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教] 【电子书】《佛教科学论》 [打印本页]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2 11:26     标题: 【电子书】《佛教科学论》

佛教科学论

第一章 认识佛教的伟大

第一节 怀疑把我们引向真理

有些人对佛教半信半疑,而在这个世界上,先起犹豫最后还是走向正道的人也有很多。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生最终的目的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因这个信条的驱动,他在哲学、逻辑、生物、心理、政治、经济、美学等广泛的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眩目的成就,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一生警示着世人,人不只能局限于动物般的对生存的奋斗,醇酒、美女、名车、别墅等不应作为生活的全部内容,人的可贵应在于他的觉醒与思考的能力。而一个人要获得这种觉醒与思考的能力,最初的源动力乃是由于怀疑,正如大文豪莎士比亚所说:“怀疑是大家必须通过的大门口,只有通过这个大门口,才能进入真理的殿堂。”怀疑可使人从愚鲁转成睿智,从闭塞转成开明,最终拨开生活中的层层迷雾,获证人生最真实、究竟、圆满的本来真理。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fojiaokxl/1-1.php

[ 本帖最后由 boboshun 于 2014-2-12 10:10 编辑 ].

附件: 佛教科学论.zip (2014-2-12 10:10, 92.8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5
http://www.321ww.org/attachment.php?aid=781255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2 11:44

第一章 认识佛教的伟大
    第一节 怀疑把我们引向真理
     第二节 不知佛法无权反对
     第三节 佛教科学的奥秘
     第四节 佛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第五节 只有佛法才能满足众生的心愿
     第六节 信佛不是迷信
     第七节 佛教徒特别需要学习佛法

[ 本帖最后由 boboshun 于 2013-7-28 12:15 编辑 ].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2 11:44

第二章 对佛教应抱有正确的科学态度
     第一节 铁证般的历史事实
     第二节 佛教真实不虚
     第三节 神话还是奥妙
     第四节 超越您的经验
     第五节 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第六节 佛教是应受尊重与推崇的最高文化
     第七节 维护信教自由
     第八节 以广阔的心胸来拥抱世界

[ 本帖最后由 boboshun 于 2013-7-28 12:16 编辑 ].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2 11:44

第三章 轮回与因果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第二节 鬼神等生命的存在
     第三节 克隆绵羊与生命的产生
     第四节 前生与后世
     第五节 转世灵童
     第六节 奇异的业力
     第七节 因果规律
     第八节 可怜可叹的愚痴众生.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2 11:44

第四章 科学的缺陷与弊端
     第一节 科学的谬误与无知
     第二节 生物进化论与生命流转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谜是什么
     第四节 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
     第五节 科学并未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
     第六节 当今世界急需佛法的拯救
     第七节 使人类向善、使世界更加光明
     第八节 睁开眼睛看世界.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2 11:45

第五章 科学家与佛陀智慧的比较
     第一节 伏藏品之谜
     第二节 授记与预言、预测
     第三节 地球与四洲
     第四节 微尘数佛刹世界与宇宙
     第五节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2 11:45

第六章 到深山中去探宝
     第一节 人应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第二节 学佛是对自身有利的事情
     第三节 帝王将相亦学佛
     第四节 佛法是座宝山
     第五节 怎样学佛
     第六节 气功人士理所当然应学佛.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2 11:45

第七章 出家修行
     第一节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
     第二节 历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第三节 出家以报父母恩
     第四节 追随先贤的足迹
     第五节 即生成就的简单法门.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8 17:13

在近现代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有一部分人以为佛教是迷信的,信仰佛教的人们也是被迷住了等等,产生了诸多不客观公正而又很是幼稚的看法,现在也是有一些不懂佛法的人持这种相当轻率的态度。但在我看来,真正有智慧的人们当中没有发现有人说佛教是迷信的,虽然他们自己并不信仰佛教,但在他们的心目当中,都以为佛教是很高深博大,是相当了不起的,只不过现在暂时还没有时间去进行深入研究或者自己还没有缘份加入到佛教信仰者的行列之中。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章太炎先生说:‘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贵的。’张东荪先生说:‘我对于佛家,却相当的敬重,以为他所提出的问题是对的,他的动机是大勇大智大仁。’杨振宁,1944年获硕士学位,1948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说:‘佛教是世界上伟大的宗教之一,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8 17:23

