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分享] 让宝宝拥有“独立宣言”

让宝宝拥有“独立宣言”

让宝宝拥有“独立宣言”

许多父母都因为宝宝自理和独立能力的培养而焦虑,其实,从宝宝出生开始,妈妈就可以有意识地去创造环境,潜移默化地将自理能力的学习引入到日常生活中,为宝宝日后的独立生活打好基础。

独睡:宝宝学习独立的第一步

很多妈妈认为与新生儿同床睡能更好地照顾宝宝,能让宝宝更有安全感。但是科学研究和实例都证明,婴儿与父母同睡有很多不利之处,其中危害最严重的就是婴儿猝死症。大人熟睡后压到婴儿,是婴儿猝死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如果宝宝从小习惯了与大人同床睡,那么以后将很难学习自我入睡,年龄越大,对成人陪伴入睡的依赖就越强,这不利于宝宝日后独立个性的培养。因此,妈妈要抓住培养宝宝独立的第一个契机,让宝宝从一出生就成为自己床铺的主人。

引导对策

新生儿:给宝宝安全感
新生儿常常通过声音、触摸和气息来寻找妈妈,以获得安全感。在宝宝睡觉前,妈妈可以轻声呼唤宝宝的名字或是哼一首摇篮曲;当宝宝情绪不稳时,把宝宝搂在怀里、贴在胸口,让宝宝感受到十月怀胎中每天听到的妈妈心跳声。我还结合了自身的经验,研发了一只“妈妈香”布娃娃,待产妈妈在晚上睡觉时揣在怀里,把自己的独特体香和爱意传递到“妈妈香”布娃娃上。出生后放在宝宝身边,宝宝闻到了“妈妈香”,就像是找到了妈妈。另外,还可以为新生宝宝准备一个安全小床,小床四周的围栏既可以起到阻隔和保护宝宝的功能,也能在大床上为宝宝隔出一个独立的空间,让宝宝既能感到妈妈的气息,又可以安全睡眠,同时培养宝宝独睡的能力。

半岁以上:安抚陪伴
当宝宝长到半岁时,他已经慢慢适应了从妈妈的子宫内过渡到一个空旷的世界中,此时培养宝宝独自入睡是最重要的。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个固定的安抚玩具,有了这份安抚,宝宝学习独睡的过程会更顺畅。在我儿子小的时候,特别喜欢一个摇晃后会发出响声的安抚小熊,每天晚上搂着它就可以安心睡觉了。此外,在晚上孩子哭闹时,千万不要马上去抱他,可以先以声音来安抚宝宝,或给他安抚奶嘴、玩具等,在哭闹几分钟后,宝宝会试着接受安抚物品,慢慢习惯自己入睡。

“我家宝贝,自己吃饭!”

到了1岁左右,宝宝开始对自己拿勺感兴趣,虽然吃饭往往送不到嘴里,还撒得到处都是,但他却乐此不疲。这时,妈妈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宝宝弄脏了衣服和桌面、弄花了小脸蛋而阻止或呵斥宝宝,或者担心宝宝自己吃不来、吃不饱,所以,虽然想培养宝宝独立吃饭的好习惯,但到了最后还是会追着宝宝硬塞硬喂……脏的衣服、花的小脸是可以清洁干净的,挨一会儿饿的宝宝也会主动讨吃的,但是,没有良好吃饭习惯的宝宝会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许多无法克服的性格弱点。因此,鼓励宝宝学习自己吃饭,就是鼓励独立成长。

引导对策

固定的吃饭环境
一开始,妈妈可为宝宝准备一个固定的吃饭环境,比如宝宝专用的高脚座椅,只要坐进座椅,宝宝就无法到处乱跑。有了良好的吃饭环境,妈妈对宝宝的吃饭行为有了一定的控制权,宝宝也更容易集中精力、专心吃饭。

