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载] 令国人震撼!中美顶尖高中生对比是如此结果 [打印本页]

作者: 年初五    时间: 2008-11-18 09:26     标题: 令国人震撼!中美顶尖高中生对比是如此结果

令国人震撼!中美顶尖高中生对比是如此结果 综合新闻


据报导: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其中,美国的12名高中生都是今年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国内的高中生也是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着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

  整个节目中的两个环节因为中美学生表现的强烈对比,令人震撼。

  ■他们几乎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我们选择了财富和权力

  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有的这样解释,如果我拥有智慧,我掌握了真理,相应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

  中国学生直奔权力和财富这样的结果,忽视了如何实现的过程,不去思索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我们文化中的官本位在他们的观念里已根深蒂固,社会上对於金钱的过分热衷追逐深深地影响着他们。我们的孩子的选择清楚地映照出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一些劣根性。

  ■我们吟诗弄赋,他们脚踏实地

  接下来的环节是制定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首先由中国学生阐述。我们的孩子从中国悠久的历史入手,从歌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到吟咏茶马古道,然後有人弹古筝,有人弹钢琴,有人吹箫,三个女生大合唱,一人一句,一会又是一个人深情地背诵,然後是大合唱。最後对非洲的援助计划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只说组织去非洲旅游,组织募捐,还去非洲建希望小学。整个感觉是一个大扫帚,後面拖个小尾巴。

  有一个留美的华裔作家发问,你们募捐,要我掏钱出来,首先你的整个援助计划得打动我,我还要知道我的钱都花在什麽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钱是不是都真正发挥作用了。我们的学生对於这样的问题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出来。

  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是从非洲目前的实际情况,从也许我们都想不到的非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教育、饮用水、艾滋病、避孕等一些看起来很细小的实际问题入手,每一项,做什麽,准备怎麽做,甚至具体到每项的预算,而那些预算竟然准确到几元几分。每个人分工明确,又融成一个整体,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

  与美国学生的成熟干练稳重不同,从节目表现的东西来看,中国学生完全与社会实际脱钩,眼光局限,而且欠缺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知识。

  经过这两个环节,使人无由的悲愤:当中国学生该展现出理想和精神的崇高的时候,他们要追逐金钱和权力;当中国学生该立足实际,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又吟诗弄赋,在实际问题的外围不着边际地轻轻飘浮。我们到哪里寻找既有理想,又能做事的公民?

    值得人们深思!.
作者: niuniuba    时间: 2008-11-18 09:38

关注  现在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
作者: 月华夜    时间: 2008-11-18 09:50

教育的悲哀  .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11-18 09:51

我相信这些中国高中生都是三好生、团员什么的,讽刺。.
作者: 西瓜加土豆    时间: 2008-11-18 10:07

现在的教育还叫教育吗?基本上都是商业化了.
作者: fangyuan    时间: 2008-11-18 10:10

合格有水准的老师才是问题的关键 老师的智慧决定一切 教育体制也是那些搞教育的老师搞的 老师的整体素质和别人的差异造就学生的差异.
作者: 大马带小马    时间: 2008-11-18 10:30

物欲横流。整个社会信仰真空。.
作者: 世纪宝贝    时间: 2008-11-18 10:35

既震撼,也遗憾.
作者: heart    时间: 2008-11-18 10:38

这是个老新闻了。
节目具有不真实性。
不知道这样的学生怎能代表中国。
不知道编导做这样的节目目的何在?

财富和权力在这个真实世界总是被排在第一的。
真理和智慧总是在财富和权力之上的,因为第一可以证明真理和智慧至高无上。.
作者: 祝你幸福    时间: 2008-11-18 10:48

吟诗弄赋令人恶心,假大空式教育的集体现形。.
作者: ealiy    时间: 2008-11-18 10:54

社会现状在下一代的体现!.
作者: TTmama    时间: 2008-11-18 11:16

那一期我也看了,感触挺大的。当主持人问美国学生对中国学生有什么印象是:大多美国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很勤奋刻苦,但认为中国学生创新意识不强,想法老局限于固定的一个思维里面。.
作者: 良妈妈    时间: 2008-11-18 11:34

引用:
原帖由 TTmama 于 2008-11-18 11:16 发表
那一期我也看了,感触挺大的。当主持人问美国学生对中国学生有什么印象是:大多美国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很勤奋刻苦,但认为中国学生创新意识不强,想法老局限于固定的一个思维里面。
请问什么时候播的?还有重播吗?我也想看.
作者: 小宝娘    时间: 2008-11-18 12:04

