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在家你快乐不快乐---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两项最新出炉的调查显示

在家你快乐不快乐---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两项最新出炉的调查显示

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两项最新出炉的调查显示——
孩子们在学校比在家更快乐

马丹



  开学几周,本市发生了几起初中生自杀事件,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最近两份调查报告均显示,上海中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并不高。上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市委和少工委等联合公布的一份官方版《上海万名儿童快乐指数调查》显示,“快乐分”的人均总值仅为满分5分中的3.35,刚过及格线,处于“有快乐,但还不多”的程度。且随着年龄增长,快乐指数越来越低。

  近日,沪上一位初中老师也在其所任教的初二年级发放了“快乐问卷”,这份针对192名初二学生做的民间版“快乐调查”公布在一个沪上知名育儿论坛上。调查显示,仅有54.17%的学生觉得“总体而言,很快乐”,学生在校的快乐指数高过其在家的。

  民间版“快乐调查”显示,学生觉得在学校比在家更快乐。面对“在学校里你快乐吗”的问题,有28.13%的学生选择“很快乐”,38.54%的学生选择了“快乐”,占被调查学生的近七成。

  “每天可以上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作为学生心目中“在学校最快乐的事”第一位,大大出乎家长们的意料。一位家长网友说,我们总想当然地觉得,孩子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但其实忘记了孩子爱玩爱动的天性。和同学互动,成为学生在校最快乐的事,选择“同学之间谈心交流”、“有好朋友”和“下课和同学玩耍”作为“在学校最快乐的事”的有156人。同时,民间版“快乐调查”通过数据告诉家长,别老担心孩子贪玩,其实他们对学习也有自己的理解。有不少学生提到“上有幽默感老师和自己喜欢的课”是快乐学校生活的一部分,更有学生认为“整天忙忙碌碌,很充实”。  

  “午饭不好吃”被学生选为最不快乐的头号“罪魁祸首”。据了解,除了寄宿制中学有自己的食堂外,现在许多学校的午餐都采取由快餐公司统一配送,时常菜式简单和口味不佳。

  女儿正在上三年级的王女士说,看到学生们选了午饭不好吃这项,感慨很多。“孩子都很单纯,也很容易满足。其实,让他们保持快乐的心情,就是家长和学校都不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学生身上。”     

  当问起“在家你快乐不快乐”时,只有26.04%的学生选择“很快乐”,32.29%的学生选择“快乐”。

  看电视、上网或玩电脑、睡懒觉,成为学生心目中排名前三的“在家快乐事”。不少学生也提到了“和父母平等地交流倾诉,没有代沟”、“一家人非常和睦,很温馨”、“被父母表扬”等是他们感到家庭快乐的因素之一。

  在前十大学生“在家最不快乐的事”中,与父母直接相关的就达7项。“老妈太唠叨”成为学生抱怨最多的“在家不快乐事”,“被老爸老妈骂或打”和“父母不理解,误会、冤枉我”名列第二、第三位。  本报记者 马丹.

TOP

父母“额外加餐”
容易让孩子厌学




  希望笑脸能一直伴着孩子们成长  图 张勇/CFP


  官方版“快乐指数”调查——

  官方版的“快乐调查”,也就是针对长宁、普陀等十个区县近万名中小学生的《上海万名儿童快乐指数调查》显示,课业负担重和考试成绩差为学习生活快乐失分主要原因,其中,“课业负担过重”占中小学均值的38.2%,“考试成绩差”占29.5%,其次是“没休息时间”占15.8%。记者在采访中也常听到孩子们抱怨,“每天都有作业”和“考试成绩不好”让他们很不快乐。

  “做父母规定的额外的作业”排名第四。不少学生认为,父母额外的“学业加餐”让他们不快乐。“别的孩子都在努力,我的孩子怎么这样不求‘上进’?”抱着这样的想法,不少家长拼命给孩子“加餐”——买来一叠叠的参考书,让孩子周末辗转于各补课班间。不光高中年级补课成风,甚至一些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也在考虑要不要请家教。

  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盛裴校长认为,小学补课完全没有必要。“小学阶段,尤其是一二年级,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引导和学习兴趣激发。这三个方面,能让学生在今后终身的学习中受用。”盛裴认为,到了高年级,如果学生学有余力,并自己有要求,家长可适当安排一些提高学习,但如果家长一年级就给学生拼命“加餐”,可能短期内看上去很有效果,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本报记者 马丹.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