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小崴爸妈的辩论

小崴爸妈的辩论

先把小崴爸爸的贴子拷过来:
昨天晚上就如何教育培养孩子的问题与小崴妈妈激烈争论了2个多小时,小崴妈妈认为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可能犯了很大的错误。
小崴妈妈认为我们在很多方面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对孩子要求过多,总希望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好一点(即便很多时候在语言上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但孩子无疑是感受得到这样的要求),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造成孩子的困惑、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可能迫使孩子去理解他这个年龄不该理解的,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剥夺孩子的兴趣和乐趣。要让孩子去做他喜欢的东西,而不是相反。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要求/模式培养小崴,他只能成为一件毫无生气的产品,不会成长为生气勃勃、充满自由气息和快乐的人。例如,小崴的运动能力差,为什么非要逼迫他去为了通过体育成绩而痛苦地练跳绳呢?只是因为我们认为需要德智体全面;小崴自以为成熟、喜欢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为什么非要鼓励他和同学一起嘻戏呢?只是因为我们认为孩子也需要和同学打成一片……且不说大人的想法可是可疑的,从小孩子的角度来看,他做了他认为对的或喜欢的事情,为什么不可以呢?小崴妈妈认为我们自己过得太有“责任感”、太沉重,习惯性地同样要求孩子,这是错误的,应该让孩子更率性、多点自由发挥。小崴同学太自律了,令她感到不安。
小崴爸爸认为大人的很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要用自己的经验来教导孩子,从而让孩子少走弯路。(小崴妈妈批驳小崴爸爸这完全是功利主义,违背了人性。 )。很多事情不是小孩子喜欢不喜欢就可以任意选择,父母就是应该引导、有时侯需要逼迫孩子做他不理解或不愿意做的事情。孩子成为社会接纳的或容易接纳社会的产品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小崴妈妈认为孩子即便成为“优秀”产品,也未必是快乐的,内心的快乐才是人生真谛。)
小崴爸爸反思中……

这是我们最大的一次分歧,以前基本步调一致

希望各位bbmm展开讨论,支持我的,我就 .

TOP

我在前面的帖子回了, 一半支持你, 一半支持小蔚爸爸
你们继续, 等有了结果就让我参考一下..

TOP

我也来轧闹忙,我觉得爸爸妈妈都有道理,理由是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对待每个孩子都应有不同的模式,对于一个孩子的不同方面,教育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天下世界不能说哪一种教育是最正确的,不然大家只有遵循一个模式去教育,个个能成为精英,那么教育也太简单。
至于上面的爸爸妈妈讨论的那么认真,是由于对孩子教育的关心,这就足够了,小崴一定能很好的成长的。
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发现”他们在想什么,家长才能找到相对比较正确的教育方法,努力去和孩子沟通,这个过程我把它称为“发现之旅”, 我是不是乱七八糟讲的太多了,一孔之见,大家看看…….

TOP


这个问题也是我想了很久的事情,有的人喜欢静,有的人喜欢热闹。难道有好有坏吗!我想没有。
低年级孩子的活动能力有很大的差别,现在的考核也是重过程,轻结果。一直有句话在我们耳边,现在锻炼体育,难道真的希望以后得奥运会冠军吗,或者说现在学绘画,弹钢琴,跳芭蕾。真的回想这些方面发展吗,我想也不一定会。
所以,我感觉到,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不要很功利的希望得到什么结果,而是重在一个过程,学会一点方法。或者说培养一点兴趣爱好,家长的作用是引导,是纠正,是鼓励。
小崴爸爸和妈妈这种对孩子的教育的认真劲,真值得我学习。.

TOP

谢谢各位bbmm的回复.

小崴爸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我小时候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有这么多的锻炼机会,我一定比现在优秀许多.......   

有了这种理论,所以我们一直以我们认为的优秀人来要求孩子:我们希望他能早点认字,他中班就能独立阅读了;我们希望他能进世外,他也没让我们失望;我们希望他能名列前茅,小家伙至少现在做到了;我们告诉他麦当劳之类对身体不好,他可以再也不碰;书上告诉他久坐马桶会有什么后果,他就再也不在上厕所时看书;我们指出他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尽管还是有些糊里糊涂,但是也在很努力地改了........

曾经我为他有这些品质而骄傲,可有时听孩子发自内心的困惑,我不禁怀疑了,我们真的要要求他这么多吗?我忽然有点担心了,哪天我们不再要求他,不再给他指明方向,给他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他会不会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也不知道什么是偷着乐?

所以才对自己以前的教育产生了怀疑.我现在试着改变些.

