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芋艿小丸子
(......)
发表于 2006-4-16 16:23
只看此人
《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连载四
4、依据孩子的智力发展给予回答
回答时要能够让孩子理解
在孩子所发问的问题中最让父母头痛的,大概就是有关科学知识的问题了。例如:生态环境、风雨雷电等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有时候,还真是难以说明。有时,母亲会在自己所了解的范围内来回答,但和孩子所问的问题稍有出入;有时,母亲甚至无法正确地回答。可是,无论如何都要有诚恳的态度,绝不能够取笑孩子的问题,或予以漠视。
此外,即使给予正确的回答,孩子却无法理解,也无法使孩子的智力得以发展。因此,对孩子而言,与其给予正确的教导,还不如以说故事的方式来回答。
让我们来看一看以下针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回答方式。请想一想看,哪一中方式才是能够启发孩子智力的回答方式。
一个三岁的男孩问道:
“为什么会打雷呢?”
这时,母亲回答:
“那时因为天上的雷公在敲鼓,在天上开派对,所以不要害怕。”
“但是,为什么会发光呢?”
“一定是他们在照相,就好象在晚上照相时,闪光灯会闪。因此你根本不必怕。”
这位母亲为了安抚孩子因为打雷、闪电而害怕的心情,而一再地强调,要孩子不必害怕。此外,有位六岁女儿的母亲,则以较科学的说法来回答。
“大朵的云中有两种电,这两种电碰在一起,就会产生声音和光。”
由于这孩子已经六岁了,因此母亲认为她应该能够了解科学性的知识,而作了这样的回答。但是,六岁的孩子虽然其智力已经开始发展,可是要理解这种科学性的知识,似乎还不太容易。最好是陪孩子一起阅读有关打雷的科学性书籍,会比较恰当。
至于前一个例子中三岁孩子的妈妈所作的说明,未免稍嫌做作。告诉孩子,雷公在天上打鼓、开派对、照相,未免过于夸张了。
和幼儿谈话的时候,必须简化至孩子容易理解的程度。不过,也不应过于夸大其辞。雷公敲鼓的说法表示这位母亲煞费苦心,不过还要向孩子说明:“有时候,雷公会带着电。”
因为打雷的时候,会产生声音和光,孩子看到、听到了,会感到害怕;因而要告诉孩子,打雷的时候,尽量不要外出。如果正好在户外,也不要躲在高大的树阴底下。这样告诉孩子会更加恰当。
还有,孩子经常会问及月亮的问题。
三岁的小芳和妈妈在月夜下散步时,问道:
“为什么月亮一直跟着我们走呢?”
“月亮也和小朋友一样在移动,一直在注意着小朋友乖不乖。”
“哦?是这样的吗?真是不可思议呀!”
“当你长大以后,学到天文学和有关天空的事物时,你就会更加清楚了。那时候,你可以反过来教妈妈了。”
三岁的小玲,她的妈妈是这样回答:
“你能够在幽暗的道路上走得很好,那是因为月亮一直和你一起移动,陪着你,帮你照亮的缘故。”
也是三岁的小萍,她的妈妈的回答更具有科学性。
“因为月亮离我们很远,所以小萍稍微移动几步,看起来月亮还是在相同的地方。这就像我们坐电车一样,比较接近的房子和稻田,不断地往后移动。可是,远处的山却一动不动。这些都是相同的道理。
不过,小萍听了这个回答以后,却是一副毫不理解的样子。其实,这也难怪。按照智力的发展程度来看,这种回答方式更适合于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难怪三岁的孩子会无法理解。
正所谓“因材施教”,按照孩子智力的发展程度,配合孩子容易理解的内容来说明,这是很重要的。因此,小玲的母亲的说法应该是比较恰当的。至于小芳的母亲提到“天文学”等,小孩子比较难以理解的字眼,就可以省略不提。
一个聪明伶俐的四岁孩子,当母亲告诉她:
“在你走路时,月亮怕你跌倒,所以帮你照亮道路。”
这时,孩子又问道:
“可是,有时候月亮会躲在云后面,也会有暗的时候呀!”
“就是因为这样,道路两旁才会有路灯,有时我们需要带手电筒来照明。”
这四岁小孩的智力发展非常优异。这位母亲的回答方式也是非常合适,同时,孩子也能够接受她的回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