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怀旧] 记忆碎片 [打印本页]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19 22:15     标题: 记忆碎片

人的记忆真是很奇怪,越是早年的,越是烙在心里似的。人的友谊也很奇怪,越是逆境中产生的,越是刻在记忆里。
事情要从父亲老友来自远方的探访说起。
苏伯伯苏伯母定居北京,一口京片子掩盖了原先的糯甜。说来话长,苏伯伯是父亲曾经的老师,父亲留校执教后,又成为了同事。第一次见到苏伯伯的时候,中国刚刚经历完一场浩劫。苏伯伯从美国学术研讨后,回到了中国。他的哥哥早年留学美国,在某所常青藤学校里任教,苏伯伯坎坷的年轻时代,便因他而起。
苏伯伯给我带来了一大堆的美国邮票,花花绿绿的,这本集邮册,在老房子里,应该还能找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带来的一支可擦圆珠笔和一套漂亮的水笔。当我带到学校摆显的第二天,圆珠笔便失踪了。我伤心了很久,他听说了,又邮寄了一支过来。
苏伯伯已经74岁了,这次过来是为了与他未曾谋面的堂兄妹见上一面。他打电话过来,说他已经在上海的时候,父亲已经惊喜得几乎要欢呼起来。
第二天一早,父亲母亲便催着我们起床,因为大家约了在某饭店聚餐。
见苏伯伯苏伯母,对我的冲击力虽没父母的大,但那种欣喜也是真实地存在着。他们没带孙子过来,让女儿稍稍有些失望。
苏伯母还是那么健谈,而能把过去那么难堪的故事讲述得那么轻描淡写,也只有像他们那么乐观的人才能做到的吧。
苏伯伯和父亲的友谊要从六十年代末说起。.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19 22:27

父亲还是学生的时候,苏伯伯担任他信号课的老师。那时的苏伯伯非常年轻,业务已经在这方面属于拔尖人物。父亲留校任教,也分在了另一个系里。因为整个学校的上海人不多,几个人上海人走得便比较热络。但这也只是同乡之间的感情。
不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苏伯伯因为远在美国的哥哥,再加上对电台专业的精专,他被打成敌特,被占领了学校的造反派关进了阴暗的地下室。每个上海同乡都被传到,要求揭发苏伯伯的罪行。
父亲当时三十岁不到,一向不理政治。其他几个同乡迫于淫威,吞吞吐吐地揭发了一些琐事,希望能够幸免于难。一时间,与苏伯伯有关的同事都躲了起来。
造反派终于找上了我父亲。.
作者: yaj3333    时间: 2009-10-19 22:27

板凳,继续来看片子.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19 22:28

引用:
原帖由 yaj3333 于 2009-10-19 22:27 发表
板凳,继续来看片子
谢谢,我去睡了,明天再续。.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0 10:20

父亲当时可能并没有想很多,他只是凭着良知和直觉,在造反派的威胁利诱之下,重复着同样一句话:我从没发现他的敌特行为.无计可施之下,造反派正想动用武力之时,父亲力喝住:报家庭成份!造反派心中一凛,父亲心喜,嗓门也高了八度:我是工人家庭,你们一一报来,谁比我成份再说.现在听来,觉得实在可笑,但当时确有解救的攻效.父亲就这样被放了出来....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0 10:44

苏伯伯并未因此而获得解放,依然被关押着.
苏伯母掰开蟹壳,细细地品着蟹黄.她停下手,说道:当时刘某某说我家老苏在宿舍安装敌台,造反派去搜,搜出一台半导体收音机,那是老苏从苏联带回来的.这成了老苏的罪状.刘某某也是上海同乡,他揭发了苏伯伯,却只得了片刻的安宁,没过多久,他也遭受同样的待遇,只是换了另一个罪名.
苏伯母继续说着,苏伯伯显得有些局促,也许重提旧事,会让他心有余悸.他从未提及他在黑屋里的遭遇.
苏伯母非常健谈,是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经常出国参加医学会议,所以游历比较丰富.她提到刘某某时,还是叹了口气:这个人九二年就去世了,肺癌,他碍于以往的过节,不好意思找我们.最后还是院长出的面找的我.我给他找了北京最好的肿瘤科专家,但已经晚了,他不到半年就走了.文革时,谁都想保自己,我们能理解的.
从刘某某,他们提到几个以前的同乡,现在只剩下苏伯伯和我父亲了.说到这里,我心中不免有些悲伤.生死,我还是无法参透..
作者: 兔头妈妈    时间: 2009-10-20 10:46

我的父亲原来是上海中学毕业的,就是因为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在国外,从此高考资格被取消,爸爸辅导的同学却考上清华,而我的父亲就此下放支边远离上海,就此沉默一生。.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0 11:21

引用:
原帖由 兔头妈妈 于 2009-10-20 10:46 发表
我的父亲原来是上海中学毕业的,就是因为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在国外,从此高考资格被取消,爸爸辅导的同学却考上清华,而我的父亲就此下放支边远离上海,就此沉默一生。
抱抱,这样的故事太多,也许只是沧海一粟,可却是个体的全部.再次拥抱,我父亲也是上海中学毕业的..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0 11:28

苏伯伯被关押了差不多快一年,分居两地的苏伯母一直不知情,苏伯伯信中并未吐露半分.苏伯母是个急性子,弄不好就会闹将过去.一日,她在北京街头遇到了出差的院领导,书记想躲开她,她心生狐疑,追了过去..
作者: cindy的妈    时间: 2009-10-20 11:34

