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1个人次参与评价】

[外语] 科普英语拓展阅读 -- 阅读有益

去看看BIG BEN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09-6-14 22:08 编辑 ].

附件

大笨钟B.JPG (74.67 KB)

2009-6-14 22:07

大笨钟B.JPG

TOP

稀有的二战断墙,在LUNDUN 市内唯一可能保存的..

附件

二战段墙B.JPG (150.72 KB)

2009-6-14 22:09

二战段墙B.JPG

TOP

白金汉宫
(Buckingham Palace)
当然有机会去看白金汉宫内外的换防. 必去节目 !
白金汉宫的皇家卫队每年4-9 月时上午11:30至12:00都会举行的换岗仪式,其他月份每两天11:30举行一次,在军乐和口令声中,作各种列队表演,并举行的举枪互致敬礼,一派王室气象,常常吸引路人和游客围观。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09-6-15 09:13 编辑 ].

附件

换防表演B.JPG (117.54 KB)

2009-6-14 22:14

换防表演B.JPG

TOP

皇家马队换岗仪式.   参观人会很早就在那里等着, 大家要提前排好计划..

附件

换岗B.JPG (119.85 KB)

2009-6-14 22:16

换岗B.JPG

TOP

那天故居没有开门, 很遗憾..

附件

莎公故居B.JPG (79.34 KB)

2009-6-14 22:19

莎公故居B.JPG

TOP

人文地理.

附件

唐人街上警察 和英国式邮筒.JPG (100.85 KB)

2009-6-14 22:22

唐人街上警察 和英国式邮筒.JPG

TOP

市内一座监狱 Clink Prison Museum, 里面很恐怖的, 胆小的不要进去.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09-6-14 22:27 编辑 ].

附件

监狱B.JPG (106.49 KB)

2009-6-14 22:26

监狱B.JPG

TOP

国会大厦与大笨钟
(Houses of Parliament and Big Ben)
噢, 远处的LUNDON EYE.就像我没有上过东方明珠,很多当地英国可能也没有上去过.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09-6-15 09:09 编辑 ].

附件

P1020936B.JPG (75.56 KB)

2009-6-14 22:30

P1020936B.JPG

TOP

杜莎夫人蜡像馆(Madame Tussaud)蜡像馆中的 YAO.
介绍:
位于伦敦的杜莎夫人蜡像馆,作为全球最负盛名的蜡像博物馆,世界著名的人物都会被制作成蜡像摆放在那里,每年有二百五十万人参观。它与其说是一座蜡像博物馆,还不如说是一个蜡像主题公园。那些怪异的,可移动的,时而吓人的蜡像展品,配上全景摄影和舞台设置,使得这座蜡像馆总是在任何时候游客盈门。

杜莎夫人原名玛丽.格劳舒茨,出生于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早年的杜莎夫人作为路易十六妹妹的艺术教师而入住凡尔赛宫,并且在法国学习石膏面像制作手艺。法国大革命后她还曾经亲自为被斩首后的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的遗体制作石膏面像。1795年她启程前往英国做她的作品巡回展。1835年,她将她的博物馆从巴黎转移到伦敦,并在伦敦的贝克街设立自己的永久展馆。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经过历史上的火灾,和二战中的炸弹摧毁后多次重建保存至今。

在蜡像馆里,以恐怖屋(Chamber of Horrors)最为出名,在阴森灰暗的地牢中展示各种谋杀工具,犯罪行为和著名的罪犯,包括伦敦知名的开膛手杰克,在这里总是会听到许多小孩子的尖叫声。于1993年推出的机动游戏“伦敦精神”,以乘坐电动游览车的形式带领游客贯穿了伦敦400年的历史,从伦敦鼠疫、大火中浴火重生到现代,来呈现所谓的伦敦精神。同时“时间出租车”也非常有趣,游客可以在车上“看到”,“听到”,“闻到”甚至是“感觉到”伦敦以往各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比如:莎士比亚,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和1666年的伦敦大火。

望同学们在UK能学到许多东西,好好享受一下假期.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09-6-15 09:07 编辑 ].

附件

P1030129B.JPG (64.28 KB)

2009-6-14 22:36

P1030129B.JPG

TOP

回复 328#Jennierunrun 的帖子

谢谢!改了.
很想回顾一下,那时孩子/全家人都很放松.那里冬天的阳光和咖啡/茶是最值得回味的.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09-6-15 11:51 编辑 ].

TOP

ART  (Millennium Bridge)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09-6-17 22:32 编辑 ].

附件

泰河上的人行桥B.JPG (161.98 KB)

2009-6-15 12:04

泰河上的人行桥B.JPG

W020081218386413958984.jpg (87.38 KB)

2009-6-17 22:32

W020081218386413958984.jpg

TOP

引用:
原帖由 谷子 于 2009-6-17 11:29 发表
推荐《别惹蚂蚁》原版动画片给孩子看,很精彩
请传具体信息. 谢谢!.

