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好学生是“补”出来的?

■好学生是“补”出来的?

■亲子心理调试
好学生是“补”出来的?

------------------------------------------
  前两天有一篇报道说目前上海超过六成的中小学生参加至少1门课外辅导,70.2%的小学生和67.2%的初中生除了完成学校作业外,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不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补课,甚至连成绩连年名列前茅时常得奖的学生也在卖力的补课。难道好学生真的是“补”出来的么?
  妈妈A:我没有办法呀,大家都在补课。我们不补不是落后了么?
  妈妈B:虽然说现在小学升初中是免试入学,但是那些重点学校不都是择优录取的么?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啊。
  不久前一名小学五年纪的学生曾给市委领导写信,反对学校暑假开展补习班。他不明白学校为何公开违反教育法,并对法律的严肃性提出质疑。另一份调查显示,很多孩子经过补课以后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还下降了。由此可见,家长和孩子都不那么愿意补课。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家长送孩子去上各种补习班呢?究其原因还是一个词“压力”。
  家长们身处激烈竞争的社会压力中,感到没有高学历就没有好机会、好前途。于是想到:想要有高学历就要进高等院校,想要进高等院校就要先入重点高中,想要入重点高中就要先入重点中学,想要入重点中学就要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加紧学习不能落于人后。于是孩子们的童年被数不尽的补习、练习、训练填满了。生活没有乐趣,前途一片灰暗。有些孩子对我说,自己只是一台学习的机器。为了满足父母和老师期待的分数,只有不断的学习。这样机械的学习,如何培养出对学习的兴趣呢?
  兴趣勉强不得,逼迫不得,模仿不得。它只会在宽松的环境中发芽,爱和鼓励中滋长。
  家长们与其花大力气、财力来逼孩子补课,还不如和孩子谈谈什么是他想学的,什么是他喜欢的,什么是他感到困难的。针对孩子的特长予以支持,对于孩子的不足分析原因合理解决,这样才能给予孩子切实的帮助。
  在孩子的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时候,过多的给他们灌输竞争的概念,一点都不会起到激励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感觉人世间是可怕的,别人是不可信任的。而一味的将孩子推给补习老师,会让孩子感到家长不信任、不关心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将缺乏挑战困难的信心。  
  作者: □王晓霆(心理咨询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