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其他] 张江:印象 [打印本页]

作者: 阳光女儿开心妈    时间: 2008-10-15 10:48     标题: 张江:印象

  今晨6:15,住校的孩子打来电话,说昨天某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实在太多(练习册14页之多),以至于全宿舍同学昨夜做到很晚也没做完,今天一早不得不爬起来继续做。他不仅担心地作业交不上,还担心睡眠不足影响今天的考试。
  这种情况让人忧心,不禁联想起两件事情:
  一,未入校前的作业包
  张江在暑假一开始便给还没没入学的预初孩子们上紧了弦,语数英都有若干要求。上弦是好事情,比放任自流的暑假要好。
  但是,在要求达到的过程中,却生出疑问:貌似严格的要求是严肃、客观吗?
  首先,发给预初的暑假作业,纸张长短不一,数学(16套)习题有大量的错误和图形遗漏,英语(4套)习题则前后重复,一看就是草草而成的产物。后来张江就错误和遗漏出了勘误单,但是勘误单外的错误仍然很多。事实上,问题在于,印刷之前各科老师难道没有认真编辑和校阅?组织者难道没有要求各科统一纸张尺寸和字体并审阅?既然如此,出题意义何在?难道只是让学生们感受什么叫做“粗造”吗?有的科目要求又很不明确。比如语文文言文助读要求抄写“阐发与应用”中加点字的含义,问题是这一部分中根本没有加点字,加点字全在课文中;又比如英语side by side 要求课文录音,side by side中并没有明显标示课文部分,因此让孩子无所适从。此外,语文推荐书目陈旧老套,与我们当年所读书目几乎没有什么分别,有的还是我们的妈妈时代的所读的书,真怀疑荐书者自己有没有常在读书。
  其次,各科要求综合起来工作量大,几乎占据整个暑假。开始孩子还认认真真地书写,后来就重量不重质了。工作量大,有二个问题要问:一,各科老师布置作业有否沟通?二,有没有稍微计算一下到底会花多少时间完成?另外有三个担忧:一,学习的效率在于有张有弛,这种疲劳战术,长期下去有损孩子的智力和活力;二,暑期不能全是学校的,也得给个人和家庭计划留出余地,不然怎么叫假期,家庭生活对培养孩子重要性,勿庸置疑,不然孩子在哪里学会经营幸福的家庭和人生;三,长期雷同的强化培训,将来也只能出标准化产品,没有个性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抹杀了个体的异质性和创造性。
  张江希望孩子过一个充实有益的暑假的愿望和努力是明显的,与家长的想法也是一致的。但是做家长的不希望孩子只是做题考试的机器,萎缩了生命的鲜活,孩子的天性也使得他们自己不会俯首帖耳整日坐在书桌前。因此在盲目的要求、为达到要求妈妈的呵斥与天性间挣扎,我们原本阳光温顺的孩子过了一个忙乱而郁闷的暑假。
  二,入学后的辅导书
  孩子入学后前两三周,为买几本辅导书,我们跑遍了半个上海,光顾了上海书城、东方书城及其它若干家书店。有一本到出版社才买到。然而可恼的是,有两本还买错了版本,只好重新购过。此外,有的孩子讲,交上去的习题辅导,老师说找不到了,后来学生只得要家长再买,但买后,老师又找到了交上去的那一本。不禁要问,即便是学校不能统一购书,但是可以为此做些有益的工作,不是吗?可不可以在开学之初一次印出必备辅导书书目,标明名称、版本,下发呢?大家可否停下繁忙的脚步,稍稍分点心给思考和责任呢?
  今晨之事决非偶然,在这时提出问题,以期学校以人为本。作业和考试虽是学生的本份,但作业和考试本身决不能成了就学的目的,甚至连作业和考试的潜在目的——升入理想的大学,也不能是就学的目的。如今之势,升入理想的大学未必就保证了健康幸福的人生。健康的心智和身体、积极的人生态度远比理想的大学来得重要。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时代在变迁,我们得好好想想怎样送我们的孩子走下去。
  声明:1)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本文的目的。匆促写就,恐有措词不妥之处;2)对张江为孩子们安心学习和健康成长所做的大量工作,致以谢意。3)相信这样的问题不只张江才有。

谢谢大家的热烈回应!
总以为,想知道孩子将来会做些什么,得先看我们自己现在做了些什么。
盼望张江的老师们,也能在闲暇之时到此一游。



[ 本帖最后由 阳光女儿开心妈 于 2008-10-21 20:37 编辑 ].
作者: 暐暐妈妈    时间: 2008-10-15 11:20

才预初就嘎辛苦.
作者: wangellen    时间: 2008-10-15 11:40

我觉得作业量还可以啊?!一般最多就是做2小时的量。
如果在校自修课能做一点,回家晚饭前做一点,晚上再做一点,一般不会超过8:30。
有时孩子做得晚了,了解了情况,基本是把2天的作业一道做了(提早或拖后的情况都有)。要么是自修课换课了什么的。.
作者: della    时间: 2008-10-15 12:05