TOP

引用:
原帖由 Jennierunrun 于 2009-6-17 22:24 发表
“千年桥”
是的. 查过是(Millennium Bridge).  2000年前世界各国都在忙做这个Millennium ABC .  这是去年在美国芝加哥市拍的( Millennium Ball ) .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09-6-18 09:20 编辑 ].

附件

W020081218386413958984.jpg (87.38 KB)

2009-6-18 09:18

W020081218386413958984.jpg

P1090135B.JPG (119.54 KB)

2009-6-18 09:18

P1090135B.JPG

TOP

继5月8日(周五) 四年级安老师(英语老师) 用磁带慢速给全校同学播发了VOA 中一段Mother's day 后.  昨天6月19日,
听老师和家长提到吴校长又给全校同学介绍了有关 Father's day 的故事, 我回家也让孩子复述了故事的概况.
原本已经将这个节日忘了, 但是今天校长代我们家长做了<<父爱如山> 的情商教育真是令我们感慨不少.  希望这日积月累
的教诲能让孩子们在未来人生中有所得益.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09-6-21 14:59 编辑 ].

TOP

我为同学们找到一个中英文对照, 如果有兴趣, 请参看和学习一下.  
    6月21日                                              父爱如山 父亲节英语介绍
The United States is one of the few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at has an official day on which fathers are honored by their children. On the third Sunday in June, fathers all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are given presents, treated to dinner or otherwise made to feel special. .

The origin of Father's Day is not clear. Some say that it began with a church service in West Virginia in 1908. Others say the first Father's Day ceremony was held in Vancouver, Washington.

Regardless of when the first true Father's Day occurred, the strongest promoter of the holiday was Mrs. Bruce John Dodd of Spokane, Washington. She thought of the idea for Father's Day while listening to a Mother's Day sermon in 1909.

Sonora wanted a special day to honor her father, William Smart. Smart, who was a Civil War veteran, was widowed when his wife died while giving birth to their sixth child. Mr. Smart was left to raise the newborn and his other five children by himself on a rural farm in eastern Washington state.

After Sonora became an adult she realized the selflessness her father had shown in raising his children as a single parent. It was her father that made all the parental sacrifices and was, in the eyes of his daughter, a courageous, selfless, and loving man. In 1909, Mrs. Dodd approached her own minister and others in Spokane about having a church service dedicated to fathers on June 5, her father's birthday.

That date was too soon for her minister to prepare the service, so he spoke a few weeks later on June 19th. From then on, the state of Washington celebrated the third Sunday in June as Father's Day. Children made special desserts, or visited their fathers if they lived apart.

In early times, wearing flowers was a traditional way of celebrating Father's Day. Mrs. Dodd favored the red rose to honor a father still living, while a white flower honored a deceased dad. J.H. Berringer, who also held Father's Day celebrations in Washington State as early as 1912, chose a white lilac as the Father's Day Flower.

States and organizations began lobbying Congress to declare an annual Father's Day. In 1916, President Woodrow Wilson approved of this idea, but it was not until 1924 when President Calvin Coolidge made it a national event to "establish more intimate relations between fathers and their children and to impress upon fathers the full measure of their obligations."

Since then, fathers had been honored and recognized by their famili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on the third Sunday in June. In 1966 President Lyndon Johnson signed a presidential proclamation declaring the 3rd Sunday of June as Father's Day and put the official stamp on a celebration that was going on for almost half a century.

When children can't visit their fathers or take them out to dinner, they send a greeting card. Traditionally, fathers prefer greeting cards that are not too sentimental. Most greeting cards are whimsical(奇形怪状的,异想天开的)so fathers laugh when they open them. Some give heartfelt thanks for being there whenever the child needed Dad.

父亲节(father's day)简介

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相对于母亲节,父亲节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一个节日,是1910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士波肯市由杜德太太发起的。

而我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国民时代。民国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上海闻人所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仕绅,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

虽然今日一般人对于父亲节的庆祝活动,不像对母亲节一般的重视与热闹,但是上帝在圣经中教导我们对于父母的关爱却是一致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所赋予他的温柔角色;或许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

世界各地父亲节日期

2月23日:俄罗斯

3月19日: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圣约瑟日)

5月8日:韩国(双亲节)

5月28日:德国(耶稣升天节)

6月5日:丹麦

6月第一个星期日:立陶宛

6月第二个星期日:奥地利、比利时

6月第三个星期日:阿根廷、加拿大、智利、中国大陆、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厄瓜多尔、法国、中国香港、印度、爱尔兰、日本、中国澳门、马来西亚、马耳他、墨西哥、荷兰、巴基斯坦、巴拿马、秘鲁、菲律宾、新加坡、斯洛伐克、南非、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委内瑞拉、津巴布韦

6月20日:保加利亚

6月23日:尼加拉瓜、波兰

7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多米尼加共和国

8月8日:中国台湾

8月第二个星期日:巴西

9月第一个星期日:新西兰、澳大利亚

11月第二个星期日:爱沙尼亚、芬兰、挪威、瑞典

12月5日:泰国(普密蓬·阿杜德国王的生日)

父亲节由来

第一个说法: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 年诞生在美国。

1909 年,住在美国华盛顿州士波肯市(Spokane)的杜德夫人(Mrs. Dodd, Sonora Louise Smart Dodd),当她参加完教会举办的母亲节主日崇拜之后,杜德夫人的心里有了很深的感触,她心里想着:“为什么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纪念父亲的节日呢?”

