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6个人次参与评价】

[养生] 养生保健

ZT
......“齐国力教授”最常见的身份是“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主任、保健专家。”此外,还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说法:“北京名医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医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席”、“《外国医学》杂志主编”等等。

然而,经过多方查找,上述单位、机构中并无“齐国力”这个人。以另一条线索“齐伯力”进行查询,其结果也是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2003年3月,事情终于有了峰回路转般的变化。

先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自己的主页上发表《严正声明》:“最近网上热炒的所谓齐国力假冒我院之名,实属欺骗行为。我院历来无此人,望广大网民朋友万勿上当。”

接着,北京市友邦律师事务所受“齐伯力教授”及北京柯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委托发布了一份《郑重声明》:“齐国力”的名字属于误传,真名应为“齐伯力”。“齐伯力教授系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知名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北京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生命健康研究,热心公众的健康知识普及工作,自1998年起即受聘担任北京柯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专家团成员,专职从事开展健康科普讲座。”

但是,时至今日,民间多仍仅知“齐国力”而不知“齐伯力”,更不知道其真实身份。在最近一些地方刊物的转载中,《养生经》的作者仍然署名为“北京大学内科主任齐国力教授”或“齐国力教授”。

焦点二:健康的革命?胡言乱语?

争论的另一个焦点在于《养生经》的科学性。一位读者在网上这样质问“齐国力教授 ”:“你以为大众都是无知的么?帮助大家多知道一些养生保健知识是应该的,但是要切记:不要以为自己多么高明,随便信口开河!那样能对得起众人和社会么?”也有人不客气的指称为:“胡言乱语。”

首先,《养生经》的根基有误。

《养生经》在一些传载中被称为“健康的三个里程碑”,这是因为《养生经》就是围绕着“维多利亚宣言的三个里程碑”:“平衡饮食、有氧运动、心理状态”展开阐述的。

据查,《维多利亚宣言》是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召开的国际心脏健康会议上发表的。宣言认为:“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在科学论据和民众之间架起一座健康金桥,使科学更好地为科学和民众服务。这座健康金桥有四大基石,它们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膳食可概括为两句话:一、二、三、四、五,红、黄、白、绿、黑。”这些都是和洪昭光教授的说法相吻合的。《养生经》却将之说成是“三个里程碑”,明显与事实不符,有故意标新立异之嫌。

其次,诸多说法令人疑问丛生。

《养生经》中多次提到多个“国际上”或“国际会议”的“规定”,包括“装修后的房屋一定要半年后才能入住”、“饭后45分钟再运动”、“早上起床的时间,国际上规定6点”、“开窗时间国际规定9~11点,下午2~4点”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国际上的“警告”以及“说法”。

然而,这些“规定”、“警告”、“说法”是由哪一个国际组织、哪一次国际会议提出的呢?《养生经》中却从来没有提及。记者多方查阅资料,也未发现有这样的规定或建议。从一般常识而言,也不会有对某一生活细节作出如此硬性规定的国际会议或组织。

孰是孰非,通过前文对多位老年医学专家的采访,我们才终于得以明了。

众专家谈健康科普教育讲座

2002年,以北京安贞医院洪昭光教授为代表的医学专家们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教育讲座及相关讲义的刊出,使“健康生活方式”的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保健意识和保健方式得到了很好的指导。

然而,记者也看到,有一些保健品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也深入社区,举办各种名目的“健康教育讲座”。其商业目的决定了其内容必然存在某些夸大或倾向性,有些讲座甚至完全是为产品进行赤裸裸的宣传。

根据律师的“声明”,“齐伯力教授”为北京柯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专家团成员,“专职进行健康教育讲座”。虽然我们尚不能因此就得出“这次讲座、这篇《养生经》是柯瑞公司、‘齐伯力教授’为宣传自己公司的产品而进行的具有商业性质的宣传活动”这样一个结论。但柯瑞公司的主打产品就是《养生经》中说得神乎其神的螺旋藻、藻复康、花粉制剂等保健品。特别是“齐教授”大力推荐的“抗辐射、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而且提高免疫功能”的“藻复康”(应为“藻辐康”或“藻福康”,本刊注)——经查,“藻辐康”只是柯瑞公司为本公司的产品所定的商品名(“可瑞藻辐康”,卫食健字[1997]第073号),未发现任何正式科学文献资料,并不是科学界所认可的某种物质学名。这些,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吗?“健康教育讲座”如何规范,有待管理部门进一步规范。

广大医学保健专家及科普工作者如何进行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张国玺教授指出:“由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比例迅速增加,所以广大群众非常渴望了解一些自我养生保健的知识,希望有更多的专家来做养生保健方面的宣传。但科普宣教工作不能像武侠小说和评书艺人一样,为了吸引读者或听众而随意夸大或贬低某些事物,以追求艺术上的效果。科普教育一定要注意其科学性,要言之有据。专家的讲座一定要对自己所讲的内容负责,讲座的内容要注意科学而通俗,不要通俗而不科学,特别是对某些食品或保健品不可过分地夸大或贬低,这样容易误导群众。”

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也指出:“科学精神是医药科普工作的灵魂。普及医药卫生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第一,一定要重视科学性。如果只想引起轰动效应,不考虑安全和实事求是,随意胡编瞎说,产生不应有的误导作用,其风险有时是相当大的。《养生经》中不少提法是错误或不当的,如称‘得了偏头疼别着急,哈哈一笑就好了,不信你可以实验’,‘得了关节炎别着急,冲着关节哈哈一笑,一会就不痛了’,不符合偏头痛和关节炎的普遍诊疗规律。不分青红皂白的‘我劝大家不要吃阿司匹林了’,也十分不当。一些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在二级预防时常常要酌量应用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肌梗死脑中风的发生。文中类似的错误不少,这些不当的宣传理当予以指出甚至封杀。为了提高人民的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素质,使科普教育从混沌走向有序,在健康教育上不应当让寓言般的说道得以通行无阻。”

(本文撰稿过程中及完成后得到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北京安贞医院洪昭光教授、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张京春医师、马晓昌医师、湖南中医学院周贻谋教授的审阅指导,谨表示感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