所以,他们有智慧的人,虽然不一定对所有的事物都能精通,但却对人类高尚伟大的佛教文化都抱著尊重的态度。然而恰恰是那些没有智慧的人,尤其是对世间及出世间法都不懂的人,反倒会说佛教是很迷信的,这种说法在六、七十年代相当地流行。那时候的人们普遍地陷入于一种愚昧而又疯狂的状态,不管是对西方的现代文明还是对东方的传统文化都是践踏得一塌糊涂,特别是对西方的人文科学和华夏的传统文化基本上都挂上了‘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迷信’等封资修的招牌,现在继续这样痴迷不悟的人不是很多了,但我还是希望那些还在说迷信的人们首先应该作一些观察,如果对一个事情不作任何观察就随随便便地下结论,那不管您是什么样层次的人,以您自己所崇拜和信服的比如说是某一个学问或主义,别人若也不加思辨就说成是迷信,想必您也不会苟同。说佛教是迷信,其实就和说科学是迷信一样荒谬。.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8 17:24

事实上人类历史上包括现在社会上的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们也尊崇佛教为智信而不是迷信的。比如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曾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世称‘康梁’,他曾说:‘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中国现代科学家尢智表也说:‘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佛教不是神道设教,不是精神痛苦时的麻醉剂,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处世接物的实用之学,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自由的,客观的,彻底的,具体的,积极的,入世的,实用的宗教。’又说:‘科学愈昌明,佛教的教义愈发扬光大。近年来世界各地佛教的日渐兴盛,实与科学之进步成正比,即如我国近年来佛教徒中,就有不少是科学家和工程师,这是因为佛法的理论,都能透过科学的考验,故凡对于科学造诣愈深者,愈能解释佛经中素不能解的真义,知佛教中一切事相,在常人视为迷信者,都有其健全而坚强的理论基础。’张君劢,曾任大理‘民族文化学院’院长,1946年‘中国民族社会党’成立时任主席。他说:‘盖世尊之说法,因众生而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而成正觉。既有觉,自然不离智慧。悲智双修者,佛教之最大特色,为世界其他宗教之所不及。他教之教徒,谓起于迷信可也;归依佛法,则智者之事也。’.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8 17:25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在阅读了《贤愚经》、《瑜伽师地论》等佛经论典后对佛的智慧感叹不已,对他的朋友许寿棠说:‘释迦牟尼真是伟大的圣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于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伟大的圣哲。’不必说人们送给鲁迅先生多少个美称,只是他一生中所写的等身著作一般人已望尘莫及的了,以他如是的智慧也是对释迦牟尼佛赞叹不已,那我们有些对世间上的文学、哲学等也不怎么了知通达的人凭什么说佛教是迷信的呢?否则,鲁迅先生等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反倒有宣扬迷信之嫌,而您却在坚持正信了。所以那些说佛教是迷信的人们应该好好地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太过于孤僻浅陋了,就像藏族人讽刺那些孤陋寡闻的人所常说的那样:‘这种人除了自家的锅灶没有见过别的地方,除了母亲以外没有见过别的人。’.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12 00:01

在我所遇到的各种学说中,包括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以及其余的宗教,没有一个能最终解决我的疑惑,而且愈研究愈觉得迷惑。在遇到了佛教后,我才找到了慈悲与智慧的究竟正道,在解除人类痛苦和博大精深方面,佛法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门学说,而且愈研究愈有兴趣。瑞士的德维兹教授也有同样的体验:“不管我是否是佛教徒,我已经观察了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宗教体系,我最后得知从意境美妙和博大精深来看,没有哪一种宗教能超过佛教的四圣谛八正道,因此我愿意按八正道去安排我的生活。”

[ 本帖最后由 boboshun 于 2013-7-12 00:04 编辑 ].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20 12:55

