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浦东二中心的特色?

回复 27#群群爸 的帖子

二中心的提高班一般从三年级开学时开始考试选拔。选拔还是相当公平的,也许有教工子女进去,但只要孩子考上,教工子女是占不了那些优秀孩子的名额的。我们今年刚毕业,我的印象是:二中心的确有不少教工子女,更有很多社发局之类政府部门的关系户进来,但是二中心也是这些热门学校中难得的能够让孩子有公平机会的学校。尽管也会有个别老师照顾同事子女,但公平永远都只会是相对的。我们在二中心的五年,也曾因为某个老师竭力为自己的女儿谋机会而一度错失不少机会,但更多地是获得了学校给予的极大的锻炼机会,无论是舞台上的主持,还是在大队长的竞选上,更经历了一次竞争区优秀评选的惊险,因为参评孩子都很优秀,而我们最后险胜。那一次,我们没有一个班推选出来的参评对象是教工子女,尽管我们这一届有不少教工子女其实相当优秀。这一切让我们深深地感谢学校,感谢二中心的老师们。孩子在二中心的五年收获很多,尤其是各种活动带给她的能力和锻炼,这一切让她进入中学后游刃有余。
我觉得各位进入二中心的家长们应更多地把焦点放在和老师的配合上,正像群群爸说的那样,我们是孩子的终身教师。首先要明确的是学校老师不会对任何一个孩子有偏见,他们和我们的工作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天天进步。
当然这并不是说二中心的老师就非常完美了,一定还有可以提高的地方,如果家长有想法,应该及时和老师沟通。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这个学期二中心开通了班级博客,我觉得所有后来的二中心家长比我们幸运,多了一个和学校沟通的平台,多好啊。大家千万别忽视噢。.

TOP

其实进入这个帖子,是因为看到讨论二中心的特色,作为过来人,很想给大家谈一点感受。二中心也许没有其他学校的辉煌的学科竞赛的成绩,也没有一些学校进入名校的众多人数,但是二中心给予孩子们的很多锻炼,是孩子们终身受益的财富。二中心的特色不是语文,不是数学,不是英语,而是全面发展,这个全面绝对不是学科全面,而是素质全面。这一点上,家长应该清楚,所以在全面发展和考中学有一定矛盾的时候,我们当时采取的是充分参与并享受学校的各种活动,同时家长孩子累一点在外面参加一定的补课,当然包括学校的提高班。我真的很希望看到二中心的家长能够理解学校的特色,能充分地让孩子在这样的特色中全面成长,不要将精力放在一些无谓的争论上。我一直以来就相信机会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所以一直告诉孩子自己练好内功是正道。家长的心态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各位爸爸妈妈,请放轻松。我一直感觉二中心的大队委员选举颇有特色,在竞选的过程中,参选的孩子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至于那些请专业公司为孩子摄制的家长其实真是可惜,白白浪费了一次很好的机会,因为这样的竞选,其实过程更有意思,是否当选真的不是那么重要,毕竟最后当选的只是少数,未来能考入理想中学的绝不会只是那些大队长们。今年二中心毕业的大队长只有3个,但是考入名校的可绝对不是只有三个啊。所以,让我们更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吧。.

TOP

回复 31#志当存高远 的帖子

我家女儿现在在上外第一实验,也就是俗称的克勒班,当时同时被浦外、世外等学校录取,最后选择克勒,也是因为希望孩子能在上外附中的环境中,学习到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更多地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锻炼。因为我相信孩子在一个培养出一个外交部部长,三个副部长的学校中可以学到很多。同时,因为孩子进去后被指定为临时班长,所以除了学习,还要进行班级管理,发现孩子成熟很多,更为关键的是自信很多。我想除了因为担任了班长是出乎她自己意料的原因外,更多地要感谢母校的班主任唐美琳老师,因为当初我们没有能够进入120名,很是郁闷了一段时间,但是唐老师及时的鼓励让她意识到小升初只是人生的一小步而已,从而重新找回了自信。而今天,在上外附中的大家庭里,因为小学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出任很多社会工作,令他很快地适应了中学生活,而且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因此,今天孩子的表现也让我更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尤其是今天我和一位尚在某知名小学的家长聊过之后更是如此,因为即便是知名如那些名校,孩子一样在外要进行学科的补习,因为小升初的硝烟绝不是靠学校的教育能够解决的,而这个并不是小学的问题,是中国教育大环境使然。而孩子在二中心经历了更多其它学校没有的锻炼和生活,当然,我仍然是那句话,机遇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的。学校提供了舞台,要不要在这个舞台上展示,以及如何展示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选择和努力的。.