TOP

从小崴的妈妈言谈中可以看出小崴是个很听人劝,很能接受教育的孩子,同时作为妈妈担心孩子过于言听计从,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其实,我个人观点大可不必担心,象小崴那样的孩子,一定会有自己的观点,不要太低估自己的孩子,遇到事情可以先问问他怎么想的,你会有惊喜的发现。作为父母不就是在不断发现孩子的成长而高兴的吗?.

TOP

我家闺女对我们的意见, 如果不是从心里认同, 她是决不会言听计从的, 所以她每天最大的乐趣是和我斗智斗勇比拼口才. 小葳如果不是从心里认同, 你认为他会对你们的要求全盘接受吗? 不如问问他的意见. 如果他自己也认可, 我想你也不用想太多. 看看你以前讲述的小葳的事情, 他也不象个完全没有主意的小孩.

我的策略还是, 能要求的要求, 需要强迫的不强迫.
因为能要求的一般是孩子能接受的, 需要强迫的, 就象你所说, 是对她个性的改变, 我就不强迫了. 很多事情, 我们现在需要强迫的, 过一段时间, 他自己想通了, 就变成能要求的事情了.

另外, 对于可左可右的事情, 我就不要求也不强迫了, 随随孩子的意, 她常常会心情大好

[ 本帖最后由 fairyzhu 于 2006-11-6 22:33 编辑 ].

TOP

回复 #7 fairyzhu 的帖子

正如"发现之旅"分析的一样小家伙确实是非常容易教育的一个孩子.所以有些事情他尽管不喜欢,但通过几次的帮他分析教育,他就接受了,理智告诉他这些事情对他是有好处的.但他也经常困惑:我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些(游泳.练琴之类的),我宁愿做许多数学题的!所以我也经常疑惑:我们到底应该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是强迫他去做些他不擅长而在我们大人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事?我们现在选择的是后者.(关键是可支配时间太少了)

前几天告诉他爸爸妈妈的争论,听完后,很严肃地说:我同意爸爸的,我要做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所以现在要努力,要锻炼,你看我现在......列举了一大堆自己正在很努力地做些不喜欢的事情.

昨天又问他如果给他两天的时间有他自己安排,你会怎样.先是激动了一把:真的啊?(不错,还会偷着乐).接着就憧憬起来:第一天睡觉到自然醒,吃完早饭,第一件事就是把钢琴,运动器械卖了(有创意),然后悠闲地看看书,吃午饭,喝下午茶,再看书,吃晚饭,甜品,(知道他胖嘟嘟的原因了吧)画画,看电视.第二天也差不多,就是会出去买些玩具,看书改成做功课.

前一种是他理智时候的想法,也是我们潜移默化地结果.后一种才是他本性的流露.

也许真的不用太担心,孩子会慢慢成长,也会学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

告诉小崴爸爸小家伙的想法,马上抓住教育机会了:告诉他,只有现在努力了将来才能喝得上下午茶. .

TOP

回复 #8 小崴妈妈 的帖子

你的孩子智商不低,情商更高,好好培养,是棵好苗苗。.

TOP

回复 #9 发现之旅 的帖子



我现在希望孩子不要被他的及其传统又及其没创意的爸爸妈妈制造成一件"产品".我希望他生动些,自由些,率性些........ .

TOP

回复 #10 小崴妈妈 的帖子

有这样一个男孩,曾经也是世外小学的学生(自己考进的),但是到了二年级迫于压力退学了,到了对口的一般小学,性格内向到与人说句话都要脸红,学习成绩很好,初中进了田林三中,到了高中考上了上海中学还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在大会小会上经常发言,而且很会组织同学搞活动,高考进了复旦,呵呵,女大十八变,其实男孩子也会变的呀 。小崴的妈妈爸爸不用担心,小崴预计比上面的男孩还要强,生动,自由,率性都是外在表现,是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
传统不一定不好,更何况随着生活,学习方式的不断变化,要墨守成规也难呀。
扯远了,明天要考数学了,那就看他们发挥了!我家BB已经睡着了,我们也886。

[ 本帖最后由 发现之旅 于 2006-11-8 21:26 编辑 ].

TOP

爸爸过于功利了。.

TOP

爸爸是现实的,妈妈是真实的,小崴是个上进的孩子。.

TOP

我觉得大家这样交流交流真好,我所获颇多,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前小家伙要考试了,我真的满紧张的,希望他考得最优秀.而这二天我却释然了,因为发现小家伙把老师教的知识掌握得很不错.所以考多少成绩就真的不重要了.如果考得不够理想,我认为还是心智原因:不够成熟稳定,有点稀里糊涂.而这些是急不来的,需要时间给他长大..

TOP

  小巍爸爸妈妈都没有错.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心有余而时不够啊!现在的世道如此呀!比如你想进好的大学,就必须进好的中学,就必须进好的小学,进了好的小学比如世外,还必须名列前茅.还必须全面发展,否则,套用流行的话,就是你已输在起跑线上了.孩子的前途就令人担忧了啊!我想家长们也是无可奈何自相矛盾啊! .

