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如何改正粗心的毛病

如何改正粗心的毛病

我是两年纪女孩的母亲,想问一下,请教高手如何改正孩子粗心的坏毛病,这次数学考试只有70分,30分都是粗心扣的,加法做成减法,竖式答案312,写在题目旁写成313,老师让画线做题,她做递等式。
      这些问题从开始读书到现在一直有,我试了好多方法,都没有效果,而且她有个问题,让她在家一个人做,同样的时间,同样程度的题目,作出成绩是98分,到了大集体就一泻而下。老师特地把我叫到学校,老师很生气,说:“如果不会做,哪怕考了0分也不要紧,我可以一遍一遍教,现在问题是都会的,竟然这么粗心。”
       所以我想求教有经验的家长,如何改正这个坏毛病。焦急的妈妈在这说一声谢谢。.

TOP

我和楼主一样,也是个为此而烦恼的妈妈,儿子今年三年级,也是个粗心大王,最近也因为这个原因和老师联系过,仔细分析了一下儿子粗心的原因,主要是生活的无条理,粗心,导致学习的无条理,所以我现在首先从生活方面入手,让他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细心\有条理的习惯..

TOP

昨天让儿子学习的文章

  粗心比无知更可怕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些看起来和学习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行为往往对学习的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章不仅帮助您如何让孩子掌握正确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更关键的是还要帮助您如何让孩子能接纳您的意见和指导。

  你以为很熟悉的事情,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自以为很有把握的事情,也许从来就没有做对过啊!因为我们对最熟悉的概念的认识往往是陌生的,甚至根本就是错误的!

  很多事情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所以如何进行努力也无济于事!为了更好地改变不良的现状,要从改变认识入手!

粗心 ——最严重的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对待粗心的不同态度,很可能引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对“粗心”这个词,您一定太熟悉了。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人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并因此而受到损失。比如不小心把钥匙丢在家里,如果一下子等不到别人回家就只好拨打110。或者有的学生在测验里因粗心而导致会做的题目还是答错等等。这样的“粗心”所带来损失通常是不大碍事的,只是给当事人多添了点小麻烦。但是“粗心”若是发生在另外的一些场合,比如中考、高考,它所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小麻烦了,那损失往往不可计算,甚至无法弥补。

  大多数人原本是不希望“粗心”的,但在潜意识里认为,“粗心”只能算是个大家都会犯的小毛病。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人人都不会把“粗心”看做“无知”。因为粗心不是不会啊,既然不是不会,就不能算是大毛病,也不算是大问题,当然也就不太值得让人担忧。况且谁都会粗心,谁都免不了出错,在这样的自我解脱的意识中,对“粗心”的放纵和宽容也就不难理解了。

  比如有个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题目由于不会做而丢了分,会很生气,感觉自己很无能,甚至很悲愤。可如果要是因为粗心而丢了这道题目的分,那么这种自我谴责和埋怨的情绪就会淡化许多。

  “如果不是因为粗心的话,这回应该考100分!”——家长常说,孩子也常说。当母亲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这个学期你孩子考的怎么样?”“唉!别提啦,我的孩子这回要不是因为粗心,能考100分呢!”或者“这次他因为粗心被扣了3分,要不这科成绩能在班里排到第二”之类的话,乍一听,似乎有很多遗憾和埋怨;可隐隐之中,又透出些许的满足和自豪。

  唉!这是多么遗憾的认识啊!

  所以,如果对“粗心”认识不足的话,“粗心”所带来的灾难简直无法预计。

  请注意以下几点:

  1粗心比无知更糟糕,更可恨

  在做练习的时候,一道题结果不对,通常会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完全是由于不会。

  另外一种情况是,经常有的孩子在做题时多个0;或者少写单位了;或者小数点的位置错了;或者上边一行是23,换了行以后就32;或者把一个字写错了……总之,不是由于不会而导致的错误(您和孩子要想想到底有多少类这种粗心的现象)。

  而最令人遗憾的是,父母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看到一道题目不会做,往往批评和指责更严厉一些,“你是怎么搞的,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来?!”

  而要是由于粗心而造成的丢分现象,则常会用相对缓和的口气说:“唉,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这样这样,你不就做对了吗?”“下回要注意啊!”

