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中国教育,惹不起你躲的起(请大家一定进来读读!)

中国教育,惹不起你躲的起(请大家一定进来读读!)

中国教育,惹不起你躲的起
  作者:笑蜀
(本文始发于昨天南方周末。今天早上看到有网友转到猫眼。但南周发表时用的标题我很不满意,而且文章删节也较多。这里发个全版——)

    孩子初升高,侥幸考上省重点。太太意犹未足,认为孩子本来可以百尺竿头,之所以不能更进一步,考进最好的中学比如华师附中,责任全在我——都是我一直纵容孩子的懒散 。于是孩子初中毕业时,太太专门安排了一个饭局,美其名曰同学告别会,实际上只是请来几个同学家长——几个尖子生家长;酒过三巡,我才明白她是要给我上课。不吃这餐饭,我现在都还懵懵懂懂,这餐饭吃完,我算大开眼界了,原来尖子生都是这样炼成的呀 。整个初中期间,当家长尤其是当妈妈的,基本上就没正经事儿可干,都做孩子的全陪了。给孩子每天送饭送菜;周末陪孩子上这个辅导班那个辅导班;每年寒暑假放假之前,都要挖空心思到处打听哪门课哪个老师办的辅导班最好,然后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塞进去。甚至自己跟着上课,孩子坐前排,自己坐后排,这样既可以监督孩子,也可以监督老师。
   这么一来,孩子就跟职业运动员差不多了。几乎每个所谓尖子生的背后,都跟着一个专业团队,专职做生活服务,以及战略战术研究,情报搜集和分析 。相形之下,我的孩子简直就是一个流浪猫,学习上我基本不管,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信任孩子,但实际上是听任孩子只身迎战一个一个疯狂的狼群。
   还好,孩子还没有败下阵来。但我并不想吸取什么教训,高中两年,我对孩子的学习还是不太管。据说但凡省重点,现在都被家长包围了——他们在附近居民区租下房子,一家老小都住进来,专门陪孩子读书。但我的孩子,还是每天起早摸黑赶公车,中间还要转车。我儿子的同班同学,现在都没有休闲,甚至上厕所手中都攥着书。但我儿子至少每天一次篮球照打。我儿子有个同班同学,全年级排名第四,考北大清华肯定有如探囊取物。但前提是,他父母对他的时间控制精确到每一个小时。只要有一个小时孩子成了断线风筝,父母都会惊惊惶惶,不停地电话寻人,直到孩子重新回到书桌前,心里才算一块石头落地。
   竞技如此白热化,投入少一丁点,名次就会后退大半截。所以孩子的年级排名,一直徘徊在100到200名之间。很有几个老师,很多次语重心长地给我说,孩子其实大有潜力的,这样子可惜了。我都只是笑笑。我的考虑很简单,成绩是不是最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别拼出精神病。成绩最好,精神不正常又有何益?美国爱荷华大学两次震惊世界的凶杀案,凶手不都是从咱中国去的尖子生吗?我访问美国期间,翻译也多次谈到,北大清华好几个留美生,虽然专业上一直很优秀,但由于精神原因,最终都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要么进大牢,要么进精神病院。
    在我看来,毋宁说,整个中国教育其实就是一个精神病院 。如果说运动员是牺牲身体健康来换取奖牌,那么尖子生不仅是牺牲身体健康,更兼牺牲心理健康。他们往往以心理残疾为代价来换取所谓优质学位。又岂止尖子生才是牺牲品,数量更为庞大的差生群体,他们一直在公开的歧视中生活,没有起码的尊严,没有起码的自信,他们比之尖子生更悲剧。
    这其实是说,无论尖子生,还是所谓差生,他们的命运并没有根本的差异,他们都是千疮百孔 。这种情况下,或许只有中庸之道,才是一个相对明智的选择?基于这个思路,一直以来,我都反对给孩子设定一个最高目标,而只主张给孩子划定一条底线。不求孩子跑在最前面,但求孩子别从底线上掉下来。我以为只有这样做去,孩子身体上心理上的代价才可能小一些,才是对孩子最大限度的保护。
    但是,我们的社会却不是这样设计的,我们的教育更不是这样设计的。像我这样来培养孩子,孩子就只能做一个普通人,而在中国做一个普通人实在太难了。我们没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来为普通人服务,除非你有警车开道,否则作为一个普通人,你的交通肯定大成问题。我们也没有完善的公共卫生系统来为普通人服务,除非你有特权或者特别有钱可以享受最尖端的医疗服务,否则作为一个普通人,你看病也肯定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的整个社会体系、教育体系不是均衡的网状结构,而是典型的金字塔,越往下机会越少,越往下资源越少。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削尖了脑袋往上钻,必须让自己成为人上人。不是人上人就会是人下人,这种风险让每个人都不寒而栗。
   于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那么恐惧,那么浮躁。就好像背后有一个无形的血盆大口等着,谁落到后面谁就会被吃掉,我们只好没完没了地你追我赶,甚至不惜彼此践踏。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深知做普通人的艰难。所以,我既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付出巨大代价去做尖子生,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像我这样的普通人。
   我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让我的孩子乘桴浮于海,彻底退出竞技。只有彻底退出竞技,你才有资格不服从它的一整套规则,才可以不受它的摆布。
   这其实更辛苦,乘桴浮于海的经济代价,不是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但我宁愿多熬夜,孩子也宁愿课余多打工。
    退出竞技之后,孩子终于可以学学如何做菜,如何洗衣了;终于可以开始长途旅行了。这些其实是我早就想安排的。我对我的孩子其实有过很多安排,我想让他去武术学校学拳击,去急救中心学救生,去体育馆学游泳,去孤儿学校做义工。总之我认为我的孩子需要全方位的基础知识,尤其需要学习与人相处、与社会融合。但是,所有这些安排都只能是纸上画饼,而又与学校教育绝缘。当我有机会出访美国和俄国,在剧院看到家长们带着三三两两的孩子一起看芭蕾舞,在美术馆看到老师们给成群结队的孩子讲解原版世界名画,我的感受非常复杂,既羡慕,又绝望:这才是人的教育,爱的教育。可人的教育、爱的教育的春风阳光,什么时候才能普降到我们中国孩子的身上呢?
    只是因为我的孩子即将乘桴浮于海,我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家长、那么多的孩子都在用脚投票,用这样的选择来抗议中国的教育。这样乘桴浮于海的孩子,应该每年不下10万之众吧。按每人每年消费15万计算,那么我们国家一年流失的教育投资就在150亿元左右。这种经济上的账,尤其是人心上的账,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人算过?.