可爱的餐具
一套可爱、方便的餐具,会增加宝宝想要自己吃饭的欲望。因此,妈妈应花点心思为宝宝准备一套方便握、抓、拿、捏、与年龄相匹配的阶段性学习用餐具。只要餐具的造型颜色和图案是宝宝所喜欢的,那么宝宝将更容易爱上吃饭。

模仿是学习的开始
宝宝学习吃饭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而对父母来说,与宝宝一起学习吃饭的过程,其实更是一个亲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宝宝最亲近谁,也最喜欢模仿谁。所以,父母每周必须抽出时间与宝宝“平起平坐”一起用餐,让宝宝观察自己、模仿自己。

“妈妈,我要恩恩。”

当宝宝长到2岁左右时,他的小腿开始更有力,可以蹲、站、走了,而此时的宝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婴幼儿行为的研究结果证明,一般孩子在18个月到2岁时,已逐步具备了自己上厕所的生理和认知能力。此时,妈妈可以多鼓励、多引导孩子,让他们逐步脱离尿片而独立上厕所。

引导对策

可爱的座便器
给宝宝一个颜色鲜艳、造型可爱的座便器,把它和玩具放在一起,然后,用形象的语言向宝宝介绍座便器,就像介绍一位新朋友或一件新玩具。让宝宝先喜欢上可爱的座便器,慢慢再鼓励宝宝每天在便盆上坐一会儿,做“过家家”游戏。

让成长玩伴来参与
让宝宝喜欢的玩伴充分发挥作用,帮助宝宝学习上厕所。比如可以告诉他,小熊也要上厕所,他可以做小老师,教小熊怎样上厕所,他就会习惯带上这个“好朋友”一起去厕所,不久自己也会上厕所了。

小小的奖励
做一个礼品口袋,在里面装满各种小玩具,孩子每次成功地上了厕所,就从袋子里挑一样东西给她。妈妈还要记得对宝宝每一次的进步及时表扬,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激励他渴望独立的意识。妈妈可能会惊喜地发现,在礼品袋子空了的时候,宝宝的上厕所训练也成功了。经过耐心的指导,一般宝宝在3个月左右就会自己上厕所了。

“妈妈,让我自己做。”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尤其到了3岁以后,妈妈会发现宝宝很多事情都想要自己完成,常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就是“妈妈,我自己做”。 这是他正式表达“我要独立”的“宣言”。妈妈可能认为孩子小、肯定做不好,而且说不定还会给大人添乱,于是嫌麻烦不让宝宝自己做。如果妈妈多次扼制宝宝想“自己做”的渴望,宝宝的积极性会减弱,甚至会让宝宝认为“自己做”是一种错误的行为。长此以往,宝宝的自我独立和勇于尝试的意识渐渐就淡化了。

引导对策

珍惜宝宝的“自己做”
当宝宝渐渐流露出想要“自己做”的意识时,妈妈要以热情的口吻来支持宝宝。在宝宝尝试后,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先用表扬的语气肯定宝宝的尝试,收到肯定的宝宝,将会更加努力学习和尝试。

提供空间,不过度保护
妈妈应该树立养育新观念:宝宝一旦离开母体,就是学习独立的开始。妈妈的作用是为宝宝成长护航,而不是代替宝宝成长。多给宝宝一些选择的空间,让他慢慢地熟悉,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做,最多只是得到妈妈的协作而已。

注意态度,正确引导
宝宝“自己做”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不断纠正的过程。虽然妈妈给予空间,但也不能袖手旁观。此时妈妈要不动声色地保驾护航,用亲切的态度正确引导,让宝宝安全地、正确地、快乐地学着独立起来。

宝宝真正学会独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请妈妈放宽心,先快乐地享受与宝宝在一起的珍贵时光,然后记得在生活中创造机会和环境,让宝宝学习自理和独立。老人们总说:什么样的妈妈,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我的理解是,妈妈的养育心态决定了宝宝的生长环境,从而影响宝宝性格及能力的成长。.

