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数学] 公文很可恶,过来人说说怎么办?对小学很有用吗? [打印本页]

作者: ruthg    时间: 2011-2-8 19:44     标题: 公文很可恶,过来人说说怎么办?对小学很有用吗?

我女儿基本没有在外面上兴趣班,但是幼儿园兴趣班倒是很多,有的我还是很有意见的,但又不能不学,哎呀
公文是我最反感的,虽然看过很多人评论养习惯什么的很好,但我还是觉得..
1.我们中班开始学的,当时连笔都拿不稳,教她正确的捏笔,怎么也捏不好,只好随她自己怎么捏就怎么好了,结果是到现在要改为正确的捏笔方式更是难上加难,曾经在眼镜博物馆看过介绍,现在有一部分近视的原因是因为不正确的捏笔方式.一直在担心中呀。。。
2、小孩子一直在家长的威逼下做公文,发现好多小朋友现在看到公文好象见到了耗子似的。我担心学习兴趣都早早的被磨灭了。。。。
3、现在我们是大班,好象做到小二53A,100以内的加法,竖式如“34+78 每次5张要在二十分钟做完好象不太可能,还有有必要学这么难吗?是不是接下来还要做乘法?
4、我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加减法她都知道,到小学怎么引导她上课不开小差呢?
看到很多回复,观点都很鲜明,其实对于我也不难选择,我的态度是不学,但因为是学校的兴趣班,她爸爸当时考虑是:如果别的同学都有公文而女儿自己没有,可能会让她有心理障碍,所以就学了,从中班开始,婆婆和老公都认为这个公文是学校的功课,就要认真做完,于是就有了在爸爸的吼叫声做完的历程.

[ 本帖最后由 ruthg 于 2011-2-10 18:08 编辑 ].
作者: 文文0106    时间: 2011-2-8 21:11     标题: 回复 1#ruthg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lindazhou    时间: 2011-2-8 22:38

我女儿学过一个月,就停了。
我觉得没啥用处,我女儿本来就会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他们也就发点卷子回家做,很枯燥的。。.
作者: 彤彤妈妈    时间: 2011-2-8 23:48

太夸张了,上学前20以内加法够了。就算是入学考试也只考到20以内

数学不仅仅是加减法。.
作者: 小雪花妈妈    时间: 2011-2-9 08:27

公文本身的学习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它的出发点是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不同步的引导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学过程,对于孩子来说,也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由于公文的发明者的初衷,只是针对自己的孩子,所以公文的学习不是一种我们司空见惯的课堂式学习,它更具有家教式的特点。
我们的孩子在学习公文的过程中,之所以发生这么多的问题,可能和家长对公文学习的特点不理解,还有就是家长依然以一种急切的要出结果的心态,来督促孩子学习,这本身是违反了公文本意的,所以效果自然差强人意。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这与孩子是否聪明,将来是否有成就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仅仅是个人的一个特点。如果孩子在中班的时候拿不住笔,或画不出直线,没有关系,就随他,只要让他慢慢知道怎么做,至于他什么时候可以做到,要看他自己的发展(就象婴儿会爬、会走,都是时间的问题)。如果我们家长可以始终用等待的心态,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就可以得到锻炼。
当然,学习有很多种方法,公文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我们也完全可以不选择公文。只不过对于任何一种学习方法,它也是有前因后果的,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不能凭空拿来就出效果。我们家长之所以要孩子尝试各种比较成功的学习方法,目的是要孩子有一天可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为了他可以比别人学得好,学得快,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孩子比较聪明。其实就算这些被证明了,在孩子的每一个阶段还是存在很多的变数,作为家长的操心也少不了的。.
作者: 去远方    时间: 2011-2-9 09:09

很弱智的一种训练。.
作者: 小徐儿    时间: 2011-2-9 09:25

公文是日本5\60年代淘汰了的教育方法.一点意义都没有,只能浪费时间..
作者: lulubaba    时间: 2011-2-9 09:54

数手指怎么了?.
作者: zhangfengjia    时间: 2011-2-9 09:58     标题: 我的孩子学习公文坚持了5-6年现在很有成果

我孩子男孩, 持续学习了5-6年,学习到了微积分的内容,现在学校数学成绩很好,而且对数学很有感觉, 平时很少参加奥数班的培训,但是对于奥数题目,很有思维, 我个人感觉这是与公文学习的长期坚持有关的,  因为他刚进入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不好,只有80多, 并且很粗心,  现在初中, 基本都是95以上, 我们还在坚持学习公文呢.
作者: 纸蜻蜓    时间: 2011-2-9 10:19     标题: 回复 8#lulubaba 的帖子

在小学一年级里数手指不太会有老师说你(非名校),但是如果孩子上了二年级还数手指就真的会影响到做题速度了。就好像用惯计算器的人很难让她进行心算一个道理。.
作者: 双鱼猴宝妈    时间: 2011-2-9 10:21     标题: 回复 9#zhangfengjia 的帖子

请问你们几年级开始学的?一直没断吗?我们大班毕业学到F,已停掉半年了,现在要一年级下了,正纠结要不要恢复呢?请前辈指教一下。.
作者: 安宝妈妈    时间: 2011-2-9 11:24     标题: 回复 9#zhangfengjia 的帖子

你好, 也想知道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公文的. 教材是自己买的吗? 我们现在小二. 幼儿园时一直学. 上学后就没在碰过. 我们现在做题目速度不快. 所以也有想法让孩子再开始学..
作者: JUNMA_POWER    时间: 2011-2-9 11:56

没用,只对计算有利.
作者: pjx    时间: 2011-2-9 14:04

我儿子从中班开始上公文英文,现在上了一年。
开始我是不喜欢公文英文,完全是因为儿子喜欢,我想就当是让小孩子积累点词汇量好了。学了一年,我现在改观了,觉得整个学习过程循序渐进,挺好的。
小孩子上公文的家长切记一点:千万别心急,不要和其他小朋友比进度,主要学得扎实。
家长有时候要多和老师交流,了解目前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比如我们刚开始写字母的时候,我觉得对我儿子而言太难了,问了老师后才知道,刚开始只是让孩子知道字母的笔顺,并不需要写得非常好,会顺着画就好。
没有一种教育是适合所有孩子的,所以如果孩子不喜欢还是不要学了,学了也没效果。.
作者: zhangfengjia    时间: 2011-2-9 14:09     标题: 大班开始学习的,3年级中断了半年

我们是大班开始学习的, 从来都没有买过教材,都是去学习中心由老师指点的,因为买教材的话,孩子最终还是学不下去的,3年级的时候中断过大半年,后来又报名继续学习,老师相对于家长肯定是更专业的,我的个人感觉,公文一定要坚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效果才会比较明显的。.
作者: 哇萨咪    时间: 2011-2-9 14:20

听说过公文,也是女儿幼儿园中班时,老师推荐,我们没有去学,所以等于没有接触过。
现在已经小学五年级了,没有影响到学习进程啊,所以个人感觉,公文好像对孩子学习没多大帮助。
孩子做题目速度是在准确率基础上去提高,而不是一味要求速度,有点丢西瓜捡芝麻了,孩子只要落笔就对,速度自然会上去,准确率高了,订正概率就下来,随之提高的就是作业效率了,所以家长还是先让孩子养成落笔就对的习惯,对三年级后难度加大,题量加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 anglezood    时间: 2011-2-9 14:25

数手指是一个过程,想必我们大家都是数手指过来的吧。.
作者: tony.wch    时间: 2011-2-9 14:28

没用.
作者: 咪宝的家长    时间: 2011-2-9 14:33

没学过,家长可以在家教凑十法啊。.
作者: hxy007    时间: 2011-2-9 14:58

引用:
原帖由 小雪花妈妈 于 2011-2-9 08:27 发表
公文本身的学习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它的出发点是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不同步的引导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学过程,对于孩子来说,也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由于公文的发明者的初衷,只是针对自己的孩子,所以公文的学习不是一种我们司空见惯的课堂式学习,它更具有家教式的特点。
我们的孩子在学习公文的过程中,之所以发生这么多的问题,可能和家长对公文学习的特点不理解,还有就是家长依然以一种急切的要出结果的心态,来督促孩子学习,这本身是违反了公文本意的,所以效果自然差强人意。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这与孩子是否聪明,将来是否有成就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仅仅是个人的一个特点。如果孩子在中班的时候拿不住笔,或画不出直线,没有关系,就随他,只要让他慢慢知道怎么做,至于他什么时候可以做到,要看他自己的发展(就象婴儿会爬、会走,都是时间的问题)。如果我们家长可以始终用等待的心态,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就可以得到锻炼。
当然,学习有很多种方法,公文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我们也完全可以不选择公文。只不过对于任何一种学习方法,它也是有前因后果的,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不能凭空拿来就出效果。我们家长之所以要孩子尝试各种比较成功的学习方法,目的是要孩子有一天可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为了他可以比别人学得好,学得快,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孩子比较聪明。其实就算这些被证明了,在孩子的每一个阶段还是存在很多的变数,作为家长的操心也少不了的。
  看到如此专业的分析,俺忍不住想请教:公文是谁发明的?其本意什么?它针对什么样的孩子有点用?.
作者: angel_chen    时间: 2011-2-9 15:02     标题: 回复 20#hxy007 的帖子