TOP

难得妈妈有这么好的心态,不过也要儿子争气,才有妈妈无穷的想象空间。

惭愧,跟小崴妈妈比,我们还是奴隶社会,你们已经是自由的民主时代了。差距太大咯!!!.

TOP

回复 #11 发现之旅 的帖子

哈哈
你这个故事不准确,在世外上第一届一年级的,现在高中还没有上,不可能上大学阿!!! .

TOP

小崴加油!!! .

TOP

回复 #18 天天—妈 的帖子

.

TOP

回复 #17 天天—妈 的帖子

时间上的确有误,是第二届三年级的学生呀,叫“周**”94年入学的。呵呵,年纪大了!如果天天妈妈是业内人士一定可以查到此人。谢谢提醒,呵呵!但是这不是故事,的确是有其人那!

[ 本帖最后由 发现之旅 于 2006-11-9 20:08 编辑 ].

TOP

感谢"发现之旅"一直关注这个贴子,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与鼓励.

也一直非常喜欢看fairyzhu的贴子,她是个热心的好妈妈,从她的言语中我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还有一直给小崴加油的"天天一妈"

感谢所有关心鼓励着小崴的人.让我们一起加油,使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也使我们作父母的做得更好..

TOP

碰巧溜进来,也凑个热闹吧。
小葳其实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不知道几年级,应该在三年级以上了吧?),他的易受教育,其实是有了自律之心,这样的孩子,长大一定喝得上下午茶的。
个人以为,在中国,还没有那么宽松的环境到达追求内心快乐的境界,但,内心快乐的人一定是真正自信的人。
我赞成小葳妈妈的想法,因为作为一个母亲,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平安一生,懂得这个的孩子是最让妈妈放心的。
总体感觉:有其父母,必有其子。.

TOP

回复 #1 小崴妈妈 的帖子

这篇文章真的是引人深思...

首先, 我想说, 我认为, 作为父母, 小崴爸妈可谓是非常合格的,非常负责任的,甚至是非常优秀的父母... 我们这代人是多么希望当年自己的父母也能向小崴父母这样对我们的童年多些关注呀 (只要有其十分之一二就无比满足了)!

可是, 在这里, 我又忽然想引用一句题外话: 找朋友(男/女朋友)不一定要找最好的, 但一定要找最合适的(最适合自己的).
那么, 我们教育孩子呢? 是顺着孩子的喜好/优势去引导他,让他成为最好的"他自己" (或者是比尔.盖茨, 或者是达.芬奇,或者巴赫,或者是爱因斯坦); 还是我们要力争把所有类型的孩子都塑造成德智体美劳(语数外...)全面发展的杰出人才呢(其实我的意思是想说家长们似乎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产品, 这个产品又是绝对有统一标准的,至少这个标准在家长们自己的心中.)
(注: 这里我并不是真对小崴爸妈, 而只是由此而引发的思索而已, 请家长们千万不要误会呀.)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本书<优势教育>, 是美国人写的. 大意是教育孩子(包括自己求发展)都要发挥其自身优势,即"扬长", 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而如果去"补短",往往会事倍功半.所以作者不赞成去补短,他认为那会使效率大打折扣... 个人觉得似乎也有点道理. 然而又有多少中国家长是真正地完全按照孩子的特长去培养他呢? 似乎中国的家长(优秀的家长)都在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 当然这也和国情(高考等)有关...  但是,是否全面发展的在大学里优秀的孩子走进社会了以后就会一定会脱颖而出呢? 还是说进入社会以后那些优秀的孩子更多是默默无闻了呢? 当然他们可能在外企拿高薪,但不知和另一种教育结果相比,哪个自身价值更高呢?  (当然了,教育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永远无法把一个孩子用两种方式教育两次然后做比较, 所以才会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就象有人主张竭尽全力,有人主张顺其自然.)

思索之中...

由于工作原因,我一直在比较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各种差异. 我的很多大学同学都在国外工作和生活.她们回来也经常交流这个问题. 似乎都觉得还是中国人的素质高,聪明.但似乎就是缺乏创造力(指普遍的而不是指个别的). 不知这是否和中国人的五千年的文化(教育)背景相关...

思索之中...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困惑和思索, 我想LZ发此文章也无非是希望家长们探讨教育问题而已... 绝没有针对性的,至此我依然觉得小崴的家长是极其负责任的,是绝对值的我们学习的. 请大家不要误会...

本人自我感觉也绝没有崇洋媚外的意思(虽然我LG经常这样挖苦我,开玩笑), 只是中外不同背景各有所长...   但我就是困惑...  (谁说我不能困惑了 )

说得不对的地方千万别砸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