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再讨论:打孩子

再讨论:打孩子

丫丫是个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开心连做梦都会放声笑的孩子,而且又比较容易与她沟通,所以我们之间很少有大人生气孩子大发脾气的时候,但是,少有不等于没有,不幸的是,她也挨过爸爸妈妈的打。

  妈妈试着打了一次,起因是丫丫对于一件没有对错的事无休止地纠缠,无理取闹,当时我并非生气,只是找不到更有效方法而焦急,所以尝试了一下打,结果我的打没成功,而且打得太轻,丫丫心里可能也焦急,所以导致她更加生气,然后自已用力在我打的地方拍自已的小屁股。

  我想如果我自己出手不是很有效果,就决定不再加强练习了,放弃这一招

  接连找个理由发脾气,爸爸承受不住了,半夜三更的,又觉得哭声吵邻居过意不去,用力照着小屁屁打下去。丫丫的反应第一个是寻找我的怀抱抱紧我,第二个反应是小手挥动让爸爸躺下去,睡觉,而且肯定地说“丫丫不再调皮了,爸爸你睡觉,爸爸你睡觉。”大家都安静下来。

  妈妈是可以当一个孩子的避风港,只要两个人统一口径,说不可以无理取闹,哭个不停,闹个不停。在情绪上如果孩子需要妈妈还是有必要安抚孩子的。

  早晨起来,首先,笑呵呵而且佯装好奇地问“昨天晚上谁哭啦?”

  孩子没有因为挨打而闷闷不乐到很久,也不会像书上所讲那样会有心理上的伤害,至少两岁半的孩子没有表现出来。

  我问她,屁屁痛吗,记不记得谁挨打啦?

  老公暗示我,孩子都没有提,大人不要总提挨打的事情,要多讲讲道理(在孩子情绪已经平静下来的时候)。

  后来,当丫丫又心情烦燥而要发脾气的时候,看到爸爸生气了,会尝试努力控制自已的情绪,这就是打屁股得来的快速而有效的结果。

  青藤紫英的经验体会:

  1、打,是出于实在没有办法后的办法,所以我很同意,“打屁屁”是爸爸妈妈无能的表现。

  2、打,是很快速见效的方法,因为皮肤直接感觉到疼痛,所以孩子会转移对原来事件的注意力和固执。

  3、但是,大人打孩子时会解一时之气,但是打完大人就会后悔,而孩子会忘记。留在爸爸妈妈心中,却是想起来的痛。

  4、打孩子,有可能会成为爸爸妈妈对孩子教育偷懒的手段,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使用,以免形成习惯。
  
  好网妈妈们烦与忧——

  可可滢:

  我家那个真的太皮了!每天都会被我吼吼!要不就拿手掌来打几下,每次打过后就后悔的!
  但往往就会控制不到自己!

  76grace:

  我家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我家的小倔牛有时候打了也没什么改进!

  gaochengche:

  我家孩子也是个活泼开心的小孩,但是她的要求总是那么那么的多,她的手脚也好麻利,有时候你怎么也跟不上她的想法,又要工作那么辛苦又要做家务又要处理和婆婆老公因为教育孩子方式不同的矛盾,因此,耐心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被她缠的筋疲力尽时,真的好想躲开,但躲也躲不了,孩子一天没见我,我一下班,她就时刻粘着我,即使躲厕所里,也能被揪出来。

  她长到两岁,我都没打过她一下,可能被唠叨的太久了,婆婆和老公都因为孩子的娇纵对我很不满意,说都是我惯的,虽然我一再解释这只是个阶段,大点就好了,但没有人愿意认同我。

  我家孩子是个精力极旺盛的小家伙,我的体质就比较虚弱,根本紧不起她折腾,很多时候,我都想躺床上好好睡一觉的,但往往我连眯眼的时间都没有,都要陪着她玩,她还不停地捣乱,把家里闹腾的一团糟。

  大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有统一的观念才行,不然会很累,不光要对付孩子,还要耗费精力去和持另一个观点的人解释,你的说服教育快见成效的时候,那边吼着要打,真真是头疼死人。

  “捣蛋鬼”们能老老实实留给你耳朵来听道理吗?