007肯定知道,给大家讲讲吧.
作者: 翼mm    时间: 2011-2-9 15:04

不了解这个,看前面介绍第一反应是难道是循序渐进的题海?.
作者: SophieDAD    时间: 2011-2-9 15:20

看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也跟风学过公文,但只坚持了几个月。女儿感觉枯燥就没有让她学了。个人认为,对于领悟力高的孩子不学也罢,否则会让孩子对数学厌倦。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作者: coco15001500    时间: 2011-2-9 16:06

我倒觉得公文适当做做,对小学数学很有好处,我女儿现在两年级,我很后悔没给她做做公文呢!
现行的数学教材,乘法学一周,接下来一周就是除法,美其名曰:用乘法口诀求商。第三周就学有余数除法,你说晕不晕?跟在后面练都来不及!小孩子一个学期读下来,连为什么要学乘法都没搞懂!哎——那叫一个痛苦呀!.
作者: chaomother    时间: 2011-2-9 16:41

个人觉得挺好的。
孩子学得也挺好的。
后来搬了就中断了。感到可惜。.
作者: takuma1099    时间: 2011-2-9 16:59

没用,把小孩的兴趣都搞坏了.
早点引入数学的概念,到了年龄自然就会的,重要的是宝宝的敏感期是否来到.
我家宝宝5岁半,加减乘除都会,只不过乘除慢点,加减法没问题,我开始教就引入了排竖式法.宝宝很聪明的,讲过几次就明白了.
公文我们也去的,感觉就是在骗钱,老师又不讲,还是要靠家长讲的.拼题量,没多大意义.什么东西都是掌握规则就好..
作者: takuma1099    时间: 2011-2-9 17:01

去过一个月,后来没去了,现在宝宝班里上公文课的小朋友还比不过我家的宝宝.
作者: takuma1099    时间: 2011-2-9 17:06

宝宝现在是大班,我用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每次不超过五分钟,不会也不用去管她,也不是一本正经的,都是在给她洗脚的时候,或都上楼的时候,想到就让她背)让她背会了九九乘法口决表,其实对待小人,不用急的,慢慢把你想要教他的内容引入就好..
作者: 小雪花妈妈    时间: 2011-2-9 17:12     标题: 回复 20#hxy007 的帖子

专业的分析,肯定是算不上。我也是女儿幼儿园的时候接触到公文数学学习的时候,了解了一下。据资料上讲,公文数学的发明者是日本的一名数学老师(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当时他的儿子小学,数学成绩很不好,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妈妈就很着急,不知该怎么办。那么当时作为高中数学老师的爸爸公文先生,就特别为儿子编制了一套数学练习。因为当时儿子对数学学习没有动力和兴趣,所以公文先生就每天让他自己选择做数学练习的时间(孩子愿意做多久就多久),每当孩子做错了,他并不是马上对着孩子讲解错处,更不讲原理,而是第二天通过出相同类型的其他题目让孩子做,让孩子自己领悟做同类题目的关键。如果孩子有兴趣并完成了,就可以继续做更深一些的练习。通过这样持之以恒的引导,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做练习的态度也变得主动了。经过一年多的坚持,他儿子的数学有了很扎实的基础,在之后的学习中,不但成绩优异,还大大的超越了同龄人。后来他们很多邻居的孩子也来求教于公文先生,要求做这套练习。之后这套练习经过了更系统的整编,让它适用的范围扩大,并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推广。
我个人的体会,公文数学,其意义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模式,就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它其中的一个学习特点是鼓励孩子自发自主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是可以运用到其他的学科上的。对于公文学习,我们不能无限放大它的功效,因为主要还是要看孩子自己的感受和学习能力的成长,而且这种学习习惯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对家长的要求。如果仅仅是逼着孩子赶着孩子不断的往深处做习题,那就等于把孩子放回了他原来学校的教学模式上。
现在的公文教材,从幼儿园开始,主要是起到数学启蒙的作用;如果可以很好的坚持,对于小学初阶段的计算会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公文数学作为孩子数学学习的辅助,关键是要持之以恒,不要把它变成学习的负担,毕竟学习方法不是只有这一种。.
作者: 琪琪妈    时间: 2011-2-9 17:19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cleavergirl    时间: 2011-2-9 17:23

公文真的没用的!机械记忆,到时全忘了,加减法自己在家做做就行了。话说回来,学过公文的口算确实蛮快的,但数学成绩不一定好的,周围有例子的。.
作者: 全职妈妈    时间: 2011-2-9 17:40     标题: 回复 29#小雪花妈妈 的帖子

这是故事,很动人,但不一定有科学道理。.
作者: 小雪花妈妈    时间: 2011-2-9 17:58     标题: 回复 32#全职妈妈 的帖子

当初我看到这段介绍的时候,也感动于这个爸爸对孩子的学习所付出的心力。但我通过女儿的学习,觉得公文提供的这套学习方法的确有它独特的地方。关键不在于这些题目教材本身是否优秀,而是它把学习要持之以恒这句口号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之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去学习,遇到问题,要通过自己的思考,要通过摸索来解决。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是对孩子很好的培养。我也不知道如何向你证明它是否科学,也没有必要,但我觉得哪个故事或许可以编得动人些,但最主要的是说它是一种学习方法来推广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作者: elinading    时间: 2011-2-9 20:44

见仁见智,但我感觉对小学的口算还是有帮助的。可以适当学些.
作者: wantofly    时间: 2011-2-9 23:08

我觉得还可以,不过我是把教材买回家自己给孩子做的,没有按照上面的要求规定时间数量,而是每天就做5页,做完即可。起码他培养了我家孩子到点就去房间做功课的习惯。.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0 00:45     标题: 公文数学的优点

1、能提醒孩子,因为他没有一页数学能做到全对,或者写得歪歪扭扭。
2、能有机会吼叫,因为他从来不能老实坐下来做完5页纸。
3、光是在自己一个人家里练公文还不行,一定要当着客人的面练一页,其中在找出错误来。

第三招最狠,可以完全彻底地毁了一个孩子。

据说,某卖鸡腿的公司现在研制出一种新的物种,这个物种没有脑袋,没有毛,没有齐全的内脏,完全靠打点滴生长,一个月就成型两条鸡腿。

公文之可恶在于它籍数学之名,行无脑训练之实。被如此长期训练出来的孩子,能得几个一百分,但其实完全不知数学之来龙去脉,完全不能体会数学之三昧,是徒有两条鸡肉味的腿。

据《冰眼看日本》记述,在日本只有考摩托车执照用此教育方法,可以让文盲考一百分。为何?反复做几十页考题,看文字的长短和字形,便可以写出答案。.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0 00:49     标题: 回复 36#ccpaging 的帖子

当然,只有两条鸡腿的生物也有存在的价值,可以是不错的食材。

公文数学,好!.
作者: 翼mm    时间: 2011-2-10 08:40     标题: 回复 37#ccpaging 的帖子

ccpaging最擅长反讽.
作者: 大苹果妈    时间: 2011-2-10 09:16

数学不只有计算,当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计算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一个环节。通过大量的练习肯定能在短时间提高数学中的计算能力。但是对数学的思维提高不会有太多的作用。所以明白算理的学习就更为可取了。曾听到一种说法。中国的孩子能做复杂的计算题,却不能定义一种运算.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0 09:46     标题: 回复 39#大苹果妈 的帖子

能做复杂的计算题其实在现代的科技环境里边没啥意义。20年前在农村小学,计算学得好还可能当会计(嘿嘿,不过那时候会计是个烫手山芋般的职业)。现在,怎么也算不过计算器,计算机。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而具备科学素质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据统计,现在只有1%的中国人具备科学素质。这也就是说,大伙儿的科学没学好,追根溯源,数学没学好,因为小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跟计算器较劲儿。.
作者: BinBa    时间: 2011-2-10 09:56

