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想知道放回收站的原因:教育局副局长谈就业怪现象:人才给蠢才打工

想知道放回收站的原因:教育局副局长谈就业怪现象:人才给蠢才打工

教育局副局长谈就业怪现象:人才给蠢才打工
这是一篇公开发表在武汉晚报的文章,我觉得没什么不好发表的,为什么放回收站?也没有给我一个说法。

[ 本帖最后由 soo-goo 于 2009-5-13 08:30 编辑 ].

TOP

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博士作客名家论坛——


  就业怪现象:“人才给蠢才打工”


  式机械生产产品的木匠,他们能看出孩子适合雕出什么形状,懂得因势利导去培育,而不是不管什么树根,都采用同一种方法去砍削成长长圆圆的,过高考那个筛子!”中国教育战略问题研究专家、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博士9日作客“名家论坛”,诙谐幽默地讲解子女教育成功的秘诀,令现场家长获益良多。


  培养人才:要应用反木桶理论


  “ 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吗?田文江表示,这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公平,而实质上并不公平,因为这是以一种人才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人才,就像歌唱方面的人才嗓子再好在高考文化考试能有突破吗?只有同一种类型人才,去比“分数”那才叫真公平。田文江指出,乐感好的人,学英语轻松;有数学天赋的人很多怕英语,为什么?因为人的大脑潜质有差异,思维方式不一样,人的天赋不同,成才的类型就不同。“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90%以上的答案:科学家、大教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这对吗?”田文江说,家长和教育界在教育实践中有严重的偏向,子女教育是在用体育上“训练专业运动员”的方式搞“全民健身运动”——即用“训练科学家”的方式培养“普通劳动者”,这样实践的后果是全体受教育者均受到 “运动伤害”。田文江称,家长要树立多元的人才观。人人都可以培养成才,但不是同一类人才;“蕃茄树上长不出苹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世界是由偏才创造的,所以在人才培养上要应用反木桶理论,太多家长只知道在短板上强行钻,却不知道在长板上多下功夫,将孩子的特长挖出、因才施教。田文江指出,少部分家长不承担责任,把孩子教育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学校,自己当甩手掌柜,这也是误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在子女成长的不同时间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一个孩子教育“只能是零售,不能批发”!
就业怪现象:“人才给蠢才打工”


  田文江认为,人才种类多种多样,具体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个通用标准——情商与智商。一流人才情商高、智商高:二流人才情商高、智商不高;三流人才情商不高、智商高;四流人才情商不高、智商不高。田文江介绍,情商与智商培养的时效性不同:情商教育的时效性特别强,一般在初中以下完成;而智商培养则不同稍晚一点没有关系。他打比方说,把那些智商高情商差的学生比作是扁平状,而高考就是长方形的,符合形状的扁平状学生被筛子选进了,相反那些情商高智商不高的圆球型人才就被淘汰了,但目前85%到90%老板是没上过大学的,所以才出现“人才跟蠢才打工”的就业怪现象,这就说明高考定位有问题,错在这是选拔应试人才的标准。田文江反对把上名牌大学、考上状元作为子女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生是个万米长跑,讲究终身学习,有些家长在应试教育下拿鞭子拼命抽着孩子用 100米冲刺速度跑1万米,过早把孩子潜力用尽了,后来的9900米也就跑不动了。他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无奈披露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亲子关系:装穷、装笨、装弱、装病


  要把孩子培养成财富,不要把财富留给孩子。他认为在教育下一代方面,好多人溺爱、盲从不如狮子、老虎等动物。


  他提议聪明的父母教育孩子有“四装策略”:一是装穷,防止孩子成为败家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都不会去珍惜,让他用自己双手创造,小时候吃点苦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要使孩子成为精神上的富翁,不要成为物质上的富翁。”装笨,就算家长知道题目的答案,在孩子面前也要说不知道,让孩子独自解答,做出来了要表扬孩子,做不出来可以对孩子加以鼓励,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装弱,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与责任感。装病,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也是人,也会生病,让他动手洗洗碗,下面条给你吃,培养他的爱心与感恩心。.

TOP

好文,顶一个!.

TOP

“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无奈披露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悲哀!只是考试机器。从政、经商暂且不论,做学问也不行。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的妈妈 于 2009-5-13 09:51 编辑 ].

TOP

回复 4#小猪的妈妈 的帖子

难道都是只会做题的人才?.

TOP

好文,要顶的。.

TOP

旺网和谐过头了.

TOP

四装策略,这个好..