  果妈妈:

  果果小时候,打过几下,人家哭着找妈妈.居然还不知道是谁打的?真是小笨虫。

  现在,彻彻底底讲道理——坚决不打孩子.
  声明:我家果果现在16个半月,目前还是很懂事的。关键是,我这个做妈妈的,要知道他想干什么。

  阿轩:

  可是骂怎么办呀。我宝宝刚刚一岁,做了坏事,一听到要“骂”或“打”就拼命的哭。哭得满脸都是泪,两个小手擦呀擦。声音有多大就多大。一直往我怀里撞。真是可怜。如果不制止,又怕大了叫不住。唉。烦……

  当情绪失控时,狠狠打了孩子,像青藤紫英一样你很少能够不受到内疚与自责的困扰。当一时怒火平息,孩子重又可爱地环绕膝前,你开始强烈地怀疑自已“能否做一个好(称职)母亲与父亲”……

  打,也许“效果”会来得很快,但并非是惩罚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寻找一种适度的教育方法与适时的反省同等重要,那么惩罚孩子的艺术是什么呢?

  艺术的实施惩罚

  不要动辄施罚

  惩罚忌滥孩子动辄得咎,不仅容易变得退缩,惩罚本身也会失去意义。专家建议,只在下面四种情况才考虑施与惩罚:

  当孩子故意犯错的时候;
  当孩子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
  当孩子对温和的说教不敏感的时候;
  当孩子听不进道理的时候。

  不同情况,不同方式

  惩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家长要学会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性格、不同的事件和场合采用不同的惩罚方式。

  年龄:2岁以下的孩子接近家长不想他们接近的“禁区“时,说“不好”常产生不了效果,这时可转移其注意力,对他说“快过来,看这个”;年龄稍大些了,可以通过语言批评、皱眉、减少买玩具、停讲故事、暂时隔离等对其进行惩罚;到了学龄期,则可以采用减少零用钱、写信或便条、取消他喜欢的活动、保持沉默、打手势或竖小指等进行惩罚。

  性格:对淘气、外向、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孩子惩罚可以稍重;对胆小、内向及有某种神经质的孩子,惩罚则要多加小心,应多采用注视、打手势等动作表情或写信、留便条、沉默等方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环境:人多的场合,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最好采用皱眉、打手势等暗示性的动作或表情,这会使孩子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保护,也就较易接受家长的要求。当众批评、责骂孩子应绝对避免。

  多变的方式,不变的原则

  罚得及时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

  罚在明处对孩子惩罚的同时,要讲明道理,让孩子知道具体错在哪里。必须让孩子知道是因为自己某件具体的事或行为不好而受罚,但仍是好孩子,父母仍然爱他。这才是惩罚的真正用意。

  考虑孩子动机孩子常“好心”办“坏事”,因此,家长在惩罚孩子时,一定要考虑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行为的。不分青红皂白进行惩罚极有可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做”,结果倒水喝时不小心将水洒了一地。这时家长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水可以少倒一些,倒半杯就不会洒了。”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会继续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他家务。因此原则上来讲,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先表扬,然后再帮他分析做“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执罚意见一致在某一家庭成员惩罚孩子时,其他家庭成员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不同的意见或做法,即使是对的意见也要事后说明,否则不但会使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效果相互抵消,还会令家长丧失权威。

  辅以积极建议惩罚必须与积极的建议相结合。例如,对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行为进行惩罚的同时,要告诉他“你可以在纸上画”,并及时为他提供纸张,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墙上挂块小黑板或白板供孩子涂抹。.

TOP

有很多观点非常同意,所以女儿已经很久没有挨打了..

TOP

同意,女儿也是很久没挨打了。可是我家的属于淘气、外向、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孩子,所以在考虑惩罚的时候很让我头疼。.

TOP

偶不舍得打,觉得讲道理比较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