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陈小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又来临了,本次学校的艺术节以“感恩”为主题,开展了“唱《感恩的心》学做手语”的活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天天认真学习手语,争做会感恩的孩子。  

一首<<感恩的心>>感动了孩子的心,孩子真挚的歌声和表情手势也感染了我,感谢学校教会孩子感恩.
但愿天下的孩子们都有颗纯真的心,善良的心,宽容的心,更有颗感恩的心,怀着感恩的心去真诚地热爱生活!

[ 本帖最后由 yiranchunzhen 于 2007-5-17 01:18 编辑 ].

TOP

回复 #1 yiranchunzhen 的帖子

今天去学校送我女儿忘带的东西,看到老师同学都站在操场上,白花花的一片,正在排感恩的心。.

TOP

我家的两个宝贝天天睡觉前都要练上几遍,孩子学会感恩,是多么好的一件事.

TOP

周一总算上台了.不知道孩子们表现如何??但愿他们永远保持感恩的心 .

TOP





鞠躬换冷遇?感恩教育别搞“突然袭击”

--------------------------------------------------------------------------------

  今年,巴蜀小学六年级毕业典礼十分隆重,地下铺设了红地毯,486位毕业生着黑色博士服、戴博士帽,廖校长着正装、打领带,面带微笑,双手捧上毕业证书给每位学生,然后鞠躬祝福“同学,祝贺你”。然而,多数学生对此显得无动于衷,领完毕业证就扭头下台了。
  (7月5日《重庆晨报》)

  □马龙华

  小学毕业典礼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的大事,校长在此时此刻做出这样的举动,体现了学校对孩子们的重视和真诚的祝福,很有意义。只是,面对校长如此高规格的“礼遇”,孩子们不吓坏才怪呢,哪还来得及还礼。而校长刻意地给孩子们作示范,“逼迫”他们领悟,倒显得有点滑稽和尴尬了。

  以前曾有人在网上曾经抱怨过给别人让座而没有得到“谢谢”,没想到,几乎所有的人都指责让座的人,说“让座就是为了得到谢谢吗?”而没有人批评被让座者。生活中我们经常接受和灌输应该奉献的精神,而极少教人去感恩。如此看来,孩子们不还礼或许也在情理之中,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还记得以前每天早晨上学时,学校门口总有几个少先队员值勤。他们穿着校服,戴着袖章和红领巾整整齐齐地站着,每当老师进校时,他们都要鞠躬并且说“老师早!”可我们的某些老师没有任何表情,别说没有一声“谢谢”,连一个微笑或点头也没有。久而久之,孩子们也默认了这种看似多余的问候,到今天发生面对校长鞠躬祝福而“扭头就走”的局面,想必这就是师者“为人师表”的最好结果吧!如果再回过头来责怪孩子们不懂事,那就太显教育的作秀和苍白。

  常怀感恩之心,对人说声谢谢,是做人的基本礼节,哪怕是陌生人。而鞠躬行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是随处可见的,对于成人而言,尚能理解接受并还之以礼,而年幼的孩子们呢,面对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校长的突然之举而一时不知应对,这并不能单纯地说是孩子们不懂得道谢还礼,实在是感恩教育对孩子的一种“突然袭击”,吓着孩子们倒是小事,只怕是这种教育的方式成为育人者的常态。感恩教育本应从平时的一点一滴抓起,临时抱佛脚那只会让自己难堪。

  其实,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何不在如此有意义的一刻适当地点拨引导一下孩子们,告诉他们在这样的重要时刻需要怎么去做,为他们的人生留下更完美的回忆呢?

  只怪鞠躬祝福“水土不服”

  □邓学志校长给毕业生鞠上一躬,送上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国外的一种通行做法。然而从中国历史传统来看,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观念深入人心,感恩的主体每每是学生,感恩的对象每每是老师。老师给学生鞠躬,很难不让人措手不及。

  还有一个原因:国人是很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表达自己情感的,成人的这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上的反应,也造就了孩子们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在这样的心理之下,期望小学生们能够说一声谢谢,认真地还上一躬,显然是不可能的。

  由此看来,将校长的鞠躬祝福遭遇“冷遇”,一味地归罪于小学生们缺乏感恩之心,显然是太过武断了。尴尬局面的出现,其实是因为这种西洋的毕业仪式在中国的土地上“水土不服”。在中国,校长要表达对学生的毕业祝福,可以有更多、更好、更适合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方式方法,完全没有必要向学生行此被国人始终认为是给尊者、给长者的“大礼”。.

