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2个人次参与评价】

[外语] 隆重开贴:探讨“英语跟读和朗读”意义和实战方法

隆重开贴:探讨“英语跟读和朗读”意义和实战方法

家有男儿三年级,听力还凑合。听过不少故事,其中熟听伊索寓言25个英语故事和轻松英语系列初中第一级(适合小学高年级初一),全套6-7本书。如《森林王子》《一千零一夜》,我给他读后,放CD录音,他基本能理解听懂句子90%,而且很喜欢听。

语感比较好,但是因为从小少有针对性的跟读和朗读训练,成了“文盲英语”,甚至陷入了只会听却不会表达的怪圈。这跟能听懂上海话,却不会说有点类似(当然方言跟普通话,不存在句子结构和思维方式差异,只是发音不同)。

最近在另一论坛中,看到一个帖子,一惯自信满满的我,感到点震动。开始怀疑以前的思路,并试图发现盲点。
1)        一直认为“听力是输入,而说和表达是输出”。所以我一直“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认为输出是自然而然的事,只要有一天环境或有需要了,他定能爆发式的输出(不需要再爬座山,即便要爬也是个小山坡而已)。
2)        但现在有一点点怀疑,说和表达是否也是另一种输入呢?没有说的训练,听的能力只能停留在理解的浅表,不能深入骨髓,起不到锻炼孩子的思维方式的作用。
3)        当然听,仍然是首当其中的关键(因为我们的环境,听太太缺乏了!)。也只有多听、听懂了,才能对英语的节奏、强弱和句式有本能和快速直接的反应。耳朵具备了,朗读和跟读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真正理解句子和文章的逻辑和结构,才能事倍功半,吸收进去。否则跟鹦鹉学舌,没有本质区别,也谈不上锻炼英语思维的作用。
4)        另外是复述故事,这个是后面的进阶了,暂时还有点早,本人也没体会。

接下来,想具体探讨,在具备基本听力能力后,如何同步提高“说和表达”的能力?
1)        选择合适的一套材料,必须是经典的、系统的,要涵盖英语基本句式、内容和结构。只要这些句子的结构和套路,精练精学,万变不离其中,后面拓展开去复述故事,就有基石了。新概念1应该可以,或是别的?这个主要要靠跟读、朗读和角色游戏互动,融入孩子的感觉中,锻炼孩子英文思维
2)        跟读和朗读:跟读是否需要听一句,暂停跟读一句,还是跟着录音同步跟读?本人还没体会
3)        跟读和朗读:口音、强弱和声调模仿到什么程度?我个人感觉跟读节凑要到位,至于其他需要过分追求吗?
4)        角色游戏或平日实操:这个有点难,但是感觉是最有效用的,因为这个语境是最真实的

写了很多,我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重点提高孩子的说和表达能力(当然听,仍然会坚持)。这期间,可能会有挫折、会有反复,但一定会有思考和收获…

希望大家能跟帖,分享您具体的方法:
1)        什么教材
2)        如何跟读和朗读?越具体越好(需要复读机么,CD也能复读,还是只有磁带能复读?)
3)        角色游戏(或平日实操)
4)        时间分配和进度
5)        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愉快一辈子 于 2011-10-14 13:47 发表
LZ是否和粽子英语的思路相似呢?我也是在旺网上看到后去看博客的。
http://blog.sina.com.cn/u/1348540560
你觉得这个办法可以吗?
这种苦行僧式的思路,需要孩子绝对的毅力,一般人不适合,太苦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世俗人 于 2011-10-14 11:56 发表
我建议用动画片试试,都是很地道的英语。
动画片,我们看过很多,作为辅助可以,学英语只是副产品。.

TOP

引用:
原帖由 世俗人 于 2011-10-14 17:21 发表



你每句话都听懂了?
只是觉得看动画,更多的是种娱乐,或者寓教于乐。
如果要做到每一句话,每个单词都去扣的话,就不会是娱乐,而是学习了。如果当作学习,个人觉的有更好的、更有效的方法。.