TOP

小学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我觉得二中心给予孩子的很多习惯是给孩子终身受益的,但需要家长的理解。我曾经一直挣扎在升学压力和孩子终身发展的矛盾中,但是最后为孩子一生负责的信念坚定了我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的想法,因而我的孩子即使在面临毕业考之际,在大多数的毕业班孩子都没有参加的情况下,仍然参加学校舞蹈队的排练比赛,最终也同时在毕业考中取得好成绩。我想,这样的经历是不是对孩子将来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很有帮助呢。另外,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因为习惯的养成,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我女儿学习态度的持续的要求和监督,令孩子现在的学习很自觉,基本上不要家长操心了。我想学习的分数是暂时的,习惯是终身的。而习惯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配合,这一点,家长一定要和老师多交流沟通,因为现在的孩子特别聪明,也会顽皮,家长和老师的配合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给孩子留下任何的空子,这样久而久之,好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还有,我一直想说的一个建议就是,千万不要因为家长自身毕业于名校,学历很高,而将老师的话不当回事,因为对于做家长来说,我们绝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而学校老师则不同,姑且不论他们的专业,即使不是师范生毕业,这么多年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打交道,经验也不是我们家长所能够比的。因此,我虽然自己曾经是一名教师,但我很清楚,中学生和小学生是不一样的,我以前的经验没有用武之地,而作为家长,我更是第一次经历孩子的这个年龄。所以,教学也好,教育也好,都要尊重学校老师,最起码要尊重他们的经验。事实证明,我的孩子今天的发展是得益于班主任老师的指点的,否则我们家长会在小升初时抓瞎的。不仅如此,远在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非常在意老师给予的指点,而我的这种态度让我孩子在每个阶段都能充分获得老师的关注和指导,因此我心里要感激的不仅仅是小学的所有老师,更包括了孩子成长历程中所接触到的每一位老师,他们的努力和工作成就了我孩子今天的成绩,为他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一直的观点是与其在外面道听途说,不如多听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当然,同时也要感谢旺旺,很多竞赛咨讯是从旺旺上得来的。
最后,想祝福每一位二中心的孩子和家长,一所学校传承百年绝对不是只靠校长老师就可以的,他一定承载了历年来学生以及家长的配合。我相信二中心未来的辉煌是需要每一个二中心人努力的,而二中心人包括历任的校长,历届的老师,历届的学生,直至历届的家长。未来如果二中心更加辉煌时,每一个曾经和二中心有过亲密接触的人都会感到骄傲的。

[ 本帖最后由 小草密密长 于 2008-9-27 23:06 编辑 ].

TOP

回复 41#虫子妈妈 的帖子

我们当时一年级第一次家长会,老师就把手机,家庭电话都留给了我们,所有任课老师都有电话留,刚开始时,我会隔段时间打电话问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当然事先要和老师确认一下什么时候比较方便联系。此外,每次的家长会,我都会和老师进行再次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我从一开始就向老师表明了态度,希望老师能够及时告知家长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因为往往孩子是报喜不报忧的,所以好事你很容易就从孩子嘴里了解到。在老师告知孩子的不足时,家长及时地配合,听取老师的意见该怎么处理。当然我会在老师告知信息后,让孩子自己再告诉我,然后用和老师商量过的方法进行处理。在一二年级时,因为这种及时的联系,令孩子天真地相信她的妈妈有顺风耳朵千里眼,并从此养成回家就自动汇报学校情况的习惯至今。
还有,我觉得要得到老师及时的指点还需要家长的坦诚和信任,坦诚地告知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家庭教育配合的方法。比如针对我孩子当时刚入校时的随意和迷糊,老师就和我制定了家庭放宽标准,学校严格要求的教育策略。在家校双方的配合下,我的孩子才从当初老师眼中聪明的小迷糊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的。
我不知道这样的回答大家是否满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TOP

