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8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上海部分俚语的英文原版

也来贡献一点<上海话中的这么多外来语,你知道吗?>

上海话中的这么多外来语,你知道吗?

  打:十二个,来自英语的dozen。
  
  水门汀:水泥(地板)。英语cement。
  
  水汀:暖气,来自英语steam。
  
  三纹鱼:指的是鲑鱼。来自salmon。旧时译做“萨门鱼”。
  
  飞:通常指机械中起传动作用的齿轮,如单齿轮传动称为“单飞”,三级变速自行车称为“三飞”等等。为fit或者fitting的音读。
  
  开司米:其实是Kashmis(克什米尔)的音译,原来指克什米尔山羊绒织成的一种细绒线织品,现在泛指羊毛织品。
  
  火腿店:暗指白俄的妓院。俄国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旧贵族涌入上海,因为不懂英语生活无着,有相当的白俄女子进入欧美人开设的酒吧做舞女,或者直接成为妓女。这些酒吧妓院在洋人口中叫做ham shop,暗指有“大腿出售”。被上海人意译成为“火腿店”。
  
  发烧友:指对音乐,歌星等狂热迷恋崇拜的人。来自英文的fancire,这个字是首先由香港人翻译过来的,后来进入了上海话。
  
  司的克:手杖,来自stick。
  
  老狄克:指涉世较深,社会阅历丰富的人。有人认为“狄克”也是来自stick,旧时手杖多为留洋归来自诩文明的人所使用,所以又称为“文明棍”。所以“狄克”也暗指绅士模样的人。
  
  毕的生司:指empty cents,意思是“身无分文”。
  
  老虎窗:屋顶上的窗子。英文屋顶为roof,音译而成“老虎”。
  
  回丝:工场里用来擦机器的废纱,丝。在家庭里也经常被用作清洁工作。来自waste。
  
  (红头)阿三:旧时对上海公用租界里的印度巡捕的称呼。有人认为是印度人和人交谈,总是以“I say……”开头,所以称为“阿三”。也有人认为阿三是“阿Sir”的谐音,上海人当年和印度巡捕讲话就称其为“阿Sir”,类似今天的香港人。
  
  麦头:英语mark的洋泾浜语,意思是货品外面的商标,现在已经少用。
  
  麦克:很多。如:“伊钞票多得来麦克麦克。”来自英语Much。
  
  时髦:来自smart。这个字最先流行于沪上,后来风靡全国。
  
  派克:大衣。英语里称par-ka(风雪大衣)。
  
  派:来自英语pass,传递。
  
  沙蟹,一种牌艺。在英文里通常讲做saw your hand,在洋泾浜英语里被省略做saw hand,逐渐成为“沙蟹”。
  
  枪势:原意指机会,运气,来自英语chance,如:“侬现在枪势老足格嘛。”把不求进取者说成“混枪势”。
  
  司拨灵锁:一种旧时常见的弹簧门锁。来自英语的spring。
  
  罗宋:旧时上海人对俄国的称呼,来自Russian。随俄国人大量进入上海,带来的还有“罗宋牌”,“罗宋汤”,“罗宋帽”,“罗宋面包”等等。
  
  烂糊面:本来指煮烂的面条,因为和英语love me谐音,所以常用来开玩笑。如:“请侬吃烂糊面”,暗示“请你喜欢我”。
  
  康乐球:流行于旧上海的一种球类游戏。来自英文corner ball的音译,而在意思上也翻得很准确有特色。
  
  塌皮:指归还旧债,从此两不相欠。有人认为来自英语的par,经洋泾浜语转变为“塌皮”。
  
  肮三:来自英语的on sale。On sale是廉价拍卖,其货品质量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引申为促狭,下流等意思。
  
  麦克风:microphone之音译。旧上海还称电话为“德律风”(telephone),今天已经少见。
  
  瘪三:旧上海街头有许多乞丐。在英语里乞讨说beg for,洋泾浜语说beg say,于是乞丐逐渐被称为“瘪三”。
  
  拉司卡:英语之last car之音译,老上海话里作“最后”的意思。如:“我是拉司卡一个人。”
  
  拨落头:指的是电插头,来自英语的plug。
  
  斯达特:starter,日光灯上的启动器。
  
  味之素:味精。来自日语的“味の素”。.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