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您会同孩子说话吗

您会同孩子说话吗

教咨询活动中,总会听到一些家长在询问:“为什么我无法和孩子沟通?”“为什么孩子越大越气人?”“为什么孩子上了中学后,我们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了那?”

我曾在家长中做过一个小测试,请家长们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题:您对谁说话最谨慎,最注意措辞?

第二题:您对谁说话最随意,张嘴就说,而且要求对方必须服从?

家长们在第一题的答案中,提到最多的是上司、父母、爱人,但很少提及孩子;在第二题的回答中,绝没有上面这三类人物,列出较多的是雇员、保姆和孩子。

一位家长坦诚地说:“对上司说话小心谨慎,因为他们具有绝对的权威。如果我说错了话,很可能会被炒鱿鱼。对孩子说话最随意,而且常常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必须接受。因为觉得孩子是父母养大的,听从父母的命令时应该的。而且即便说错了话,孩子也不能把父母怎么样。”

读了上述这些内容,不知家长是否感觉到它们之间似乎有着某种联系。我们是否可以把无法与孩子有效地进行沟通看成是“结果”,把家长平常对孩子说话随意,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看成是“原因”呢?

语言,是沟通家长与孩子情感的纽带和桥梁,是家长控制和调整孩子行为的媒介。难怪一些家长苦恼、焦急,试想家长的话如果不再被孩子接受,我们又可以选择怎样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呢?我们又如何履行父母的职责呢?
不知家长们是否意识到,伴随孩子的成长,家长与孩子之间谈话的内容及交流方式,在悄然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投射出两代人之间心理距离的改变。

孩子在襁褓之中,父母会情不自禁地与孩子说话,无论孩子能不能听懂,都会乐此不疲。心中充满无限怜爱的父母,从孩子明亮的眼睛,灿烂的笑容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那时,父母的心态是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无论孩子做些什么都会喜爱有加。

孩子已能满处乱跑时,父母从繁重的哺育婴儿的劳作中解脱出来。大多数的妈妈又要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始为事业奔忙。由于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父母便期望孩子能够少给自己添一些麻烦。在这一阶段,有些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的态度、语气,会因自己的情绪不同而有变化。心情好时与孩子讲话会很有耐心,态度比较温和,对孩子的夸奖也比较多一些;但当自己的情绪低落或烦躁时,又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责备、训斥,甚至是打骂孩子。此阶段,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对孩子已不再是百分之百的接纳,而且较少去关注孩子会因自己多变的态度,产生怎样的心理体验。

孩子上学了,父母更多地是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对孩子的接纳程度也常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为标准。在这个阶段,父母最爱问孩子:“考得怎么样?在班里排第几?”孩子的学习成绩尝是父母态度的晴雨表。但孩子更需要父母能和他说说怎样才能考得好。在孩子们的生活正,还有太多的为什么和不知所措想问问爸爸妈妈,最渴望有人能听他们说说心中的恐惧和焦虑。但父母太忙,根本没有时间,也似乎没有兴趣来听。他们通常会说:小孩子能有什么事?于是,孩子只好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适应这个世界。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似乎突然变得有主见起来,一些父母开始觉得,无法控制已变得如同脱缰马驹一般充满了活力(有时是“火力”)的孩子。此时,似乎不是父母来选择和接纳孩子的哪部分特点,而是孩子是否愿意接纳父母的教导了。两代人的“代沟”会突然在某一件事上突显出来,以后可能还会更加严重。在这一阶段,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常常充满了不和谐的音符。最终父母伤心而无奈地嘟囔着:“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真是白疼他了。”而孩子也会非常恼火地抱怨:“真没劲,整天唠叨,说是为我好,其实对我一点都不了解,更谈不上理解了。”

在实际生活中,不能主动与父母沟通的孩子确实不少。从回顾父母与孩子“说话”方式的变化过程,不知您是否悟出了什么。诸多父母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在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对孩子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的角度出发,而很少去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父母常常忽视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是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如果父母和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结果只能是大人的话孩子越来越不爱听。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并非所有父母正确的、应该实施的教育内容都会为孩子所接受。他们只接受他们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因此,作为父母需要研究怎样同孩子说话。

根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作为父母,需要把握三种不同视角,来同孩子交谈:

视角一:“蹲下身来”看孩子。

处在发展时期的孩子是很不成熟的,受到认知水平、心理水平的局限,他们会有许多幼稚,甚至在成人眼里是可笑甚至错误的行为,但这并不表明孩子就没有对生活认真的探索。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中,有着与成人同样深刻、真切,而常常又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欢乐与痛苦,同时还会比成人更多一点无奈和恐惧。

因此,父母要“蹲下身来”,用心去体会孩子在某一情境中,会怎样思考、行事,要多一些宽容和体谅。这样,成人便能比较多地理解孩子各种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与孩子沟通起来才会多一些共同语言。

视角二:用平等的眼光看孩子。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越来越要求父母能同自己平等对话。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这一需求,用平等的态度、商讨的语气同孩子交谈。在家中可多给孩子一些“参政议政”的权利和机会,听听他的意见。平等的交往方式,还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视角三:用未来的眼光看孩子。

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即便有的孩子眼下可能某些方面发展的不尽如人意,但父母要能接受孩子的现状,更要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用平和的心态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要提高每次谈话的质量,多给孩子有益而可操作的建议,并允许他做出自己的选择。及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不断给予孩子积极良好又恰当的期待。例如,孩子在青春期与异性同学交往过密,父母万不可由此给孩子“扣帽子”,严厉的态度,简单教条的说教,甚至挖苦、打骂,绝不会真正解决问题。相反还可能使孩子感到缺乏理解和家庭的温暖,反倒将孩子推向家门外,离父母所能控制的范围越来越远。

父母要把孩子遇到的每个问题,当做自己如何帮助孩子成长的课题来研究。要知道多一次对问题的思索,孩子就会多一点成熟。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准备和实习适应未来生活技能的过程。试想,一个从未遇到过问题的孩子长大后,又能承受多少风浪呢。

给您提个醒:

“蹲下身”用平等的眼光,从未来的角度看孩子,有助于家长调整自己对孩子说话的态度、语气,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

只有我们的教育方式被孩子所选择,那些善意的教导、美好的期待才有可能实现。

值得借鉴的相关理论解读

亲子沟通

有专家指出:良好的家庭沟通是了解孩子的有效途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只是协助者和顾问,您可以为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但切莫以命令者的身份自居。合格的父母应善于倾听,在孩子找你倾诉时,你首先应耐心地听完孩子的话,然后帮他理清头绪,协助找出解决的办法。
   
.

TOP

回复 1#lvyy2488 的帖子

谢谢你的帖子,我想我需要经常看到这样的帖子,给自己敲警钟。我把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移到自己的帖子里了,以便自己随时可以看到。.

TOP

很好的帖子,学习并收藏!.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