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抱一种科学的态度,不知即谓不知,知道得不多或仅是知道某一部分的知识就不能以为自己已经精通一切了。世界上各行各业的人,因为经过常年累月的接触和研究,对某一个方面的事物都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知识经验和学问,甚至形成了比较庞大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对于研究过这些思想和理论体系的人来说,一方面他们比一般世间普通人的观察要来得深刻,但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思想和理论也是处于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之中。所以仅凭自己知道的一些学问就执著傲慢起来,固步自封,以为自己原来所得到的一些思想观念是绝对真理,根本不可破坏,这样在遇到一些与自己原有的观念相冲突的说法或事实时,便不会去作任何调查,而一味地排斥和抵制,这种作法就不是科学所应有的客观态度。.
作者: 今天天气晴朗    时间: 2013-7-23 15:08

对任何事物要抱一种科学的态度,佛法也一样。科学地看,包括释迦牟尼在内,也别“知道得不多或仅是知道某一部分的知识就不能以为自己已经精通一切了”。佛法也不能“仅凭自己知道的一些学问就执著傲慢起来,固步自封,以为自己原来所得到的一些思想观念是绝对真理”。
如果佛法也不能证明是真理,问题是,你可以对佛说佛法不是真理吗?.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27 10:50     标题: 回复 15楼今天天气晴朗 的帖子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3-03-20/492.shtml.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28 12:11

第二章 对佛教应抱有正确的科学态度

第一节 铁证般的历史事实

探寻真理的人们,若是不想被错误的见解左右和支配,应抛弃人云亦云的错误方式,努力探究那些自己的未知领域。为了证实自己对佛法的了解和怀疑的可靠性,就要先知道佛教的来历,要知道佛是怎样出生的,佛教又是怎么创立的,佛教的教义是什么,否则就容易产生既没有任何道理也不符合历史真实的邪思倒见。.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7-29 19:29

在历史上确确实实出现过释迦牟尼佛这个伟大的人物,不但他所说的经书保存至今,其教法也由一代代的弟子传承延续下来,而且他圆寂火化后的舍利、牙齿等也一直珍藏于世间,为人们所供奉。据历史记载,释迦牟尼佛圆寂以后,古印度的阿育王曾把佛遗留的舍利共分为八万四千份,遣派使者往世界各地起塔供养,目前仍有十多座佛真身舍利塔存留在中国境内,比如五台山塔院寺的白塔、宁波阿育王寺的佛塔等等,就是当年阿育王置造的八万四千塔之一。1987年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中发现的佛指骨舍利,在历史上就曾被唐代的高宗皇帝、女皇武则天以及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七代帝王先后多次隆重迎请到皇宫,供帝王大臣后妃们礼拜供奉,后唐懿宗皇帝于咸通十五年正月(公元874年)将此舍利珍藏于法门寺地宫之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唐朝皇帝迎送佛指骨舍利以及人民争相朝拜的盛况,在古老的石碑以及史书中皆有详细的记载。.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8-2 08:19

释迦牟尼佛当时留在世间有四颗牙舍利,一颗在龙宫,一颗由天人迎请到了天宫。一颗在现在的斯里兰卡,这在藏地高僧根登群佩的《印度游记》一书中就曾记载过。这颗佛牙历来被斯里兰卡人民视为国宝,每年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届时由专门的御象驮着佛牙出巡,全国上至总理、内阁部长,下至普通的老百姓,都夹道欢迎顶礼膜拜,这种大规模隆重的佛牙游行活动,作为斯里兰卡的传统信仰,从古代就一直延续到如今仍然承续不断。第四颗佛牙就在现在中国北京的灵光寺内,作为稀世国宝,由中国佛教协会和国务院宗教局等国家部门派人专门严加保管,中外佛教徒来此朝拜的人络绎不绝。1996年12月,应缅甸政府的恭请,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这颗佛牙第三次迎送到缅甸,在首都仰光的大塔内供奉了90天。.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8-2 08:20

