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可以按照我们成人认为对的方式去处事,恐怕那就不叫孩子了吧!以上所有招数通常也是在孩子的频频创意下被动应对着的。可以看得出这位妈妈和孩子的交流中已经十分注重平等关系。但我觉得我们想告诉孩子的只是一种游戏规则,而不是事情本身“对与错”那么简单。所以我们可以试着反过来想想看,做做看。
例如:悠悠的故事1 玩具通常是孩子最友好的玩伴,但乱扔玩具的行为也时常发生在孩子的身上。我们可以在孩子摆弄出一大堆玩具前先告诉孩子“玩具是你的好朋友,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如果你把他们乱扔的话,他们就认为你不爱他们了。如果你不把他们送回家的话,他们也会很伤心的,以后他们就不愿意和你做朋友了……”逐步使孩子自发的对玩具产生情感。(这可能一次解决不了问题,需要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孩子这次没改变,那么在下一次他需要玩玩具时,一定要告诉他“你上次没有爱护玩具,所以这次玩具不愿意再陪你玩了,你说该怎么办呀?……”)
悠悠的故事2 玩水也是孩子的天性,其中的乐趣恐怕也是我们成人无法体会到的。所以,我认为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及时间,充分的满足他们的需要。既然知道他们要玩,就索性让孩子在洗完澡后,给他打盆干净的水,光着身子让他尽情的玩水(温度要合适)。但要肯定的告诉他在妈妈洗完衣服后,必须结束游戏。
悠悠的故事3 孩子有时也和我们成人一样会因为情绪的问题而无理取闹。零疑问转移兴趣,应该是个好办法
给予宝贝足够选择的空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悠悠的故事4 孩子喜欢涂鸦,可能所有的妈妈都会认同。但涂鸦的不是地方,估计站出来反对指责的父母不占少数。那么,我想看过“涉外保姆”电视剧的人,应该对“老外面对孩子涂鸦在墙上后的态度”印象深刻吧~。所以,成人的态度往往影响着孩子创意的激情,我想我们应该做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吧?
悠悠的故事5 这样做恐怕不公平吧?如果孩子说:“妈妈你事先并没有规定我看多长时间呀?”你又会如何应对呢?所以还是事先把规矩说好的好,孩子也会感觉到你把他看作是”大人“有一种成长的满足感。
以上纯属个人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