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Tammy带我们做手工----2006/6/17家长会报道

谢谢轶轶妈的宝贵笔记,每句话都有启发!


3。。。如果孩子在家休息得好,很愉快,就会把经过休息后聚合的力量带入幼儿园,去建立和别人的关系。在幼儿园并不是为了孩子玩得开心,而是学习和别人在一起是怎么回事。

湛蓝:这句话给了我一个看待幼儿园的新角度。

4。。。成人对孩子的介入只是他的经验之一,同时他也需要一定的空间,体会到老师在旁边本身就是一种爱护。

湛蓝:我发现,如果冲突在孩子的解决能力范围内,孩子总是倾向于自己来解决问题。如果成人能一贯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面对冲突,孩子就会发展起独立应付冲突的能力。

6。。。可以让孩子知道家里花钱的方式和态度,不需要将压力传导给孩子让他感觉到焦虑。比如,爸爸妈妈不给买某种玩具不是因为家里没钱,而是因为爸爸妈妈认为不值得买。

湛蓝:前两天看了柠檬香提到这一点,想了想还是不明白。今天看了这段话多明白了一些,说说我的理解:
比如孩子想买玩具手铐,爸爸妈妈认为这玩具没有意义不值得买,就应明确地以此为理由拒绝孩子,而不是说“咱家还要买房子没钱了。”我认为后者其实是一种逃避退缩的办法,借以避免和孩子的冲突。

说“不值得买”,父母要面对孩子的软磨硬泡,可能会不知不觉动摇妥协。
说“没钱买”,父母至少还有一个确定的底线--要求孩子体谅成人--成人依赖这个底线硬着头皮顶住。

我家也有类似的例子:
孩子饭前想吃冰激凌,因为孩子小,家人很自然就糊弄:“家里没有了,都吃完了。” 家人是用一种简便的方法避免孩子哭闹--既然没了,闹也没用。
我坚持对孩子说实话:“家里还有,但是要饭后一小时吃。”开始时孩子会继续哭闹争取,不过很快就接受了“必须等待”和“延迟满足”的现实。

9、观察的内容
a,行动(比如可以判断是否看电视);
b,眼睛(比如可以判断情绪变化);
c,手(可以判断是否有力、随意、触摸、干净);
d,三个层面(思考、感受、行动)是否平衡

湛蓝:轶轶妈,第九点的内容麻烦你再补充一些,我没看明白。

再次隆重感谢轶轶妈!

[ 本帖最后由 湛蓝 于 2006-6-28 22:47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