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上海一篇高考作文分数何以"连升三级";从20分到64分

上海一篇高考作文分数何以"连升三级";从20分到64分

2007-07-14 15:56:23
大 中 小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阅卷中,有一篇作文的命运富有戏剧性:第一位阅卷教师打了20分(满分为70分),第二位教师打了43分。判分差别如此之大,按程序这篇作文交到阅卷小组组长手里,但仍难以定夺,只得再上交高考阅卷中心组仲裁。仲裁结果是:64分。  以下为文章:           

                        必须跨过这道坎
  放假期间,倘若有空下的时间,总是要跟着我的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景区的环境自是如瑶池仙境,教人流连忘返,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们那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
  我的老师喜欢未被开发而经人工雕琢的环境,他要的是那种自然质朴的景。而在那种地方我们所能居住的农家,都只有老旧破败的门庭,和高低不同的门坎儿。
  几年前刚开始出去写生时,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往往是走进一扇门,毫无预警地就栽了一跟头,结结实实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萨嗑了个大头。在吃了不少闷亏后我终于学聪明了,但凡见着高度超过两米,厚度超过十公分的门,就会下意识地做高抬腿动作。
  后来我才明白个中玄妙,原来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思想封建保守。而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等等被划上等号的。门坎儿越高,它所象征的地位就越高。我当时心里乐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领军人物的家?
  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七月里的天气,山里虽说暑气不重,却也依旧燥得让人发闷。我们开始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山里不时有人踱过,偶尔回头瞧上两眼,又像是怕惊扰了我们,缩在一旁不敢吱声。有过对话的,只是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响,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是否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多话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抚额失笑,告诉他们这只是习作,不卖钱。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把画取上,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期间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都是坦然地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画干了,却被风吹上了许多细密的尘,涩涩地嵌进粉质的纸里,小孩也不嫌弃,像得了宝贝似的捧了去。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堵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车渐行渐远。
  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

  点评: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记叙文。
  文章立意显然是偏远的农村必须跨过民俗守旧落后,思想封建保守这道坎。但作者并没有做口号似地阐述,而是将其化为了一连串具体可感的形象:高垒的门坎儿、昏暗的厅、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的孩子还有夹着浓重的乡音,小脚的阿婆。结尾尤其出色,落日的余辉洒在倚门而立阿婆的身上和有着高高坎的门上,却照不亮阿婆逝去的年华和坎内那昏暗的厅。明指那个农村尚未跨过落后的坎,暗指他们必须跨过这道坎以后才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文章的语言极为平实而省净,有时甚至不用复合词,如自然质朴的“景”、细密的“尘”,却让人回味无穷。描写的细腻具体更是令人叹赏。
  当然,作为考试的文章,若能在最后,使点题文字含义再显豁一些,也是有必要的。


   
  从20分到64分,不仅是一篇作文,一位考生的命运也将随之改变。这篇作文得分,为何前后差别这么大?其背后,有什么值得人们回味与思考?

  这道“坎”若有若无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必须跨过这道坎”。这篇争议作文的大意是:

  放假期间,跟着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刚开始,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等等划上等号的。

  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我们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响,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是否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多话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告诉他们这只是习作,不卖钱。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画干了,却被风吹上了许多细密的尘,涩涩地嵌进粉质的纸里,小孩像得了宝贝似的捧了去。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堵门坎,她吃力地迈出来,说下次再来。车渐行渐远。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

  最初,阅卷老师打低分的原因是,这篇作文没有写清楚要跨什么坎,为什么跨,怎么跨。而阅卷中心组几位专家的观点是,这篇文章意味尽在不言中。文中有“虚”坎,有“实”坎;高高的门坎象征着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隔阂;作者言语之间饱含希望,希望山村的人们,特别是孩子们跨过“门坎”,更多地感受外面的精彩世界。如果没有生活感受闭门造车,肯定写不出这么真切的文章。