等待中.......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0 11:40

从书记的闪烁其词,苏伯母预感不妙,回校请假,急匆匆地赶去哈市.苏伯伯憔悴地出现在她面前,她心如刀绞.她并没冲动,想到了一个解救苏伯的办法.她对造反派说:你看,老苏咳嗽不止,照我的经验,他可能是得了肺结核.这病可是传染的,你们胆子挺大,还敢跟他呆一起?.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0 11:58

造反派开始吓傻了,冷静下来后,半信半疑,将苏伯送进军区医院.离开黑屋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打通医院关节.没等苏伯离开黑屋,苏伯母速速离去,跑到邮电局,托了熟人与军区医院院长打了招呼.接下来,似乎一切都很顺利.说到这里,苏伯母眼里充满了感激:多少人冒着生命危险和政治危险,成功地解救了苏伯.

[ 本帖最后由 随风飘逝 于 2009-10-20 12:01 编辑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0 12:10

苏伯住进了医院,医院方面做了一些安排.苏伯虽未完全获得自由,但在军区医院,造反派也不敢造次.苏伯是业内翘楚,不久,接到一份调令,需要他急赶广州军区做教官.正整装待发之际,突接指示,原地待命.原来,林彪摔死了!本想着可以远离造反派,如此一来,命运变得扑朔迷离..
作者: ffmama    时间: 2009-10-20 12:29

等待中。。。。。。.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0 13:17

虽然国家建设陷入停滞状态,但没有一个政权会忽略国防建设.像苏伯伯这样的人才,在关键时刻,还是被启用.
苏伯母问父亲:你知道造反派为什么会关老苏这么久吗?
父亲一愣,反问道:难道不是因为特务问题吗?
苏伯母轻轻一笑,苏伯伯推了她一把,不让她说下去..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0 13:36

我们的好奇心都被苏伯母挑了起来,连忙问:说呀,说呀.
苏伯母笑着白了他一眼,说:都这么多年了,有什么了,老孟又不是外人.
接着,她说出了惊人的秘密:他们是想对付老孟的!这句话,却是在父亲意料之外的,平时沉稳的他也有些坐不住了,急问: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苏伯母说: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好像是为你搞的电台小组.这小组是父亲因为攻关打击苏联特务搞的反敌台小组,但他们想冠以敌台的帽子,乘机将我父亲和苏伯这样的技术骨干搞成敌特.由于我祖父祖母都曾作为行业代表被毛主席接见并留影,因此从我父亲这里入手颇有几分难度,于是,苏伯伯成为他们的突破口,并可一箭双雕.
苏伯母笑笑说:他们的聪明全放在搞人上了.
父亲沉默了,很久没有说话.

[ 本帖最后由 随风飘逝 于 2009-10-20 13:37 编辑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0 13:53

听着memory,在静静的午后静静地回忆.随着记忆力的衰退,极想笔勤快一些,又往往会被琐碎所累.再想起,只能是断断续续的片断.红茶的香味袅袅升起,眼睛有些浸润了.
像苏伯这样的人,即使遭受不公,但一声军令,又会尽心地投入工作.像我父亲这样的人,即使在逆境中,依然泰而处之.他们在文革期间,形成了一个个令人感觉欣慰的故事.在灰色恐怖下,他们给生活增添了一丝温暖的色彩.
父亲是我今生最初的崇拜,即使我们之间会有争议,但他在我心中,永远是铮铮铁骨,又带着一股清高之气.

[ 本帖最后由 随风飘逝 于 2009-10-20 13:54 编辑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0 14:06

他们的友谊未因时间而消褪,像醇酒,越来越浓烈.困境中建立起来的那种相互欣赏相互信任相互托付,已经越来越难以寻觅.
苏伯伯辗转调到北京,后转行,成为该行业第一代专家.是金子总会发光,七十岁那年退下,成为闲云野鹤.苏伯母虽比苏伯大一岁,依然活跃在医学领域.
我很好奇他们俩这次的出行,苏伯母又讲了一个故事,也许与这个故事比起来,苏伯的遭遇已算不得什么..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0 14:16

苏伯原籍在江浙某小镇,他父亲很早就离家在上海洋行做事.他从未去过老家,与老家也无联系.前些年,有信件寻了过去.苏伯打开,是他叔叔的儿子写来的.苏伯因文革阴影,没敢联系.苏伯的叔叔曾是国民党将军,抗日战争之后,因反对内战,离开部队,回到故里.
解放不久,他叔叔去世.
文革伊始,他叔叔的子女从此陷入噩梦..
作者: candyr    时间: 2009-10-20 19:16

真高兴又能看到你的文章送花继续啊

[ 本帖最后由 candyr 于 2009-10-20 20:06 编辑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1 10:56

引用:
原帖由 candyr 于 2009-10-20 19:16 发表
真高兴又能看到你的文章送花继续啊
谢谢!.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1 11:11