TOP

唉!.

TOP

好!
你也提到精神病了!.

TOP

一声叹息.

TOP

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吧

不然也没有用的.

TOP

Ding一下。是这样的状况。.

TOP

"于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那么恐惧,那么浮躁。就好像背后有一个无形的血盆大口等着,谁落到后面谁就会被吃掉,我们只好没完没了地你追我赶,甚至不惜彼此践踏。"

是这样的,说的太对了,每个人多少都有这样的心态。 但我还是没看懂,你准备如何安排你孩子的教育?望不吝赐教。.

TOP

我想原贴作者是准备把孩子送到海外读书。

以下是在网上查到的:
《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学者译为“主张不通了,我想坐个木簰到海外去”(杨伯峻《论语译注》);或译为“主张行不通了,坐木排到海上漂流去”(李泽厚《论语今读》)。.

TOP

.

TOP

惹不起,就一定躲得起吗?准备躲几年?得准备多少学费?.

TOP

总有一代是需要付出努力的,现在的父母曾经努力过的,对孩子相对就会宽松一些,没有那么抓狂,实在不行就让孩子“乘桴浮于海,彻底退出竞技”, 当年没有努力或者因为各种原因失去机会的,就只好用全部精力逼孩子“削尖了脑袋往上钻,成为人上人”。.

