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勤俭并时尚着

勤俭并时尚着

勤俭并时尚着

新闻午报 2008-10-28 22:05:12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很多人以为节约的传统已经被现在的孩子淡忘,其实不然。和上一辈“苦行僧”般的勤俭节约相比,现在的学生们在把握节约和消费的关系时更有主见,他们崇尚在不浪费的前提下,消费应以“舒适、时尚为主”。

  要节约更要时尚

  佟蕾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大二学生。走在街上,她活泼的装扮常常能赢得不少回头率。“这裙子看着挺炫吧,其实是我花40元从七浦路淘来的。”

  佟蕾每月只向父母要400元生活费,每逢节假日,她会去做两份家教。有一份家教离七浦路不远,回来的路上她常常顺道“淘宝”。佟蕾的经验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既要经济实惠又能追得上潮流。

  上个月,大学生小韩为去外企实习,买了套名牌西服。用的是自己打工攒的钱,还挑了折扣最低的时候才买,母亲知道后仍然狠狠批了他一顿,怪他乱花钱,不如穿父亲两年前买的那套职业装。小韩认为节俭是应该的,但该花的还是得花,母亲的想法实在有些落后于现实。

  像佟蕾、小韩这样头脑精明又追赶潮流的大学生还真不少,“要节约更要时尚”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他们认为“既然经济条件允许,就不要像老一辈人那样过于寒酸地生活,当然消费时应以经济实惠为主”。这就是大多数“80后”和部分“90后”的勤俭节约观。

  用理财克制消费

  大二的遥遥刚入校时是典型的“月光公主”:“父母一个月给我一千,可每月中旬,钱就花得差不多了。”后来,父母帮她想了个办法:从源头加以控制,每月限额汇款。为了加强约束,还和她签订一个特殊协议:每月生活费以外,其他任何额外开支,都必须向父母提出书面申请,学期结束后如没有超支行为,父母将给予奖励。

  遥遥说,刚开始时还真有点受不了,觉得自己的钱都用在点子上,没有浪费的行为。后来,她跟同寝室的同学一起记账,两人互相督促。月底仔细一分析,遥遥发现可省之处还真不少:一个月中自己逛了十几次超市,有许多不必要的开支,如买薯片、碳酸饮料等垃圾零食。此后,她就给自己订下规矩:一个星期去一次超市,购满必需生活用品就走。

  除了记账,理财热还让不少大学生加入了投资行列,把多余的钱拿出来,寻找最划算的理财产品,成了不少大学生的爱好之一,在金融类专业中购买理财产品的学生尤其多。○本报记者|曹敏捷|文

  记者后记:

  学生们与上一辈出现不同的消费观是很正常的。不同的时代在衡量浪费和节约时也有不同标准,但是重要的一点要量入为出,可持续地消费。但是采访中也听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孩子在学校里接受了勤俭节约的教育,但是回到家后,却被一些家长用优厚的物质观所取代。

  因此,勤俭节约不仅从孩子抓起,还要时时鞭挞父母。.

TOP

回复 1#香茗一杯倚清风 的帖子

鞭挞父母?.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10-30 07:23 发表
鞭挞父母?
是记者说的啊.

TOP

回复 3#香茗一杯倚清风 的帖子

应该是“鞭策”吧?
MS山寨版记者。.

TOP

.

TOP

回复 4#H爸 的帖子

现在的记者.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