儿子三年级,昨天问我,小机灵杯考得好了是不老师可以加工资了?
一年级时有个老师给他们灌输了这思想,扎根了。
财富思想,从小培养!.
作者: haohao2000    时间: 2008-11-18 12:19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11-18 09:51 发表
我相信这些中国高中生都是三好生、团员什么的,讽刺。
绝对的讽刺!让那些搞教育的好好想想:给培养怎么样的学生才使国家有竞争力,而不是老想着搞产业化..
作者: 阳光下的小豆豆    时间: 2008-11-18 12:30

.
作者: 雨雨    时间: 2008-11-18 12:39

很正常的,美国的福利和收入已经可以让孩子为智慧和真理去拚搏,而中国老百姓只处于温饱阶段,当然就是先为自己物质上的富裕而去考虑,而且有了权就有了钱!这样的选择理所当然..
作者: koalamama    时间: 2008-11-18 12:49

一点也不惊讶,急功近利的教育必然产生如此结果。.
作者: fengjianxin    时间: 2008-11-18 12:50

这些就是我们教育培养的精英吗?我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迷惑?!.
作者: 小布头妈妈    时间: 2008-11-18 12:55

社会的写照!潜移默化的结果!.
作者: 大鹏妈    时间: 2008-11-18 13:27

引用:
原帖由 小宝娘 于 2008-11-18 12:04 发表
儿子三年级,昨天问我,小机灵杯考得好了是不老师可以加工资了?
一年级时有个老师给他们灌输了这思想,扎根了。
财富思想,从小培养!
孩子在物欲决定一切世界中成长,他们的世界观不知不觉被世俗化,现实化了。整个社会都用金钱作为检验一切标准,价值观被扭曲了!有的老师看孩子眼光有时也被家长付出钞票所蒙蔽。.
作者: 牛牛的老妈    时间: 2008-11-18 13:41

说明中国的学生比较面对现实,对较讲实惠,呵呵!.
作者: 小青蛙的妈妈    时间: 2008-11-18 13:41

悲从中来。。。。。。.
作者: 小狮子他妈    时间: 2008-11-18 13:45

仔细想想, 这也正常.

中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就有差异,

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
作者: heart    时间: 2008-11-18 13:56

突然想到,老美的学生是不是比偶等想像的要虚,而且虚得多啊,就像经常唱高调的,而中国学生面临挑战太多,所以脚踏实地得多。
一分为二,觉得还是有道理的。
美国人有理想,总说美国是实现梦想的最好的地方,所以他们到处谈理想,宣传理想,这个偶们也曾经这样的。
老外一般总说好的,哪怕不好也说的圆乎乎的,千万不要被忽悠。.
作者: YDNXSSMama    时间: 2008-11-18 13:57

很庆幸!小女即将脱离国内的教育体制.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11-18 13:59

或者说在中国追求真理、智慧是行不通,出苦头的,所以家长们从来不鼓励孩子走这种路?
过好自己小日子、赚多些钱就好了。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11-18 14:00 编辑 ].
作者: H爸    时间: 2008-11-18 14:00

也就一台节目而已,至于放大到整个青少年一代?
央视的《对话》节目,曾经很喜欢,之后各半,编的痕迹太过浓厚,刻意在追求一种出人意外的效果,尤其是陈伟鸿主持的几档,原本可以很出彩的嘉宾发言,怎么看着就像排练过的牵线木偶。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8 14:02 编辑 ].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11-18 14:03     标题: 回复 25#heart 的帖子

不同意这种看法。人在年轻时对真理已兴趣缺缺,是很可怕的。想像这些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学生一旦掌握了权力,能有意愿为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做事吗?不会又是贪污犯吧?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11-18 14:06 编辑 ].
作者: heart    时间: 2008-11-18 14:07

所有人在年轻时都觉得在追求真理和梦想,但是到后来会对真理和梦想有新的诠释,但还是在追求新的真理和梦想。梦想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真理呢?偶在9楼已经说了。
一己之见而已。.
作者: vivianda    时间: 2008-11-18 14:10

不同的社会、经济、教育体制下,产生的必然结果。.
作者: H爸    时间: 2008-11-18 14:13

这个“顶尖”,也只是央视节目组的眼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着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
重新弄个标准,海选一番,又是另一番景象。.
作者: 金牛白羊    时间: 2008-11-18 14:15

国内的教育本来就是在象牙塔里面的。

教育好像不是为社会服务的,教育好像是在攀比谁的成绩好,成绩是终点站,其实这很傻的。 多出点社会性的难题给小孩想想,让他们也在思考,不是更好吗?