我觉得ccpaging的发言有失偏颇。教学效果先不论,如果一个孩子记得每天花一点时间完成一项作业,这种习惯本身总没有什么坏处吧。至于所谓的3个优点,只有不成熟的家长才会那样做。按照36楼的说法,所有公文在读的家长都是这样的吗?.
作者: 全职妈妈    时间: 2011-2-10 10:14

我觉得ccpaging出发点很不错。 如果因为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本联系册,几节课, 养成了孩子的好习惯, 考了几个百分,就认为是公文数学的功劳, 其实不然。 养成了孩子的好习惯, 考了几个百分的方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绝非一种比另一种优越。

但是这和数学真正的社会意义其实是有很大差别的。 ccpaging是试图让大家思考数学对于孩子,社会的真正含义, 而不是一个貌似不错的习惯和几个百分这么简单。

其实数学有很多历史, 现在我们不提中国历史上的进制有8进制, 16进制, 小朋友都认为是十进制。 其实每个进制都有其原因。 其实8进制, 16进制和计算机的2进制有着相近的好处。 如果孩子被十进制摸熟了, 快得超过计算器, 其实对很多数学概念的理解会产生副作用。

不知道我对ccpaging解读正确吗?.
作者: m宝贝    时间: 2011-2-10 10:18

从没学过公文的人飘过.
作者: m宝贝    时间: 2011-2-10 10:26

引用:
原帖由 coco15001500 于 2011-2-9 16:06 发表
我倒觉得公文适当做做,对小学数学很有好处,我女儿现在两年级,我很后悔没给她做做公文呢!
现行的数学教材,乘法学一周,接下来一周就是除法,美其名曰:用乘法口诀求商。第三周就学有余数除法,你说晕不晕?跟在 ...
不认同。

我们幼儿园没学过任何流行的公文或者珠心算之类的东西,入小学前10以内加减法熟练,进位加减法只是会,根本谈不上熟练。小学4年,班上期中期末考数学满分根本不稀奇,总有20%以上(将近10位同学),外面的奥数也不算差。所以根本不认为幼儿园里学数学对以后有什么帮助。

任何一个项目,超前学、提前学或许短时期会显得比同龄人“优秀”,但时间长了,本来啥样子都会显露出来。.
作者: m宝贝    时间: 2011-2-10 10:33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1-2-10 00:45 发表
1、能提醒孩子,因为他没有一页数学能做到全对,或者写得歪歪扭扭。
2、能有机会吼叫,因为他从来不能老实坐下来做完5页纸。
3、光是在自己一个人家里练公文还不行,一定要当着客人的面练一页,其中在找出错误来。

第三招最狠,可以完全彻底地毁了一个孩子。
尤其是表演同龄孩子不掌握的东西,会让不少父母很有“成就感” 很不喜欢这种“秀”,常在看马戏表演猴子骑车或者小狗做算术的时候有同样的感觉.
作者: coco15001500    时间: 2011-2-10 10:34     标题: 回复 44#m宝贝 的帖子

只能说你孩子聪明,我家的笨。谁也不敢赌自己的孩子就是聪明的那个,所以我就老实点,多练吧!好像本来公文就是为笨宝宝设置的吧!.
作者: zhangfengjia    时间: 2011-2-10 10:37     标题: 回复 33#小雪花妈妈 的帖子

我个人很赞同小雪花妈妈的分析, 不是从表象而是从内在的去观察孩子和培养孩子, 有几位妈妈把自己没有学过公文的宝宝, 与别人学过公文的孩子相比, 我觉得不太妥当, 每个孩子的天性是不同的, 没有学公文也是可能很优秀的,直接能超过一部分学习过公文的孩子是很正常的, 这说明那些妈妈是幸运的-其教育也得法+孩子本身也出色,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讲(至少我是那些不幸运的妈妈之一)我们都是希望孩子能通过一个简单容易操作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取得一定的长进,既能帮助到孩子现在的学习, 也可以帮助到他将来发展提供一个基础。计算并不是数学的全部,但是数学的基础 ,如果能快速准确的计算, 我认为就是帮助到了孩子现在的学习, 并且如果坚持长期学习下去,特别是学习到比较难的题目, 孩子的学习习惯和钻研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我认为这就是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我孩子学习公文有6年了, 可能还不是很优秀的孩子,别人不学公文也比我们优秀, 但是至少我觉得他一直在进步,在数学方面在逐渐体现他自己的优势, 对奥数的领悟力也在加强(很少参加奥数培训班),我孩子学习公文的时候, 有蛮多的时候也是不完全理解题目的真正内涵, 但是没有关系, 他会去模仿,就是依靠他自己的模仿能力去解决难题, 而对于数理的理解,在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难题经验之后,会自己琢磨出感悟(我个人的体会是:练习在先,数理滞后),我觉得公文不光是计算,也包含了数理(只是比较隐蔽)。  最令人可喜的是,尽管目前微积分的题目很难,但是我孩子表示要一直学下去。前些天,孩子得意地告诉我:我孩子2年之前的班主任对我儿子说:“我当初怎么就没有发现你的潜力呢,为什么我就没有看出来?”,没有比听到这句话更让作为妈妈开心的事情了!!  所以,我认为公文有自己的优势, 当然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坚持的(也不是所有妈妈都愿意理解的), 我一直相信, 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努力,总比不努力要有成果, 也更加安全。坚持努力是提升自己的安全感,特别是对孩子来讲,这点素质是重要和必要的。一家之言,请别拍我!.
作者: m宝贝    时间: 2011-2-10 10:37     标题: 回复 46#coco15001500 的帖子

聪明和笨也不是从会不会做数学题上分高下的,每个孩子的特长都不同。

即使只说数学,想拿满分的方法也有多种,各人喜欢啥方法就用啥方法指导自己的孩子吧,任何东西都不是统一标准。.
作者: tracey_l    时间: 2011-2-10 10:38

数学不只是计算,但是计算是要靠练得。因为学校需要,无奈呀。。。.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0 10:46     标题: 回复 41#BinBa 的帖子

如果单纯说养成习惯、责任,可能每天洗自己的手绢和袜子,更适合小朋友。
要说大班的小朋友还洗不了袜子,那么每天自己主动的睡前睡后刷牙洗脸,而不是靠爸爸妈妈提醒,这也是达到了效果。
如果这也做不到,那么每天睡前听爸爸妈妈读个小故事,这也很好啊。

数学是鲜活的,不是公文这种机械地、冷冰冰地东西。也不是公文这种天外飞来的,人类在数学思想萌芽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蕴含了生活的体验、思考、迷茫,还有对谬误的反思,对真理的探寻。
大班的同学还处在具象思维的阶段,一个数字,对他们来说是几粒糖果、几粒花生,4+2就是妈妈给了4颗糖,爸爸给了2颗糖,一共有几颗糖,类似的具体问题。所以,公文完全不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

我也曾经带孩子走过这段公文的弯路,时间不长。现在儿子四年级了,回想那段时间,公文唯一的作用就是浪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去抵消它的弊端,对小学的数学学习全无用处。

能理解BBMM参与数学启蒙的心情。不过,数学启蒙的内容可以很丰富,方式方法可以很多,要求也并不高,这个可以在以后的帖子里边探讨。但是,如果大家只信奉做公文练习这种有违大班孩子天性的方式,那么其它的探讨也无从继续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2-10 10:47 编辑 ].
作者: mikishen    时间: 2011-2-10 10:48

个人认为有点小用,计算熟练速度快。.
作者: 糖果她妈    时间: 2011-2-10 10:52     标题: 回复 36#ccpaging 的帖子

1、能提醒孩子,因为他没有一页数学能做到全对,或者写得歪歪扭扭。
2、能有机会吼叫,因为他从来不能老实坐下来做完5页纸。
3、光是在自己一个人家里练公文还不行,一定要当着客人的面练一页,其中在找出错误来。

发言有些偏激,因为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尤其是幼儿园的小孩,学过的东西不经常复习,常常会忘的连影都没了,买点公文教材按他的程度经常性撕两张给他做做,省了家长不少事。而且不是每个小孩都象你说的这样,至少我女儿现在大班,做到C,完全不存在以上任何一条的问题,她非常喜欢在客人面前做公文,常常主动要求,倒弄的我很不好意思。但公文只是数学的一部分,我认为适合在小孩搞清原理后当练习册用.
作者: zhangfengjia    时间: 2011-2-10 10:52     标题: 非常赞同“落笔就对”的说法--但是如何培养呢