希饶加措格西是中国佛教协会著名的藏学研究员,他说:“我从五、六岁开始入了佛门,学习和研究佛法,现在已经有八十多岁了。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呢,我觉得佛教是真实不虚的,除了疯子以外,不敢说佛教是迷信或者是假说的。因为佛教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真实的对人们有利的宗教,并且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也是真正有这么一回事。释迦牟尼佛出生的地方尼泊尔蓝毗尼花园,修六年苦行的地方尼连禅河,成道时的金刚座,还有释迦牟尼佛在毕钵罗树下证悟后,初次宣讲佛法之地波罗奈斯城的鹿野苑(现名萨尔奈德),以及其它讲法的地方比如王舍城附近的灵鹫山等,释迦牟尼佛以前曾经活动过的很多古迹圣地现在还在,这些都不是假的。1956年的时候,印度和尼泊尔政府开了一个世界性的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二千五百周年的国际性会议,那时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和代表都参加了,中国政府叫我去参加这个会议。虽然对于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时间有不同的算法,但现在公认的是那个年代,我也参加了这个纪念大会,当时给我的感受是很大。既然是这样,那我们没有学问的人呢,也就不能随随便便地那么去胡说一番,有些历史也是任何人也否认不了的。”.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8-2 08:20

1990年我曾去印度朝拜过释迦牟尼佛的许多圣地,尤其在释迦牟尼佛降生的地方,有阿育王时代的石碑,石碑上用古梵文明确地刻写着释迦牟尼佛降生在这个地方。并且古时印度释迦族中的圣者释迦牟尼佛,也为后世中利根的人们留了很多《大藏经》的经典,而对于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们,释迦牟尼佛当时则亲自显示神变踩下了足印,留给他们作为凭证。所有这些事实也并不是一种传说,而是现在印度以及国际上许多考古学家们所公认的。印度前总理马哈特玛·甘地也说:“我慎重地认为,佛陀教法的核心现已成为印度不可分割的部分。印度教的印度,今天已不可能折回原路去重温乔达摩(释迦牟尼佛在家做皇太子时的名字)发动的那场影响了印度教的伟大改革。他的巨大奉献,他的出家学道和毫无瑕疵的生活,在印度教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印度教也会永远感激这位伟大的老师。”.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8-2 08:21

当时在我们朝拜期间,看到像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还有西方国家的很多知识界的人士,这些科学信徒们在亲眼目睹到这一件件铁证般的历史事实后,对佛法也生起了无上的信心。当时我们的法王如意宝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的科学家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历史。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大藏经》经典和释迦牟尼佛一生当中曾经活动过的地方,现在都一一地历历在目,如果像这些都不承认的话,那我们人类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国王和各个时代活动过的很多著名人物,他们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论典和历史足迹也没有理由成立了,这二者可以说是相依相存的。因为佛教和人类历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说现在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并非出于强迫,而是自愿地信仰佛教,这些都说明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佛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我认为那些具有智慧的人们应该研究佛教和历史,如此则能使自己以前对佛教的误解自然而然澄清,从而使这个短暂人生的未来更具意义,进而对佛法和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8-11 21:13

摘自第一章第二节
爱因斯坦等伟大的科学家们对佛教也赞叹有加,这些在自己领域里经过深入研究后,对整个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智者,尚且如此推崇佛教,那么知识水平一般,甚至连普通家务也茫无头绪的人,对佛教也就没有理由横加非议,否则只能显出自己的浅薄无知。我认为一个疯狂的人在街上裸体行走,众人不应感到奇怪,而一个神智清醒的人若无理诽谤佛教,那才是真正的咄咄怪事,真正应受众人的指责。见识不广智慧不高的人对佛教还是少说为佳,这样就不会犯下轻薄妄议的过失,也不会造下诽谤佛法的大罪,致使最终后悔莫迭。无论是佛教或是其它学问,人们如果没有彻底了解它,就没有权力评论,正如世界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所说的:“千万不可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8-11 21:15

摘自第一章第二节
而如今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佛法颇觉陌生,这也情有可原,因为大家整天为锦衣美食奔波,为烦恼所逼,白日忙于工作、家务,夜间又昏昏睡去,终日为满足自己这臭皮囊的种种欲望而竞争,被世间五欲六尘花去了所有宝贵的时间,没有闲暇超越平庸琐事的束缚,以此而无法为陶冶自己的心灵去接触崇高向上的佛教。还有些人从小生长在没有佛教氛围的都市边地里,接受各种与佛法相违的教育,长大后继续受到恶劣人文环境的影响,他们头脑中没有一点清净的智慧和佛教印象,因此在这个社会中有诽谤佛教的、误解佛教的、不知佛教的、歧视佛教的,甚至在已进入了佛门的佛教徒中也残留有这些不良影响。但某些现代人在研究和学习佛经教义后,发现佛教是那么平易近人,其理念与精神已悄然地遍满于他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二十世纪的英国史学家韦尔思说:“佛教的教义,由今研究而得知极为简单明晰,并与现世观念最吻合,它是自古迄今最锐利理智的成功。”.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8-17 15:19

