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大家来谈谈:现在有些名人提议:“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的看法?

大家来谈谈:现在有些名人提议:“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的看法?

这些天在网上看到了这条信息,全文是这样的:
“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委员们在提案中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提案建议国家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今后大家即便不使用,也要知晓,因为这毕竟是中国文化,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都有好处。 ”
    看完了这条信息后我在想中国的文字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现在又建议让小学生回过头来学繁体字到底是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还是社会的倒退,如果学繁体字是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的话,那我建议要学还是学甲骨文。。。.

TOP

第一 繁体字教育和中国文化的根不存在因果性关系,中国是儒家文化,说学点《春秋》还像那么回事。文化的传承靠的是文字的内涵,进而影响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观,与文字本身的关系联系是很弱的。
第二 不必要。是否认识繁体字不影响我们日常生活(台湾香港除外)
第三 不存在这个环境。除了少数古籍读本,基本接触不到繁体字。

在小学认字时,花几节课让学生了解一下中国象形文字的结构倒是很有必要,一是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二是加深对文字结构的认识,足矣!.

TOP

文字是语言的书面符号。汉字的造字方法大致经过2个时期:画字时期和组字时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用“六书”理论分析了约9000多个汉字的结构和组成。最早的文字是象形字,是典型的画字,多出现的甲骨文中。如果要说根,象形字是汉字的根。后来发展到会意字、指事字,一直到形声字才进入组字时期,有了形声字,汉字才蓬勃发展起来。汉字后来经过了5次变革才成为现在我们书写的简体字,(香港台湾他们只有4次变革)。
宋祖英、黄宏他们自己都没搞懂,还让小学生搞,滑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