非常认同,正确率在先,速度在后,但是“落笔就对”的说法--但是如何培养呢??
我们是通过公文持续的训练,才达到“落笔就对”的境界, 所以,也想了解“有捷径”吗?
请前辈指教了, 女孩子比较容易做到,男孩子呢-正是很难!!.
作者: BinBa    时间: 2011-2-10 10:56     标题: 回复 50#ccpaging 的帖子

我只是想说,世界是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关于只有鸡腿或者鸡翅的鸡这种比喻,用来回应在育儿方面有所困惑或者理解而来一起探讨的家长,不合适。.
作者: 糖果她妈    时间: 2011-2-10 11:06     标题: 回复 50#ccpaging 的帖子

大班的同学还处在具象思维的阶段,一个数字,对他们来说是几粒糖果、几粒花生,4+2就是妈妈给了4颗糖,爸爸给了2颗糖,一共有几颗糖,类似的具体问题。所以,公文完全不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

此话也有些偏激,事实上我女儿在小中班学习蒙氏数学时已可以理解抽象的数字了,当然同班的小孩也有始终不能过渡到抽象阶段的,所以每个小孩是不同的,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别人的从来就只能做做参考.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0 11:11     标题: 不能一味地追求落笔就对

引用:
原帖由 zhangfengjia 于 2011-2-10 10:52 发表
非常认同,正确率在先,速度在后,但是“落笔就对”的说法--但是如何培养呢??
我们是通过公文持续的训练,才达到“落笔就对”的境界, 所以,也想了解“有捷径”吗?
请前辈指教了, 女孩子比较容易做到,男孩子 ...
所谓落笔就对,一是熟练,二是仔细。
熟练这个东西,可以通过反复地练习来达到,有助于提高成绩,但是弊端也大,那就是破坏学习兴趣。特别是公文这种相对枯燥乏味地练习,对兴趣地破坏力更大。
仔细嘛,我觉得这是一种性格特点,有的孩子做事小心奕奕、谨小慎微,有的孩子活波跳跃、粗枝大叶,这个可能跟家庭环境,如带的人有关系。通常说,在将来的工作中,这两种性格的人都需要,都有优点和缺点,并无真正的优劣之分。当然,现在的考试确实对前一种孩子更加有利。但是,问题在于,如果孩子本身是第二种类型,要去改变他,说到底就是在跟他的天性作对。比方说,妈妈一直带他,他的活波跳跃和粗枝大叶很可能就是妈妈本身性格的投射,妈妈后来要试图改掉孩子这种的性格,首先要改变自己,所以妈妈其实也在跟自己的天性作对。这是不自然的做法,其结果很可能导致痛苦、纠结。

所以,不能追求落笔就对,尤其不能把这个作为一种要求。好的解决办法是顺天性而为。比方说,妈妈是活波跳跃和粗枝大叶的,但妈妈仍然可以工作,仍然可以生活的很好,并未造成大的困扰。不妨想想,我有哪些经验避免在工作和生活出现大的错误呢?如果找到了,教给孩子。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2-10 12:17 编辑 ].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0 11:24

引用:
原帖由 BinBa 于 2011-2-10 10:56 发表
我只是想说,世界是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关于只有鸡腿或者鸡翅的鸡这种比喻,用来回应在育儿方面有所困惑或者理解而来一起探讨的家长,不合适。
接受批评。我相信这种说法,在讨论教育问题上,讨论思想通常都是正确,讨论具体方法通常都是错误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一般地说,批评的是思想,赞赏的也是思想,方法只是用来使抽象的思想直观且易于理解,具体到自己的孩子,是不可能照搬的。

说回到公文数学,如糖果妈妈所说,在明白加减的来龙去脉,又无更有趣地的事情可做,做几道公文题混混时间,个人以为并无不可。

不过,既然楼主说到“公文很可恶”,应该说,公文绝对不适合楼主的孩子。.
作者: 棠帅妈    时间: 2011-2-10 11:49

从来不信奉早教,不信奉公文的人淡定路过~.
作者: BinBa    时间: 2011-2-10 11:50     标题: 回复 57#ccpaging 的帖子

楼主虽然用了“公文很可恶”这样的标题,但是还要上来发帖,应该是有所摇摆或者是听到了其它的意见令TA心意未决。所以我相信,现在楼主看了这里这么些家长的说法(包括你我),再结合自己,还有TA的孩子的情况,最终还是要自己判断和决定的。这个不正是我们来旺旺,参与旺旺的目的吗?For your information是告诉你一下,事情是这样的,通知你一声而已。For your reference则是供你参考。我希望旺旺有更多的FYR。.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0 12:51     标题: 回复 59#BinBa 的帖子

那么我再改改。从Info或者REF的角度告知一声:

用公文学习数学无科学根据。从大班开始练习公文,有害无益。.
作者: 白开水JJQ    时间: 2011-2-10 13:06

我们家中班时学校也上过,上了三个月,还好转学了,在孩子即将产生厌学情绪前逃之夭夭。.
作者: 小雪花妈妈    时间: 2011-2-10 13:29     标题: 回复 47#zhangfengjia 的帖子

首先很高兴听到有相同理解的意见。并且我觉得您是从自己孩子多年的学习中去总结的,可能更有根据。
作为一种学习方法的提出,是给予学生或家长多一个参考。对于尝试中有收获的,大家应该很愿意倾听经验;对于尝试后不成功的,大家更多的会询问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我的孩子也会有相同的问题?基于这样的交流才真正可以帮助到大家。但如果完全否定,甚至深受其害的说法,就很让人费解。.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0 14:02     标题: 用公文学习数学无科学根据

这是我的观点。要反驳很简单,拿出科学根据出来。.
作者: 小杨杨妈妈    时间: 2011-2-10 14:26

引用:
原帖由 ruthg 于 2011-2-8 19:44 发表
1.我们中班开始学的,当时连笔都拿不稳,教她正确的捏笔,怎么也捏不好,只好随她自己怎么捏就怎么好了,结果是到现在要改为正确的捏笔方式更是难上加难,曾经在眼镜博物馆看过介绍,现在有一部分近视的原因是因为不正确的捏笔方式.一直在担心中呀。。。
就这一点来说好像不该怪到公文上面,我家孩子刚好相反,因为写了公文才彻底改掉原来错误的捏笔方式。
小的时候她涂色什么的,可能因为手指力量不够,反正是一把抓,一开始也没在意,结果养成了习惯,为了纠正她我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不允许她握笔,但她很喜欢涂涂画画,我只能不停地在旁边提醒,但总是今天好了过段时间又忘了。后来开始写公文,因为每天都要写上一定的时间,再加上幼儿园老师的配合,现在她的握笔姿势可是非常正确了!.
作者: longmother    时间: 2011-2-10 14:40

不适合那么小孩子的天性,学不学看家长吧,但我觉得实在没必要,连纠结的必要都没有.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0 15:11

引用:
原帖由 全职妈妈 于 2011-2-10 10:14 发表
其实数学有很多历史, 现在我们不提中国历史上的进制有8进制, 16进制, 小朋友都认为是十进制。 其实每个进制都有其原因。 其实8进制, 16进制和计算机的2进制有着相近的好处。 如果孩子被十进制摸熟了, 快得超过计算器, 其实对很多数学概念的理解会产生副作用。

不知道我对ccpaging解读正确吗? ...


单说公文数学,有它自己的应用环境。例如,从其起源而言:
1、针对小学生。这就是说,练习公文数学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例如,知道加减乘除的由来,有足够的生活体验。
2、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小学生。有学生对喜欢这种枯燥的练习,这一点,不否认。
3、缺乏练习。因为如果有足够的练习,就完全可以替代公文的作用。

就这三条来说,一个大班的孩子最多能符合其中的第二条。而现在的小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语数英,加之必不可少的课外阅读(说“必不可少”是因为现在语文教科书的问题太多,需要好的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来消毒。在此不展开讨论。)已经累得够呛。就现在的环境而言,公文完全没有必要。.
作者: 小宝悠悠    时间: 2011-2-10 15:37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1-2-10 11:24 发表


说回到公文数学,如糖果妈妈所说,在明白加减的来龙去脉,又无更有趣地的事情可做,做几道公文题混混时间,个人以为并无不可。
对孩子来说,有些大人看来很无聊的事,孩子却兴趣盎然;有些大人看来很有意义的事,孩子不明白其中的意义。.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0 15:39

引用:
原帖由 小宝悠悠 于 2011-2-10 15:37 发表

对孩子来说,有些大人看来很无聊的事,孩子却兴趣盎然;有些大人看来很有意义的事,孩子不明白其中的意义。
那么,条件呢?即“在明白加减的来龙去脉”、、、.
作者: 小宝悠悠    时间: 2011-2-10 15:46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1-2-10 12:51 发表
那么我再改改。从Info或者REF的角度告知一声:

用公文学习数学无科学根据。从大班开始练习公文,有害无益。
此处鼓掌一万次。
数学不是加减法,加减乘除只是工具。数学讲究的是思维,是方法。至于觉得自己孩子能在小中班就能抽象的理解加减法,个人觉得不可能,很多资深人士告诉我“除了极少数天才(绝不是报上所说的2%,而是万分之二甚至十万、百万分之二),绝大多数孩子只是背出来的,而背出来的后果就是直接影响孩子将来正确学习数学。孩子小的时候应该让他多点实物认识,培养数的概念,而不是追求计算的速度”.
作者: 小宝悠悠    时间: 2011-2-10 15:58     标题: 回复 68#ccpaging 的帖子

您可能有点误解,我是支持您的想法。我是在说那些认为小中班就能搞清“在明白加减的来龙去脉”。
我的意思是,在大人看来,孩子撕纸、将玩具排排队,甚至对着两只小熊说上半天话这些都很幼稚,可孩子喜欢;而大人认为识字、做加减法很有意义,可孩子不明白其中的意义,孩子最多觉得会了这些以后,大人会夸奖他,对孩子而言意义就是得到表扬。.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0 16:24     标题: 数学的起源与数学启蒙 并回复 69#小宝悠悠 的帖子

以现代的数学眼光看,数学的起源至少包括两个部分,数与形。

关于数
这个大家讨论的比较多,在google上可以很容易查到数字的起源。例如:
早在原始人时代,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注意到一只羊与许多羊,一头狼与整群狼在数量上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产生了数的概念。数的概念的形成可能与火的使用一样古老,大约是在30万年以前,它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也决不亚于火的使用。

推荐大家阅读《我们怎样发现了--数字》这本书,如果有兴趣,或者准备在幼儿阶段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的话。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90858/
顺便看看这套丛书里边的其它几本。

关于形
我们知道,初中和高中数学有一门课是《几何》。普遍地,大家觉得比较难学。个人以为,问题在于大家在数学启蒙的时候通常比较关注数而忽略形。当然,明白地讲,形的启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就是玩玩点、线、方、圆和各种体,本来正常的玩耍都会接触到这些,如搭积木、玩沙子、剪纸折纸等。只是有些急于早教的BBMM没有认识形在数学启蒙中的重要性,认为这些是无聊的游戏,简单地予以忽略了。自然地,到了初中高中研习数学中有关形的部分时,可能出现障碍。

体验为先
数和形是数学启蒙的内容,而体验为先,则是数学启蒙的方法。何为体验为先?简单地说,就是把孩子放出去玩,跑、跳、跟别的孩子一起做游戏、跟着BBMM一起逛超市、或者种花种草养小动物等,再简单点说,让孩子投入到生活和实践。因为整个人类对数学的认识就是这么来的,数学之源就是生活和实践。老师和BBMM的讲解,以及看书,只能使同学们在生活实践到数学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不走岔路,换言之,加速这个过程(不加速不行啊,原来这个过程经历了几十万年),但是,请大家注意,无论如何不可能代替生活实践。
例如,你无法讲明白什么是大和小,重和轻,快和慢,相等与不等,加速度等,这些都是基础数学知识的基础,处在知识结构的最下面一层,这些东西只能靠体验的积累。加州数学大纲中提到这么一个观点,你没法让孩子搞明白长度单位的含义,如果你不让他们去做实际的测量工作。这也就是说,没有体验,讲所谓抽象的数学是没有意义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2-10 17:14 编辑 ].
作者: ruthg    时间: 2011-2-10 18:05

引用:
原帖由 小杨杨妈妈 于 2011-2-10 14:26 发表


就这一点来说好像不该怪到公文上面,我家孩子刚好相反,因为写了公文才彻底改掉原来错误的捏笔方式。
小的时候她涂色什么的,可能因为手指力量不够,反正是一把抓,一开始也没在意,结果养成了习惯,为了纠正她 ...
不知道,你家女儿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公文的?我们是8月份的,所以中班时是4周岁,很难让她捏好笔..
作者: ruthg    时间: 2011-2-10 18:13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1-2-10 00:45 发表
1、能提醒孩子,因为他没有一页数学能做到全对,或者写得歪歪扭扭。
2、能有机会吼叫,因为他从来不能老实坐下来做完5页纸。
3、光是在自己一个人家里练公文还不行,一定要当着客人的面练一页,其中在找出错误来。 ...
咋一看,还准备看看有什么新观念,你写得很犀利,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就是这样的.因为是学校的兴趣班,一般都会被动去学,很多人都会考虑是:如果别的同学都有公文而自己小孩没有,可能会让有心理障碍,所以就学了,象我婆婆和老公都认为这个公文是学校的功课,就要认真做完,于是就有了在爸爸的吼叫声做完的历程..
作者: ruthg    时间: 2011-2-10 18:18

引用:
原帖由 糖果她妈 于 2011-2-10 10:52 发表
发言有些偏激,因为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尤其是幼儿园的小孩,学过的东西不经常复习,常常会忘的连影都没了,买点公文教材按他的程度经常性撕两张给他做做,省了家长不少事。而且不是每个小孩都象你说的这样,至少我女儿现在大班,做到C,完全不存在以上任何一条的问题,她非常喜欢在客人面前做公文,常常主动要求,倒弄的我很不好意思。但公文只是数学的一部分,我认为适合在小孩搞清原理后当练习册用 ...
如果你女儿在大班做到 C应该和她的年龄理解能力比较相配,换句话说,做好、做完的难度不大,所以没有那些我们说的任何一条。你们每天做2张是很省力的。而幼儿园每天是5张,而且要在二十分钟内做完,象做到48+84就等于要思考2道题目的时间。.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0 19:14

引用:
原帖由 ruthg 于 2011-2-10 18:13 发表

咋一看,还准备看看有什么新观念,你写得很犀利,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就是这样的.因为是学校的兴趣班,一般都会被动去学,很多人都会考虑是:如果别的同学都有公文而自己小孩没有,可能会让有心理障碍,所以就学了,象我婆婆和 ...
有想过吗?幼儿园根据什么道理来安排本应由小学来完成的功课?幼师具备小学老师的素质吗?
为什么教学大纲要把加减乘除放在小学,不把这些放在幼儿园呢?这是一种随意安排呢,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有道理,那么是什么道理呢?
你知道吗,小学一年级的大纲要求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才会学到100以内,像48+84好像已经是三年级的要求了。
请再想想,如果真得这么简单就可以达到,为何要花三年时间呢?难道小学生们都在混腔势吗?

在我看来,幼儿园哪怕是安排一篇类似公文这样的作业都是在残害儿童。
在大班的时候,更值得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为将来小学生活做准备,使孩子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向往。
如果幼儿园就开始吼孩子了,一年级、二年级、、、难道一直吼十二年吗?这太可怕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2-10 19:38 编辑 ].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0 19:21     标题: 回复 75#ccpaging 的帖子

顺便说一句,我提的那三条确实没什么新意。只不过是5000万中国家长几代人惊心挑选的,毁掉一个孩子的几个简单方法中的三个而已。欲知另外四个,请移步:
http://ww123.net/baby/thread-4781257-1-1.html

原作者说了。。无效免费退货!.
作者: 琪琪妈    时间: 2011-2-10 20:30     标题: 回复 36#ccpaging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小杨杨妈妈    时间: 2011-2-10 21:27     标题: 回复 72#ruthg 的帖子

我女儿也是8月份的,也是中班开始学的,也是因为是幼儿园的兴趣班随大流参加的,呵呵~
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纠正握笔姿势了,铅笔很细,可以握住了,就是开始的时候需要家长盯着,她写字的时候我都是在旁边看着的,包括坐姿,保持一段时间后她就习惯了。时间上我一般不怎么要求,她可以慢慢做,或者做一会儿休息一会儿,但如果写了就一定要姿势正确。
建议去买那种三角形的铅笔,对纠正握笔姿势很有用。.
作者: 糖果她妈    时间: 2011-2-10 21:27     标题: 回复 74#ruthg 的帖子

我女儿幼儿园的课程中有公文算,目前在第一梯队的小孩学到B170(班里20几人只有3人,我女儿是其中之一,进度太慢,但老师说幼儿园就学到加减了),5张她一般在十五分钟左右能做完,基本没什么错误。在家里我对她的要求没那么高,她还有别的东西要学,单一个数学计算做那么多干嘛(只要不忘就行),有时幼儿园发回家的我都懒得给她做,帮她做过几次,后来我就直接跟老师说,不要发给我们了,我们家里有,自己会掂量着给她做的