中国搞事有个特点,啥都喜欢搞个指标,GDP有指标,财政收入有指标,……在那个年代,连右派、反革命也有个指标。
小镇里需要搞个典型,国民党将军的家属还不是首当其冲吗?
说到这里,插上一段往事,是母亲厂里发生的事情。
一个生产小组开会,评选右派。整个会场一片静默,都是同事,谁也不好意思先开口。评先进,还好说,这个评右派,怎么可能?可是,这件事确实在那个年代发生了。
大家坐了很久,都没有人开口。这时,有个人尿急,离开会场去上了趟厕所,回来,他便成了右派。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一场尿,给自己带来了政治悲剧和人生悲剧。
他想不开,跳了厂后的池塘。
事后,他的那些同组同事是怎么想的,不得而知,但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么悄然消失,没有人为此负责,倒有人在一旁暗自庆幸。
苏伯的堂兄弟们在那个小镇上,成为反革命,批斗游街,受尽折磨。而苏伯更不敢去联络他们,他已经扣上了敌特的帽子,再加上一顶反革命侄子的帽子,他的日子更加不会好过了。
待到人大会议召开期间,他堂妹找上门来。她在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偏远的山区,因为当地缺少师资,她以民办教师的身份才找到安身之所。她是来北京开人代会的,顺道寻亲。
她带来了一本家谱,苏伯捧着沉甸甸的家谱,决意回老家一趟。
这就是苏伯此行的目的。.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1 11:15

父亲因祖父母的成份得以在文革期间幸免于难。这也难怪,那个年代,成份很重要。
母亲厂里有个女工,是苦出生,根正苗红。一次她发现自己少了五块钱,她马上报告了保卫科。她怀疑是同宿舍的某资本家成份的女工所偷,因此,该女工被保卫科带了出去。
不管保卫科这么威逼利诱,女工不肯承认自己偷了那5元钱。她虽然被送回了宿舍,但实际上已经被监管起来。她在当晚,用裤腰带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样的小人物故事,在当时根本算不得什么吧。

[ 本帖最后由 随风飘逝 于 2009-10-21 12:45 编辑 ].
作者: 小河小鱼    时间: 2009-10-21 16:31

智慧的苏伯母。。。
鲜闻这类事件,好看的,继续啊LZ。。。.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3 11:29

引用:
原帖由 小河小鱼 于 2009-10-21 16:31 发表
智慧的苏伯母。。。
鲜闻这类事件,好看的,继续啊LZ。。。
谢谢,谢谢你的花!.
作者: zhuzhu119315    时间: 2009-10-23 13:00

继续呀,等着看.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3 13:39

母亲曾经跟我讲过一些过去的事情,她甚至希望我能写成一本书,可惜,我能力不够。对于她的那些回忆,稍作一些整理,希望自己哪天有兴趣了,再做个整合。
对于外公外婆家的一些事情,母亲是避而不谈的。但二姨夫告诉我,其实,大舅舅是当时相当有名的造反派。记忆中的大舅舅是电影队放映员,当时的放映员别提有多威风了。想看免费电影吗?有个做放映员的舅舅别提有多美了。大舅舅很少有笑容,家里人在我不乖的时候,总是拿大舅舅吓唬我,所以,小时候我就很怕他。
大舅舅在七十年代初下放到农村了,很少在家。其实他对我并不凶,就是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让人有些发怵。记得唐山地震那会儿,人心惶惶的,母亲将我送到大舅舅家。大舅舅在当地的变电站工作,院子外是一片草地。大舅舅将两张大床支在草地上,一张是我和表姐睡,另一张是我舅妈和表弟睡,他自己依然呆在院子里。
我和表姐两个人兴奋得睡不着,偷偷地说着话。四处是小虫的鸣叫声,星夜就像一块缀着钻石的深蓝色布料,低垂在床顶上。两个人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第二天,就听说附近的小桥半夜摇动,有人在桥上差点掉进水里。果真去瞧,小石桥的石头松在一旁。
大舅舅第二天上午从集市上买了一只大西瓜,用吊桶放进了水井里。中午的时候,大舅舅说要开西瓜给我们吃,我们拥到水井边。大舅妈吓得让我们躲在一边,倒是大舅舅鼓励我们去把西瓜捞上来。我们像在钓鱼一样,打捞着大西瓜。西瓜圆滚滚的,怎么也不听话。大舅妈有些着急了,说:“再给你们弄下去,西瓜得烂了。”这时,大舅舅上前捞出了西瓜。
从井里捞出的西瓜真是清凉香甜啊,冰箱里拿出来的西瓜可是不能比的。
那次,我突然觉得大舅舅不那么可怕了。
二姨夫跟我说了大舅舅的事之后,我去问过母亲,母亲支支吾吾地,半天才说:“他也就是年轻气盛,会点拳脚吧。”
现在看看大舅舅,都有些老好人的模样了,二姨说他整个就是个老年痴呆。.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3 13:45

引用:
原帖由 zhuzhu119315 于 2009-10-23 13:00 发表
继续呀,等着看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3 13:58

说起唐山大地震,不得不说是场大悲剧,可对我们远离震中的孩子来说,那段时间却是一段很有趣的经历。只有在偶尔的一些事情上,心里会涌起一种悲哀同情的情绪。
不知哪一天开始,家家开始搭建防震棚。油毛毡变成稀罕物,连我们孩子手头上能有块碎片,都是个可以炫耀的事情。用根铅丝就可以锁门了,只在一块空地上,就能搭建几乎一栋楼的人家,孩子们的家靠得更近了,串门变得更加容易。我几乎每天都要母亲扯着嗓门叫,才会从别的那个棚子里奔回家吃晚饭。
学校也搬到了操场上了,学生们带着小板凳上学,老师在树上挂块小黑板就可以讲课。那时,我很兴奋,是不是很像抗战时期,红小鬼上课的场景啊?
但谣言越传越凶,恨不得全中国都成了震中,因为害怕周围的楼房倒塌会压在我身上,母亲想来想去,才把我送到乡下大舅舅家的。
不记得是上几年级的时候了,班上来了个新同学,圆圆的脸蛋,很害羞。老师介绍说,她是唐山大地震的孤儿,希望全班小朋友都能关心她。那时,我心底才隐隐感到唐山大地震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没有了爸爸妈妈,孩子是多么的可怜。到现在,新同学的脸依然在我脑海里微笑着,但我连她的名字都给忘掉了…….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3 14:09