摘自第一章第二节
现代社会对佛教缺少足够的了解,这是非常遗憾的事。如果人们,尤其是知识界对佛教进行了深入研究,我想他们会深受感染的,因为释迦牟尼佛宣说了许多真理,原来就追求这些真理的人自然会受到启发而深为折服。马拉达克里希南博士说:“当我阅读佛陀的说教时,我们为他的理性精神所感动。”佛的理性精神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则是从其理性精神折射出来的高尚品德,这高尚品德为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毕生竭力追求。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缪勒因此而说:“佛就是其所宣说的所有美德的化身,在他四五十年间成功而事件繁多的传教生涯中,他将所有的言说都付诸于实践,任何一处都不曾发现他表现过人性的弱点或发泄过任何低劣的感情,佛陀的道德准则,是世间所知道的最完美的道德准则。”若你能如是了解佛教,你还会有什么理由反对这引导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崇高教义呢?如果你不了知佛教中的这些基本教义,那你有什么理由反对或否定佛教呢?.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8-29 17:56

.........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10-23 16:25

今天观世音菩萨出家日,顶下贴.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3-11-19 07:44

第七章 出家修行

第二节 历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在社会上,很多人对出家人有不公正的看法,这是很荒谬的。从古以来的历史显示,社会对出家人的评价都非常高。实际上,出家人是我们整个社会和国土的庄严,舍弃世俗获得出家身份,这是世界上任何昂贵的珍宝都不能相比的。从出世间的功德来讲,在佛法经论中有许多圣教的证明,大家可去详为参阅,但总而言之,有幸披上出家僧衣是千百万劫中难以得到的。然后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讲,披上袈裟也是最难得的,世间上各种再昂贵的金银财宝也没有任何一样比得上它。清朝的君主大顺治皇帝也说过:“世间最贵者,莫若舍俗出家。”又说:“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现在五浊恶世末法时代中的一些出家人也不要起颠倒妄想,以为在家的一些世俗行为是非常的好,而应该知道我们在这个短暂的人生当中能够幸运地出家,确实是有很大的福报,也可以说我们现在的这种出家身份是非常伟大,就像弘一大师所说的那样:“出家人是最高尚最伟大的。”.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4-2-12 10:11

新上传电子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阅读。.
作者: rengreng.2006    时间: 2014-2-24 17:18     标题: 感谢,下了看看学学

.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4-2-25 07:40     标题: 回复 30楼rengreng.2006 的帖子

.
作者: rengreng.2006    时间: 2014-2-25 08:37     标题: 回复 31楼boboshun 的帖子

促使我想进一步了解与学习的正是“我处于 怀疑与迷茫阶段”。我的人生应该是怎样的一生。。有信仰的人生幸福指数是会高些?探索中。。。

【人的可贵应在于他的觉醒与思考的能力。而一个人要获得这种觉醒与思考的能力,最初的源动力乃是由于怀疑,正如大文豪莎士比亚所说:“怀疑是大家必须通过的大门口,只有通过这个大门口,才能进入真理的殿堂。”怀疑可使人从愚鲁转成睿智,从闭塞转成开明,最终拨开生活中的层层迷雾,获证人生最真实、究竟、圆满的本来真理。】.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4-2-25 08:44     标题: 回复 32楼rengreng.2006 的帖子

起初的怀疑都是个过程,当您真正深入领略佛法的浩瀚和功德,您将会爱不释手。谢谢您的关注.
作者: rengreng.2006    时间: 2014-2-27 15:29     标题: 回复 33楼boboshun 的帖子

有机会多向您请教,谢1.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14-2-28 07:50     标题: 回复 34楼rengreng.2006 的帖子

我懂得也少,共同进步.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www.321ww.org/)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