杜德夫人的母亲在她十三岁那一年时去世,遗留下六名子女;杜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Mr. William Smart),在美国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中,独自一人、父兼母职抚养六名子女长大成人。斯马特先生参与过美国南北战争,功勋标榜,他在妻子过世后立志不再续弦,全心带大六名儿女。

杜德夫人排行老二,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父亲的辛劳;斯马特先生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料家务与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为经年累月的过度劳累而病倒辞世。

1909 年那年,正好是斯马先生辞世之年,当杜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地想念父亲;直到那时,杜德夫人才明白,她的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心与努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的辛苦。

杜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诉教会的瑞马士牧师(Rev. Rasmus),她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向伟大的斯马特先生致敬,并能以此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

瑞马士牧师听了斯马特先生的故事后,深深地为斯马特先生的精神与爱心所感动,他赞许且支持杜德夫人想推动「父亲节」的努力。于是杜德夫人在 1910 年春天开始推动成立父亲节的运动,不久得到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她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提议,在杜德夫人的奔走努力下,士波肯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于是美国华盛顿州便在 1910 年 6 月 19 日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聚会。

1924 年,美国总统科立芝(Calvin Coolidge)支持父亲节成为全美国的节日;1966 年,美国总统詹森(Lyndon Johnson)宣布当年 6 月第 3 个星期日,也就是斯马特先生的生日月份为美国父亲节;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森(Richard Nixon)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的六月第三个主日,订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国定纪念日。

第二个说法:

专门用一天向母亲表示敬意的想法是1907年在美国首先提出来的。2年以后华盛顿州的一位妇女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提出应有类似母亲节的一天来向一家之长的父亲表示敬意。多德夫人年幼丧母,由父亲把她带大。她非常爱自己的父亲。

在多德夫人提出她的想法的同一年--1909年,华盛顿州州长作出反应,宣布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这个想法在1996年被伍德·威尔逊总统正式批准。1924年,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建议把父亲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以便“在父亲和子女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且使父亲铭记自己应尽的全部责任”。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

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军人要求得到父亲节的贺卡寄回国内。美国军人的要求得到英国贺卡出版商的回应,因而印制了贺卡。虽然英国公众对这个人为节日接受缓慢一些,但今天英国在六月里第三个星期日也热烈庆祝父亲节,和美国的庆祝方式差不多。

父亲节似乎远不如母亲节那么重要,没有孩子给父亲送礼物。但是,美国的父亲仍然认为他们的命运比许多其它国家的父亲强得多,因为那些国家的父亲们连个名义上的节日都没有。

父亲节习俗

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示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伯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们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对故去的父亲表示悼念。后来在温哥华,人们选择了佩戴白丁香,宾夕法尼亚人用蒲公英向父亲表示致意。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另外,在父亲节的那一顿早餐是由子女们做的,父母早上不必早起,可以继续睡,子女们做好早餐很拿到床前给父母亲用。

父亲节的花

※玫瑰

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

通常也有以送黄色玫瑰花为主,有的国家把黄色视为男性的颜色。

※太阳花

有的国家流行父亲节送太阳花,寓意父亲像伟大的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寓意在父亲的关爱下,子女才得以茁壮成长。此太阳花可以是向日葵,也可以是扶郎花。

※康乃馨

黄色的,象征慈祥、温馨、真挚,不求代价、永不褪色的爱。

※父爱如山---向日葵配剑叶

花语: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您的心胸,您额上的皱纹记载着坎坷,您的一生就是一首瑰丽的诗。

※灿烂时光---各色太阳花,绿叶适量

花语:青春是一颗星星眨着真诚的眼睛,青春是一个微笑,传递着流动的快乐,青春是一首歌,唱出了满怀的激情,青春是一首诗,写满了生活的喜怒哀乐。。。

※心灵的港湾---红色康乃馨、粉玫瑰,白百合,白紫罗兰高山羊齿绿叶搭配

花语:鲜花,渴望雨露的滋润,漂泊了太久,渴望怀抱,浪迹天涯,仍惦记着那温馨的港湾。

※幸福长久---红色康乃馨、粉色康乃馨,黄莺、绿叶

花语:祝您幸福长久,源远流长。

※热情洋溢---红色玫瑰,粉色香水百合,向日葵,绿叶、剑叶搭配

花语:生命中的太阳,让每天都信心满怀,充满希望,让热情伴远行,海角天涯!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09-6-20 02:36 编辑 ].