TOP

哈哈,出国就算了吗?最后还回来吗?
不回来的话,不是又要想办法削尖脑袋办绿卡?做二等公民?
回来的话,以后儿子的儿子呢?再弄艘船出去?.

TOP

要么适应环境,要么改变环境。既然改变不了,只能适应了。人总要活下去。.

TOP

能这样做已经不普通了.

TOP

能力比分数重要得多!就象文中所说:孩子需要全方位的基础知识,尤其需要学习与人相处、与社会融合。那些只会读书的所谓尖子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都不冒尖,这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这样。所以无论大环境怎样,为了孩子的将来,我都不会培养他成为一个高分低能的人。.

TOP

同意,现在的孩子实在太可怜了,不过我们小时候,读书、工作压力没这么大,现在如果将孩子培养成工人、小职员好像每个家长都不同意。于是各位家长往往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期望,一股脑寄托与孩子身上,因此早教、课外辅导、进名校等等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怜天下父母心,真的不知到父母的一番苦心,孩子何时能够体会。.

TOP

顶一下

一个朋友家儿子小二,自打孩子上小一后,孩子妈妈就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了,搞得我们不敢带孩子去她家玩了,怕影响人家孩子学习。。。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呀 .

TOP

深刻!沉痛 !看来 我们大家要痛定思痛了!

深刻!沉痛 !看来 我们大家要痛定思痛了!.

TOP

首先,美国也有精神病,校园枪击案时有耳闻。中国名校的尖子生,正常的比不正常的多,没有精神病的比有精神病的多。
其次,如何定义普通人?名牌小学、名牌初中、名牌大学一路上去就不是普通人了吗?很抱歉,还是普通人。当家长都梦想着把孩子培育成非普通人,到底是教育的问题,还是人心的问题?
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中国的问题确实也很多,但是,妖魔化中国的教育也是不应该的。.

TOP

我想原帖作者的观点,地球人都知道,但是,又有几个人会照做呢/.

TOP

回复 19#花间 的帖子

说得好!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压力。顶尖的学生会给自己适当的压力,二流的学生是社会给你压力,最差的学生是生活逼你的压力。美国也不例外。一个靠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肯定有很强的心理素质!.

TOP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把班级中下生培养成班干部的事例

总结了一下我妹妹一家培养孩子的成功典范(把一个刚进小学时的后进生变为班干部的过程),从中可以知道中国的教育:
1、虽然收入不高,但每月舍得花一千五百元为孩子请老师,记住:一定要请在职专业老师,找大学生等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
2、每周有大量的时间陪孩子读书,陪孩子考级,陪孩子参加竞赛辅导(刚开始参加几十人的大班,后来发现考级没通过效果不好,开始参加四人左右的家教,效果特好)。
3、跟老师搞好关系,逢年过节请到各科老师吃饭(利用了原本就跟教导主任有很好交情的前提),经常跟老师沟通。
4、明确跟老师表态要让孩子当上班干部。尽管孩子在班里人缘很差,但选举时在老师的提示下,孩子再如何也能当上中队长。此举还会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正在和老师沟通准备帮他竞选上大队长,老师已经答应了)。
5、现在孩子刚刚四年级,但英语二级、口语三星等都有了,目前主攻希望杯等数学证书,老师答应尽全力帮助孩子拿奖。
综上所述,孩子有了各级证书和班干部简历,不怕上不了好学校。
以上是真实的事例,从中也反映了当前的教育现状。

[ 本帖最后由 忙妈妈 于 2008-1-1 10:47 编辑 ].

TOP

回复 22#忙妈妈 的帖子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教育的现状,有人很适应,有人不能适应。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体制确实有点问题,就看家长怎么考虑了。要说躲开中国的教育,感觉不容易的,因为到国外去读书的话,要考虑很多事情,并且,还是存在适应和不适应的问题的。.

