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总结归纳了一点语文阅读理解的要素,欢迎语文老师和各位家长指教!

阅读分析历来是语文试卷中的难点,也是每年中考高考失分最厉害的板块,其实也就是拉差距的板块。
我觉得可以这样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无论是学课本上的文章,还是考试中的文章,都要边读边圈化。  特别是反复出现的词和句、点明中心的词和句、富有哲理的句子、标明写作顺序的句子等等,这将帮助孩子理解文章。还有,文章的标题也是很重要的,孩子要理解它的含义(大部分试题中阅读分析的文章标题含义有表层和深层2重意思)  这是第一步,理解文章意思。
第二步,审清题意、看清题干。  题目中往往有很多修饰限制性的词,比如“从第2段中找出”“综合全文来看”“用不超过20字的句子”......它或许是阻挠孩子正确答题的陷阱,或许是帮助孩子思考的提示语,孩子一定要重点关注,也可以采取圈划的方法把这些题目中的关键词标出来,提醒自己正确审题并答题。  
第三步,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而且,尽量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多写几个方面,如分析.....原因(理由)、某个人物当时的心理......等等,一般都不止一个方面。  因为在试卷批改时,老师一般都会把标准答案析解成几个得分点,然后在学生的回答中找得分点,如果都写到了,那就该题满分;如果不全,那就要相应地扣分。

最重要的一条:平时增大阅读量,而不是多做题。  题海战对语文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有个帖子在问,课外给孩子看什么书和杂志,我认为不要只盯着一、二本。就象吃东西要五谷杂粮都吃一样,课外阅读也不能挑食。看的多一点,杂一点,扩大孩子的知识面,非常重要。 现在的试题中,阅读分析的文章,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

第二重要的一条是: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让孩子多从社会这个大学堂中学知识,学礼仪,学做人的道理,并经常地思考。一个有一定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孩子,是不可能学不好语文的。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