  有创新、有真情的作文不会湮没

  从20分到64分,一篇作文从不及格到获高分,显示了上海高考阅卷制度日趋完善。近几年,沪上高考作文阅卷实行网上阅卷,两名教师“背靠背”评阅。如果两位教师所批阅的分数差异在一定范围内(一般为7分),就取平均值;如相差7分以上,就交第三位教师评阅;若还有分歧,就送交阅卷中心组仲裁。评阅作文时,电脑还会设定阅卷的最低时限,防止阅卷人对作文一瞥而过。

  但是,作文阅卷在一定程度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让一些语文老师和有才华学生困惑的是:高考作文该不该创新?创新是否伴随着“危险系数”增大?

  “我们鼓励与肯定创新。”近年来负责高考作文阅卷工作的华东师大教授周宏指出。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服务的,高校青睐的从来都不是应试型人才,而是有个性有才华、关注现实生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高考作文阅卷中心组的专家大都是大学教师,他们喜爱有生活气息、有创新亮点的作文,对切合题目的创新文章会打高分,并保护那些有才华但可能“出格”的学生。

                   (综合解放日报和新闻晚报报道)





文章引用自:
评论(201) 引用 阅读(27160) 圈子 编辑 打印 有奖举报.

TOP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师眼里只有符合大纲套路的作文才是好文章。
见怪不怪。
顶一记好贴!.

TOP

视角不同,打分不同,很正常嘛!.

TOP

眼界决定境界

学生的想法最好不要超越老师,免得考试丢分..

TOP

回复 #4 shumi1 的帖子

老师去补课,老猫教,我们帮收钱.

TOP

回复 #5 都都妈 的帖子

喂,把那个"帮"字去掉!.

TOP

回复 #4 shumi1 的帖子

你不要老是那么尖锐,可是偶不得不顶你,因为想得一样..

TOP

回复 #7 shuaishuaimm 的帖子

我以前一直以为你和shumil是一家的 不说想法,就是名字看上去都有血缘关系。.

TOP

回复 #8 漫步麦田 的帖子

让你那么一说可不是觉得有点嘛.
不过从名字来讲,俺们只重外表,人家可是更重精神.棋高一着..

TOP

回复 #9 shuaishuaimm 的帖子

.

TOP

好文字,好文章

这孩子一定读了不少朱自清,周树人那时代的散文杂记,遣字造句很有些“老”的味道,只写景不抒情,却一切尽在不言中,不错不错,可惜现在很少看到这样的文章了,喜欢!.

TOP

回复 9# 的帖子

啊?有人给我们攀亲戚,荣幸.不过,那名字也可以解读成很物质的..

TOP

第一个阅卷老师明显不称职,怎么评----也不能20分
太拿别人的前途当儿戏了.

TOP

回复 12# 的帖子

简直太物质了,数“米”啊 .

TOP

回复 12# 的帖子

忘了是哪个帖子里群猜的,反正最后没有传道解惑,俺当然往精神上靠啦,索性解了谜吧,否则还要等FB时出题发奖呀..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考试作文能写出这个程度,确实很有功底,高考的阅卷还还是公平的.

TOP

好文章

文笔好
寓意深
总算没有被埋没.

TOP

第一个老师明显水平有问题.

TOP

不是第一个老师有水平的问题,而是教育、体制等方面的问题。现在高考是谁在批卷?是真正的老师吗?批卷老师合格吗?没有人提出问题,也不知道怎么批的?
我猜想大概是记者为了写新闻而编出的什么故事?反正我觉得不可信?那有这么批卷子的???.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大头的妈妈 于 2007-9-2 10:33 发表
这孩子一定读了不少朱自清,周树人那时代的散文杂记,遣字造句很有些“老”的味道,只写景不抒情,却一切尽在不言中,不错不错,可惜现在很少看到这样的文章了,喜欢!
超级同意。.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