  殊不知,在对待这两种不同的现象上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孩子放松了对“粗心”的警惕,忽视了对“粗心”的分析,削弱了对“粗心”危害的认识。卢梭有句话很精辟:“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

  一个概念,从无知到有知的改变是很容易的,而一种“粗心”的现象却是可以经常不断重复发生的。从这个对比可以很好地看出,哪一个危害更大。列宁曾说过:“无知比偏见离真理更近一些。”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套用这句话说:“无知比粗心更容易获得真理。”不怕“无知”,因为不会的可以学会,不懂的可以学懂,而“粗心”就可怕了,因为孩子们以为“粗心”不是“无知”,所以就一次再一次毫无顾忌地草率地“粗心”,也就一次再一次痛苦地做错,从而浪费许多时间,丧失了许多可能的机会。

  所以粗心比无知还可怕,更糟糕。粗心是由于对粗心的无知造成的。

  2粗心会养成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好改变了

  由于对“粗心”的忽视,粗心一次次地在学习中出现,慢慢地“粗心”成了一种惯性,而自己还是不能清醒地认识。

  许多同学都曾经经历这样的情况,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自以为这次考试成绩应该不错,可结果又是不尽如人意,很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问题,虽然只是“粗心”而已,但不理想的结果往往会对自己丧失信心,会认为自己再用功,学习成绩也不可能得到提高。那么在这个时候,孩子的自信心会逐渐遭到了打击,对学习就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试想,“缺乏斗志”怎么可能成功?所以“粗心”一旦形成惯性,变成习惯,就再也不好改变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大家都太熟悉了。为什么有的人从小到大,还总爱丢钥匙、钱包。只要仔细留意,但凡事业有成的人,哪个做事不是严谨细致,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人,也是“粗中有细”。

  古希腊有句名言,“性格即命运”,那么性格是如何养成的呢?是习惯!那么“习惯”又是如何养成的呢?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反复。

  这就是教育家为什么会强调的一点——“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这句话的原因!

  所以“粗心”是一种很糟糕的现象,如果不幸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必然会大打折扣。

  3粗心不是缺点,是错误

  家长在聊起或批评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说:我的孩子最大缺点就是粗心……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每件事情都会有不足,世界也不是完美的,因为有不足,这个世界才会进步,人也一样。有时候,人的缺点在某些时候是缺陷,有时候可能就是优点,所以我们常说:个性无好坏。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爱发脾气,这应该算是缺点,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忍受,甚至可以原谅这个缺点的,但发了脾气就去打人,这就是错误了。而这样的错误是应该被追究的,是需要被改正的。

  大家可以容易发现“缺点”和“错误”的区别,但由于它们常常很相似,我们往往会把它们混淆,经常把“错误”当“缺点”。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我们思想里对“粗心”的危害认识不足,对“粗心”的属性认识不清,才会造成了我们对“粗心”的忽视,对“粗心”的宽容,甚至对“粗心”的放纵。

  综上所述,想要解决“粗心”这个问题,如果在思想上没有足够、正确和清醒的认识,那么“粗心”的问题是解决不好的,它会像幽灵一样随时出现,会销蚀本已拥有的成就,更会妨碍将可能获得的成就。

  “粗心就是错误”的论点或许有些偏激,但是有道理的。至于“粗心”造成的后果有时候表现的不是很大,但无论如何我们对“粗心”的关注都应该非常警惕和严肃。所以,我们对待“粗心”的态度应该——宁左勿右!

  4“粗心”的现象绝不是“写错字”,“抄错行”这么简单

  我们前面谈到,一道题目做错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不会,二是粗心。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拿到一道题目的时候,想了好半天没有想出来,这时候别人给了一个小小的暗示,好了,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还有在考试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下了考场,得,想起来了!这样的现象该算什么呢?算不会吧,有点委屈!算会吗?可又不是!所以很多学生就对自己宽慰地说,没有好好琢磨,“粗心”了一下,所以就没有做出来。而实际上,由于对概念掌握不够精通,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不能正确解决题目,而这实际上就是不会!是学习上的“盲点”,在学习上有多少这样关键的漏洞往往会被“粗心”这个词给掩盖了。

  在经历了上述的这种情况后,孩子们的反应更多的是无所谓,过去就过去了!也就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把“无知”当“粗心”,想想有多可怕!