TOP

4妙方安抚宝宝
]
  黄静洁(英文名:Jane),2个孩子的母亲、著名作曲家谭盾的太太,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在纽约和上海两地生活、工作,跨地域跨文化的经历赋予了她独到的生活视角。在深刻体验了中西方父母的不同人生观和育儿态度后,她于2007年创立了妈妈宝酷网www.mamaBkoo.com,以自身的经历为孕妈妈新妈妈们解答从孕前产后到宝宝养育的一系列难题和疑惑。


所有做过妈妈的人都不会忘记,在经历了十月怀胎和阵痛生产之后,当自家的宝宝“哇哇”地哭着第一次被抱到面前时,无论有多累、有多痛,妈妈的第一反映就是把宝宝抱在怀里、贴在胸口,恨不能从此再也不离开他。而恰恰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你的小宝宝已经扬起了生命风帆,开始了他离开妈妈的生命旅程。

  出生伊始,宝宝每隔两三个小时喝一次奶、换一次尿布。渐渐的,宝宝可以离开母乳,开始学着吃半流质食物,然后再过渡到固体食物,同时学习抬头爬动。到后来,宝宝会走路了,能自己吃饭、穿衣,甚至开始不断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意愿……这个过程需要几年的时间,直到大家称之为“可怕的3岁”(terrible three)来临。也许,正是这个自然的过程,让妈妈误以为宝宝永远离不开自己的怀抱,让妈妈习惯了为宝宝处理好一切事务。总之,就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妈妈永远也放不下自己的孩子。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为宝宝快乐地离开妈妈添加了无形的阻碍。

安抚给宝宝安全感

  面对宝宝的哭闹,大多数妈妈就像条件反射一样,马上给宝宝喂奶或检查是不是尿湿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宝宝的哭闹除了生理原因外,还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当宝宝觉得没有安全感、感觉害怕时,他就会以哭闹来引人注意。这时候,奶瓶、尿布他统统不需要,他最需要的是被安抚!

  我们都知道,新生儿的视力还未完全发育,但是听觉,触觉和嗅觉都已经很灵敏;他们常常通过妈妈的声音、触摸和气息来寻找妈妈,以获得安全感。

安抚妙方1:妈妈的声音

  在出生之前,在妈妈肚子里那个温暖安全的小天地里,宝宝每天都能感受到妈妈身体的律动、摇晃和通过羊水传来的妈妈的声音。因此,当他突然降临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时,就会很怀念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在没有安全感时,宝宝就会以哭闹来寻找妈妈和原来那个温暖的小天地。

  所以,想让哭闹的宝宝安静下来,妈妈的声音是最有效的。轻声呼喊宝宝的名字或是哼一首摇篮曲,都会让宝宝重拾妈妈的温暖。但是,如果妈妈不在宝宝身边,又该怎么安抚宝宝呢?还可以通过各种办法来模拟子宫里的声音,让宝宝找回熟悉的声响环境。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的吸尘器和电吹风的有规律的噪音非常类似女性子宫中的混沌声响环境,被称为“白色噪音(white-noise)”。因此,妈妈可以考虑将这些声音录下来,等妈妈需要离开宝宝一会儿或宝宝长哭不停时,就放给宝宝听,也许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吵闹的宝宝竟然能够慢慢地安静下来。

安抚妙方2:温柔的触觉

  触觉是宝宝最早出现的感觉之一,早在妈妈肚子里时,宝宝就已经有触觉感受了,只要准妈妈轻拍肚子,胎儿就会有明显的移动。在出生之后,许多反射能力与触觉都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每当妈妈触碰小宝宝的手,他会自然而然地握紧;一触摸宝宝的嘴唇,他就会自然地歪嘴等。

  在接受到触觉刺激的同时,宝宝的感官系统也会将触觉信息传递到大脑,然后直接影响情绪。所以,当宝宝情绪不稳时,妈妈们可以把宝宝轻搂在怀里、贴在胸口,让宝宝感受到十月怀胎中每天听到的妈妈心跳声。但是,妈妈在触摸安抚时要避免突然性地侵袭触摸,因为这样会让宝宝情绪高涨,如果长时间地给予突然刺激,更会让宝宝变得神经质。