TOP

回复 345#小曦曦妈妈 的帖子

见125楼,  去书店找些带些1-3单句的插画儿童英语单本.   因为可能孩子单词量受限, 就从简单点的开始, 主要开始培养阅读兴趣.  家长自己英语发音不错的话, 可以带孩子一起发音. 方法和学校发的魔合英语几乎一样.  读出来能朗朗上口.  阅读起步时可以带着孩子一起, 以后可以到你一句,我一句开小火车..

TOP

你好!  
我上二周刚去过了, 很全的.   但2-3年级尽量去读这套五花八门的分级读物.  这类分级读物信息量很大,  对外面考试和考星级绝对有帮助.   上次碰到世外高年级学生说, 他们老师也推荐了.  
另外, 一年级可以读"学乐"图书馆里面(最低端)带图读物,最好从单句开始读.  一步步培养阅读兴趣.  你看过那里的分级读物的, 学乐就是从学龄前儿童开始抓起的.    我们是从学乐开始在上海运作就去的, 当时每周读四本插画书, 确实有收获.  暑假在家看第二遍Magic tree house , 很久没有长进了.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09-8-21 12:23 编辑 ].

TOP

回复 348#stringstring 的帖子

其实, 真很值得带孩子去S'pore 看看.  他们地方虽小, 但可以看的地方很多, 还可以学到早期中国人的移民史.  我每次都去River walk 边上一些HIHG POP 的露天BAR和同事喝啤酒.    你有S'pore night Safari 照片吗?
2010年的春节(寒假)还是和全家补去了一次, 蛮有意思的!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2-18 20:44 编辑 ].

附件

NIGHT SAFARI.JPG (11.47 KB)

2010-2-18 20:41

NIGHT SAFARI.JPG

TOP

----流行词语----
“snail mail”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让蜗牛送信吗?
  What is snail mail?
      Snail mail or smail (from snail+mail) refers to mail that is sent in the traditional way — through the postal service — rather than by e-mail, fax, or other electronic means of communication. It is also known as paper mail, postal mail, land mail, or simply, mail. Snail mail is also a term used in reference to (关于) penpalling. Snail mail penpals are those penpals that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through the postal system, rather than on the Internet.
   Snail mail is so called because it can be very slow — just as its name implies (顾名思义) — as slow as a snail. Snail mail generally takes 2 or 3 days to go from the sender to the receiver, while e-mail can be sent and received instantly.
   With e-mail, a message is sent directly from a user’s mail program to another person’s e-mail address. Though many e-mail messages simply contain words, they may also include photos or other digital files, such as songs and links to websites. More and mor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choose to send their letters by e-mail rather than by snail mail.
   Though snail mail seems to have gone out of style (不时髦的) today, it has a long history all over the world. The first postal systems in the world originated (起源) in Persia (波斯,现在的伊朗) and China, and date back to (追溯到) as early as 1700 B.C. These early mail systems all relied upon messengers who rode horses from town to town, and most mail was delivered to government officials or royals (皇室).
   Until the 1990s, it was very common to send personal letters using snail mail. Many people have stored collections of letters from friends and loved on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e-mail communication, snail mail is used much less frequently for personal letters; however, it is still the only method for sending large packages or documents that require signatures (签名). Although its uses have changed over the years, snail mail is still a valuable system..

TOP

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 四年级升级了

The roots creep underground everywhere and make a firm foundation. Shoots seem very weak, but to reach the light they can break through brick walls. Imagine that the brick walls are all the problems we have inflicted on our planet.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roots and shoots,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you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can break through these walls.You can change the world!

                                                                                                          ——Dr. Jane Goodall
根在大地下舒展、蔓延,无所不在,根就是坚实的基础;芽看上去弱不禁风,然而为了得到阳光,他们能钻出坚硬的砖墙。如果我们这个星球面临的各种问题象一堵堵坚硬的城墙,那么成年人就是坚实的“根”,年轻人就是充满生命力“芽”,“根”与“芽”携起手来就能够冲破墙的阻碍,改变世界!

                                                                                                                              ——珍·古道尔博士



在过去的40多年里,珍·古道尔博士一直致力于拯救坦桑尼亚Gombe国家公园里的黑猩猩。为了拯救我们地球,这位世界著名的灵长类学家又发起了“根与芽 ”---一个针对年轻人的全球性环保和人文主义项目。自1977年珍古道尔研究会成立以来,珍就一直为推动这个项目而奔波。

根与芽是国际性的环保项目,旨在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促进全社会对环境的关注和对他人的关爱。它主要的活动形式是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和环保教育项目。根与芽于1991年初创立于坦桑尼亚,随后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获得广泛的认可。而且根与芽对参与此项活动的孩子们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学前班到大学,各年龄层的学生都加入了根与芽的行列。成员来自世界75个国家。珍博士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激励年轻人为更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目前根与芽在全球90个国家都有分布。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珍·古道尔研究会,及其全球活动,
请进入珍·古道尔研究会网站: http://www.janegoodall.org



