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声音:1,识字早有害。2,识字早好。我给大家统一下:早与晚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一定要正确——你是否让认知对象是通过符号去绑定事实本身的。原因是这样的:文字符号是真实信息的加长,比如像开关一样,是与灯联系在一起的。再比如听见车响知道妈妈或者爸爸回来了;一滴水滴在身上知道下雨了,是信息与信息的关联。所以要明白符号本身是无意义的,如果你三十岁了,专注的去注意一个字两分钟,这个字就会失去明白意识,真实的原理就是这样的。我们不能单独的指着一个字去教孩子这是什么字,而是通过这个字去注意背后的信息即可,如果做到了,那越早超好。就像孩子咬开花生壳,吃到果,那么壳就是字,果就是义,而这个过程是不需要努力的,我们是不需要再强调地说:这是花生壳,这是花生壳。如果大家还是理解不深,那么可以想象一下说话,小朋友其实是不会注意“话”的,而是注意话背后的义的,所以感觉没有努力,所以大家觉得早了挺好,原因就是这样的:你是否让孩子注意的是义?遥控器要与电视在一起的哦,当放在一起时,还用你教吗?呵呵,所以是绑定问题,是信息关联一体化问题,是有无空间感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明了,我以身试法,给自己十个月的孩子编排的教案,帮助大家来理一理,更感性化地弄清楚这个问题。顺便夸一夸,一个月的时间,已识八百字左右了!大家在编制教案时,一定要注意这个原则:符号是义的延长,就像电灯开关的线绳,一定要绑上去,然后轻轻一拉,当灯亮时,这个线是开关(即字)于是就会被自然认知的,所以不存在早与晚的问题,只存在是否是独立的还是参与了空间感的建立与否的问题。那么,分享一下吧:
http://pan.baidu.com/s/1bopUAz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