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你不陪考行吗??

你不陪考行吗??

你如果不陪考.........



一位让孩子自己骑车赶考的妈妈的博客——
中考,我和孩子都得“满分”

陆梓华


  作为一名初三毕业生的家长,过去的一年,您可能为了给孩子填报志愿,家庭会议开了好几次,甚至在孩子想选择“三校”的时候,您还曾经骂他(她)“没出息”;过去的一周,您或许为了去考场踩点,预订出租车,设计考试食谱,送考,陪考……把工作搁在一边,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如今,考试结束了,您又开始多方打听,试图弄清楚自己的孩子在这场考试中是否有竞争力。

  如果您还记得中考首日本报头版报道(6月17日《“记住这一天”,我们长大了》)中那位让儿子小熠自己骑车赶考的妈妈,您会发现,与她相比,您似乎有些过于焦虑了。儿子赶考的同时,小熠妈妈王女士在博客上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在她看来,无论结果如何,良好的心态已经为她和儿子赢得了“满分”。

  今天和平时一样

  6月16日  20时53分

  今天,除了儿子比平时上学多睡了半个小时后起床,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

  吃完早餐,揣了一个笔袋和一个钱包,他轻装上路了。送他下楼,我们对击三下掌。我告诉他,这三下意味着,一,不要求你考多少分;二,只要你尽量发挥就好;三,你会成功的。儿子点了点头,骑上自行车去了考场。

  10时20分。儿子推开了家门,主动告诉我,今天的作文题目是“记住这一天”,他写了母亲节那一天,因为那天他第一次为我献上了九朵康乃馨。我听了挺感动的,也没有多问。 

  下午4时不到,一阵欢快的口哨声把我从梦里拉醒。“一个小时就做好了,还检查了几遍。”儿子向我报喜。OK!今天的表现不错!

  我给孩子打满分

  6月17日 15时11分

  今天是中考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下午1时25分,他出门去完成最后一战。我祝愿他一切顺利!

  如果没有意外,我们两代人以平和的心态共同跨过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的坎。在“记住这一天”这份考卷上,我给自己和儿子都打了满分。两代人的考试,一个舞台,我们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不受外界影响和干扰的“大戏”,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为自己和儿子喝彩!

  初中几年,我没有为他报过一个业余辅导班、补过一堂课,唯一一次开“小灶”,就是开考前一天晚上我给他讲了讲写作文的要点,而且是在聊天中完成的。我不想用这些无谓的成本来作为家长对子女关心的“筹码”,否则无疑会加重他的压力。

  前几年,我也和一些与儿子同龄的孩子交流过,发现很多孩子之所以考试压力大,就是觉得志愿是父母选的,如果考不好,会让父母失望。今年,轮到儿子填志愿了,我恰如其分地分析了儿子的优势和劣势,说好家长只做参谋,决定权在他自己,让他感到这个志愿是他发自内心的选择。这么一来,效果果然不错,儿子最后冲刺阶段特别卖力。

  过度紧张没必要

  有朋友听说我这两天没去过考场一次,觉得挺惊讶的。但是,我并不这么想。我觉得有些父母真的有些呵护过头了,孩子如果觉得父母比自己还紧张,怎么能从容应考?

  试想,如果大家都放心不下孩子,都去用私家车、出租车送考、护考的话,当6车道的马路拥挤成2车道时,我们是否还有理由去埋怨政府管理不力、埋怨交警处置无方呢?如果我们要求考试期间飞机、知了都“禁声”的话,那如果孩子今后当了记者,他(她)能在嘈杂的采访现场写出前方报道吗?当了同声翻译,他能在充斥各国语言的联合国会议厅内,用标准的发音同步向听众翻译出佳句来吗?当了宇航员,他能在飞船直冲云霄的时刻,沉稳地报告“请祖国人民放心”吗?如果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是“否”的话,我们的孩子还有可能去选择这一个个令人向往羡慕的职业吗?又怎么去应付将来大大小小每一次挑战?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整理

[ 本帖最后由 香茗一杯倚清风 于 2007-6-25 20:25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