TOP

是不是俺昨晚的回帖连累LZ啦?俺情商很低,理论肤浅,言语粗俗,可能有冒犯局长大人之嫌。
其实俺只是对“四装”有不同看法,不该用局长做比喻。还是用自己吧。
我对孩子说:“小举,阿拉屋里老穷额,房子是借来额,车子是宁噶送额,电脑是席来额。阿拉+-X/做勿来额,打相打打物来额,帮偶去倒汰脚水!”
孩子会对同学说:“阿拉爷娘帮偶装夜壶蛋,以刚!奈我当杠徒,大概以拉脑子拨水浸过额。”.

TOP

回复 9#孩子你快乐吗 的帖子

.

TOP

转: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因何“全军覆没”?(2009-05-13 04:39:49)

尽管有关部门屡次忠告媒体不要炒做高考状元,但依旧挡不住记者们追踪报道的热忱。虽说聚光灯下的状元们不会像古时候成为皇上钦点的翰林,相府当然的乘龙快婿那样风光,但也会拥有相当多的粉丝,成为应试教育下苦难学子效仿的榜样。
     不过,随着一个惊人事实的披露,状元们头顶眩目的光环将会彻底褪去,甚至可能被一些动机可疑的专家用来作为推动取消万恶高考的有利证据。
     披露者系有博士学历、中国教育战略问题研究专家头衔的武汉市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他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表明,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您会不会由此发出类似伤仲永式的感慨?
    鄙人刚开始想发出这样的感慨,并对误人子弟的高考进行一番痛斥,但毕竟已经不惑,理智还是占据了上风,终于忍住没斥。
    田专家面对“‘ 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吗?”这样的设问严肃地指出,这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公平,而实质上并不公平,因为这是以一种人才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人才,就像歌唱方面的人才嗓子再好在高考文化考试能有突破吗?
    他说的无比有道理,但有个小难题需要反对现行高考制度的专家们解决:那就是废除了过去荒诞但公平的考核方式,换成所谓体现多元人才观的、很素质的新型考核制度,怎么形成一个简便易行的统一选拔人才标准?您怎么证明一个农村的特会养猪的孩子就一定比城市会开宝马飚车的孩子素质低下?
    在当前教育体制存在严重计划及官僚化色彩的背景下,加上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及分布极其不均衡,这样的改革势必会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同志打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旗号,以自主招生的名义,增加太多无法监控的人为主观裁量因素,为教育寻租大开方便之门。别忘了,直到今天,一个叫罗彩霞的可怜女生还在为几年前被冒名顶替的大学录取名额怒讨公道。还有多少沉默的罗彩霞?我不知道。更别忘了,改革开放以来,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源占全部生源的比例已经下降了一半。而这一局面的形成居然是伴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发生的,疑似罪魁之一便是招生自主权。
     再说,高考状元在职场上集体沦为平庸之辈只是当前教育内容、方式脱离实际的一个缩影,您不是状元,上大学后如果认真地按照书本知识认真地苦读,毕业时照样可能成为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的废品,所幸的是,有状元们垫背。而已。所以,您受了那么多年罪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就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里只是您混张文凭、积累人脉捎带脚找个女友的地方,能力嘛,还得是建立在清醒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听从内心的召唤,密切关注社会的需求,完成能力的提升。您是大人了,这点别指望别人能真正意义上帮您。既然学校是一个不合格的批发商,我们应该有信心成为卖自己的杰出零售商。
    所以,由于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全军覆没”,就急于颠覆现行高考制度是不靠谱的。当然,我也热烈欢迎这一悲剧能激发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推动现有教育内容、模式创新的步伐。但前提是捍卫起点公平,如果最终演变成强势阶层子弟对弱势阶层子女机会的一次公开剥夺,岂不是好心办坏事
    大学只是您混张文凭、积累人脉捎带脚找个女友的地方,能力嘛,还得是建立在清醒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听从内心的召唤,密切关注社会的需求,完成能力的提升。您是大人了,这点别指望别人能真正意义上帮您。既然学校是一个不合格的批发商,我们应该有信心成为卖自己的杰出零售商。 所以,由于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全军覆没”,就急于颠覆现行高考制度是不靠谱的。当然,我也热烈欢迎这一悲剧能激发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推动现有教育内容、模式创新的步伐。但前提是捍卫起点公平,如果最终演变成强势阶层子弟对弱势阶层子女机会的一次公开剥夺,岂不是好心办坏事?

[ 本帖最后由 chaochao妈 于 2009-5-14 10:28 编辑 ].

TOP

回复 11#chaochao妈 的帖子

好文啊.

TOP

学习了!.

TOP

好,顶一下.

TOP

回复 11#chaochao妈 的帖子

送花!谢谢分享!.

TOP

谢谢花花!.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