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小升初“特权班”如何收场

小升初“特权班”如何收场

小升初“特权班”如何收场
时间: 2007-05-11 17:27:10   作者:佚名    来源:温州日报



  风逆耳最近,安徽芜湖有一件事――“特权班”,闹得沸沸扬扬。该市在“推动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教育改革”时,“为了杜绝小升初阶段的择校现象,市领导釜底抽薪,三个月内取消了三所重点初中的初一招生资格,严格就近入学原则。如此两年之后,它们将自然消亡。”手段似乎行政化了些,但是在我们这关系盘根错节的国家,或许不失为一种做事的办法。

  然而,改革,尤其是雷厉风行的改革,是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的。这其中,就有安徽师范大学的一些教师,因为取消的三所重点初中之一――萃文,是安师大的附属初中;而作为安师大的教师,一项很重要的“权益”就是,可以享受由师大提供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整齐的教育体系”(而且都是优质的吧,我想。)这也是一些安师大教师为什么选择安师大安家,而不是选择东南大学或者浙江大学等更好的高校的原因。

  可是现在,因为市政府的一个措施,这“体系”断层了,孩子们的初中不能在师大附属的初中上了,而是要同普通孩子一起,到邻近的公办初中上了。而那些是些什么样的初中啊?连校门口的商业街都脏乱差啊!

  当然了,要反抗的!只是这些教师颇用了些办法后,都没能实质性撼动市政府的决定。无奈之下,他们使了险招:把自己的孩子集中起来,编成一个班,请那些现在在中学任教,以前是自己学生的教师,在安师大中上起课来了,――这就是所谓的“特权班”事件了。

  在报道此事时,提到了上海的“孟母堂”事件,似乎有些类比的意味。

  在我看来,“特权班”和“孟母堂”是有着本质不同的。“孟母堂”,是一些家长对现行的教育体制不认同,自己出教育资金,自己出教育场地,用他们的话说,是“教育联盟”;而“特权班”的学生,或许也是自己的家长出钱供的,但他们明明是初中,却能跑到大学里上课,是因为他们的背后有在大学当教师的父母。换句话说,“孟母堂”完全是家长自力更生的结果;而“特权班”……或许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家长在“自力更生”,可是这“自力更生”不够彻底,让人看到了“以权谋私”的影子。于是至少在这一点上,是不合法的。

  认识到了这一点,我想,“特权班”有没有权利存在下去,已经完全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可是,在被曝光了之后,这“特权班”竟然还存在下去……我无话可说。

  这证明了,在呼吁法治的现在,我们公民依然停留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层面,既然没有名正言顺的“优质”附中可以享受了,那么我就来个“特权班”,享受“优质班”教育;那么再怎么改革,也就不关我的事;至于其他的人,比如那些曾经共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人,出路如何,又关我什么事呢?至于那些本来就无法享受公平教育的人,就更不关我的事!

  这就是我们的一些知识分子,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当然,知识分子也是人,不是“圣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利害权衡,我不应该这样苛求。可是,作为知识分子,能不能有其他呢?

  这些题外话,就不说了吧。

  报道最后说,这“特权班”已被市政府在两周前“下令不许办了”,可是,在两个星期后的报道时,显然一直还是在办着。看来,这“特权班”能否存在,或者说,要以怎样的形式存在,市政府和那些师大教师还要好一段时间博弈呢。你来他往,忙得不亦乐乎!就留下我这小百姓,拭拭目,且看这“特权班”究竟如何收场。.

TOP

人家爸爸 妈妈都是大学教授,你不让他在大学上课,他们也可以在外面借场地上啊!这怪不得人家!人家家长注重教育有啥不对啊?你也可以请家教啊!我怎么看怎么觉得这是嫉妒在做怪!说白了,就是我没有的,你也不许有!放平心态,你行,我也行!这样才和谐啊!

[ 本帖最后由 亲爱的卫卫 于 2008-7-21 19:26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