TOP

引用:
原帖由 世俗人 于 2011-10-14 19:13 发表


难道还有比这个更地道,更贴近生活的学习材料吗?
我认为:地道只是作为学习材料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作为学习材料,必须句式结构内容系统,起着基石的作用,动画片的语言是按剧情需要设置的。动画片的句子,口语居多,而描述类的语言比较少。
我不是说不能作为学习材料,只是认为用来精学不是最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tequila_qq 于 2011-10-15 09:19 发表
如果家长水平不够,还是参加个外教口语小班,或者找个外教对练比较好。语言要活学活用。偶的切身体会是这个钱还是值得花的。
感觉上逐句跟读之类的,还是对成年人或者青少年(中学生以上)更有用。小小孩光是泛听 ...
我们也一直在外面上EF,但是个人感觉不能寄太多的希望,还是要靠家里坚持,毕竟一周才2小时,说的机会也不多。
对练等孩子稍大点,会考虑.

TOP

回复 18楼Aron妈妈 的帖子

你还是做得很到位的,很尽心,赞一个。
前学后忘是正常的,学语言需要不断的重复.

TOP

初步做法

先计划精练《新概念第一册》,这部分句子很简单,但是要做到脱口而出也是不容易的。
如果练(不是听)熟了,口语能基本交流。
已经买了2本新东方老师编的课堂精讲,我自己先摸摸清楚。然后一课一课练下去,每天花10-15分钟。大部分的内容,孩子应该已经能读,只是不会说。所以我会侧重训练孩子说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练对话,也可以篡改词语,作为游戏来玩。昨天练了一课,还是很有趣的。开始允许看着书,后面熟了,把书丢开。.

TOP

引用:
原帖由 金牛猴宝 于 2011-10-15 19:23 发表
语言,说到底还是思维的问题 ...
您的观点,很有分量,说道点上了。
但关键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呢?练习语言组织、复述故事,应该是有效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jeffersonqian 于 2011-10-16 14:43 发表
10年前,我家老大初一暑假开始自学熟背《新概念2》,要求:理解文中意思,背诵速度与磁带一致,很是主动配合,由此英语的水平突飞猛进,自学能力也得益于今。
老二因为英语接触早,三年级下学期起也想延续此番方 ...
谢谢经验分享!
新2也偶尔听听,因为短小时间安排比较方便,听了4-5篇,但只是练听力。现在背感觉有点早了,毕竟书面词汇不多,而且语法知识也粗浅。
先练新1吧,试试看.

TOP

引用:
原帖由 葱妈妈 于 2011-10-16 00:54 发表
我家的现在就在家自学《新2》,效果很好 ...
你家孩子多大?蛮厉害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汪洋大海 于 2011-10-16 02:05 发表

为何不用SBS,而用新概念?
跟读这个东东,我一直没试过,肯定有孩子挺能适应这种模式,但我孩子肯定不答应...
新概念2开始是短文故事形式,有情节,精悍有趣。SBS也应该可以吧,没深入研究过。
所以,“跟读”怎么跟?怎么激发孩子的兴趣?还是有学问的,硬逼着孩子,肯定不行。
但跟读和复述,对于缺乏环境开口的孩子来说,应该唯一的途径,或者请外教一对一练。但是如果家长能安排好的话,实施起来时间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当然也省钱.

TOP

引用:
原帖由 汪洋大海 于 2011-10-16 02:17 发表

请问EF怎么上课的?你们这样大的,这样程度的孩子?上课包括哪些内容?
EF每周1次2小时,一次中教一次外教,内容基本是些日常会话,比如天气、节日、餐饮...等。
一个班什么程度都有,其实小学段的课程4B和2B,甚至和1A之间,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语法稍复杂点而已。我送他去,也是给孩子有个环境,但是1周才2小时,孩子并没有多少开口机会的。即使轮到发言,孩子回答也都是尽量简短,很少完整表达。
我也试图过针对性的培训班,但是很难很难...