我们在比成绩好,谁考了硕士,博士,级别越高,越受人尊重

国外受人尊重的标准,是你为社会付出了多少,多少人因你而受益了。

从这点的差别,看出我们的教育体制问题很大的,让小孩从小变成近视眼,身体素质已经比别人差一等了。
然后又不知道关心社会,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教育环境“去关心,连父母都是应该为他们服务的。.
作者: ruyi    时间: 2008-11-18 14:16

马三立的相声逗你玩.美国政府的所做所为都是真理与智慧吗?美国政府的口号是美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作者: trainyin    时间: 2008-11-18 14:32

我们的优等生恐怕都去上"牛津","哈佛","斯坦福"
所以大家努力吧, 到外面找真正的高手一比高下!.
作者: 小小老虎    时间: 2008-11-18 14:44

也看过一个谈话节目,是中外中学校长的一次头脑风暴.其间,那位资深中方校长引用了一个例子:西方为什么喜欢日,月,年的表现方式,而中国则是年,月,日以论证自己的教学观点. 这颇让我费解,本来一种使用方式大没有好坏之分,但如果引申到一种教育理念,孰优孰劣就应该仔细斟酌才对.

[ 本帖最后由 小小老虎 于 2008-11-18 14:48 编辑 ].
作者: H爸    时间: 2008-11-18 14:53     标题: 回复 36#小小老虎 的帖子

想起来了,我看过这一档节目,是袁岳主持的《头脑风暴》,英国方好像是伊顿公学,上海方是上海中学。
主持人似乎并不引导观众一定要比出高低的,让两所中学充分展示就行了。
场上几位外校的中学生问题问得蛮出彩的,弄得唐校长蛮难用太极推手简单糊弄过去的。.
作者: YDNXSSMama    时间: 2008-11-18 15:03

看过的,国内知名的校长,说的话很"虚"   啊.
作者: XIXIGU    时间: 2008-11-18 15:18

我也看过的,上海中学校长没说出什么来,全是官说.不知所云.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1-18 15:56     标题: 回复 39#XIXIGU 的帖子

老唐看来没受过讲演训练.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1-18 15:57

引用:
原帖由 heart 于 2008-11-18 10:38 发表
这是个老新闻了。
节目具有不真实性。
不知道这样的学生怎能代表中国。
不知道编导做这样的节目目的何在?

财富和权力在这个真实世界总是被排在第一的。
真理和智慧总是在财富和权力之上的,因为第一可以证明 ...
.
作者: caichen1231    时间: 2008-11-18 16:08

其实知道中国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其实也很希望孩子能接受国外的教育,但是太小出去也不行,只能在中国呆着。可是每天看着孩子重复那些所谓的作业,真心疼啊!
一直在矛盾中,放养嘛,成绩难看,但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圈养嘛,成绩好了,但个性全无。一直矛盾。.
作者: H爸    时间: 2008-11-18 16:11     标题: 回复 40#shumi1 的帖子

能说会道,会抢跑道,也有思路,否则不会坐上这个位置。
镜头面前,有些言不由衷,王顾左右而言他。帽帽要紧。.
作者: 小小老虎    时间: 2008-11-18 16:16     标题: 回复 43#H爸 的帖子

有代言人之嫌噢. 莫非....

[ 本帖最后由 小小老虎 于 2008-11-18 16:21 编辑 ].
作者: 琪琪妈    时间: 2008-11-18 16:16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heart    时间: 2008-11-18 16:43

引用:
原帖由 小小老虎 于 2008-11-18 14:44 发表
也看过一个谈话节目,是中外中学校长的一次头脑风暴.其间,那位资深中方校长引用了一个例子:西方为什么喜欢日,月,年的表现方式,而中国则是年,月,日以论证自己的教学观点. 这颇让我费解,本来一种使用方式大没有好坏之分 ...
有趣!
我们是考虑好过年,过月,再过日子的。
洋人是先过好日子,再过月子,然后过年的。
我们是把钱存起来,以备后用
他们是先把以后的钱贷出来用,因为现在的钱已经被用来还前辈的贷款了。.
作者: TTmama    时间: 2008-11-18 16:44     标题: 回复 13#良妈妈 的帖子

