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炫炫爸
(......)
发表于 2005-6-25 21:16
只看此人
看看没出息的父母是什么样的
看看没出息的父母是什么样的
第一种 “我们是不行了。就看你了,孩子!”
许多家长对自己的现状都不很满意,经历过“文革”的家庭更是如此。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举着自己的不幸去促使孩子努力,把自己定位在为孩子做好后备工作上。这实质上一种拈轻怕重、丧失自我的表现。就家庭教育而言,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做人做事的第一个榜样,你自己的人生态度、生存状况以及你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果家长本身没有进取心,做事做人都是半途而废、随波逐流,那么你如何去要求孩子矢志不渝呢?
第二种 “你看人家谁谁谁!”
或许这是家长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了,而这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无论这样说是作为一种激励孩子的手段,还是出于某种虚荣心,其教育效果都不理想。这句话对孩子的危害主要在于打破了孩子的心理平衡,不利于孩子内心的自我悦纳,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信心。而对于家长来说,经常说这种话就证明他们的眼睛总盯在别人的孩子身上。人家进步了就着急,人家落后了就松一口气,人家学钢琴,也让自己的孩子学钢琴,人家练书法,也让自己的孩子练书法,丝毫不顾自家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兴趣和潜力,不去观察了解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而是一味的攀比,造成了精力、时间的浪费,害莫大焉。
第三种 “我家孩子不笨。就是贪玩。所以成绩不好!”
说这话的家长总是底气十足,言下之意,只要孩子稍作努力,随时可以迎头赶上。事实上,他们的孩子也许并不像家长想象的那么聪明。他们一旦落在别人的后面,成绩想再见起色并非手到擒来,即使是孩子真的聪明,这种想法也很成问题。首先,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天赋(因为天才和白痴在人群中占的比重太小了),而是这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假如孩子没有力争上游的精神、没有自我监控的能力或者没有学习兴趣,那么这个孩子恐怕很难取得长足的进展。其二,成功者的理念从来就是即知即行,全力以赴,自恃聪明而放松懈怠是小农意识的表现。其三,贪玩也要看怎么个玩法,健康科学的游戏和体育运动,对于孩子的智力和身体都是有益的,而且可以完全与孩子的功课相得益彰;相反,一些无意义甚至有害又容易“上瘾”的玩法,那就不可轻视了。
第四种 “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
人类有天生向往赞扬逃避指责的倾向。即便是有建设意义的指责,人们也希望以委婉的方式规劝,而对于真诚的欣赏和积极的鼓励,人们始终是渴望如初的。大人都是如此,孩子更是这样。因为孩子的经验是有限的,他们的自信心最初是建立在别人对他们行为的积极反应上,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肯定性评价,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以及积极的自我观念的形成有着超乎人们想象的作用。当孩子认为自己讨人喜欢并具有一定能力时,他们就会勇往直前,对自己充满信心;相反,当孩子听到的都是指责和贬低时,就会产生自己不行的潜意识,继而凡事畏缩不前。可以肯定的说,赞扬之于孩子恰如阳光之于鲜花,没有对孩子赏识、赞美、鼓励,任何家庭教育都不会成功。
第五种 “考不上大学看你怎么办!”
客观的说,考上大学确实为一个人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谋生手段创造了相对有利的前提条件。然而,在目前的教育状况下,上大学依然是一种机会,还不是一种权利。既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大学,那么对那些不够上大学条件的孩子也提出这样要求,就必然产生冲突。往往是家长这种要求越强烈,孩子就越无所适从。事实上,上大学决不是惟一通向罗马之路,古今中外各个领域里的杰出人才半数以上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即使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孩子有一技之长,就用不着为出路发愁。
[ 本帖最后由 炫炫爸 于 2006-3-12 14:2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