" 根与芽"
Roots & Shoots

In 1991, world-renowned primatologist Jane Goodall started Roots & Shoots, a program designed to educate youths about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humanitarian values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group interaction.  Roots & Shoots unites those who hold certain values in common: love for animals, care for the community, and devo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program originated in Tanzania with only 16 students; now Roots & Shoots has expanded to 100 countries with a global network of 8,000 groups. In China, there are Roots & Shoots offices in Shanghai, Beijing, Nanchang, and Chengdu. Our Mission: To foster respect and compassion for all living things, to promote understanding of all cultures and beliefs, and to inspire each individual to take action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for animals,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 community.  We believe that change is already taking place!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09-10-18 14:4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GH 于 2009-3-27 23:03 发表
明天将与大家一起参加到地球一小时的活动中去, 也特意从报上摘录一段读读.
Tower to Mark " Earth Hour "
Shanghai Oriental Pearl TV Tower will turn off its lights on March 28 to mark " Earth Hour ".  Th ...
An Hour for the planet / OBAMA 话题今年被选入科普文选,少年科普英语越来越成人化了. 还有在An Hour for the Planet 文选中有一句复句: 
Much of power that humans use is produced in ways that harm habitats. 看似很简单的复句,但完全超过了目前学生(低年级)的能力,我们大人也可以试着翻译一下.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09-11-1 16:54 编辑 ].

TOP

回复 355#sunbaby020123 的帖子

有英语老师或家长带着一起阅读的话,长期坚持后会有比较大的飞跃. 这样,孩子的阅读不会被句中语法所束缚,而在意群理解上训练更多.  就是你所说的从"听到单词"变成是"听到句子"了, 但其中肯定有一段发展(拓展)的过程.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09-11-3 09:13 编辑 ].

TOP

明天可以参与或关注下全球共同关注的气候问题和活动.
http://www.earthhour.org/
http://earthhour.org.cn/
http://earthhour.org.cn/lowcarbonlife/  这里可以计算一下排放量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3-26 20:59 编辑 ].

TOP

What Is A Carbon Footprint?
A carbon footprint is a measure of the impact our activities hav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in particular climate change. It relates to the amount of greenhouse gases produced in our day-to-day lives through burning fossil fuels for electricity, heating and transportation etc.

The carbon footprint is a measurement of all greenhouse gases we individually produce and has units of tonnes (or kg) of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What Is A Carbon Footprint?
A carbon footprint is a measure of the impact our activities hav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in particular climate change. It relates to the amount of greenhouse gases produced in our day-to-day lives through burning fossil fuels for electricity, heating and transportation etc.

The carbon footprint is a measurement of all greenhouse gases we individually produce and has units of tonnes (or kg) of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The pie chart above shows the main elements which
make up the total of an typical person's carbon footprint in the developed world.

http://earthhour.org.cn/lowcarbonlife/


[attachimg]4688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wNTc1ODA4.html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3-26 22:48 编辑 ].

附件

248.jpg (25.44 KB)

2010-3-26 20:50

248.jpg

TOP

2010年科普英语决赛(高年级组), 第一篇听力内容考到上面的EARTH HOUR 内容和知识点.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4-14 17:20 编辑 ].

TOP

2010年的科普名单出来比去年快了一天.  目前为止三轮考试全部结束, 可以休整一下了.  
链接:
上海市第七届 “上外双语杯”小学生科普英语趣味实践活动

颁 奖 通知

http://www.sycste.org/jinsai/2010/0413/4935.htm
海市第七届 “上外双语杯”小学生科普英语趣味实践活动颁奖会兹定于2010年4月25日(周日)9:30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五楼大礼堂举行颁奖典礼。请以下获奖同学安排好时间,凭颁奖入场券于9:20之前至报到处签到,出席颁奖会。

1.  低年级A组一、二等奖;

2.  低年级B组一、二等奖;

3.  高年级A组一、二等奖;

4.  高年级B组一、二等奖。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4-16 16:42 编辑 ].

TOP

2010年第七届科普考试中一听力中题目, 讲的是SEA TURTLES .
听力题目问海龟是属于下面哪一类的?
A) Mammals   B) Reptiles   C) Amphibians
C) 这里有解释 http://www.iciba.com/amphibian/
如果你孩子词汇量大的,有好处也有坏处, 快到不经思考就可以写个答案.
回家问问小孩,并和孩子一起选个答案吧!  可以将答案写在这里 !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4-15 13:10 编辑 ].

TOP

下面还有几个类似问题,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nimals is not reptile ?
A) . snake , B. turtle C. duck   D. alligator

2) Reptiles are found mainly in _______.
A. Cold climates   B.  freezing climate  C. tropics  

Creative Thinking :
How do reptiles differ from mammals ?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4-17 13:11 编辑 ].