这个有一段时间了,好象是暑假。是正好美国学生来华交流,邀请了一些学生来做节目。

这个节目好象每星期有一期,类似头脑风暴这种节目,是在中央台的,几套不记得了。一位女性主持的。具体什么名称忘记了。以看再看到通知你吧。.
作者: cihyxy    时间: 2008-11-18 16:48

不过不能说中国的教育确实有很多问题,就如当年实行计划生育一样!.
作者: 小小老虎    时间: 2008-11-18 16:53     标题: 回复 46#heart 的帖子

也不尽如此,人家捣鼓着让全世界的钱来埋单也不错啊.

[ 本帖最后由 小小老虎 于 2008-11-19 11:35 编辑 ].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11-18 16:56

引用:
原帖由 heart 于 2008-11-18 16:43 发表

有趣!
我们是考虑好过年,过月,再过日子的。
洋人是先过好日子,再过月子,然后过年的。
我们是把钱存起来,以备后用
他们是先把以后的钱贷出来用,因为现在的钱已经被用来还前辈的贷款了。
中国的老太太说,70岁了,刚攥够钱买房子!
美国的老太太说,70岁了,买房的钱还清了!.
作者: 小草爸爸    时间: 2008-11-18 17:01

没办法,中国的教育还是很失败的。。.
作者: aiandai    时间: 2008-11-18 19:18

我以前看到过这样的报道的,最后是说美国人设计的制度中如果追求智慧、真理的人最后要么有钱要么有地位,能受人尊敬。其实中国是有财富、有权力才能受人尊敬。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是不大的,关键是社会倡导什么,大家的价值体系是什么。.
作者: Nina妈咪    时间: 2008-11-18 19:35

.
作者: Nina妈咪    时间: 2008-11-18 19:40

真是的!一点真实感都没有. .
作者: 翔天妈    时间: 2008-11-18 21:30

选择“真理、智慧”的大有人在,只是这样的学生不属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的优秀学生。

.
作者: jiazhang001    时间: 2008-11-18 21:32

任何东西都离不开赖于生存的土壤,什么样的土壤所培育出的东西也是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就培养出了这样的学生,一点也不奇怪。请尊重现实并适应这一现实。.
作者: judyzou    时间: 2008-11-18 21:43

我们吟诗弄赋,他们脚踏实地?

我们不吟诗弄赋才怪! 君不见中考古诗文占的比重是25%.理所当然我们的女孩都风花雪月,男孩都成风流才子了,怎么可能比他们脚踏实地!

记得当年一女同学貌美如花,爱上了一才子,爱得死去活来.这样海枯石烂的爱情没有经得住她老爸一句话: 你说他有才?他有李白有才吗?李白后来是饿死的!女孩吓傻了..
作者: judyzou    时间: 2008-11-18 21:46

有的孩子在小学要去学书法,有些是爱好,更多的是孩子写得太难看了,怕字写得太差影响考试分数;初中有专门的写字课和回家作业.

美国的孩子多舒服啊,他们那26个字不要太容易哦!还不用学文言文,这时间节省下来,可以干别的,至少可以休息,便于多储蓄点精力.羡慕!

强烈建议把文言文列为考古学一族!

[ 本帖最后由 judyzou 于 2008-11-18 21:59 编辑 ].
作者: zhmj    时间: 2008-11-18 22:04     标题: 权利和真理!

我国的高中生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我觉得是中国填鸭式教育的悲哀。
可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虽然只是高中生暴露出来的问题,但他们的思维意识的错误就普遍概括了我们的通病,权力是至高无上的。
哎,书是甜的,是外国人教的
书是致富之工具,是中国人教的
......
.......
作者: 小猴儿妈咪    时间: 2008-11-18 22:27

看看现在小孩的学习状况,我对现行的教育制度很无奈啊.
作者: 阿正妈妈    时间: 2008-11-19 03:44

这是个老新闻了.
孩子没讲错,在我们的环境里就是这样..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1-19 07:45     标题: 回复 58#judyzou 的帖子

人家也要学古英语,或者拉丁文一类的玩意儿,不然也看不懂他们老祖宗的东西。.
作者: judyzou    时间: 2008-11-19 08:26     标题: 回复 62#shumi1 的帖子

还是我们的几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啊!.
作者: kangkangma    时间: 2008-11-19 08:30     标题: 回复 57#judyzou 的帖子

你说他有才! 他有杜甫有才吗?杜甫在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亏他唱得出来,没有一点实际行动!