  5怎么解决“粗心”

  谈了这么多关于“粗心”的危害,该想想解决的办法了!我们首先应该对“粗心”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再想对策来解决。

  先看看题中的案例,如何对“粗心”的现象进行分析!

  题目:10个人每小时可以栽5棵树,问10个小时可以栽多少树?

  解:设栽了X棵树。

  第一种:X=10×5×10=500

  第二种:X=10×5=50(棵)

  第三种:X=5×10=50

  对解:

  解:设栽了X棵树。

  X=5×10=50(棵)

  答:10人10小时可以栽50棵树。

  第一种,盲目地把数字都乘了起来,有时候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有时是因为根本不理解题意。

  第二种,不是“10×5”而应该是“5×10”,这看起来有点挑剔,但这说明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应该具备一种良好的素质,做题不只是要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是准确的思想完美的表达。

  第三种,很显然,忘了写单位,这是不完整的。

  前两种错误其实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粗心”,但也经常以“粗心”的面孔被评价(家长和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出现在这种简单的题目,似乎无碍大局,一句话似乎就纠正了,但到了学习的高级阶段后,思路可能因为这点偏差而造成失误。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同学在做题目时,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原因,虽然别人只要轻轻一点拨就明白了。

  但久而久之,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缺乏自信,越来越感到束手无策。关键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明白了,其实对基本的概念没有真正地深刻理解和掌握。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我曾经有过许多次这样的经历。学生拿到一个看起来很复杂的题目时,没有多想就对我说,老师,我不会做。我便问到,你再审审题吧。可学生还是说,老师,我还是不会。而实际上题目并不难,但是学生缺乏自信去解决。(而我们的家长和那些家教老师却做出一副很顺手的样子,详详细细地给学生讲解。殊不知,这样却是害了学生。)

  而第三种就是典型的“粗心”了,但人们往往不在意。像这样的粗心有很多种,但是这类粗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形式都比较简单,且经常会重复出现。这就是真正意义的“粗心”,对于不属于“粗心”的错误我们在另外章节讨论。

  关于对“粗心”现象的分析方法已经比较清楚了,接着我们该做什么呢?首先,对自己所有发生的“粗心”现象做一个总结,当然要很具体,很详细。

  针对学生经常写错别字这样的“粗心”现象,我们做过一个统计,没有一个被认为是“错字大王”的学生最常出现的错别字会超过20个,再多的错字往往也是由于不熟悉导致的。

  有个五年级的小孩,在他的作业本、作文本里到处都有错别字,家长对此很灰心,孩子自己也感到很没有信心。我和孩子便一起整理和统计他本子里所有的错别字,孩子本人及父母发现,总是写错的字原来才这么几个,感觉很意外,真是从来没有想到!经过对错别字做了整理,并对其中一些字做了详解,比如把“以为”会写成“已为”这种典型的粗心归类,而经常导致用错“的”、“地”、“得”的原因,更多是由于对“的”、“地”、“得”的用法并没有本质掌握造成的。在对错字进行详细耐心的罗列和分析后,一周以后,这个学生作文里的错别字就减少到只有三个,这令他和父母都很惊讶、开心,因为出现三个错别字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难得和不容易!

  只要对“粗心”进行完整详细地整理,这些现象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识上得到强化,学生在以后类似环境中,只要遇到这种现象,大脑就会自动提出预警和反应,这样“粗心”的现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扼制。打个比方,人人都知道在冰面上走路要很小心,因为冰上很滑。同样,遇到类似可能粗心的境遇时,就如同走路到了冰面上,也会变得小心翼翼。犯错误的可能自然会少了许多。

  其实,解决“粗心”,就像在冰上走路一样,小心即可,因为在冰上摔过跤,所以你会记得,除非冰上摔过的那一跤对你没有什么印象!只要用心一点面对“粗心”,“粗心”很快就会从你的视野消失,虽然这并不能完全保证不出低级的错误,但是可以很好地降低由于“粗心”而产生的错误率,做题质量和学习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当然,解决“粗心”的主要地点是在检查环节,请详看第二章第2节。