回复 40#mydaughter 的帖子

不好意思,昨天因为太晚,没有及时回复您。您的这个问题是我最难以回答的。说实话,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的哪些成绩是小升初时派到用场的。因为没有一个学校真正公布过自己的选拔标准。我个人的感觉是,一大堆的竞赛奖项也许只能说明我们没有比别人太落后,也是比较全面发展的。我感觉孩子的成长手册还是最起作用的,尤其是当每个孩子手头都拿着一厚叠证书时,我们手里有的只能说明我们也有,并不能表示我们有多出类拔萃。倒是老师在成长手册上的评语会给中学老师很深的印象。我记得当初世外要求我们验证材料原件时,看材料的老师边看我们成长手册上老师的评语,边给了一句:“哟,这个孩子很全面发展嘛。”而在我们准备投递报考上外附中的材料时,不少过来人都让我不要遗漏孩子的社会活动资料。因此,我想也许竞赛证书更多的作用就在于,别人都有,如果我的孩子没有的话,就会显得相对弱势,当然,希望杯一等奖之类的奖项除外,因为那样的孩子毕竟凤毛麟角。说到这个,我想我孩子在普通话系列比赛中所表露出来的优势也许有些帮助,因为毕竟她参加的比赛和获得的奖项比希望杯的一等奖更少。.

TOP

回复 43#tangtang0707 的帖子

也许我的帖子没有表达清楚,我们没有进的120名是指上外附中的入学面谈成绩,不是二中心提高班(大家的俗称)的选拔名次,我们在二中心选拔时,当初是只考了数学,我们在班里排名第二,年级不太清楚,只是知道进了提高班。另外,每学期提高班仍然有考试,继续有优胜劣汰,第一次没有考进的也有后来经过努力考上并学的比第一次考上还好的。
第二个问题关于孩子终身发展和目前升学压力的矛盾,我觉得其实您先生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如果孩子现在在学校的学习还是处于中上的话,那就说明最起码孩子没有在课内学习上尽全力,那么我想可能要先解决这个问题。我一直以来对孩子成绩的态度是,关注她取得成绩的过程,如果是努力认真的,结果我并不太在意,但如果是马虎应付的,即使考第一,我一样要批评。我觉得做事的态度也是一个终身发展的问题。按您的说法,孩子现在的情况当属后者,那么我觉得您可以和老师沟通一下,看看怎么做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男孩子在这方面往往比较晚熟,而且往往这样的孩子也比较大气,但从他将来的发展考虑,要求他凡事认真还是应该的。我的建议是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以此来作为孩子改掉缺点的奖励,慢慢让他养成仔细、认真的习惯。平时也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听听他的想法。其实说到底,没有一个孩子会甘于比别人差的,就看怎么激发出他的那份斗志了。
至于课外补习,我觉得首先还是根据孩子的兴趣来,你可以先听听孩子的意见,他有没有觉得同学们都在学,自己也想学,如果孩子不排斥,可以先试着报一个,然后也可以尝试着通过课外的学习来激发他的课内学习。
对于男孩,尤其要有耐心,即使如我们家这样还算乖巧的女孩,我们的成绩也是从三年级才开始稳定地在班级前列的。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之前,从来没有一次在数学上考过100分,但是,五年级毕业考之前,我们是班里唯一一个连续几次模拟考100的孩子。所以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千万别唯分数论。当你把焦点集中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上时,孩子一定会给你满意的分数的。另外,我从您的描述中觉得孩子很重视老师布置的事情,所以建议您一定和老师多沟通配合,一定会让孩子很快提高的。很多话,家长讲一千遍,不如老师讲一遍的。对于粗心之类的毛病,相信通过让孩子学会自己检查会比较容易改掉。尤其每次考试后,让孩子自己看考卷,然后总结有多少分是不应该扣的,每次都这么坚持,然后只要有一点进步就鼓励,一定会慢慢改掉粗心的毛病的。一旦孩子自己发现原来有那么多分数是不应该扣的,只要稍微慢一点,仔细一点就可以不失分的话,孩子自己会心疼那些失去的分数的。即使他不心疼,你也要启发他找到那种心疼的感觉。.

TOP

回复 52#tangtang0707 的帖子

呵呵,不用客气。正像您说的那样,做家长也是需要学习的,我学到的东西,积累的经验,经历的教训都没有第二次实践机会了,所以和大家分享是最好的办法。用我老公的话说,我还是喜欢做老师。以后大家有什么问题我很愿意和大家共同探讨。至于您的儿子,千万不要太操之过急,我还是那句话,对男孩要有足够的耐心,在他成年之前,你都需要关注的。人的一生很长,不要急于一时的得失,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会有反复,我们要的是坚持。.

TOP

回复 63#小虎小妞妈 的帖子

你讲的真好,为了我们优秀的孩子,我们也要努力学习,让自己朝着优秀的方向努力。再一次祝福二中心的孩子和家长们。.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