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针对最近圈子里的争议,将一些问题提出来供参考

针对最近圈子里的争议,将一些问题提出来供参考

看了论坛中最近的一些争议,似乎主要集中在“通过广播的方法公布考试中最后三名学生的姓名”这一焦点上,为此,笔者与吴校长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以下问题与大家探讨:

1、广播的出发点是否为了孩子?
将孩子的名字通过广播报出来,是否是为了引起孩子的注意、让他们以后能好好的学习?按照这些被点名批评孩子之前的成绩,是否足以使他们避开最后几名的结果?这样的批评是否只针对有能力考好,但由于贪玩、不努力等因素而没有获得好成绩的孩子?

2、广播中的措词和语气如何?
如果在宣读考试名次排在榜尾学生的姓名时,针对有能力考到比较好的分数、而由于不够努力反获得低分的学生,采用批评的措词和惋惜的语气来加以警醒,这是否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3、广播中是否有积极的一面?
对于考分较低但由于自身努力相对于上次测评时成绩有所提高的学生,在广播中是否得到了表扬?如果存在表扬,那也应该看到广播中积极的一面。

4、学生的转述表达是否正确?这是一个通畅沟通渠道的问题
学生回家转述给家长时,是否带有自己的观点?论坛上有位家长曾说,孩子回家转述老师的话“考试最差的学生都是笨蛋”,但经查证,老师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孩子可能对老师的话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这是老师要表达的意思,从而对家长产生了误导。
这里面包含两个问题:第一、老师说话时的场景、语气等等,是否会将孩子引导到“考试最差的学生都是笨蛋”这个思路上?第二、孩子在没考好以后,是否会有误解,或是对号入座之嫌?

5、家长对待批评的态度怎样?
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听到了广播,对学校产生了意见,是怕伤害了孩子,还是觉得自己丢了面子?恐怕两者都会有,那么家长是否能用些批评学校的时间和精力来反思一下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6、挫折教育的起始年龄段应在何时?
综合15点,似乎问题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面,即对于孩子,什么时候才能使他们接受挫折教育?是在小学还不太懂事的时候,还是到了初中、高中比较要“面子”的时候?是留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还是让他们从小就有所准备?各个人肯定会有不同的答复。这个问题超出了笔者能讨论的范畴,就此打住。但可以确定的是,那些一路以优等生的身份考入高校,在高校这个准社会中受到挫折而走上不归路的青年人,之前的挫折教育或是相关的心理承受锻炼肯定接受的不够。

再好的计划也需要执行者来实施,希望家长们和学校的老师们共同理解协作,作好下一代的教育工作。.

TOP

吴校长曾经说过:小孩子不懂什么叫做苦的,你们家长觉得苦了,他们也就觉得苦了.这句话我姑且认为有那么点道理,但是如果说小孩子连尊严都不懂的话,我就不认同了.
为什么不能倒过来做事呢?广播里报前三名成绩的孩子名字,其实效果是差不多的,对于那些能激励的孩子自然就会激励他们的好胜心,去赶超那前三名的孩子.岂不一样吗?
为什么我们要采用否定的方式去教育,其实用肯定去教育,往往得到更多,至少我认为如此.

另外,小学生平时的一些考试的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重要到要用类似于文化大革命时代的用人民广播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吗?我始终百思不得其解.

我当时一年纪开始把我的孩子送到学校的时候,我看到的那么多刚入校的孩子们,在我眼里,每一个都是那么天真烂漫,有着比蓝天和鲜花更美丽的笑脸,当时真的被这种生命延续所创造的美丽所震撼.可是,怎么就过了两三年,相信家长的品德和教育模式没有变,孩子们生活的环境也没有变,怎么就有了比猪还笨的学生(这个猪字是我亲耳听到出自某个老师的愤怒的喉咙)?,怎么就有了苯蛋一样的差生?,怎么就听到孩子回来说某某某今天倒霉了,就因为他在下课时大声说话了?某某某被老师骂了,就因为在校车上说话了?怎么就看到了那些曾经那么天真烂漫的孩子,只过了两三年,在老师面前那种战战兢兢,任何时候都要小心翼翼毫无快乐的样子?