我们的童年还是很快乐的。附近有打麦场,可以撒野奔跑;附近有农田,可以偷偷地吮吸新苗的甘汁;附近有水塘,可以捉蟛蜞……我甚至想过去挖草药,可以换钱买梨膏糖吃。
外公家是在机关大院的,里面有个很大的树林,密密地长着杉树。外公在文革期间是落了难的,他变得越发地孤僻。文革后,大院被割了一大块出去,树林变成了大马路。外公很能打呼,呼噜声惊天地动鬼神,一次正好有汽车经过,房屋被震得颤抖。我万分崇拜地说:“外公真厉害啊,打呼噜都把地给震了。”引得家人一阵哄笑,但外公依然故我地打着呼噜。
外公是个有故事的人,据说他自己写过自传,但他去世后,没有人找到那本自传,想来,最后他还是付之一炬了。.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3 14:21

外公出生在一户殷实人家,读的是私塾,后来就在家里的药铺里做事,会一些医术。九一八事件之后,抗战的烈火很快燃烧到苏浙一带。他只是因为一腔热血,不愿意做亡国奴,参加了革命。因为他原先在药铺里做账房先生,所以药铺成了联络点,他成为当地地下站主管经费的负责人。
外公是沉默寡言的,所以我很敬畏他。他有时为表示对我的喜欢,抓住我的手,我竟然会毛骨悚然。真是罪过,小时候真是很不懂事。跟母亲提到这点,母亲说:这是他的职业习惯。看了《潜伏》,自己似乎也有点明白了,惜字如金是他生存的本能。母亲说,直到全国解放后,外婆才知道外公的真实身份。可见,外公是多么会保守秘密。
母亲出生时,正值鬼子大扫荡。一听鬼子来了,连接生婆都吓得跑了出去,扔下外婆和母亲两个人在冰冷的屋里。.
作者: candyr    时间: 2009-10-23 14:39

快乐的童年,又见蟛蜞,却是如此亲切,LZ继续啊
梨膏糖是什么啊?

[ 本帖最后由 candyr 于 2009-10-23 14:42 编辑 ].
作者: 小河小鱼    时间: 2009-10-23 16:05     标题: 回复 32#candyr 的帖子

上海老城隍庙产销的梨膏糖,最早在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有本邦、苏邦、杭邦、杨邦之分,旧社会卖梨膏糖叫做“三分卖糖,七分卖唱”,为了让人们知道梨膏糖所用草药的功效,卖梨膏糖的人还编了一首歌,“一包冰屑吊梨膏,二用药味重香料,三(山)楂麦芽能消食,四君子打小囡痨,五和肉桂都用到,六用人参三七草,七星炉内生炭火,八卦炉中吊梨膏,九制玫瑰均成品,十全大补共煎熬”。如今,梨膏糖不再依靠手工制作,梨膏糖的品种也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火腿梨膏糖、百果梨膏糖、玫瑰梨膏糖、桂花梨膏糖、金橘梨膏糖等二三十种,特别是止咳梨膏糖颇受欢迎。.
作者: 小河小鱼    时间: 2009-10-23 16:08

唐初的政治家魏征据传是个十分孝顺的人。他母亲多年患咳嗽气喘病,魏征四处求医,但无甚效果,使魏征心里十分不安。这事不知怎的让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即派御医前往诊病。御医仔细地望、闻、问、切后,处方书川贝、杏仁、陈皮、法夏等味中药。可这位老夫人的性情却有些古怪,她只喝了一小口药汁,就连声说药汁太苦,难以下咽,恁你磨破嘴皮子地劝说,可她就是不肯再吃药,魏征也拿她没办法,只好百般劝慰。
  第二天老夫人把魏征叫到面前,告诉魏征,她想吃梨。魏征立即派人去买回梨,并把梨削去皮后切成小块,装在果盘中送给老夫人。可老夫人却因年老,牙齿多已脱落,不便咀嚼,只吃了一小片梨后又不吃了。这又使魏征犯了难。他想,那就把梨片煎水加糖后让老夫人喝煎梨汁吧。这下可行了:老夫人喝了半碗梨汁汤还舐着嘴唇说:好喝!好喝!魏征见老夫人对煎梨汁汤颇喜欢,但光喝梨汁汤怎能治好病呢?因此他在为老夫人煎煮梨汁汤时就顺手将按御医处方煎的一碗药汁倒进了梨子汤中一齐煮汁,为了避免老夫人说苦不肯喝,又特地多加了一些糖,一直熬到三更。魏征也有些疲惫了,他闭目养了下神。等他睁开眼揭开药罐盖,谁知药汁已因熬得时间过长而成了糖块,魏征因怕糖块口味不好,就先尝了一点,感到又香又甜,他随即将糖块送到老夫人处,请老夫人品尝,这糖块酥酥的,一入口即自化,又香又甜,又有清凉香味,老夫人很喜欢吃。魏征见老夫人喜欢吃也心中乐了,于是他就每天给老夫人用中药汁和梨汁加糖熬成糖块。谁知老夫人这样吃了近半个月,胃口大开,不仅食量增加了,而且咳嗽、气喘的病也好了。
  魏征用药和梨煮汁治好了老夫人的病,这消息很快传开了,医生也用这一妙方来为病人治病疗疾,收到了好的效果。人们就称它梨膏糖。.
作者: candyr    时间: 2009-10-23 19:30     标题: 回复 34#小河小鱼 的帖子

