是关乎自己关乎家庭的一个举动!个人之见,仅供参考!呵呵!

[ 本帖最后由 鲁鲁爸爸 于 2009-6-3 10:59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