对外面培训班,期望太高不现实。家里完全放开甩手的化,外面上课效果是很有限的,语言没有重复,不可能真正掌握。但外面不上的话,也觉得放不下,多少也是个外在压力吧,给孩子也给家长。孩子很喜欢去EF,对他而言是个有小伙伴玩的机会。

[ 本帖最后由 Hatty_1218 于 2011-10-16 18:5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汪洋大海 于 2011-10-17 10:55 发表

那写呢?没有写吗?
还有,上学后,孩子时间比较紧,一般外面的培训班一周一次,这对口语训练是很不够的。但是在假期中,如果有空,不妨一周2次或者3次,你会发觉,效果好很多,孩子平日的输出会多很多,切身体会 ...
没有写,每次课有书面作业,填空之类的。
谢谢建议,下个暑假打算请个外教对练。.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1-10-16 20:57 发表
最近在另一论坛中,看到一个帖子
------------------
请问能推荐我看一下那个帖子吗?
摇篮网的一个帖子,里面提到一本书《钟琬婷学英语》,按这个思路到达非常高的高度。
有兴趣的可以读读这本书,相信一定会跟我一样,感到很震撼。

[ 本帖最后由 Hatty_1218 于 2011-10-17 17:1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snazkf 于 2011-10-17 16:20 发表
钟琬婷吧? 难道又出来一个王琬婷啊? 怎么跟吃什么鼎鸡一样啊,
重复和模仿肯定是学习语言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的人会引申到跟读新概念,有人引申到跟读电影甚至有孩子在诵读莎翁的作品.
重复和模仿新 ...
打错了,是钟琬婷

[ 本帖最后由 Hatty_1218 于 2011-10-17 17:1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1-10-17 17:04 发表
读,听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说是最容易的。不能表达是因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
请问不二,您的意思是:
1)练“说”对学好英语,不是关键的,只要坚持听和读就能学好英语么?
2)读是只朗读还是默读,还是兼有?
3)您如何看待复述的作用?
谢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angel_chen 于 2011-10-17 16:21 发表
很好的讨论帖,积极参与讨论。有一些问题了解一下:
...
1、LZ的目标是一年内重点提高孩子说和表达的能力,那是否还有其它目标,每天英语学习时间如何分配安排。
    我只是怀疑不训练表达,只单纯的听,英语思维不能很好地建立,因为听是浅表的理解。通过跟读和复述,反过来可以促进理解的深度。
     时间安排确实是个问题,校内作业不少,还要兼顾中文阅读及其他。目前是每天晚上20-30分钟陪孩子读,早上10-15分钟放CD听,偶尔作业多作罢

2、用SBS或新概念的教材是否会影响孩子对英语的兴趣?
   这个关键在于家长的方法,教材本身是很好的,跟读或复述其他材料也可以。我想探讨的是听说读写的关系,听说读写如何结合,最能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
3、请教一下,你认为《钟琬婷学英语》中最精髓和有价值的的是什么
   跟读和复述,就是模仿、模仿、再模仿,最后变为自己的本能反应,完全没有中文的介入。

[ 本帖最后由 Hatty_1218 于 2011-10-17 17:49 编辑 ].

TOP

继续

最近本来在读“书虫系列”,故事非常好,CD非常棒。
读完了第一本Witches of Pendal(合计4个chapters,每章节播CD大概30分钟时长)花了整1周时间,每晚30分钟。恰逢国庆期间,早上不用赶时间,适合听这种长点的章节。听这个故事,不仅是学英语也是一种阅读,只不过是另一种语言而已。
第2个故事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歌剧魅影,是非常值得读的,读了一章暂时搁置了。犹豫是否要增加跟读和复述?这么一直纯粹听下去是否对路?......
另外,现在早上时间太短,读长故事不是很合适,因为七零八落没法听完整一章,只好穿插听听新概念2。

[ 本帖最后由 Hatty_1218 于 2011-10-17 18:09 编辑 ].