哈哈.
作者: 良妈妈    时间: 2008-11-19 09:53     标题: 回复 47#TTmama 的帖子

TTmama.
作者: yuhaoj06    时间: 2008-11-19 09:56

令人心痛的中国教育.
作者: minji妈妈    时间: 2008-11-19 10:04

中国教育必须改革,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印度的高材生全世界抢,可中国的高材生走向国际的却寥寥无几。。.
作者: 如果爱,请深爱    时间: 2008-11-19 10:04

.
作者: 懒懒洋洋    时间: 2008-11-19 10:08

可悲可怜的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界的高层们,不知你们看后的感受是什么?.
作者: ruyi    时间: 2008-11-19 10:27

印度的人是按等级分的,不同的等级是不可通婚的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可能.国与国不同,人与人也不同.孩子将来能不能成材父母的理念很重要..
作者: leoleo    时间: 2008-11-19 10:34

难道真的这么可悲?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只能培养出这样的下一代。.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11-19 10:46     标题: 回复 70#ruyi 的帖子

对,印度有种姓制度。.
作者: greenjyz    时间: 2008-11-19 10:51     标题: 回复 57#judyzou 的帖子

哎呀,话不能这样讲,那李白风光的时候涅?还让人家高力士脱靴涅?何况是否饿死都未有定论,这个当父亲的胡弄人。
吟诗弄赋还是必要的,外国的教育体制里这一块也是不少的,只是在什么时间、场合吟诗弄赋而已。文学功底好、文采飞扬的人不见得不脚踏实地。.
作者: greenjyz    时间: 2008-11-19 10:53     标题: 回复 62#shumi1 的帖子

同意,而且从事文科类工作的人(例如律师),在这方面功底是必须的。.
作者: apple313    时间: 2008-11-19 10:57

这个对话节目是中央台《我们》栏目http://space.tv.cctv.com/act/vid ... IDE1221461414105898  http://space.tv.cctv.com/act/vid ... IDE1220237602973248,中美中学生的差别太大了.
作者: 属鼠他妈    时间: 2008-11-19 11:04     标题: 连接无效呢???

.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1-19 11:12

引用:
原帖由 ruyi 于 2008-11-19 10:27 发表
印度的人是按等级分的,不同的等级是不可通婚的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可能.
您的资料可能有点老了,现在印度,低种姓的人是可以读书,来改变命运的。.
作者: 嘉虞妈妈    时间: 2008-11-19 11:38

怎么样的社会出来怎么样的人,这很正常,他们是我们的社会的写照.我们的社会追求的就是财富和权利,他们当然会认为财富和权利重要.我们的政府就是这样救灾的,他们能想到的赈灾计划也就是这样的.

[ 本帖最后由 嘉虞妈妈 于 2008-11-19 11:57 编辑 ].
作者: APPLE_ZZY    时间: 2008-11-19 11:45

现在教育制度下的产物,悲.
作者: leoleo    时间: 2008-11-19 12:32

这也不单单是教育部门,教育制度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应该只能是服从于这样一种现状,而无法改变这一现状。这就是为什么教育部门喊减负,就是减不了,要求就近择校,就是有许多家长舍近求远,取消小升初考试,但有出现各种考证热。.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1-19 21:05     标题: 回复 50#家有考王 的帖子

对此又有新解了,美国之所以金融危机,与过度超前消费分不开。.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11-19 21:12     标题: 回复 81#bujiandan 的帖子