我们每天8:30睡觉.
作者: 小猪噜噜    时间: 2008-10-15 12:30

我们初二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建议类似问题可以直接找老师或校长反映。.
作者: 朋友一样的爸爸    时间: 2008-10-15 12:35

嘎严重?怪不得原来小学里一直找我孩子玩的一小小子自从进了张江周末就再没来约玩过。
顺便支持楼主.
作者: 阿铁    时间: 2008-10-15 13:16

俺家的初一。昨天放学哭丧着脸和俺说:今天作业像你的头发一样多。结果昨天晚上8点之前俺就秃头了。

孩子的感觉某些时候可能并不准确。有时候作业一项一项看上去很多,但每项所需要的时间并不一定多。做好各项间的衔接很重要。
关于课外书,每次老师让买的时候都会写明出版社的。如果觉得不明确,或不知道哪里买得到,可以直接和老师或者其他家长沟通,甚至晚几天买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放轻松,会越来越好的。.
作者: 帅帅Ma    时间: 2008-10-15 14:50

支持一下楼主,反映的问题还是带有普遍性的。我们孩子周围的同学也一直反映作业多,但好像已经习惯了。.
作者: 加油!    时间: 2008-10-15 16:05

熬到初一就好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作业太少,到处晃荡,我的心也开始晃荡,没底呀
不过我们预初好像也不多。.
作者: 小猪噜噜    时间: 2008-10-15 20:20

买书之前先打个电话去书店问一下. 可以省了......

当然学校要是可以帮忙集体采购一下书就更好了. 可以省了家长的时间, 精力,车费......
可恨教育局的无聊的,官僚的规定太多了.
家长花大价钱送孩子到民办学校就是为了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做一点辅教是必须的, 花这么丁点小钱也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教育局为啥......???.
作者: 小猪噜噜    时间: 2008-10-15 20:59

刚刚我仔仔细细读了LZ的文章. 我的感觉是您选错了学校. 您应该为您孩子找一所适合他的学校.  

文章中讲到的有的方面学校是应该改进的, 但有的方面是不能改的, 譬如说,作业量, 作业内容......

每个学校都有她的一套教学方法. 大家之所以选择了这所学校就是因为大家都认可她的教学方法.

当您选择了这所学校您就最好想法去适应她.  

学校要是随随便便地按照各别家长的意见去改,不知会改成什么样子. 大多数家长同意吗?.
作者: 紫丁香    时间: 2008-10-15 22:08

我们初二的,感觉这学期作业比较少。看小孩老早就闲来无事,心里也不踏实。其实自己根据自己情况查缺补漏蛮好的,可是小孩没什么积极性。.
作者: 钊元妈妈    时间: 2008-10-15 22:14

强烈推荐楼主加入我们张江的MSN群, 你的苦恼将在这里得到释放和解决.
两个问题我的答复如下:
1.  俺家儿子中游水平, 作业基本7点半到8点全部收工, 每天晚上还要玩游戏若干时间.  
2.  这些辅导书我今年是第一次没有去一次书店全部搞定, 都是热心的张江妈妈们帮买的..
作者: 阳光女儿开心妈    时间: 2008-10-16 11:47     标题: 张江MSN群:group127579@msnzone.cn



[ 本帖最后由 阳光女儿开心妈 于 2008-10-16 18:41 编辑 ].
作者: zhuyi750601    时间: 2008-10-16 12:52

我们也是预初的,作业太多,虽然我们动作较快,每天9点多睡觉。但我们认为还是多了点,孩子说班里有1/3的同学生病了(轻重不一),但孩子预初时面临几个过度:1、小学-初中;2、公办-民办;3:路近-路远;4:课程上增多(小学8-现9节课),另外,心里上的思想上的准备等等。
   老师很敬业尽职,学校也是好学校,但希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每天古文查写作背景,背、抄、默,孩子总是上网查。有多少时间积累和整理?唯完成每天功课论!开学时金校长说:每天功课最多1.5小时,这也是市府要求的。希望校领导考虑能改进一下。但总的评论:利大于弊。.
作者: 皮诺曹    时间: 2008-10-16 17:32

我们是初一走读生。
与普通公办比,作业量肯定多的。不过平时我们基本7:30以前全部做完,然后练琴、看电视、玩玩球、看课外书等,除老师规定的教辅书,从不买其他辅导书,小孩偶尔抱怨一下某日的作业多,不会天天如此,LZ可能还未适应。.
作者: wangellen    时间: 2008-10-16 19:12     标题: 回复 16#皮诺曹 的帖子

你们强的,还看电视!我们只有在周末看电视。我们每天也有30分钟练琴。.
作者: 皮诺曹    时间: 2008-10-16 19:18     标题: 回复 17#wangellen 的帖子

不过说实在的,成绩比小学里退步了.
作者: yuany妈    时间: 2008-10-17 10:08

我家小子也是住宿的,作业基本上在第一堂自习课就全部完成,但可能质量不是很高.孩子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是需要一段适应期的,家长要随时关注,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我亲眼所见隔壁寝室有同学周末作业根本不带回家,星期天晚上到校后把同学的作业借来一抄了事..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www.321ww.org/)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