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子女] 自叹家教!

前段时间看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很有感触。

这是一个母亲,与自己十八岁的儿子,三年多的通信。龙应台在结束台湾的任职后回到儿子身边,却发现儿子已经成了男人。坐在桌子的对面,端着杯红酒,有点冷的看着你~~
经过几年的努力通信,母亲与儿子一步步走近对方~~龙应台在前言中写道:给一个十八岁的儿子写信,要放空自己~~
在信中,儿子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的认真;母亲有八分的认真,二分的知性怀疑。儿子对母亲嘲笑有加,母亲对儿子认真研究。他们在阻隔、误解、试探和艰难解读中,渐渐接近对方的世界。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建议楼主看看这本书。也建议给儿子也看看。我不知道,在我的儿子十八岁的时候,我和他之间会有这样的交流和碰撞么?

[ 本帖最后由 ming0317 于 2009-4-1 10:47 编辑 ].

TOP

忍不住再说一句哈,这个不是家教问题,这是代沟问题。

每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和父母有这样的过程。我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一下子就觉得自由了。哪怕是没课,也要一早跑到学校去,找个空教室自己看书~~~

现在呢,每个星期打电话给父母,是必须要做的事~~不跟父母唠唠,好像少了点什么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骏妈妈 于 2009-4-1 16:30 发表
你那是和同学间的朋友多吗?几岁开始和父母唠叨的。
那时候嘛,朋友们都是些大学同学,经常一起疯的。
当然我是女孩子,不敢疯得太晚,总是要回家的。印象里上了大学之后,父母也不太管我了,但有一次回家晚了,两人急得够呛。

我现在和父母不在一个城市,结婚生子,每个星期都要打电话回去的。.

TOP

这跟情商没有太大的关系吧。

男孩子到了青春期,18、9岁时,是会跟父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开始有自己的世界了。《亲爱的安德烈》里,有一段,儿子跟老师发生矛盾,老师居然说儿子嗑药。妈妈问:要我给老师打电话沟通一下吗?儿子不要,说自己能解决。
这是他走向独立的一个过程~~

当然,我现在说起来蛮轻松的,等我到了这个时候,不知会怎么样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