TOP

回复 61楼不二周助 的帖子

非常感谢,收益匪浅!
在问问您平时跟孩子说英语么?因为您英语水平应该很高的。还是您女儿完全靠自己听和读习得的英语?.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1-10-17 20:25 发表
90%都是靠孩子自己,个人努力+好的方法+好的读物+兴趣。
我从头到尾就为她朗读过一本章节书,而且还不确定当时她是不是能听懂。其实我也不是很有耐心,下班到家就不愿意讲外国话,都是让孩子读给我听。我们一年级开 ...
如果真这么轻松就习得了英语的话,感觉你女儿有天赋,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的。.

TOP

谢谢大家的经验分享
但是对大多数普通家长而言(不能送国际学学校,家长水平一般),最大的诉求是:
找到一种方法,能最有效地建立英语思维,日后工作能很好用英语沟通交流,这是这根本的。至于说的英语口音多纯正,这个是锦上添花
而目前传统的英文教育,还是应试、哑巴的,侧重用眼睛看,不是耳朵听的。
结果是太多太重的中式思维,孩子开口首先想到中文,想到语法,然后套用 ….浪费了大量时间,却始终不能交流。

跟英语思维没关的活动
1)        孤立地记背单词、默写单词
2)        语法分析和拆解
3)        做大量习题和卷子
跟培养英语思维有关的活动:
1)        大量的听(不论故事还是新概念),在大脑中建立英语语音与意义的链接
2)        大量的读(跟读朗读复述,作用是一样的),语音通过耳朵,单词拼写通过眼睛,同步训练
3)        默读(这个要有相当的听力后,展开),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和提升英语思维
至于通过什么方式,用什么教材,原版的或引进的,家长的目标不同,资源不同,能提供的条件和环境也不同。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只要是精力放在培养英语思维上,就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当然用的时间越多精力越多,父母心思越细密,自然效果会越好。

上述是我的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勉.

TOP

如何读?
节凑和停顿非常关键,因为意群跟句子结构也是密切相关的,节奏掌握好了就掌握了句子结构,建立了英语思维。
朗读不能鹦鹉学舌,理解透彻后,反复有节奏有感情朗读,应该是有效的。
不二前辈说过一句话,大意“英语好的不是速度快而是说话有节凑”,非常有精辟,我现在算是领悟到了。.

TOP

再讲“英语思维”

这两天在上外培课,葡萄牙人。
培训老师用到的英语词汇,都是非常常用、简单的词汇,但说话很流程,容易理解。其实80-90%的英语交流,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句子或者词汇,关键要有英语思维。即使是复杂的内容,具备英语思维后,也可以用简单的单词表述清楚。
如果你没有英语思维,懂得再多的词汇,语法再透彻,你也没能力把这些词串起来,搜畅刮肚,却也磕磕巴巴…这就是现状.

TOP

关于后面计划和时间安排,
1)继续坚持听故事,把轻松英语初中2、3级听完。刚买进了3本蓝色第2级的,第一本“长腿叔叔”,进行了2晚,每晚20+分钟(今天偶出差,暂停),早上听听音频)
   有些生词,让他适当抄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不会太多啦;
   我给他读和他单独听时,会有意让他看着书。我们听力比书面阅读强,让他看着,增加书面词汇,为以后独立书面阅读铺垫。
2)“书虫系列”暂时搁置,以后让他自己阅读,因为确实比较简单,词汇量很少,虽然故事蛮长。不需要家长精讲,精讲有点浪费时间的感觉
3)穿插着听和朗读“新概念2”,短效精悍。这个可以灵活机动,零碎时间可以安排,至于背诵,等以后再看。