[ 本帖最后由 糖果她妈 于 2011-2-10 21:31 编辑 ].
作者: szshdj    时间: 2011-2-10 22:29

我们家老大,今年预初,当时幼儿园大班时学校也有公文课,他是那种看到公文就笑不动的孩子,也正是因为公文让我们发现了孩子的数学,或者说在数字上的天赋。大班毕业时,公文做到E,中间我们除了教他乘法口诀表外,其它都是他自己捣鼓了,到今天我还没弄明白他是怎么就自己学会加减乘除了。因为他做公文的速度极快,幼儿园老师还让他做小老师,帮其他孩子批公文,无形中等于又多做了几遍,但他是真的乐在其中。

读小学后,开始并没有奥,只感觉他数学学得很轻松,后来为了小升初,加入奥数大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1 00:37     标题: Kumon的问题

1、题海战术
大家都是过来人,题海战术怎么样?效果如何?应该也是知道的。

2、缺乏创造力
在美国和日本,因其正规学校教育关注创造力,可能有少数孩子会喜欢Kumon这种无创造力的规则教育。对这些学生而言,Kumon是盘调剂和平衡用的小菜。
对中国学生,因其正规学校教育无创造力可言。让学生在额外进行Kumon的训练等于雪上加霜。

3、虚假成绩
同学A做过这道题,在5秒中内完成,同学B没做过这道题,在10秒内完成,同学C没做过这道题,做不出来。公平的来说,我们并不能说同学A的数学能力和素质高于同学B和C。但在国内,僵化的考试体制肯定认同同学A。

4、血拼
接着3的假设下去,同学B和C也开始用题海战术,同学A、B、C在一个新的虚假的高度达到了平衡。而国内的考试,大家知道的,目的就是要把同学分出三六九等,出题老师为了区分同学A、B、C的数学成绩,在下一次考试中,量更大,题更偏,同学A、B、C又开始了一场新的题海的竞赛。如此反复二十年,到了现在,绝经的女生有,跳楼的有,恶心厌学的更多、、、用血拼来形容绝不过份。

5、依赖性
曾经问过一个成绩还算不错的中学生:“为什么要做题海?”
答曰:“担心考试碰到平时没见过的题目。”
初试题海战术,发现见效很快、简单不费脑子,顺理成章的继续下去。某次题海无效了,例如碰到没见过的题目,常简单归因题海的量不够。而题量越多,越是没有时间动脑筋作深入思考,越是觉得题海无涯,越来越害怕考试中出现新题。于是继续加大题量、、、如此循环,最终达到身体能够承受的极限。换句话说,有了依赖性、上瘾了,题海是一种精神鸦片。

另外,所谓小学奥数也不过是Kumon的中国版而已。在很多地方,例如商业性,题海以及不求甚解,家中连绵不断的吼叫声,家长们的焦虑纠结等,两者是一样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2-11 01:06 编辑 ].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1 00:43     标题: 席捲美國的日本KUMON公文式數學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53535
2000-11-30 00:00 作者:赖明芝编译

编译/赖明芝(资料来源:纽约时报)
在布鲁克林的「公文式(Kumon)数学家教中心」裡,学生们正努力的练习数学题目。这个已经有46年历史之久的日本数学教学法,要求学生除非能达到满分的标准,否则不能进入下一个章节。而今天,在移民和中产阶级居住的纽约市社区,也出现了这种教学方式。以快速横扫日本姿态出现的「公文式教学法」,能让孩子藉由微量增加的方式自行学习数学,不但如此,孩子们必须非常精通每个步骤,才能进入下个学习阶段。

这种教学方法是由日本的数学教育家公文公所设计出来的,他当初发明这个教学法是因为他8岁儿子算数考试表现得不好。后来,他又成立了一家公司,名为「公文式数学家教中心」,全世界有2万4千6百个分公司,以纽约市为例,就有36间。「公文式数学家教中心」在纪律方面的培养,与其说是家教,还不如说是军队训练新兵的营地比较贴切。他们承诺,将使孩子们学会所有程度的技巧。有些家长替孩子报名参加,让他们保持领先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不过,其他家长之所以这麽做的原因,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学的还不够多,希望「公文式数学家教中心」能补充额外的教材。而且,很多学校都在用更新的教学法教学生数学,强调严格计算的概念,也是这类仰赖旧式教学法的家教中心,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另一个原因。虽然商业性的家教中心一直在成长,「公文式数学家教中心」因为本身步调慢、严格管理的方法,而和「SylvanLearningCenters」及「KaplanEducational’sScorecenters」显得不同,后者保证以针对孩子个人的缺点,量身订作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快的成效。

为了能够连贯23个技巧标准,公文式教学法设计出大约4千份的作业清单,从最基本的计算到微积分都有(在阅读的部分,也有类似的设计,只是数学是该家教中心的招牌。)在每张作业的开头,都会列出新的运算过程,有时候会有范例问题,并附带简短的解释。在第二个礼拜的阶段,孩子们要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3至10张的作业。答错的孩子会得到更多同类型的作业,他们要在家教中心或是家中完成。这样重複不断的过程,一直要到他们能够快速的、正确无误回答时,才告一段落。加法的学习是从「加1」类型的问题开始,等到这个动作变习惯之后,再介绍「加2」的概念。乘法运算的作业说明「进位」和「借位」的概念,而这种概念在某些学校是不被老师所鼓励的,他们所採取的新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想「个」、「十」、「百」的概念。除法的作业设计,能帮助学习者很快、很正确的计算,反而不那麽强调学生是如何算出答桉的。

「公文式U.S.A」的发言人贝多森表示,很多受过「公文式教学法」训练的老师,都没有学术方面的数学背景,他们不是透过「一对一」的方式学习这种技巧,而是以「自行学习」的方式完成。贝多森还说,这种方法最适合小学生了,在纽约,大部分的小学生是在四年级的时候报名参加公文式家教中心。「公文式家教中心」每个月的学费是75美元,报名费是30美元,比起其他类似的家教补习机构,这算是比较贵的。但是所有的学生,就算是学习很快的孩子,都得从更基础的程度重新开始。这种练习的过程,目的在于增加孩子的信心,同时也花去更多时间和学费。

公文式家教中心对纽约市而言,可说是新来的成员,一直要到1986年才能在纽约市看到公文式家教中心的踪影,在美国经过12年的经营,目前公文式家教中心在美国有1025个分支机构。DirectsKumonoperationsinNewYorkandConnecticut的查维斯表示,这几年,报名人数每年都维持12﹪的成长率。纽约36间公文式家教中心,有很多都位在皇后区和布鲁克林区,这些公文式家教中心的空间都不大,而且经营者常常是属于精英分子社区的人。贝多森表示,虽然家长被警告,不要期望有快速的成果,还是有很多小朋友在公文式家教中心待了一年之后就离开了。

目前是维吉尼亚大学2年级学生的迪亚曾经在纽泽西州的公文式家教中心上过课,当时11岁的她,在数学的学习方面有困难,不过,迪亚待个2年就怀着複杂的心情离开了。迪亚表示,她喜欢那种规则的教法,但是觉得课程内容很沉闷无聊。迪亚说:「这变得很无趣,除此之外,在公文式家教中心所得到的技巧,并没有帮助她解决学校裡遇到的複杂问题。」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是公文式家教中心的热情支持者,家长和孩子都喜欢这种很精准的规则训练。9岁的汤美,就放弃今年万圣节的「要糖吃游戏」,他待在布鲁克林区某间公文式家教中心裡作功课,十几个小朋友裡面,只有两个人放假去了,其他的人则沉浸在认真的学习气氛裡。汤美的铅笔在3张作业纸上娑娑的写着,身旁还有一位老师在帮他计时。很快地,汤美就完成了他的任务,而且完全正确。住在皇后区的克莉斯汀在孩子念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送他们到公文式家教中心。

现在,克莉斯汀还是继续缴学费,女儿都已经13岁了,是曼哈顿「HunterCollegeHighSchool」的优秀学生,而11岁的儿子布莱恩则是「资优班」的学生。克莉斯汀表示,她不是不满意孩子们在学校学到的数学,但是她还是选择公文式家教中心。克莉斯汀说:「我已经给他们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就像是每天早上起床后要刷牙一样,你每天都应该要做20分钟的练习。」