其实我相信这不仅是QFL的问题,这是个社会的问题,几乎大部分学校都差不多,我曾经经过一所上海名牌中学的门口,很热很热的学校,正好赶上他们放学,我看到了很多13,14岁的孩子,但是他们的眼神让我更惊讶,一张张呆滞的脸,呆滞的眼神里都是漠然,(上海话就是戆噱噱的样子)那是我们社会将来的栋梁之材,实在让我担心的很.

我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要是那种样子,所以还是希望QFL能轻成绩,重素质,让孩子尽量不要那么拘束,那么紧张,所谓大道自然,自然自有其道理.

[ 本帖最后由 天真童年 于 2007-11-8 22:05 编辑 ].

TOP

回复 2#天真童年 的帖子

这是一个矛盾的社会,一边不鼓励超前教育,一边入学必须经过一定的考核.哎!悲哀!.

TOP

社会怎么会走到这样的地步,教育怎么会变成现在这种样子?完全以分数论高低,以成绩论英雄.我们小时候的教育虽然不能和现在的相提并论,但在我的记忆里,还是比较轻松和快乐的,老师基本上也不会把学生全家人弄到精神紧张,恨不能全家上阵为考试.

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这没有人可以反对吧,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已学文.我们的老祖宗说做人品德是第一位的,先把人做好了,有多余的精力,可以去学学文化知识.

而且他弟子三千,在他的论语里却看不到他说他的哪个学生是笨蛋,是差生.别人问他的学生怎么样,他说这个睿智可以去做丞相,那个英勇可以带兵打仗做将军,哪个有王者之气可以治理一方,真所谓因才施教,现在想想真是了不起.他把教育分为三等,第一等为学而学,就是忘记名利,一门心思作学问.第二等学而为王道,就是将来出官入相平天下的意思.最末等是学而为碌,就是将来出去有个俸碌,也就是不愁吃喝过个不错的小日子就行了.
我们的教育落在哪一等呢?很遗憾至少我看不到第一等在哪里.也难怪几年前我们的温总理去看望病中的钱学森是,钱老对总理说:我们的教育有问题啊,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啊.
这里我不怪学校,不怪社会,也不怪家长,很多东西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改变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也许在这里,我也有时候有比较激烈的言辞,对此我表示歉意,对大家,对学校,也对有时侯教孩子时急了骂他的情况,Sorry,我做不到永远心如止水. 但是我还是希望,我们的老师们,我们的校长,包括我们自己,在心平气和的时候,想一想教育的最终的目的,想一想你倒底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将来,除了大房子,好车子,好工作以外,精神应该凌驾于物质之上的,对吗?

写了很多,因为以后再也不想写了,将来大家看到有天真童年的任何贴子,那不是我,是我太太在这里用这个名字了,(本来就是她申请的,我借用而已,呵呵)

所以,最后,用一个我看到的小故事作个结束吧.
说有两个人,住在80层楼,那天回家,电梯坏了,所以就背着包走楼梯.走到二十层的时候,觉得包太沉了,就把包放下,继续往上爬,爬到四十层的时候,实在觉得累,就开始互相埋怨当时的决定.爬到六十层时,已经不想埋怨谁了,就默默的继续向上,终于到了八十层,却发觉钥匙忘记在二十层的包包里了.

这是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故事,八十层楼就是我们的一生,二十岁前,背负了太多的家长的期望,到二十岁了,大学毕业,一下子几乎什么包袱都没有了,到了四十岁,有太多对社会的不满,到了六十岁,反而就心静了,因为一生的奋斗接近尾声了,到了八十岁,人生几乎就是终点了,回头一看,曾经的梦想,都遗忘在二十岁的那个时代...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因为我们思考,思考的方式和结果也许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思考,不能忘记我做任何一件事到底为了什么,身为教育者使然,身为家长则更如此...