50楼是老话。现在的情况是,房贷还不起了。.
作者: 胡豆妈    时间: 2008-11-19 21:48     标题: 回复 50#家有考王 的帖子

美国也有90岁的老太断供被赶出来然后自杀的了。。.
作者: 小草密密长    时间: 2008-11-19 21:50

刚刚和孩子探讨了一下这个题目,孩子的选择让我高兴,他选择了真理和智慧。并解释说,首先要拥有真理才会拥有一切,而有智慧才会知道怎么去奋斗,也就会拥有一切。希望孩子这种追求真理的热情永葆。
此外,我想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缺失,所谓中国的优秀学生只是分数优秀而已,而在追求分数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必定脱不了功利主义思想,那么一直追求高分的孩子选择权利和金钱也就不难理解。我相信中国会有大把的孩子选择智慧和真理,只是他们未必是高分获得者而已。在中国,要改革的不是考试制度,而是考试内容,评价体系。考试、排名同样也是美国的教育手段之一,君不见常春藤学校每年都有排名,500强企业也是每年更新数据的。人家也有分数的差异,只是评价的标准不同,孩子考试的内容不一样。只不过我想美国的考试内容如果拿到中国来,会被很多家长口诛笔伐的,因为那些老师没有教过,会被教的不考,考的不教的大棒砸破头的。哈哈。.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1-19 22:05     标题: 回复 84#小草密密长 的帖子

十分赞同你的观点。.
作者: 牛宝宝mm    时间: 2008-11-19 22:14

我觉得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能全推到教育体系身上吧,这些学生的选择是整个社会心态的缩影。教育是多方面的,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长和社会上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中国人大概穷怕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倡导的都是如何脱贫致富,所以有这样的选择结果啊。还记得小时候倡导的是“五讲四美的接班人”,那时候的孩子肯定有不一样的选择。.
作者: 小草密密长    时间: 2008-11-19 23:42

引用:
原帖由 牛宝宝mm 于 2008-11-19 22:14 发表
我觉得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能全推到教育体系身上吧,这些学生的选择是整个社会心态的缩影。教育是多方面的,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长和社会上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中国人 ...
我也想说不能完全怪教育。我看到这个帖子,首先想到孩子会怎么回答,接着我想到如果是自己,会选什么。我觉得如果家长能够在功利主义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那么功利,我们的孩子会愿意追求真理和智慧的。而楼上有家长提到古诗文的考试,我倒是认为恰恰是传统文化的沦落,才让我们的孩子去追求金钱和权利啊。虽说中国历来有官本位的思想,可是更多的优秀文章中会让我们体会到古人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操守。如果家长能有选择的让孩子多接触这样的文化,何愁我们的孩子弃真理和智慧而求金钱与权利呢。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我们学什么,我们考什么。如果我们能多学一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多考一点智慧和真理,权利与金钱,你选择什么,那么也许我们的孩子会有他们的思考,也会让我们家长更惊喜。其实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校被应试教育压迫得无法选择,也实在是种无奈,那不是学校的校长和老师的责任,而是我们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几十年来的外行领导内行,又如何能把教育搞好呢。在这样的状态下,需要家长更关注我们孩子的心灵成长。非常欣赏家有考王的养心殿的帖子,建议大家学习,养心要靠家庭。

[ 本帖最后由 小草密密长 于 2008-11-19 23:44 编辑 ].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11-20 03:47

我们不能再热衷于培养精于考试的文盲
我们不能再培养没有文化的知识分子


为了提高综合竞争力
提高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

旺旺上的家长要有所作为!.
作者: 不二周助    时间: 2008-11-20 07:54     标题: 回复 88#家有考王 的帖子

应试制度,教材和多少人利益挂钩?举例:如果把一本针对考试教辅的内容拆分印成3本,那我们家长就要买3本书。要考试能不买吗?指望改革是不可能的,革掉的是人民币谁也不原意。
提高能力靠家长也不系统的,家长又不是人人是教师。唯一的办法,家长在自己专业领域做得好点,多赚点钱,送到自己喜欢的教育制度下去让孩子读。.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11-20 08:02     标题: 回复 89#不二周助 的帖子

我是无奈的呼喊,你是无奈的胁从。但是,家长的观念改变了,教育的现状也会逐步改变。
另外,ww上有多家报纸的记者,有的看贴,有的发帖回帖,市里有专门的舆情收集部门,记者有社情民意内部专报。我们的呼吁也会上达天听的呀。.
作者: ljj    时间: 2008-11-20 08:08     标题: 跟美国比,太好高骛远,跟印度比一下,有点意思。

引用:
原帖由 ruyi 于 2008-11-19 10:27 发表
印度的人是按等级分的,不同的等级是不可通婚的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可能.
中印高考制度之比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11c4fd01009aks.html
提起印度的高层次人才,人们不禁会想起在美国硅谷的软件公司里,毛发浓密、相貌英俊、说着流利英语、担当公司核心技术工程师的印度IT精英。上世纪共6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医学奖、经济学奖和和平奖的种种殊荣也再一次证明了印度人擅长逻辑思维与数据分析的深邃大脑已受到全世界的认同与尊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印度的高等教育以及“高考”制度密不可分的。纵览印度的高等教育体制,笔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高”与一“低”的特点。