  据科学家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通常需要21天。

  看了这句话,我想您一定有信心也有决心来根除坏习惯,建立好习惯吧!对于您和孩子来说,只有没有经过启发和提高的认识,但没有什么习惯是克服不了的。

  ◆ 本节要点

  1“粗心”比无知更可怕,粗心可耻。

  2“粗心”其实很容易被修理。

  3只要不怕麻烦地对待“粗心”,“粗心”就不会麻烦你。

  4“粗心”是最低级的一种错误。

  ◆ 家长作业

  1要和孩子共同总结所有具体的粗心现象,并在一个休息日里对所有科目里的现象全部整理出来。

  2过1个月后,再看看“粗心”的现象还有哪些余留。

[ 本帖最后由 ghl19731998 于 2007-4-28 09:09 编辑 ].

TOP

这个很难改掉的,我儿子也快上学了,
而我自己粗心的毛病还没有改掉。 .

TOP

我现在发现家长包办代替的越多,孩子就越粗心.所以只有让孩子对自己所有的事情负责,才能改掉这个毛病..

TOP

好文章,打印出来给孩子和她爸看看。.

TOP

.

TOP

.

TOP

.

TOP

,我在网站上找了2天资料了都没有找到,真应该象楼主一样发个帖子,好好学习中。.

TOP

推荐大家看一本叫算得对的书。.

TOP

我也正为女儿的粗心头疼呢.

TOP

我也正为女儿的粗心头疼呢.

TOP

我认为粗心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问题.这两天也在给小的洗脑子..

TOP

很好的文章,先仔细读过了,再打印,继续读.

TOP

我女儿也是特别粗心,改都改不了。这篇文章真是我所需要的,一定要好好学学。.

TOP

我并不认为低幼的粗心等同于成人意义上的粗心.
大致有以下原因造成,
1.基础知识不扎实.
2.阅读映射大脑过程,有别于成人阶段.
3.有生字,词义模糊干扰.
可通过训练和成熟度提高,有逐步改善..

TOP

很好的文章,谢谢!.

TOP

一般来说粗心的人在生活中往往也很大大咧咧,做事不严谨.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介绍过粗心大多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需要经过大量的心理方面的操练,但没有介绍具体的练习方法.不知哪位家长有这方面的信息..

TOP

若一二年级,可以举个形象的例子,比如盖大楼,打地基,粗心少打根柱子,等等,等盖完,大楼会如何呀?有人敢住吗?.

TOP

个人认为经常因为粗心而得不到高分,这就不能说粗心,更不能原谅,它是一种能力了.应该引起孩子重视!家长可以帮助或正确引导孩子克服此困难.比如:准备一本草稿本,一本错题本,以加强孩子的训练.减少错误率..

TOP

引用:
原帖由 ghl19731998 于 2007-4-28 09:05 发表
  粗心比无知更可怕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些看起来和学习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行为往往对学习的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章不仅帮助您如何让孩子掌握正确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 ...
不知道这篇文章是不是出自哪本书啊?能否告知书名等详细信息? .

TOP

学会跟孩子说话——好家长操作实务

单位网络不好,传不上!

[ 本帖最后由 ghl19731998 于 2007-4-29 11:51 编辑 ].

TOP

回复 #17老爸爸 的帖子

同意17楼的观点.

TOP

再试试.

附件

学会跟孩子说话——好家长操作实务.zip (485.45 KB)

2007-4-29 14:30, 下载次数: 83

TOP

我的孩子也有粗心的毛病。.

TOP

平时对女儿的粗心忽视了,所以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现在再要改变过来就很难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我认为粗心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先弄清楚是不是因为知巩固的不踏实而导致的粗心,那就要从日常的学习中着手了。
      2、学习习惯不好导致的做题时的粗心,比如:没有看清楚题目的要求就开始做题等等,这就需要学生在做题时能够按照一定的学习习惯来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
      3、粗心都会有,也有万一的时候,那么这时候才是检查要起作用的时候了。检查也是要有一定的方法与质量的,不是看过场。比如:计算要重新计算并有记号等!.

TOP

发新话题