TOP

自己能力范围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孩子的生活不该是家长去控制,而是引导.我们就做普通人吧,精神病留给别人做吧 .

TOP

回复 忙妈妈
一个妈妈能做到这样,应该也不算是普通的妈妈了吧?呵呵!

看了半天的帖子,还是没看出来,普通人的出路在哪里?
出国?学费哪里来?普通家长该承担不起自费出国吧?
考到奖学金? 那又不属于普通孩子了吧?.

TOP

无处可藏.

TOP

顶!.

TOP

引用:
原帖由 花间 于 2008-1-1 01:19 发表
首先,美国也有精神病,校园枪击案时有耳闻。中国名校的尖子生,正常的比不正常的多,没有精神病的比有精神病的多。
其次,如何定义普通人?名牌小学、名牌初中、名牌大学一路上去就不是普通人了吗?很抱歉,还是普 ...
说的好  不该妖魔化中国教育 每个国家都有他的是与不是   改变不了就只有改变自己 只有自己去适应  没办法啊.

TOP

有位朋友说说过

有位朋友说过:“咱们上了这条贼船 就得按规矩办事”现在想来还满有意思的 是哦是哦  适者生存  教育现状我们无力去改变  况且又不是中国一个国家这样 好象亚洲国家都这样吧  据说就算是美国什么的  也是有拼命读书和家长安排很多课程的人啊  而且 我认为 我们国家已经算是好的了  毕竟接触坏的事物的机会少了许多  这要是在别的地方 是不是还更要担心孩子的品质?.

TOP

还是适应一下现实环境为好,无论在那个国度,适者生存!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要冒尖,但要有生存的本领。.

TOP

不能太偏激。但中国的教育确实有问题,不太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比较局限于分数。另外,我总是认为读书这件事还是有点天赋在里面的,不信你去看那些成

绩很TOP的,不会是死读书的。所以说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的长处,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逼着读是很难读好的。

要读书的人总归要读书,哪怕小时候不认真,一开窍自己要读起来是挡也挡不住的。我一个朋友初中一直成绩平平甚至倒数,到了高一下才突然自己领悟,现在

生物学博士毕业任教美国芝加哥大学。逼是逼不出来的,像他这样如不是自己要,后面来十个支持团队也没有用。

国外的小学教育启发性思维比较多,两三年级的孩子被老师带动着会思考很多问题。国外的高中就可以选课,选自己喜欢读的课程,孩子就能“扬长避短”了。

总之,西方的教育比较人性化,比较讲究个性,大家不用做同样的事情。If you don't want to, you don't have to.所以他们比较独立,攀比也少,因

为除了成绩还有其他方面。这点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TOP

总之,现在的教育体制苦了孩子,苦了家长,也苦了老师,但不知乐了谁?!真的要付出几代人的代价才能走入教育的正途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翔翔的妈妈 于 2008-1-2 00:30 发表
总之,现在的教育体制苦了孩子,苦了家长,也苦了老师,但不知乐了谁?!真的要付出几代人的代价才能走入教育的正途吗?
乐了开学店的人和一部分老师。.

TOP

我原以为这样的文章发这里会曲高和寡..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8-1-1 23:07 发表
不能太偏激。但中国的教育确实有问题,不太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比较局限于分数。另外,我总是认为读书这件事还是有点天赋在里面的,不信你去看那些成

绩很TOP的,不会是死读书的。所以说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的长处 ...
很是同意!
只有自己开窍了,才可以真正的学好不累!.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8-1-1 23:07 发表
不能太偏激。但中国的教育确实有问题,不太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比较局限于分数。另外,我总是认为读书这件事还是有点天赋在里面的,不信你去看那些成

绩很TOP的,不会是死读书的。所以说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的长处 ...
同意! 如果留意一下对每年的高考状元的采访,都会发现她(他)们几乎都没上过补习班,而且爱好广泛,从不熬夜,所以学习的确是要讲方法的,那些从小就是TOP生的真是要有点学习天赋在里面。就是现在小一的考试真要每次考到100分,那也是很不容易的呀!.