哈哈,详尽的解释,谢谢!送花.
作者: 花儿心藏的妈妈    时间: 2009-10-26 12:15

好故事!.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6 13:07

引用:
原帖由 candyr 于 2009-10-23 14:39 发表
快乐的童年,又见蟛蜞,却是如此亲切,LZ继续啊
梨膏糖是什么啊?
谢谢,以前会有人来换东西的,一支空牙膏壳也可以换块糖,我有次将新牙膏全挤到小碗里,换糖吃。.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6 13:08

引用:
原帖由 小河小鱼 于 2009-10-23 16:05 发表
上海老城隍庙产销的梨膏糖,最早在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有本邦、苏邦、杭邦、杨邦之分,旧社会卖梨膏糖叫做“三分卖糖,七分卖唱”,为了让人们知道梨膏糖所用草药的功效,卖梨膏糖的人还编了一首歌,“一包冰屑 ...
好详尽,谢谢啦!.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6 13:09

引用:
原帖由 花儿心藏的妈妈 于 2009-10-26 12:15 发表
好故事!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6 13:30

母亲身上还带着胎血,滚到了泥地里,浑身沾满了泥土。外婆无力将她从地上捡起,只能任由她在地上哭。伪军带着日本鬼子从外婆家门前拐过,知道里面刚生孩子,怕晦气,根本没有进门,就走了。等鬼子走后,接生婆又回到屋里,擦洗干净我的母亲。母亲的嘴唇已经哭得发紫了,何况还是在已经微微凉了的十月。

本来外婆以为我母亲会死去了的,结果健康地活了下来。不久母亲生了一背的疮,实在没法,有人弄来一包石灰,生生地抹在母亲娇嫩的皮肤上。皮肤焦灼了,留下了终身的印记,却也治好了她的疮病。

一次鬼子突然检查,闯进了镇上的店铺。当时外公刚领回了活动经费,还没来得及转移,就听到门外一阵骚动。他四顾周围,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藏起这些钱。如果被搜出来,钱是小事,整个地下站的工作可能就陷入困局。他抬眼看到梁上挂着的篮子,慌忙将钱放进篮子里。药铺里能有什么呢?鬼子总不能抢着吃药吧。篮子不显眼,鬼子搜了一会,拿了点零碎小钱,悻悻地走了。

鬼子搜屋时,他的心怦怦乱跳,又不敢看梁上的篮子,只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站在门外。见鬼子走了,他连忙将钱取出来,埋在店后的菜园子里。.
作者: candyr    时间: 2009-10-26 13:42     标题: 回复 37#随风飘逝 的帖子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6 13:47

据母亲说,外公差点没命了的。这事说来就话长了。
外婆家三千金,是我外太公公最遗憾的事情。可这三千金,是镇上出了名的三朵金花,个个长得如花似玉。外公年轻时,一表人材,原先倒有个指腹为婚的媳妇,长大后,外公没有看得上那女孩,喜欢上了我外婆(外婆很八卦,还打听到那个女孩后来是家附近点心店里卖筹子的,指着让我母亲看过)。外婆,对我外公也是一见钟情。这一对,可以说,是金童玉女。母亲说,老邻居见到他们兄弟姐妹,都说没有他们的父母漂亮。
这本来不是个问题,但偏偏外婆有个妹妹,长得最漂亮。她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听戏,特别是京戏。哪里有好戏,她就追到哪里,跟现代的粉丝似的。
喜欢京戏,本来也没问题,偏偏就在这里出了事情。
一天,她去戏园子看戏。故事就是这样的老套,《烟雨蒙蒙》这样的琼瑶故事很狗血地发生在我这个姨奶奶身上。.
作者: 彤彤妈妈    时间: 2009-10-26 14:22

追.
作者: 花儿心藏的妈妈    时间: 2009-10-26 14:47

期待!.
作者: cks_gs    时间: 2009-10-26 15:57

期待!.
作者: candyr    时间: 2009-10-26 16:18     标题: 回复 42#随风飘逝 的帖子

好看,继续啊.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6 16:37     标题: 回复 43#彤彤妈妈 的帖子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6 16:38     标题: 回复 44#花儿心藏的妈妈 的帖子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6 16:39     标题: 回复 45#cks_gs 的帖子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6 16:40     标题: 回复 46#candyr 的帖子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6 17:12

那男人是当地的军阀,很魁梧,英俊谈不上,但有几分豪气。军阀拦住了姨奶奶,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也许,这就是劫数。姨奶奶当天就被抢走了,一夜无音讯。外太公外太婆焦急地到处寻找,却只听说她被一队人马带走了。外太公是个老实的生意人,无从得到更多的信息。终于,三天后,姨奶奶被送回了家。过了几天,又被迎娶进门,做了四姨太。
她索性安心地做起了姨太太。抗战时期,她男人奋勇杀敌,倒也算得上一条汉子,与当地新四军的关系也处得不错。但抗战一结束,内战就拉开了序幕。外公受党组织的委托,劝他投诚。外公以连襟的身份前去拜访他,军阀在大院里摆上了几个小菜和老酒,一边聊天一边喝酒,两人还摆上了象棋,干上了。外公见气氛很好,开始探他的口风。谁知,一下子捅了马蜂窝。他跳了起来,让卫兵将我外公绑在院里的一棵大树上,掏出枪,顶在外公的脑壳上。
外公当时以为自己一定会没了命的,他闭上了眼睛。这时,军阀的副官拦住了,苦口婆心地劝他:“将军,留条后路吧,好歹他也是你的连襟啊,不看他的面上,也看你二姐的面子上啊!”
军阀放了他,但让他回个话:战场上见!
母亲跟我说这段的时候,我开玩笑地问母亲:“外公可有尿湿裤子?”
母亲说:“怎么可能呢?你外公那么坚强。”外公是很坚强,他是因胃癌去世的,病魔折磨时,他连哼都不曾哼过。
那一场战役,将运河染红,两岸都是尸体。在那次战役中,军阀战败身亡。他与外公的主张不同,但外公一直都很敬重他是一条汉子。