TOP

回复 363#一维妈妈 的帖子

一维妈妈, 你从07年一直读到10年,  那我也非常佩服你的耐心和所花的时间.  今天让你受累! 呵呵
开这帖,原想让孩子们对科普英语增加点兴趣..

TOP

回复 365#一维妈妈 的帖子

二年级可以开始培养阅读了, 我们07年就是二年级, 那时大家跟着这三级单册由浅入深慢慢读,慢慢学.  有时会拿出来看第二遍, 但是目前阅读消化速度越来越快, 理解也会和二年级不一样了.  相信2-3年后肯定会有效果的, 我们有体会的..

TOP

回复 367#一维妈妈 的帖子

我有时间就慢慢一起探讨你关于阅读的问题, 这些可能也是我家的问题或大家的问题. 我记得以前可能也探讨过类似的题目.
1.家长可以陪同阅读(这里是泛读非精读),比如开始一章你读, 后面一章孩子读, 轮流开小火车的方法. 不要让孩子在起步时感觉孤立无援.(Magic tree house 是章节类书,插画很少)低年级起步先从非章节类书开始,但孩子起点高,就可以高点起步) 
2.遇到生词,也可以用英语解释(如果父母英语足以应付他,但用中文也没有太大关系),避免浪费很多时间去查或读完一起查.我认识我们学校几个阅读不错的孩子,可能很少查词典读,阅读速度也快,每天叮住要借书看.
3.对大多数的1-2年级的学生,开始选择图文并茂的单册本,这样主要帮忙孩子理解和起步阅读. 有些单册上句型读起来朗朗上口. 比如SW和QW的MAGIC BOX 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单词和句型充斥文中,起到了培养语感和找准发音的作用.
4.像郎文系列分级阅读,也可以反复阅读(如果孩子喜欢), 因为每一年级时期,孩子的理解会是不同的.相信一定会有飞跃的.不一定必须定期完成一个阅读目标(指数量上).我也是挑选了买其中的书,不会全部买了读,有些过时的内容就先放一放不读,主要时间没有.买书我主要考虑的和当前有关的内容和我和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好在我选的内容,他基本都接受的.有时我自己觉得运气颇佳,总能压上一些考题. 呵呵
刚好有空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仅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4-17 14:03 编辑 ].

TOP

回复 368#一维妈妈 的帖子

你真不错,我以后可以用来查一些知识.
目前四年级了,我们读的东西开始多了,有剪报和报纸新闻(主要我内人管),有章节书,有科普英语读物(主要我从外面找).
其实一年度一本少科站发的科普书孩子们能读下来的话,那你孩子等于比同龄孩子多读完一本精读课本.努力去读的家庭肯定有体会的.除此之外,
你还要找些配套资料来帮助阅读和拓展,这样每年下来,孩子的词汇量就非常多.内容涉及面也广.我有时对孩子说,你比大部分同学每年度多读一本书,而且是精读版的,很多单词需要能默出的.学校的英语书也没有这样读过,真是已经有点过了.  我觉得这个知识确实很吸引我们,今年更是厉害,时事热点也进来了.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4-17 14:15 编辑 ].

TOP

回复 374#angel_chen 的帖子

这里有LIST .     是的, 作者一定会不断地写下去的.  
http://www.bellaonline.com/articles/art20190.asp.

TOP

回复 377#一维妈妈 的帖子

不客气,还是一起讨论.  看出来你女儿的中文阅读深度远高于英语的, 这可能是英语句型,语法,词汇量BLOCK 住了她英语阅读.
好在女孩的语言阅读理解总是比同龄男孩超前点(大多情况下).  估计将来通过广泛英语阅读, 她可以OVERCOME 这个障碍并缩小这种差距.  你能继续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指阅读), 她一定会让你刮目相看的.  如果她愿意继续看下去,那你就继续跟下去, 你也可以中间来monitor 她对书内容和词汇理解.  如果基本OK, 就可以让她过.  
   我孩子说这种章回书刚好MEET自己TASTE. 其中包含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比如科普知识,国家地理,历史人物等等. 另外书中的一些特用的单词或词汇是经常性出现的, 这无疑帮助孩子加固理解和记忆的作用.  除此之外, 你在可以找些符合女孩兴趣或特点的书籍(即家长选自己孩子读的书也是一门技巧), 这样可能会更激发她快速阅读(泛读嘛) . 不一定要盯住一个系列书来读, 可选低一级或兴趣点来切入和过渡. 书不怕多, 只要她肯读就比不读要强,就会有进步.
    关于选书, 我找找看以前一些老师的帖子, 找到了会给你的.  那帖子很专业.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4-18 12:18 编辑 ].

TOP

回复 380#angel_chen 的帖子

你强哈!  就是朗文分级买全是 4 X 14 =64本.  (3,5,7,9级) 一直可以读到初中(初一基本可以提前读完) .
            magic tree house 目前至少出版到40几本?  四年级读完.   你又可以用项目管理办法来做到的. .