     印度高等教育的一“高”一“低” 一“高”,即政府投入比例高。统计表明,印度独立后,高等教育经费的增长一直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目前全印度共有综合性大学200多所,私立大学和函授大学7000所,每年考入大学的100多万人。印度所有公立高校基本上靠政府投资,其依赖程序占院校所需经费比例从78%~92%不等。连只提供文凭和证书课程的无学位学院也如此。

     一“低”,即收取学费低。研究生课程一学期的学费是120卢比(约合人民币24元)。按研究生两学年(即四个学期)正常毕业计算,共需交纳学校480卢比(约合人民币96元)的学费。除学费外,所用教材由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复印即可。住校生的食宿费用也很低,一个学年吃住需要1000卢比(约合人民币200元)就够了。此外,大学还向来自贫困地区学生提供助学金保障,每月2000卢比(约合人民币400元)。种姓制度在印度还未完全消除,政府为了保持社会各阶层素质提高的均衡发展,在大学录取时也考虑到低种姓人群子女入学问题,印度宪法规定为“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按其人口比例保留上大学和进政府机构的名额。与我国一样,高考也是印度学生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印度中小学教育实行12年一贯制,即小学5年,初中5年,高中2年。12年级后,学生们都要参加由“中央中等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毕业考试。毕业考的成绩要记入未来的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中。毕业考之后就是高考。

    与中国的高考制度相比,印度的高考有二“同”、二“不同”。中印高考的两“同”两“不同”

    一“同”:优秀大学门槛高。对于许多印度高中生来讲,考取了印度理工学院(IIT),可谓已拿到了成功人生的一张门票。IIT被视为全球要求最严格的工程师摇篮。进入类似顶尖学校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以2004年为例,全印度共有17.5万人参加了印度理工学院的联合入学考试,只有2.6%的人获得入学资格。

    二“同”:考生思想压力大。同中国的高考考生类似,印度的高考生也同样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压力,由于落榜,许多考主羞于见人,常常自寻短见。据印度报纸报道,一个考季有近2000人自杀。在印度,也经常能看到与中国类似的即形形色色辅导班。家长对学生施加着很大的升学压力。

    一“不同”:各大学自行考试。印度的高考不实行全国性的统考制度,由各大学自行出题考试。全国性大学的入学考试由中央中考委员会主考,各邦大学的入学考试则由各邦主考。不少考生为确保能上大学,除了参加全国性大学的入学考试外,还去参加邦一级大学的考试。有一些大学,如德里大学,主要看学生12年级的毕业考试成绩。成绩好就可报名,无须参加入学考试。

    二“不同”:英语在高考中所占分量大。从目前印度高考的情况来看,理工科最难;商科其次;再次是文科。许多重点大学全部用英语教学,因此英语在高考中所占的分量较大,这决定了印度大学培养的大学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欧美国家的工作需要和思维方式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印度》http://book.hexun.com/2008-09-18/108978859.html
摘要:
“同级别的学校里,印度的学生大学一、二年级的综合水平和综合素质可能要超过中国硕士毕业生。”
“印度还有开放的媒体,可以让他们的新一代接受很多的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观点。让他们的大脑能够持续地激荡和深入。”
“可以自由收看世界上的国际电视频道,CNN、BBC、半岛电视台包括他们的死对头巴基斯坦电视台的节目。”

