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责怪,正是因为那是违背人之常情的。检讨,更重要,那是为了纠正预防。

责怪,正是因为那是违背人之常情的。检讨,更重要,那是为了纠正预防。

对于“田四”事件,所有家长对老师、学校都有怨言,这是极其正常的。我们也不用过多的理论谁对谁错了,孩子的心理素质不好,那个老师的心理难道就正常吗?那样的作为不也是很不成熟的表现吗?让我们来理性面对吧。
事已至此,孩子的家长,请用法律来说话吧,那位老师、校长,如果觉得你们的行为没有过失,也可在法庭上回应。我要说的是,这件事毕竟不是我们大家愿意看到的,我们应当探讨纠正预防措施。很多在企业里的家长都会知道,质量管理讲究纠正预防,不断改进。出错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改进。在学校教育中,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所以在这我罗列了这些问题先问老师。
1,教师对学生有哪些应尽的义务?保证学生在校的安全是不是应该是首位的?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建议各位看看这个,http://www.zikai.org/hsh/index.html丰子恺的《护生画集》,是漫画,不光是给孩子们看的,大人们更该看,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会感动的)。
那么老师们都有这种意识吗?学校又是如何教育老师的呢?如果有强烈的责任感,老师是不会观察不到孩子的异常情绪的,也不会让有异常情绪的孩子脱离监护的。事实很遗憾,可以预防的事却发生了。
2,那位年轻教师确实经验不足,那么老教师们、校领导们是否有机制可以预防年轻教师的不当教育方式呢?
比如给年轻教师更多的、更细节性的教育,包括安全教育,各种应急事件处理。一盆花最后引出一条人命,看似没关联的事却发生了。一盆花事虽小,但对于可能引起的各种安全问题都应该有预设,装饰了教室,但会不会引起个别孩子的身体过敏呢?,会不会因摆放位置的不合理而存在安全隐患呢?买花的目的是什么?既然主要是为了买花装饰教室,而不是为了考孩子们的财商,是不是老师预先让孩子们去调查好行情,得出一个指导参考价,还可以告诉孩子们,大家合起来到一个地处买会比各自到别出买来会性价比更高,也一定会避免倒卖的事情出来。这样,是不是更好些?细节决定成败,老师们是不是可以工作再细点,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求相对完善。
3,孩子们的监护责任的划分有吗?这是我要问大家的,我也有很大疑问。如有律师请回复。
我们都知道,在工作地包括上下班途中发生意外,我们会要求认定工伤,按劳动法也认可是工伤范围。那么学生呢?是以校门为界,还是以交给老师和交给老师为界?如何确认呢?大家责任分清也会避免更多纠纷。
我做过老师,自觉责任太大,逃离出来。如果老师们觉得我们期望太高,也可以离开。教师是良心工作。
暂且谈这么些了。.

TOP

顶!.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我觉得关键问题还是现在教师地位太高了,我上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教师节还没有呢),老师都很和蔼可亲的,不会打骂学生,更不会动不动让叫家长,留堂的事少之又少,平时我们学生也会去老师家,感觉老师跟邻居阿姨伯伯没什么区别。

现在呢?老师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有优越感,某些老师更是一副凌驾于家长学生之上的模样,对家长学生颐指气使,除了训斥就不会好好说话了。其实,这对老师来说有什么好处?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这种状态中,心理迟早出问题。

我希望社会能能够把老师学生家长的位置摆摆正,到底老师和家长学生之间是什么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吗?显然不是,那是什么呢?教育与被教育?也不像,这么说感觉像监狱的狱警和劳教犯之间的关系,我感觉应该是施教与受教的关系,那么家长呢?应该是辅助的角色。

我觉得我们那时候的老师把这三者的关系处理的挺好的,孩子进了学校,学习的问题基本可以不用家长操心,现在呢?老师已经开始给家长布置作业了,而且如果完不成要和孩子一样被批评,显然现在的老师已经站在了比以往更高的位置上,在跟学生和家长对话。这样的情况是否合适,有待探讨。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说不得打不得,其实你们想过没有,如果说的很过分,孩子为什么要说得打得?如果还像以前的老师那样心平气和,孩子又怎么会说不得?时代变了,孩子变了,记住,我们这些大人也在变,老师也在变,不要一味的指责孩子。.

TOP

楼上的说得太好了!试想一下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20年以后做老师了,又会怎么样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