TOP

回复 393#tequila_qq 的帖子

你可以到学乐培训中心去看看, 可能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书籍或新发现( 徐家汇的腾飞总部有点规模) . 曾经那里的少儿图书给了我们启蒙. 他们将原版书籍分成许多等级以便不同水平的孩子阅读, 男孩和女孩马上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这里也顺便推荐给一维家女儿, 可以带女儿去先参观一下, 就可以找到你选书的思路了.  
    我家已经很久不去那里了, 他那段时间(幼儿园时期)在那里非常开心学习着, 也认识了WW上一些家长朋友和孩子.  我们非常怀念那段日子,也想念孩子们!.

TOP

回复 392#sunbaby020123 的帖子

我们将这套从美国进口书籍作了收藏.  .

TOP

回复 386#sunbaby020123 的帖子

是的.有同感!  有些喜欢的书号 , 他翻出来看了二遍, 速度很快地过, 可能是看过一遍的原因.  但理解会比上次更多.  我更希望能加深书中写作用法, 更贴近国外的写作方法.  盼望有一天可以迸发出来!.

TOP

回复 391#澄澄妈 的帖子

YVN. 平时看哪些书, 可以给大家推荐下.   她的阅读估计也有四年级的水平了吧!  学乐时已经和高一届的同学一起上课了.
我太太今天又将二本沉甸甸<美国语文>买回来了, 不知道想干嘛!
http://read.dangdang.com/book_4303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4-19 23:34 编辑 ].

TOP

回复 401#不二周助 的帖子

正想发帖子给你, 你就来了.  真是令人鼓舞和振奋!  原来就想谈谈科普阅读, 但是讲讲就跑到你的阅读范围内了.  对于适合于女孩阅读的书, 你有许多许多经验.  请你帮忙介绍些.  
其实如你所说, 阅读类型无边界.   昨天买回的美国语文, 我也被里面的引言和内容所吸引了, 上面写是12-18岁孩子阅读, 我有点吃惊的. 看看以后如何学. 等有了体会再和大家交流.   请你给个建议吧!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4-20 09:42 编辑 ].

TOP

回复 403#不二周助 的帖子

我找到了你去年帖子.  
<学英语离不开文化> , 这和他妈妈的思路完全对上的.  我这里放上你的帖子(如果容许的话).

ADVANCED LEVEL http://ww123.net/baby/thread-4593888-1-1.html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4-20 09:50 编辑 ].

TOP

回复 411#qiaoqiao 的帖子

目前三年级读的书在帖子也已经足够了, 但确实也不要局限于哪种类型(非常赞同"不二"的意见).  另外,我们在学乐就上很短时期的阅读课.  可能因为时间和性价比的缘故, 所以有2-3年不读了.   呵呵,  你奖励游戏时间的方法不错, 可以激励孩子多读.

儿童英语  徐汇校区 6426 4828
学乐中心  学乐课程  学乐图书馆  学乐教学体系  学乐成果  最新活动

3~4.5岁课程  幼儿园课程  小学一~二年级课程  小学三~四年级课程  小学四年级以上课程

  
小学三~四年级课程

在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与句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会话与交流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将学习交通工具,校舍及室内物品的名称,天气描述,职业,星期,体育运动,户外场所等主题的相关词汇、短语、对话,并学习高级别动词,以及现在、过去、将来时的运用。对自然发音法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学习难度较高的单词发音规则。通过该级别的学习,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较长篇幅的文章,并能够运用一定的词汇与句型结构,条理清晰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该级别更著重阅读的训练,在掌握了一定词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词汇量与句型,提高阅读水平,除主题对话外,我们还有各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孩子使用英语的自信。

主题 例:
  
Community helpers 社区帮手  Places in the neighborhood 生活区的各种场所
Transportation 交通工具  City life 城市生活
Farm life 农场生活  Our world: Earth and Sky 我们的世界:地球和天空
Weather 天气  Plants 植物
Animals 动物  Our world: Land and Sea 我们的世界:陆地和海洋

词汇 600个图片单词,例:
  
Cashier 收银员  fire fighter 消防员  hospital 医院  bank 银行
subway 地铁  airplane 飞机  movie theater 电影院  museum 博物馆
barn 谷仓  fence 栅栏  dawn 黎明  dusk 黄昏
weather 天气  storm 暴风雨  lightning 闪电  plants 植物
stem 茎  giraffe 长颈鹿  lion 狮子  forest 森林
desert 沙漠            

常用句型 96个句型,例:
  
The crossing guard helps us get across the street. 交通指挥员帮助我们穿马路。
The ambulance is in front of the hospital. 救护车在医院前面。
These people go out to eat every day. 这些人每天出去吃。
The farmer was feeding seeds to the chickens at this time yesterday. 昨天这个时候农夫正在喂鸡。
I have watched the moon for 30 days. 我已经观察月亮30天了。
Yesterday it snowed. 昨天下雪了。
The leaves had grown by the time the flowers blossomed. 花开时叶子已经长好了。