TOP

引用:
原帖由 ttmilk 于 2008-1-2 09:09 发表

很是同意!
只有自己开窍了,才可以真正的学好不累!
孩子会自己开窍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忙妈妈 于 2008-1-1 10:22 发表
总结了一下我妹妹一家培养孩子的成功典范(把一个刚进小学时的后进生变为班干部的过程),从中可以知道中国的教育:
1、虽然收入不高,但每月舍得花一千五百元为孩子请老师,记住:一定要请在职专业老师,找大学生等是在 ...
真的会成功吗?我看不一定.
我还是坚持一点,因材施教.绝对不能用一个套路对每个孩子,适合才行.这个妈妈的方式还是适合孩子的,因为孩子能比较轻松的学会知识.
其实大家都明白,大学毕业后工作10年,还会有人在乎你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成绩吗?不过那个大学毕业倒是要跟一辈子的.
尽管孩子在班里人缘很差,但选举时在老师的提示下,孩子再如何也能当上中队长。此举还会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正在和老师沟通准备帮他竞选上大队长,老师已经答应了)。重要的是孩子能从做班干部中学到能力,如果不能,做到大队长有何用?其实还是要孩子愿意当..

TOP

那怎么办呢?.

TOP

回复 38#玉玉豆 的帖子

再告诉你具体点事例:孩子第一次班里选举没选上,回来要求父母帮忙,父母才找的老师,后来选上了。后一次老师让她当劳动委员,她回来要求父母帮忙换一个,后来又如愿换了文体委员。家长说千万要跟老师有交情,什么都能搞定。孩子非常相当干部,这对升学又非常有好处。.

TOP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个人认为躲是不行的,因为你毕竟要生存!一时躲过了难道就能躲过一世?关键的问题不是引导孩子学些什么而是怎么学,要激发他学习的兴趣,父母的作用就像灯塔,而不是舵手,毕竟我们不能全程陪伴孩子的一生。.

TOP

引用:
原帖由 畅宝儿妈妈 于 2008-1-2 10:33 发表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个人认为躲是不行的,因为你毕竟要生存!一时躲过了难道就能躲过一世?关键的问题不是引导孩子学些什么而是怎么学,要激发他学习的兴趣,父母的作用就像灯塔,而不是舵手,毕竟我们不能全程陪伴 ...
.

TOP

一贴贴读来有点搞笑啊!笑完了不知能说点啥做点啥.

TOP

好茫然啊!

[ 本帖最后由 redgreen 于 2008-1-2 12:33 编辑 ].

TOP

发帖者是现在我能看到唯一比较清醒的,正常心态的家长。

我也希望,老师不要在星期六日布置作业,小朋友有权利享受 双休日。他们好像每天作业到9点,六日还有作业,和大人每天加班一样。没完没了的。 没有健康的生活状态。.

TOP

引用:
原帖由 chang 于 2008-1-2 12:43 发表
发帖者是现在我能看到唯一比较清醒的,正常心态的家长。

我也希望,老师不要在星期六日布置作业,小朋友有权利享受 双休日。他们好像每天作业到9点,六日还有作业,和大人每天加班一样。没完没了的。 没有健康的生 ...
这些,估计要在国家解决了医疗、养老、教育等后,才能实现吧?.

TOP

做普通人难道不好吗?虽然抱怨比较多,可生活得不都还可以吗?没那么可怕吧?搞不懂都什么心态呀.

TOP

其实,快乐是什么?
不去考章考级,成天玩的小孩就一定快乐吗?
经常参加考章考级竞赛的,喜欢读书的孩子就一定不快乐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nangong 于 2008-1-2 09:26 发表


孩子会自己开窍吗?
我相信一定有一天孩子会开窍的!
从我自己说认识的人来看,被家长逼着学习的到了初、高中成绩必然会下降的。.

TOP

.

TOP

 85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