[ 本帖最后由 随风飘逝 于 2009-10-26 17:17 编辑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6 17:14

军阀为他的主义而亡,却留下了姨奶奶,为他的历史受了一辈子的罪,外公也因为他屡遭排斥。久而久之,外公话越来越少,他将他的苦闷付诸于文字,借着文字发泄着。所以在我眼里,他是个写了一手好毛笔字,然而脾气很古怪的老头儿。
我说不上来是否喜欢他,但他对我是寄予了很大希望的,他觉得只有我能够继承他的衣钵。他解放后,从事了法律工作。小的时候,我是个很爱看书的孩子,如饥似渴,只要能捞到一本书,就能坐在那里半天不动弹。外公有个很大的书橱,里面装着一些古装书和法律书籍。他有把小锁,锁着他的书。当时有些书是内部参考书,不对外出版的,比如说《侍卫官杂记》、《孽海花》等等。

[ 本帖最后由 随风飘逝 于 2009-10-26 17:37 编辑 ].
作者: jakejiang    时间: 2009-10-26 17:39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小河小鱼    时间: 2009-10-26 17:50

每天追一点
否则会很累.
作者: candyr    时间: 2009-10-26 19:32     标题: 回复 52#随风飘逝 的帖子

又掉坑了,心甘情愿地坠落.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6 20:48     标题: 回复 53#jakejiang 的帖子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6 20:48     标题: 回复 54#小河小鱼 的帖子

嗯,美女。.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6 20:50     标题: 回复 55#candyr 的帖子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6 21:08

我对外公的书橱有兴趣,我小姨对外公的衣橱有兴趣。据说外公有收藏钱币的爱好,有次我要做个毽子,外婆随手给我一枚铜板,还没踢几下,就被小姨硬抢走了,她说是她的。似乎很小的时候,我就不是很在乎钱的孩子,所以,三十岁以前的我不懂得珍惜,东西乱扔,毫无章法。她抢走了,不过就是毽子毛下的一块铜。回到家,跟母亲诉苦,母亲说是你自己不懂得珍惜,那枚铜板是康熙年间的。为了搞懂什么是康熙年间,我隔着玻璃,在外公的书橱里看到了一本辞海,孤零零的一本,不成套。我问外公借辞海看,外公没有板着脸,反觉得孺子可教,把书橱的钥匙所藏之处指给我看,告诉我:第一行的书,你不可以看。其他的,你都可以。
打开书橱,我拿出的第一本书不是辞海,而是《狄公案》。很快,我就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外婆叫我吃晚饭,却怎么都找不到我,我已经完全沉迷在书中。
《狄公案》之后是根据《洗冤录》改编的宋慈故事。我跟着宋慈一起探案,有时故意不去看结局,自己先推测结果。如果推测正确,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
喜欢看侦探故事,便是从外公的书橱开始的。
这些年,母亲喜欢跟我叨唠过去的事情。她讲到外公的一些事情。她觉得外公、外婆、姨奶奶和姨爷爷的事情,写成一本书,实在可以算上不错的抗战故事。
但这太需要历史的积累了,我手头没有资料,光靠母亲的记忆是无法形成的,不说我的那两刷子也就那么回事儿,单单就说一点,就足以打消我的念头,母亲出生于1947年,很多事情,她也只是道听途说,很多事情说不准就不是真实所在。

[ 本帖最后由 随风飘逝 于 2009-10-26 22:04 编辑 ].
作者: 小河小鱼    时间: 2009-10-26 22:30

引用:
原帖由 随风飘逝 于 2009-10-26 21:08 发表
我对外公的书橱有兴趣,我小姨对外公的衣橱有兴趣。据说外公有收藏钱币的爱好,有次我要做个毽子,外婆随手给我一枚铜板,还没踢几下,就被小姨硬抢走了,她说是她的。似乎很小的时候,我就不是很在乎钱的孩子,所以 ...
似乎,这段就是记忆碎片的结尾了?.
作者: cks_gs    时间: 2009-10-27 08:48

不会是结尾,还有很多故事呢.
作者: 花儿心藏的妈妈    时间: 2009-10-27 09:26

等呀等!.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7 09:51     标题: 回复 60#小河小鱼 的帖子

请参照你的下一楼。.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7 09:52     标题: 回复 61#cks_gs 的帖子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7 09:52     标题: 回复 62#花儿心藏的妈妈 的帖子

马上就来…….
作者: 花儿心藏的妈妈    时间: 2009-10-27 10:03     标题: 回复 65#随风飘逝 的帖子

突然感觉俺很不厚道,一直追着你!故事真的很好,如果写成本子一定是好剧!.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7 10:43