  歌曲及童谣 20首歌曲及童谣,例:
  
Mr. Drake Drake先生  Five birds on the wire 在电线上的五只小鸟
A goat with a coat 穿着外套的山羊  Big blue shark 大蓝鲨
Pete, the sheep 绵羊Pete  The queen of the reeds 芦苇皇后
The music filled the air 空中充满了音乐  June the raccoon 浣熊June
Three baby birds 3只小小鸟  The little mouse 小老鼠

  图书 45本独立阅读书籍,例:
  
What will we bake? 我们烘培什么?  At the pet store 在宠物店  The boat ride 坐船
Going out to eat 外出吃饭  The seed 种子  What are stars? 星星是什么?
Time to plant corn 种玉米的时候到了。  Roots to eat 能吃的植物根  Who is first? 谁是第一个?
The little mouse 小老鼠         

   课堂作业 165项课堂作业,例:
  
Rewrite the story "The little mouse" 请重写故事:小老鼠。
Write a paragraph about what you do at the Chinese New Year. 请写一段话描述你在春节期间的活动。
Use the word "If" to make 3 sentences. 请用if来写3句话。
Write a paragraph about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 请写一段话来描述你去年夏天所做的事情。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4-20 21:57 编辑 ].

TOP

回复 414#澄澄妈 的帖子

我去看看新阅读360 . 谢谢推荐.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4-21 00:10 编辑 ].

TOP

回复 420#一维妈妈 的帖子

一维家长, 一个月有何收获和体会?.

TOP

回复 425#angel_chen 的帖子

好的, 能坚持不懈读下来就很不容易. 反正定时能读就会进步.   
不要那样叫, 大家平等互惠,共同进步.  还有空上来交流一下体会..

TOP

回复 424#不二周助 的帖子

你每次都点到关键.  我们说和写远远没有达到你女儿的程度.  估计差距不会是一点点的, 谈起说英语.  让他开口真是困难重重, 尽管妈妈给他定了每晚的英语频道(即规定时间英语对话), 但是这孩子总是漫不经心的,态度不端正, 让人沮丧的.  
我邻居的孩子(同龄) 从上海去美国才九月, 这月回来探亲已经可以讲得很不错了, 美腔美调的.    
等几天拿到他们在美国做的"长作业" 后, 我再向你汇报并分享..

TOP

回复 429#一维妈妈 的帖子

现在有空回复了, 不好意思. 我也做了下面一些心得交流.
一月阅读三本的话, 也无所谓速度快慢, 其实能吸收进去就是成就.  我发觉<<A YEAR ON THE FARM >> 很适合目前3-4年级学生阅读,基本用的时态是现在时和进行时.孩子可以自己阅读的,还可以拓展些单词(能默出主要单词更好了).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这篇内容浅显易懂也比较适合孩子练习写作(比如朗读部分或模仿写作),这可能对孩子要求高了,但是确实一个不错的目标.因为目前的全英小学生竞赛(已经是了)和2010年的科普英语考试都涉及了短文写作,如果孩子可以超越自己的能力,这无疑给孩子在未来的应试考试上添彩.但是这并不是一件说说的易事!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6-6 23:09 编辑 ].

TOP

第二篇<<THE HUMAN BODY>>,确实是比较枯燥无味. 但作为科普知识拓展来说,可作为泛读内容.目的
就是了解即可,认识单词等.以便将来突然来一篇这样的文章,你不至于读的云里雾里而放弃了.(其实初中科普中已经出现了). .

TOP

第三篇<<GAMES>>, 我理解是作为基本要好好掌握,但也确实如此,其中SIMCITY在前二届的科普英语考试中即被考到,而且还是一篇听力(好像).记得当时在2007年就推荐给2-3年级的同学和家长一起阅读了,不知道多少家长买了并坚持读了?也可能对2-3年级来说要求高了(里面用过去式和最高级比较级,这是5年级OXFORD教学大纲),但是英语阅读不拔也难的,我们国内真是阅读资源不太多的.当时也没有想到科普阅读听力中会考到这个内容,后来看看书的后面写的是给初一年级阅读(词汇量800-1000).目前这套书被世外初一用于课外阅读拓展(这是我们家长从世外听来的,我也听到过),可能简单的也是最合适和经典的吧. 在这本书里,有目前一些外语类小学(至少OXFORD小学课文中不多见)还没有涉及的单词.作为挑战,建议默出来试试.比如有下面单词:
arcade, inventor, vote, character, pill , ghost, maze, score,goal, short for , simulated ,flooding , best-selling, system, screen, plug, tomb, raider, heroine.......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10-6-6 23:13 编辑 ].

TOP

我其实也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推荐一些好的阅读经验和小学生的英语阅读书籍,并给出一些方向.也欢迎有听力,写作方面的经验之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