祝福我们的孩子们能快乐,祝福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们也快乐,也祝我们家长们自己也快乐之心常在,宽容之心常在.

[ 本帖最后由 天真童年 于 2007-11-8 22:06 编辑 ].

TOP

回复 4#天真童年 的帖子

你的言辞真的太精辟了,我赞同。正面教育要比反向思维对于孩子会更适当些。.

TOP

慢走,请留步!
看了你好多帖子,觉得你看问题很深刻,分析问题很客观。你要是走了会是这个论坛的一大损失!
为什么要选择沉默?就像校服问题,说了才有变化。
我郁闷是因为我的选择和我的期望有差距,我更郁闷是因为我在闵行区没有其他选择。可是我们没有选择,难道我们还不能说说?
为什么只能是家长孩子来适应学校?为什么学校不能来适应新形势下家长孩子的需要?.

TOP

回复 4#天真童年 的帖子

赞!.

TOP

回复 4#天真童年 的帖子

有什么写不写的,何必太在意。这样的社会,大家都知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难道不活了?跟学校么还是要多沟通的,有些话么还是要说的。能够改变的我们应尽力去改变,改变不了的只能去适应,中国人能怎么办呢?逃到国外去,那也不是家园。没有办法,只好调整心态。相信初级阶段一定会过去,一切都会好的——只能这样想,也只好这样想,我们的心已经很累了。.

TOP

回复 4#天真童年 的帖子

剖析精辟,句句说到点上。.

TOP

天真童年,您的很多观点我是很赞同的!顶一个!.

TOP

回复 2#天真童年 的帖子

"一张张呆滞的脸,呆滞的眼神里都是漠然,(上海话就是戆噱噱的样子)"
努力地学做海绵,吸收压力,就怕看到儿子出现这种眼神!!!
可是大概是以我的眼神和脸皮厚度为代价了!!.

TOP

回复 2#天真童年 的帖子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因为我们思考,思考的方式和结果也许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思考,不能忘记我做任何一件事到底为了什么,身为教育者使然,身为家长则更如此...
赞一个!
不赞成你不发言了!
确实觉得有时你的言辞有些激烈,但却理解你的愤怒和无奈!只不过,如你说,"思考的方式和结果也许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发现,才能探讨;只有探讨了,才能知道什么是相对正确并可行的.相信我们会一起进步的!留在这里吧 .

TOP

看了这个帖子,我想请问七外的BBMM,现在学校的方式是否有所变化了,非常关心,因为我们摇到号,可以成为七外的一员了。.

TOP

现在想来 还好放弃了七外的首批自主录取 原来还有点犹豫呢 太不敢苟同学校的做法了 挫折教育决不等同于尊严丧失.

TOP

这是激烈的竞争结果,社会现状就是这样。
就像目前的小学入学考试,优胜劣汰,比较残酷,可怜天下父母心。.

TOP

孔子有个弟子叫宰予,《论语》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可见,孔子也会骂人,对于他老人家觉得上课做了不该做的事情的学生,孔子也会发火,但是他老人家并不是单纯地听人讲话就相信那人的行为,而是听了那人讲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被老师这样当众比喻成朽木和粪土的宰予后来怎么样了呢?宰予并没有因为老师这样骂他而感到失去尊严,反而受到了激励,他是“孔门十哲”之一,也是孔门弟子中唯一一个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
教育是长期的事业,需要家庭和学校的配合,既然把孩子送来七外,就要相信学校,相信老师。
我有几位同学的孩子跟我孩子同年,在其他学校念小一,其中也不乏名校,不过差距已经可以看得出来了。
关键是我们当家长的心态,家长的心态常常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态。.

TOP

回复 16#corriecao 的帖子

同意,顶一下.

TOP

回复 16#corriecao 的帖子

同意.

TOP

谢谢大家.

TOP

回复 16#corriecao 的帖子

非常赞同--“既然把孩子送来七外,就要相信学校,相信老师”.

TOP

回复 15#htt0819 的帖子

写的很好,有同感,不要片面看待学校的某些做法,要体谅其良苦用心。.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