查维斯认为,公文式家教中心不是准备考试的企业,他们很少关心全纽约市4年级和8年级的数学及阅读考试,这两项考试成绩决定了孩子国中和高中的入学。

管松春和他的太太美云经营了2间公文式家教中心,很多的学员都已经参加好多年了,他们正努力的挤进纽约市几所淘汰率高的高中。管松春并没有做出什麽承诺,他只有告诉家长,大部分跟随公文式家教中心学习方法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州的标准考试。管松春表示:「基本上而言,他们要的是表面的东西。该州的4年级标准化测验纽约市只有46﹪的学生通过,而8年级标准化测验的部分,只有23﹪的人通过。」

有些公立学校已经开始注意公文式教学法;在华盛顿,「HardyMiddleandWhittierElementaryschools」就把这种教学方式溷合在该校的数学课程,老师们等着看,这样的方式会带给标准化测验什麽样的影响。

公文式家教中心的老师负责人安娜表示,在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HardyMiddleandWhittierElementaryschools」大约30个6年级和7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达到「Stanford9test」的标准。

数学委员会的成员最近对纽约市的教育委员会,作出关于数学教学方向的建议。他们认为公文式教学法有潜在的价值,至少可作为学校数学课程的补充教材。委员之一的PhilipUriTreisman,是德州奥斯汀分校的数学教授,他认为孩子在自由气氛下学习的家长,常常会给孩子寻觅比较严格的课后活动。另外一名委员LynnA.Steen,他是St.OlafCollegeinNorthfield,Minn的数学教授,他认为公文式教学法对某些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辅助工具,但是他也认为,公文式教学法不应该成为学校教学内容的重心,因为这只是让学生学会技巧性的知识,却不懂什麽是数学。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2-11 00:51 编辑 ].
作者: 小雪花妈妈    时间: 2011-2-11 08:02

用一个很大的概念去抹杀一个小的概念,用事物的反面去质疑同样事物的正面,这样的一种逻辑真的很有说服力吗?.
作者: 小雪花妈妈    时间: 2011-2-11 10:08

我很理解楼主的困扰,楼主的孩子还小,在被动的让孩子接受公文学习的情况下,造成了很多问题,由此产生对公文,对学校的很多质疑,这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楼主的真实想法还是想交流如何来帮助引导孩子的学习,她质疑公文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但看楼主反映的这些事情,虽然起因是公文,但实际上还是如何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如果换一种,同样的或者相似的问题还是会存在。

幼儿园引入公文,肯定是有很多因素,这个大家都可以想到,对与错的讨论一直是存在的。如果在这里我们先不管这个问题,我们先客观的看一下家长的现实,就是选还是不选,选是出于对孩子了解吗?是肯定想让孩子早些接触数学,为小学打基础吗?还是随大流,顾面子(楼主不要生气,这是很多家长的真实想法,我觉得很正常),很多事情出发点的偏差对结果的影响是存在的。

接下来,孩子在接触公文(我想讨论的不仅仅是公文)的过程中,我们家长需要做些什么?在初,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不同长短的适应期,这是与每个孩子的年龄、智力发育等相关的,在这个阶段,家长是否细心的观察了?耐心的包容了?家长的眼光是否是关注在自己孩子身上多些还是更多的关心别人孩子的能力和成果?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首先要立足在自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或不成功,找到问题的突破;而不是通过别的孩子的成就来反衬自己孩子的状态。

公文学习本来提倡的就是针对个体学习的特点,它的教材编制和设计就是允许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学习进度,允许孩子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来决定自己学得快还是慢。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因为在很多家长的心理,一致的认为学得快,做得难是优秀的,成功的,学得慢始终徘徊在某个层次(*)是丢人的,失败的,这种观点反映到公文学习上,孩子很自然就成为题海战术的奴隶,孩子可以承受是家长的运气,孩子无法承受,就成为家长的一个遗憾。

(*),我想补充下,如果孩子学习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状态,其实就是孩子真实学习的反映,这个时候是孩子最需要鼓励和帮助的时候,家长给予鼓励引导,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跨过这个阶段,孩子就多了一份自信。可惜的是,很多家长往往认为这是一个放弃的理由,是一个抱怨的时机,是一个很丢面子的事情,结果孩子也失去了一次学习的冲击。

我在这个贴子里反复强调,不是要为公文说话。我想对楼主说的是,孩子正处于迈进学习大门的阶段,她以后的学习中,需要你们给予的支持很多很多。我们现在不是缺少教育资源,身边的选择很多,只不过怎么选,选了以后怎么做才是对孩子有帮助的。我的建议是,选择前要谨慎,选择了要鼓励孩子坚持,只有坚持一段时间,你才能够从中发现问题,选择了不等于不可以放弃,只不过放弃要比选择更谨慎,这样才不会在放弃之后发生重蹈覆辙的可能。

[ 本帖最后由 小雪花妈妈 于 2011-2-11 10:21 编辑 ].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1 12:05     标题: 无视道理,就会遭到道理的惩罚 并 回复 84#小雪花妈妈 的帖子

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美国,幼儿园都没有引入公文。您为何认为幼儿园引入公文是合理的?这个道理怕是不能不讲的吧?

公文数学客观上加重了幼儿园小朋友的负担,间接地增加了小学同学的学习负担,影响到家庭内部亲子关系的融洽,为攀比提供了标准,对幼升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说到底,无道理、无依据的在幼儿园引入公文,只不过是迎合少数家长抢跑的愿望,他们也许能成功也许不能成功,但无论如何,这种抢跑损害的是大多数正常发展的孩子的利益,是可耻的行为。即使那些在幼升小中通过公文获益的家长,最终还是把孩子的学习导入了血拼的题海战术,以致损害同学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所以这种抢跑还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这些道理怎么可以无视呢?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2-11 12:06 编辑 ].
作者: 小雪花妈妈    时间: 2011-2-11 13:19     标题: 回复 85#ccpaging 的帖子

首先,我并没有讨论过现在的幼儿园引入公文是合理,您从哪里得出这样的结论?反尔,我觉得您在极力证明幼儿园引入公文是不合理的,对不对?那既然你问了,我说,对于幼儿园引入公文是否合理,这不是我想在这里讨论的,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是不会用“对”或“不对”来回答您的。
其次,对于公文,在我看来,它就是一个学习方法,一个学习方法,你可以说它没什么效果,不是一个好方法;你也可以说,不错,它可以帮助到学习一些;但我无法理解,说一个学习方法一无是处,甚至害人。不管一个多么有效的学习方法,它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选择使用怎样的方式去学习,是学习者或是我们家长要自己去衡量的。
最后,对于您提出的很多问题和现象,我看不出与公文本身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它们更多的是教育环境的问题,教育手段的问题,甚至是社会教育弊病的问题,您不能从这些现象上某些家长的行为上简单的把责任归结到一个学习方法的推行上。我也是孩子的家长,我也很关系现在孩子的教育环境,学习压力等这些问题。但是不同问题的讨论,要放在相应的范畴中或者说前提下。如果将很多的问题搅合在一起,不但无法说清,还会混淆视听。.
作者: 佳嘉妈妈    时间: 2011-2-11 14:38     标题: 回复 85#ccpaging 的帖子

ccpaging,首先,一直以来非常认同与欣赏你的教育理念。
关于公文的问题,WW上已经谈论过很多次了,大家已经觉得没有必要再去讨论了。
一种教育方法一定对某些孩子适合,对另一些孩子是不适合的。
对于和公文先生的儿子是同一类的孩子,那就是适合的,那么你也没有必要苦口婆心的去劝说了,让这些孩子的家长沿着这条路坚定的走下去,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象我们家的BB,和公文先生的儿子非同类,自然而然远离公文了。.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1 15:02     标题: 回复 87#佳嘉妈妈 的帖子

嗯,无言了。
既然讲不出道理可以不讲道理,讲不出思想可以只讲方法,发现了问题又可以无视,然后在反诬对方混淆视听、、、那还能有什么话说。
不如,把小学语文中的语言艺术再好好研究,把“说理”教育先搞搞清楚,大概更现实一些。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2-11 15:06 编辑 ].
作者: hxy007    时间: 2011-2-11 15:05

引用:
原帖由 佳嘉妈妈 于 2011-2-11 14:38 发表
一种教育方法一定对某些孩子适合,对另一些孩子是不适合的。
对于和公文先生的儿子是同一类的孩子,那就是适合的,那么你也没有必要苦口婆心的去劝说了,让这些孩子的家长沿着这条路坚定的走下去,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象我们家的BB,和公文先生的儿子非同类,自然而然远离公文了。
  还是佳嘉妈妈是个明白人。公文数学是适合公文公孩子的数学,跟公文公子不同类的孩子去学公文数学那就造孽了!.
作者: 心海明月    时间: 2011-2-11 16:47