  因此,建议妈妈先以声音安抚宝宝,然后再开始触摸,如轻拍宝宝背部、温柔地抚摸小手、对哭闹中的小脸或额头吹气等,肌肤的亲近会让宝宝安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同样受益,抚触的过程也会让妈妈觉得身心放松。

安抚妙方3:灵敏的嗅觉

  新生儿的嗅觉最为灵敏,当妈妈在月子里需要休息或短暂地离开宝宝时,应该如何避免宝宝因找不到妈妈而哭闹呢?请在嗅觉上多做点文章吧。

  妈妈的体内会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味道,尤其是处于哺乳期的妈妈,每个妈妈的奶香味都不一样,但是,每个宝宝都有能力快速辨别出自己妈妈的味道。为此,我结合了生第一个宝宝的经验,特意做了一个布巾娃娃。为了保证新生儿的睡眠安全,布巾娃娃不含填充物,也没有配饰挂件,可爱的笑脸以刺绣绘上。我给这个布巾娃娃取名叫“妈妈香”,只要宝宝嗅到了妈妈的味道,就像找到了妈妈,有了妈妈的感觉,宝宝就能安心睡觉。

  准妈妈可以提前做准备,在分娩前两周左右,每晚将“妈妈香”贴身揣在怀中,让自己的体香和爱意传递到布娃娃上。在宝宝出生后,把“妈妈香”放在宝宝身边,宝宝敏锐的嗅觉会立即捕捉到妈妈的氛香体味。“妈妈香”就像一个传递母爱的小天使,即使在陌生的环境里,只要有了“妈妈香”,宝宝就有了安全感。而妈妈怀揣布巾娃娃的每一个夜晚,也同样有一份被安抚的感觉,好像怀中的布巾娃娃就是自己的宝宝。

安抚妙方4:安抚小伙伴

  当宝宝长到四五个月大时,他已经慢慢适应了从妈妈包裹的子宫内过渡到一个空旷的世界中,并且开始学习挺胸抬头、摸爬滚打。然而,就是在这段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小事时刻牵动着妈妈的心:宝宝出牙了,看着宝宝疼痛哭闹,妈妈揪心难过;想培养宝宝独自睡觉,宝宝却哭闹不休,黑暗让宝宝担心故事里的女巫会把他抓走;到了陌生的地方,宝宝时刻黏着妈妈,生怕一走开就再也找不到妈妈。而最后的结果就是,要么妈妈狠下心不管不顾,任由宝宝哭闹,让宝宝筋疲力尽地睡着或就范;要么一直心系宝宝,怎么也放不下心、撒不开手,最后妈妈身边拖了个黏度极高的小人儿,宝宝身边永远有一位婆婆妈妈的娘。

  记得大儿子出生时,我在一大堆礼物中看上了一只小老虎玩具,从此有意无意地把它放在宝宝的小床里,没想到儿子不仅爱上了小老虎玩具,更把它当作形影不离的小伙伴。出牙时他咬啃老虎,睡觉时又拥着老虎,不开心时还要捧着老虎,十年来,他每晚都由老虎陪着睡觉。

  这就给了我很好的启发,宝宝的成长需要一份固定的陪伴。有了这份安抚,宝宝的独立过程就有了陪伴。这个安抚小伙伴的形象要卡通、颜色要柔和、用料要安全、可啃咬,也不能有零碎配件,否则可能被宝宝咬下或撕落……就这么想着,干脆我就做了一个小熊,取名为“安抚小熊”。当宝宝出牙疼痛哭闹时,他可以抱着小熊倾诉;当宝宝开心时,可以亲吻小熊;夜晚小熊陪着宝宝入睡,摇动时身体里发出铃铛声,让宝宝时刻觉得身边有一份贴心的陪伴。即使宝宝到了陌生地方,因为有个熟悉的小伙伴,他也能少一分害怕。.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