[ 本帖最后由 ljj 于 2008-11-20 08:45 编辑 ].
作者: anniewei    时间: 2008-11-20 09:21

1、没有看过这期节目,不知道当时的问题是怎样问的,但是,如果说美国学生选择真理和智慧的原因是有了真理和智慧,就会有财富和权力的话,那么,中美的差异似乎存在于对于题目理解的不同——大家真正想要的都是财富和权力,只不过,我们答的是最终的目标,他们答的是手段,目标本一致。
2、似乎中国孩子太老实,讲了自己真正的想法,美国孩子城府深一些,知道给出什么答案招人喜欢。猜测中,他们其实是滑头地避开了一个排他性的问题,给了一个实际是兼容性的答案。凭这个不能判定两国孩子在情操上的高低,能判断的是现场这几个孩子在情商上的差异。
3、在旺旺上有很多关于出国、国外教育的帖子,感觉上大家对国外教育评价似乎较高,对国内很失望。首先声明,本人不是教育工作者,专业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客观的说,如果对于做菜大家都觉得众口难调,教育上的争议是很难免了,更何况这个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身处国内,对国内的情况了解一些,批评大概也是怒其不争的意思,是希望通过这种批评能够把呼声传递出去。但是,一味的拿国外的教育做标杆,我觉得也不妥。各国都有自己的国情,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的文化,我们为什么一定觉得别人的就比我们的好?我觉得应该是各有千秋,他们的历史、文化教育也许方法比我们好,可是我们的数理基础就是长项,也用不着光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不要由于以为是批评教育,实际是打击了孩子!看看现在的一些成功人士,恐怕也不是清一色的海归吧。
4、国内的教育有很多问题,但是,大多数孩子还是在国内完成的教育,不要让这些孩子在接受过国外教育的孩子面前有自卑感或者优越感!少数孩子接受国外教育,也是一样。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不同的道路,但是,希望大家以不同的道路来理解,而不是有等级、有高下的道路来理解。相信这样更有利于每一个孩子。
5、教育,是全民族的事业,包括我们家长在内。任何一种学校教育模式都有其缺陷,不妨扬弃,吸收国外教育中的一些好的做法。.
作者: boboshun    时间: 2008-11-20 09:47

不喜欢央视的的某些节目,哗众取宠感强,不真实,这些孩子的表现很符合国情,未来还是未知数,不要悲观。.
作者: annazq    时间: 2008-11-20 10:00

我们还仅仅只流于呼喊的阶段,大家认为对改变现状有用吗?我们家长谁也不会(绝大部分)不让孩子上那些奥数班、英语班等,谁也不想看见自己的孩子比别人落后啊!所以除了无奈的接受,我们没法做任何事,我们不会甘心自己的孩子屈居人下的。
还是换一种思维吧,现在的孩子把书本上该学的、不需学的知识统统学完,然后再像外国孩子那样在实践中发挥吧。
但愿有更多的人关心教育的现状!
不过,外国的名牌大学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进的,也是要花苦功夫的,书本上的知识同样很重要的。所以我GG坚决反对现在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他说起码要到高中后才行,基础还是要在国内打的。.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11-20 10:08

引用:
原帖由 ljj 于 2008-11-20 08:08 发表
二“不同”:英语在高考中所占分量大。从目前印度高考的情况来看,理工科最难;商科其次;再次是文科。许多重点大学全部用英语教学,因此英语在高考中所占的分量较大,这决定了印度大学培养的大学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欧美国家的工作需要和思维方式。
谢谢好咨讯!
他们考英语难度高,不知道比之我们如何,在出题上是重应用还是应试。估计他们也不会考口语,他们英语流利,口音难懂。.
作者: 小狮子他妈    时间: 2008-11-20 10:45     标题: 回复 91#ljj 的帖子

好贴!

认识一个印度博士确实英语思维方式地道, 很有自己的思想.

阅读速度奇快,在印度时,他就读全英语的专业书.

口音难懂并不掩盖语言运用能力高超这个事实, 毕竟, 并未构成交流障碍..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11-20 10:50     标题: 回复 96#小狮子他妈 的帖子

专业书比较好读,我家的高三就读了,但文学类的比较难读懂。这个学期选修了圣经。.
作者: 小狮子他妈    时间: 2008-11-20 10:56     标题: 回复 97#家有考王 的帖子

要出国,圣经是要了解的.

我是让儿子先读中文"圣经的故事", 好像还有兴趣..
作者: 小草密密长    时间: 2008-11-20 11:14     标题: 回复 90#家有考王 的帖子

怕就怕即使上达天听,也是一帮外行,越改越遭呢。前两天和原来的同事聊天,还说起现在一边叫减负,一边教材的难度在加深,如是内行管理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作者: scarlett93    时间: 2008-11-20 11:16     标题: 回复 91#ljj 的帖子

1. 印度优秀大学没搞扩招吧?(不同)
2. 有课外辅导班存在.(同)
3. 我们也在扩大自主招 (半同)
4. 全英语教学,我们大学没这个师资.印度被英国殖民过,我们没有.(不同).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www.321ww.org/)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