时间安排,灵活机动
现在学校功课都多,要想整片时间确实蛮难的,但是如何如何也要挤出时间,因为这很重要。
1)晚上20-30分钟是唯一相对整片的时间,其他都是零碎的。
2)整片时间用来通读;零碎时间用来精讲,比如孩子早餐时,有时我会给他读几句,对他来说也是不错的消遣。洗澡时、上学路上等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第一次听到的关键词汇,比如遇到amazing, shadow,orphan我会花些心思让他理解记忆深刻,而不是通过简单的中文翻译。简单的翻译,孩子记住的还是中文,还不如直接跟他开英语,即兴造几个句子等等
3)精讲过的文章,周末适当时候,多听几遍完整的CD。

等以后适当机会或有新想法时,再来给各位汇报和探讨
这里谢谢所有参与讨论和献花的妈妈们

[ 本帖最后由 Hatty_1218 于 2011-10-20 21:0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angel_chen 于 2011-10-20 22:30 发表
书虫的书是否没有图片了?能给页照片吗,了解一下难度,谢谢!

试着上传2张课文内容图片,第一次传啊

书A5大小,书中基本没有图的

[ 本帖最后由 Hatty_1218 于 2011-10-21 17:25 编辑 ].

附件

book.jpg (136.23 KB)

2011-10-21 17:25

book.jpg

TOP

引用:
原帖由 staringnight 于 2011-10-21 10:59 发表
请教楼主,不二,snazkf
我的孩子一年级,学前英语只学了一点点,现在想从绘本开始,读给她听,是不是可以?
读的时候碰到一个问题:很多单词她都不懂,就问我,我要用中文解释吗?
另外,请推荐这种水平的 ...
实践、再实践,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方法,尝试就是。完全没有基础,是需要适当中文解释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1-10-21 19:36 发表
感觉这种书对孩子的吸引力不是很大。
这个不是童话故事,文字虽简单,其实小说本身有点深度的,并不是很轻松的话题,反应社会现实和人性。
我贴的这个故事,是我儿子听过的,而且对人性的理解程度比我预想的深。故事大意:
17世纪的英格兰有关巫术的迷信非常严重,许多男女老少因被指控为巫师而枉遭杀身之祸。这个小故事是詹妮特关于她一家人悲惨遭遇的叙述。詹妮特讲这个故事的时间是1634年,当时她才9岁,却因被指控为女巫而被关押在兰开斯特城堡监狱里。此前她的外祖母、母亲和哥哥全被当作巫师处死

接触一些深度的反映现实的小说,我觉得能也是可以的。女孩子可能会更喜欢一些,因为女孩子早熟一些。
我自己每本都是一口气看玩的,看了5本。其实很吸引人的,跌宕起伏,而且发人深省。独立阅读,确实更适合初中的孩子(不是指英语水平)。.

TOP

关于原版动画片

我们以前看很多动画片,但后来慢慢看得少了,更多的是纯听CD。时间没那么富足,很久没看动画片了。
不过,今天孩子一早说看电视,后来没看电视却翻出《The benenstain Bears》原版动画贝贝熊DVD,看得来劲。

中文版“贝贝熊”绘本是我们的最爱,看了无数遍,仍历久弥新;三年级了,他还是喜欢看,看得痴痴笑。最近他又翻出这套绘本,看时自言自语说,贝贝熊家真幸福....这套绘本,我觉得每个孩子都应该看,经典中的经典,带给孩子的快乐和潜层的情商教育,是我们不能简单估量的。

这套原版动画共6张碟,每章6个故事,跟中文绘本有部分相同。发音非常纯正,画面很干净,故事很温馨。纯美音,没有中文选项,没有字幕。
喜欢中文贝贝熊绘本的孩子,不妨看看这套动画片

[ 本帖最后由 Hatty_1218 于 2011-10-22 10:46 编辑 ].

附件

SAM_1415.jpg (51.38 KB)

2011-10-22 10:46

SAM_1415.jpg

TOP

回复 123楼ANDY-MM 的帖子

淘宝有的,能搜到.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