外公很节省,每天的饭桌上总是老三样:青菜、豆腐、白米饭。他从来不沾手家务,唯一会做的事情就是用铁锹铲去青砖上的泥土。过去的家里铺的都是小块的青砖,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时间长了,青砖上积上一层黑土。一段时间,他就会蹲在地上铲掉这层土。他很专注,就像在看他的卷宗。
外公老年做的一些事情颇让我不以为然。毛爷爷老年时犯错,想想,我外公这种凡人犯点错,也不奇怪。外公一直郁郁不得志,全拜姨奶奶的那个死鬼老公所赐。他解放后就在地方法院工作,一直干到离休。一次在我不以为然的口吻中,母亲告诉我,其实外公这个人算得上秉公执法,因此也遭受过排挤。
她说了一个案子。案子发生在文革初期,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工有一天被发现飘在YZJ附近,身体已经开始腐烂。尸检后,发现女工怀有两个月的身孕,因此她的未婚夫有着最大的嫌疑,很快被收监审查。未婚夫一直否认与之有肉体接触,几番恶审,他不得不承认因为害怕奸情暴露,不得已杀了她。.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7 10:44     标题: 回复 66#花儿心藏的妈妈 的帖子

没什么啦,今天上午遇到一点事情,朋友想闪婚,我劝她不要冲动。.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7 11:18

这案子被外公接手,他感觉到口供有很多疑点。尸体是在YZJ附近发现,按照当时的水流速度和地形,抛尸地点应该就在NJ附近。嫌疑人这段时间并未离开过本地,所以说,他应该有不在现场的证据。在司法混乱的年代里,某些部门因破案率所趋,造成很多的冤假错案。这点,认真思考一下,应该能够得出的结论,却被忽略了。
外公并未就此罢休,他四处走访,甚至奔波到该女工的老家进行调查。他了解到,该女工关系简单,生性腼腆,从未离开过本地。那么,面临的问题就是:与她同行的人是谁?致使她怀孕的人又是谁?.
作者: candyr    时间: 2009-10-27 12:57     标题: 回复 68#随风飘逝 的帖子

.
作者: 花儿心藏的妈妈    时间: 2009-10-27 13:30     标题: 回复 68#随风飘逝 的帖子

嘿嘿!.
作者: ming0317    时间: 2009-10-27 15:12

偶小声问一下:楼主母亲生于1947年,可那时是在打内战啊?前面怎么是说出生时鬼子来大扫荡呢?.
作者: candyr    时间: 2009-10-27 19:56     标题: 回复 72#ming0317 的帖子

看贴很仔细啊,估计这样的问题,楼主不介意你大声问的 我摆渡了一下1947年的中国背景
公元1947年
·2月28日,中国台湾发生反抗国民党暴政的二二八起义
·5月,中国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主力之首整编74师
·6月30日,中国刘伯承、邓小平率大军强渡黄河,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颁行《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全面展开土地改革

[ 本帖最后由 candyr 于 2009-10-27 19:59 编辑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7 22:24

引用:
原帖由 ming0317 于 2009-10-27 15:12 发表
偶小声问一下:楼主母亲生于1947年,可那时是在打内战啊?前面怎么是说出生时鬼子来大扫荡呢?
谢谢!刚才看到,明天问下妈妈,应是我记错了,抱歉!很多事情是母亲的转述,具体有些细节有些记忆上的误差,还请多多指教。.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7 22:30

引用:
原帖由 candyr 于 2009-10-27 19:56 发表
看贴很仔细啊,估计这样的问题,楼主不介意你大声问的 我摆渡了一下1947年的中国背景
公元1947年
·2月28日,中国台湾发生反抗国民党暴政的二二八起义
·5月,中国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主力 ...
谢谢支持!
google了一下,应是苏中战役之后,“国民党军纠集熟悉当地情况的‘保安团’、‘还乡团’等反动武装,对解放区封锁分割,日以继夜地进行残酷的‘清剿’‘扫荡’。”.
作者: candyr    时间: 2009-10-28 12:12     标题: 回复 75#随风飘逝 的帖子

别只回复,而不更新啊
等更新呢.
作者: 小河小鱼    时间: 2009-10-28 13:35

引用:
原帖由 candyr 于 2009-10-28 12:12 发表
别只回复,而不更新啊
等更新呢
风去找妈妈录口供了。.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8 13:46     标题: 回复 76#candyr 的帖子

来了,来了…….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8 13:47     标题: 回复 77#小河小鱼 的帖子

呵呵,真聪明,我是打过电话了,是还乡团。.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8 13:49

谢谢mingMM,借机查了点资料,不是很多,有些内容可能要去县志去查了,毕竟是小地方。写跟历史有关的东西,确实得多加注意。.
作者: candyr    时间: 2009-10-28 14:08     标题: 回复 77#小河小鱼 的帖子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8 14:14

外公提出了这些疑点之后,公安局调查的范围扩大,拿着女工的照片在长江沿线城市的招待所查找线索。在一个月的查找过程中,终于有个招待所服务员认出了照片中的女工。查找住宿登记册后,发现当天还有一个同城男同志同一天住宿和退房。所有人为之一振。
公安对该男同志进行了调查,发现该男同志是军区代表,根正苗红,是重点培养对象。出于对案情的负责,公安还是与该同志进行了个别谈话,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由此,线索又断了。.
作者: 57的妈妈    时间: 2009-10-28 14:25

楼主又开始写啦,等你全写好再看,省得让你折磨!!!.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8 15:02

