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关于小学课本中真实性的讨论

关于小学课本中真实性的讨论

有一篇对历史事实的勘误的文章近期在各种文摘刊载,内容是虽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但那个可爱的苹果并没砸到物理学家的头;小瓦特观察加热后水壶盖的多年前,蒸汽机已发明了;少年爱因斯坦有点偏科但做手工中的小凳子也没一塌糊涂~~诸如此类,我们的小学课本还有不少对史实的加工,如哪个科学家小时侯家里穷,妈妈要做阑尾炎手术,医生上门后讲油灯光线不够,小科学家借来三面大镜子使光线够了。这是全国人教版课本的一例,据考证阑尾炎手术是在那位科学家逝世后若干年才有的,其次,手术要无影灯,反射是不符要求的。
鄙人以为不要因为基础教育时孩子没有太多的史实可考就要求他们终日读背默既定的“经典”,当他们成长后发现被愚弄了并不好。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不是杜牧的,最好别再引入课本,让它继续商榷吧.

TOP

楼主大概是受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启发吧.

TOP

回复 2#假居士的跟班 的帖子

都快开文化科技交流的世博会啦,别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封底还要印上“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 ,羞以应对五大洲的访客

[ 本帖最后由 nancy-ying 于 2010-4-5 11:20 编辑 ].

TOP

回复 1#nancy-ying 的帖子

还有我党的领导人小时候、年轻时候的故事,那才叫一个假。.

TOP

引用:
原帖由 nancy-ying 于 2010-4-5 11:17 发表
都快开文化科技交流的世博会啦,别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封底还要印上“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 ,羞以应对五大洲的访客
能把世博会神话到这样的高度,看来当年的教材对楼主毒害不浅。侧面印证了教材虚假内容的危害性。.

TOP

回复 4#感谢生活 的帖子

有一篇朱德为老母洗衣的课文就是,另一篇在扁担上刻名字不详

[ 本帖最后由 nancy-ying 于 2010-4-6 15:26 编辑 ].

TOP

TOP

ZT:最近忽发兴致,大量翻看档案馆中的张作霖史料,却注意力很快转移,被邵飘萍和李大钊的死因所吸引。
         张作霖打进北京、赶走段祺瑞和冯玉祥、控制民国政府,是1926年4月。教科书上说,这是北洋军阀的一次内讧。实际上,张作霖这么做,是因为段祺瑞放纵冯玉祥,对外接受苏联红军旨意,对内策应国民革命军北伐,民国政府面临颠覆。这样看,对南方国民政府而言,张作霖是北洋军阀中的枭雄,顽固维护旧势力,但在北京民国政府看来,张作霖是民族英雄,反对外国势力插手,挽救合法政府于危难。
      
         至于张作霖为什么要杀邵飘萍,历史课本简明扼要,说军阀害怕说真话的记者,疯狂残害知识分子。为什么杀李大钊呢,因为他是共产党,在北大宣扬共产主义。
         说到此,不由得想起一件往事,忍禁不俊。
         那是1998年4月,屠洪刚的公司要投拍大型系列电视专题片《中华英烈》,先做“北大篇”,我是总撰稿,把《李大钊》一篇先写成样本,由北大党史专家汇审,提意见。一位女老师率先发言,批评我不懂历史,一是把北伐军说成是国民革命军,她认为国民革命军是国民党部队在抗日时期的专有名称,20年代应该叫北伐军,二是我把李大钊写成国共两党的北方党务总指挥,她认为李大钊是共产党领袖,蒋介石和张作霖南北呼应,分头屠杀共产党,所以张作霖杀害了李大钊。
         听着这番话,我半途已惊呆。如果她是中学历史老师,我尚能谅解,教学大纲如此,占有材料稀少,也只好简单地读解历史。但她是大学学者,居然一直寓于中学教科书的藩篱,可见教科书对人生的影响有多大!
         其实,多如牛毛的史料均可证明,张作霖杀李大钊,是因为李大钊秘密策反冯玉祥,而且更多地,李大钊是代表苏联和国民党,劝冯玉祥哗变,以策应蒋中正北伐。不错,李大钊是共产党,但他更是苏联控制下的共产国际的代言人,以此秘密身份,一并指挥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北方党务。在张作霖看来,他是汉奸,替洋人做事,搜集国家军事情报,并勾结南方乱党,企图颠覆政府,罪当以死。
         张作霖1926年4月进京,段祺瑞辞职,冯玉祥败走,李大钊率众进苏联大使馆避难,邵飘萍躲入六国饭店。警察抓李大钊不容易,却成功诱捕了李大钊的党羽邵飘萍,于兵荒马乱之际,草草枪杀。
         罗章龙晚年曾披露,邵飘萍并非只是《京报》老板,而是“特别党员”,李大钊和罗章龙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对这位杰出的报业巨子、记者、新闻学家、传媒事业的殉难者,历史课本和新闻教科书的介绍,同样是单线条的,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在妻妾成群的情况下,依然对嫖娼和吃花酒抱有始终不灭的兴趣,也没人愿意相信,他曾利用新闻报道,敲诈政敌,过着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
         只有翻看史料才会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也是一个有严重缺陷的人。
         李大钊就义,是1927年4月,那时,张作霖已平稳控制北方,所以对李大钊的审判并不像对待邵飘萍那样草率。查看北京档案馆的各种材料会知道,李大钊并没有遭受传说中的严刑逼供,相反得到了优待,他的供述完整详尽,态度上十分配合。值得注意的是,李大钊认可死刑,但不愿接受枪决,希望接受绞刑,张作霖便批示拨款,订购了那台著名的绞刑架。
         在档案馆里查阅历史文献,常常发现教科书是误人子弟,培育简单的头脑,所有复杂的背景、复杂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全部做了简单化处理,先遵循一种必须遵循的规律,再划分一好一坏两个阵营,好的特别好,一尘不染,坏的特别坏,一无是处,然后颂扬好人,鞭挞坏人。这些年,观察国人品评时事,常显出儿童般的思维水平,确实与这种失败的教育有关。.

TOP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在我们这个二元论的国度里扭曲和掩盖才是常态。
和这些比起来,课本上那些“虚构”能算什么? .

TOP

回复 8#假居士的跟班 的帖子

别离党史太近了,仅限小学.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