到底公文是什么,通篇也没看出来它的定义。应该不是一搬意义上的公务员写的公文吧?既然是孩子学的,为何叫公文呢?顾名思义,应该是公函类的东西吧?.
作者: qiqi05zh    时间: 2011-2-11 19:34

从没学过,照样不是学得好好的.
作者: yiyangmother    时间: 2011-2-11 20:36

幼儿园时学过,在学前所学的所有课中,最后悔的就是学了公文。把孩子做作业的心态弄坏了,做口算急的不得了,数字写的乱七八糟,总担心来不及。大人看孩子适合不适合再定坚持学不学公文吧。.
作者: ruthg    时间: 2011-2-11 21:22

引用:
原帖由 yiyangmother 于 2011-2-11 20:36 发表
幼儿园时学过,在学前所学的所有课中,最后悔的就是学了公文。把孩子做作业的心态弄坏了,做口算急的不得了,数字写的乱七八糟,总担心来不及。大人看孩子适合不适合再定坚持学不学公文吧。
好象有点这样.
作者: ruthg    时间: 2011-2-11 21:23

引用:
原帖由 小雪花妈妈 于 2011-2-11 10:08 发表
我很理解楼主的困扰,楼主的孩子还小,在被动的让孩子接受公文学习的情况下,造成了很多问题,由此产生对公文,对学校的很多质疑,这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楼主的真实想法还是想交流如何来帮助引导孩子的学习,她质疑 ...
同意你的部分想法..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1 21:43     标题: 回复 92#yiyangmother 的帖子

公司里边有个同事也这么说,因为是记下来的,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例如,做作业着急,不思考,不验证,也不知道如何验证。.
作者: yiyangmother    时间: 2011-2-11 21:49     标题: 回复 95#ccpaging 的帖子

作为过来人,我觉得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公文。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教好公文。我花了很长时间和精力来鼓励孩子克服着急的毛病。如果重新来过,坚决不学,贴我钱也不学。

[ 本帖最后由 yiyangmother 于 2011-2-11 21:50 编辑 ].
作者: zhangfengjia    时间: 2011-2-12 19:04     标题: 回复 56#ccpaging 的帖子

就“落笔就对“ 和“仔细“与您探讨

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尽管我与您是持不同政见的 ,  但是显而易见,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您在教育孩子的理论方面,系统方面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功底, 无论正确与否,也无论我自己是否赞同,总之你的阐述也给到了我自己新的视角。谢谢你。

但是就“落笔就对“ 和“仔细, 您的分析我并不认同, 我没有太多教育孩子的理论知识(尽管我的父母都是 中学的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 但是我有自己孩子学习的经验教训, 希望能与您切磋, 我家男孩从小都是很粗心的孩子, 既没有活跃的个性,却染有粗枝大叶的习惯。让我感觉就是一无是处。 虽然他是从幼儿园大班学习公文的(是在学校内学), 可能一些客观的原因,(比如没有持续坚持,作为家长我也比较放任,或则其他等等,)直到小学4年级左右,一直在学习上表现出很大粗心,无论是语文(错别字)数学(计算)还是英语(单词),所以成绩从来都没有90以上的,这让我很苦恼,孩子自己却无所谓,就像你所说的, 他认为他有自己的特点,粗心的缺点无关大碍。  但是我从来都不这样认为的,孩子的活跃很难培养,那么就一定要培养“仔细”,为了能改掉他的这个坏习惯, 我为他报读了公文教育中心的公文数学,和公文英语,(幸运的是儿子也不抵触,这是前提,当然也是在我的威逼利诱下)差不多经过将近1年半持续的训练, (这个过程中我的监督从没有放松,曾经引起过孩子爸爸的反感), 他在数学方面的粗心有很了非常明显的改善,(我赞同您说的通过训练达到仔细), 除了仔细,对数学的领悟也进步很大,很多奥数题目,他能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同学的妈妈说--我儿子在做数学的时候很专注。  所以,我认为训练是可以培养仔细的, 但是也要付出努力的代价。  另一方面,在语文和英语的粗心却没有任何改善, 所以, 我认为粗心的性格也是可以通过训练慢慢纠正的。.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2 23:43     标题: 回复 97#zhangfengjia 的帖子

欢迎探讨,实质上,不管我的观点如何偏激,都不用太在意。只要是探讨,都被视为对我的尊重。另外,“政见”一词比较敏感,还是说观点不同比较好。

您在后面说“训练”,我觉得是说到点子上了。“教育”一词在中文中的意思是“教化”和“培育”,说得偏激一点,“教育”的核心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也就是说,我们都是笨人和蠢人,必须要等待“智者”的“训练”,方才能成为可用之才。
而“Education”来自与词根“Educate”,其本意是bring up、bring out,直白地说就是带出来。显然,要“有”才能带出来,也就是说,西方之教育认为没有笨人和蠢人,也不需要什么智者,更谈不上训练。本以有之嘛!这种思想跟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吻合的,文明之源、文明的火种来自于人类本身。当然,有人相信地球文明来自于外太空,但这只是猜想,没有说得过去的证据。

反对公文,其实用不了什么大道理,不在一个层次。不过,公文有市场,其实还是中国式教育的阴魂不散。为什么要用这么刻薄的词汇呢?因为,“教化”和“培育”是需要有实施者的,同学们当然是被实施者,结果只有一种,被实施者的独立性丧失,对实施者无条件的服从。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工作中听领导的。很耳熟是吧?跟三纲类似。在这种训练的过程中,讲什么东西根本不重要,公文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工具,文学上我们可以用李白、杜甫、巴金、朱自清的作品,数学上我们可以用亚里斯多德、笛卡尔、牛顿、爱因斯坦,最终,只要是养成了服从的习惯就达到目的了。

同意一点,粗心大意可以被训练好,账面成绩貌似也可以不错(如果训练的不过份的话),甚至可能在短的时间就发生效果,但是训练的副作用,就是独立性的丧失和服从意识的建立。反言之,如果我们把训练放在一边,让同学们自主地去学习、总结,当然,BBMM可以帮助他,例如,做他学习上的伴,跟他同甘共苦,也许他还是会走弯路,甚至账面成绩会出现一定的下滑、、、如果这一切换来了自信、独立,养成了兴趣,慢慢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那么,以走弯路和账面成绩的下滑作为代价是否值得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您的答案是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2-12 23:57 编辑 ].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11-2-13 00:46     标题: 回复 98#ccpaging 的帖子

也许有人觉得,对于公文似乎不必扯那么远,谈到独立性的丧失与服从意识,抑或以为这些东西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以为不然。事实上,启蒙教育和小学教育,大而言之,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首先是一种底线教育,是把人成为人,而不同于动物的教育。即便是数学菲尔兹奖的得主,如澳大利亚的陶哲轩,越南的吴宝珠,这样的数学天才也要返回去接受完成所有的文学和历史课程。因为,他们太聪明,聪明到没人敢让他们成为少数人的工具,为少数人的利益去对付大多数人。如果这也扯得远了,那么再说得近一点,现在的小学同学在将来一定会有一部分人去当兵或者当警察,不敢想象,如果这些人没有独立性而只知道服从,会是什么的情景,也就是说,他们学会了使用棍棒、枪、炮,会服从某些人的利益而把枪口对准生他养他的人吗?此时,我们可以选择祈祷、盲目的乡愿,抑或是鼓励他们的独立性,使他们成为人,而不是只知道服从的狗腿子。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在反对您采用公文,其实不是。正如我前面所说,任何对教育方法的讨论都是有局限性的,讨论方法之优劣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并不反对您采用公文,甚至也不反对您用公文改善孩子的粗心大意。
不妨,视公文为一剂药,它可能适合某些孩子在某些阶段的需求,正如一个理智的医生不会盲目地去批评别的医生的药方一样,但这个医生要告诉您,这味药的副作用是什么。当然,我不是医生,也不是教育专家,甚至都不是教育工作者。只不过,一人计短,众人计长,讨论就是聪明的“医生”,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何时用这味药,怎么用,什么情况下适可而止,不会让这味药变成毒药,产生副作用。当然,聪明的“医生”不会给所有的人,健康或者不健康的,都开药。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2-13 01:07 编辑 ].
作者: 旺旺她爸    时间: 2011-2-13 08:13     标题: 回复 98#ccpaging 的帖子

cc真是越来越猛了,我只要看看就可以了,都给你说完了。.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www.321ww.org/)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