外公并未就此罢休,他觉得单凭个人表现无法证实他是否作案。他拿着照片查访死者亲友,有人认出了军区代表,曾经与死者有过接触。这个人是不是就是那个让死者怀孕的男人呢?
外公进一步调查下来,军区代表有未婚妻,但与死者秘密来往。外公将调查资料送到军区,请军区协助调查。
具体细节,我想母亲也说不清楚,但最终结果是,前程似锦的军区代表与死者暗渡陈仓,死者怀孕了,要求军区代表与之结婚。军区代表已有未婚妻,未婚妻是某军区司令的女儿,他害怕丑事暴露,将女工骗至外地,找机会将女工推进江中。
由于嫌疑犯身份特殊,此事颇受周折,罪犯才最后得以伏法。.
作者: 花儿心藏的妈妈    时间: 2009-10-28 16:06

终于看到结果了!欣慰!.
作者: cks_gs    时间: 2009-10-28 16:39

楼主继续.
作者: candyr    时间: 2009-10-28 19:06

今天晚上还更新吗?前面忘记问了.
作者: 狗不理妈妈    时间: 2009-10-29 05:20

喜欢看美文,喜欢怀旧版的美文,楼主继续哦.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9 13:10     标题: 回复 85#花儿心藏的妈妈 的帖子

不好意思,让你等了。.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9 13:11     标题: 回复 86#cks_gs 的帖子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9 13:12     标题: 回复 87#candyr 的帖子

早睡早起身体好,嘿嘿,晚上基本不会更新了。.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9 13:13     标题: 回复 88#狗不理妈妈 的帖子

.
作者: 花儿心藏的妈妈    时间: 2009-10-29 13:22     标题: 回复 89#随风飘逝 的帖子

没事,你不用着急,不过这里肯定要起高楼了,估计很多人都觉得好!.
作者: candyr    时间: 2009-10-29 13:46     标题: 回复 91#随风飘逝 的帖子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9 13:54

既然说到了外公,不得不提我的外婆及她的姐妹们。外婆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三个人长得跟一个模子似的。她的妹妹,就是前面讲到的姨奶奶。大姨奶奶一直在乡下,很少上来,我第一次见到大姨奶奶,是外婆去世,她过来奔丧的。大姨奶奶和小姨奶奶都爱抽水烟。说实话,我一直不喜欢女人抽烟,可是,这两位老美女抽烟,绝对有架势,连往烟枪里塞烟丝都是那么的端庄大方。那天,是外婆去世的第二天。我一进门,吓了一跳,猛地见到了外婆,坐在北门旁的竹椅上。我倒退一步,拉住母亲,轻声问她。她笑笑,说:“这是你外婆的姐姐。”她这么一说,我仔细地看了看她。认真地看去,她和外婆还是不同,特别是身型,外婆被病魔纠缠了多年,已经瘦得不成人形。母亲让我叫她,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姨奶奶”。她微笑着。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沟沟壑壑,却掩不去她眉眼间的清秀。她的个子可能是姐妹里最高大的,常年在农村劳作,皮肤也显得黑点。
她们姐妹仨,一个嫁了共产党员,一个嫁了国民党员,一个嫁了老实巴交的农民。命运迥然不同。.
作者: candyr    时间: 2009-10-29 14:00

我看那个花的帖子,这次不催你,慢慢写啊.
作者: cks_gs    时间: 2009-10-29 14:03

我好想催哈
算了,还是忍忍吧.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9 14:12

先说说大姐的命运吧。
说实话,很多男人做事不大愿意告诉女人的,显得自己很独立。他们家的“国共合作”的参与者有三人,简单说来,三个连襟演了一场戏。
外公受组织委托,与小姨爷爷谈判,大姨爷爷充当了通讯员。那天,大姨爷爷装作货郎,从解放区到敌占区送信,一路都很顺利。到了敌占区后,小姨爷爷见到劝降信,措辞激烈地回了一封拒绝信。大姨爷爷将信装在扁担里,得得地往解放区赶。
在路上,大姨爷爷遇到了两个民兵查岗。这俩民兵从扁担里搜出了小姨爷爷的信,一口认定大姨爷爷是奸细。大姨爷爷万般辩解,要求他们将他送到新四军队部。也不知是怎么回事,那些民兵听不进他的话,双方扭斗起来。等外公闻讯赶过去时,大姨爷爷已经被某个民兵一枪给崩了。
外公见到此状,心卜卜凉,一辈子都对大姨爷爷心存愧疚。为了和平解放某镇,他还是坚持亲自前去谈判,他觉得不能让大姨爷爷的血白流。事后的事情,我在前面已经交待过了。
小姨爷爷占着坚固的工事,坚决不肯投诚,1948年死于战争。
大姨奶奶后来拖着两个孩子改嫁于当地农民,一辈子背朝天。年老时,儿女不孝,将她赶至草棚居住。我母亲的兄弟姐妹得知,赶到乡下劝她到城里居住。她拒绝了,出于儿女的脸面。大家商量之后,出钱给她盖了一幢瓦房,配好家电及家具。一次大热天,她晒过冬衣物,中暑去世,享年86岁,比我外婆多活了24年。

[ 本帖最后由 随风飘逝 于 2009-10-29 14:18 编辑 ].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9 14:18     标题: 回复 96#candyr 的帖子

哈哈,你真会找乐子啊。.
作者: 随风飘逝    时间: 2009-10-29 14:19     标题: 回复 97#cks_gs 的帖子

谢谢,我这次尽量一次写完一件事,就不会太纠结了。
更新到下一贴为止,抱歉!

[ 本帖最后由 随风飘逝 于 2009-10-29 14:33 编辑 ].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www.321ww.org/)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