TOP

感恩,从孩童开始

 
 

 

 

 

 

 
感恩,从孩童开始


新闻午报  2007-11-28 10:00:57


  “感恩节”虽然是西方人的节日,但是不少学校和儿童俱乐部抓住契机,把它作为感恩教育的一次好机会。上周六,记者来到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俱乐部,感受了主题为“感恩”的亲子活动。□本报记者|曹敏捷|文|陈程程|摄
 
  帮助别人最快乐

  活动在一场互动木偶剧中开始:今天,木偶老爷爷要照顾一个小宝宝,老爷爷想请大家一起来帮忙……

  老爷爷哄小宝宝睡觉,想邀请一个小朋友来哼催眠曲。5岁的陈欣汇自告奋勇,她轻轻地唱着歌,小宝宝在她的歌声中甜甜地睡着了,陈欣汇很开心,因为她帮助了别人。

  这时,角落里跑出一只脏兮兮的老鼠。小朋友们一起叫“木偶老爷爷,快来抓老鼠!”老爷爷一来,老鼠就藏了起来。于是,在场的所有小朋友全体行动起来,一起帮老爷爷抓老鼠。人多力量大,终于,在“枪林炮雨”中,老鼠落网了。

  这一天,木偶老爷爷在许多小朋友的帮助下,完成了照顾小宝宝的任务,他非常高兴,为了感谢小朋友们,他送出了“帮助别人最快乐”的奖状,奖励这群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妈妈,我要亲亲你

  其实每个小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所以小朋友不仅要心怀感激,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大声说出来“感谢爸爸妈妈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感谢老师教我读书做人”、“感谢驾驶员叔叔每天把我送到学校里”……

  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不妨先从身边最亲近的人开始。7岁的李坤昊已经会关心妈妈了,他知道妈妈工作很辛苦,经常累得肩膀酸疼,所以用自己的小手帮妈妈捏捏肩。记者问他,如果现在有一束花,最想送给谁?李坤昊没有犹豫地说:“给妈妈。”理由是“妈妈帮外婆洗澡,照顾外婆。”

  虽然孩子不会说大道理,但他们的心里已经播下了感恩的种子。

  爱我的人太多

  亲过妈妈以后,小伙伴又一起驱车赶赴元祖蛋糕坊。在这里,小伙伴们要自制一只感恩蛋糕,送给最想感谢的人。

  还不到4岁的宋丽坤想独立完成一个蛋糕。做蛋糕前,她的脑子里已经想好了美丽的图案,她想画很多人,都是爱她的人,还要画一颗爱心,还有好多好看的花。做蛋糕的时间已经结束,但她的作品还没有完成。把未完成的作品包起来,问她想送给谁?小丽坤神秘地笑一笑:“不告诉你。”

  终于到家了,小朋友们从车上下来,都不忘说一句:“谢谢驾驶员叔叔!”那位驾驶员笑得一脸灿烂。

  专家观点

  感恩是一种人文教育

  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俱乐部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孩子除了学习,其他的课外活动很少。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学习成绩固然重要,孩子的人文教育也不可轻视。很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热情参与亲子活动,旨在让自己的孩子从中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分享,学会做人。在活动中增进亲子关系,构建和谐的成长环境。

  这次主题为“谢谢您的爱”的感恩节特别活动,通过看木偶、自制感恩卡和做蛋糕等形式,让孩子们知恩、感恩,继而报恩、施恩。其实,一年当中,可以给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的机会有很多,比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等,我们会抓住这一切机会,通过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怎样去爱身边的人,通过爱,获得一颗健全的心灵。

  当然,感恩也是润物细无声的。家长可以捕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小事,去培养孩子的爱心。比如,在下车的时候对驾驶员叔叔说一声“谢谢”,都是对孩子的一种有意识的感恩教育。.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